強洪
【摘 要】在2019年3月上映的夢工廠動畫《馴龍高手3:隱秘的世界》(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3: The Hidden World)中,無牙仔和小嗝嗝這對伴隨觀眾近十年的銀幕CP終于迎來了告別的大結(jié)局,一時間引發(fā)了無數(shù)動畫粉絲的熱議。作為夢工廠的知名IP,《馴龍高手》系列動畫不僅延續(xù)了夢工廠動畫作品顛覆傳統(tǒng)的創(chuàng)作思路,更是成功地將北歐神話與維京傳說結(jié)合在一起,特別是對西方傳統(tǒng)文化中關于龍的形象,以及人與龍,自我和他者之間關系的構建進行了后現(xiàn)代主義視域下的否定與再創(chuàng)造。
【關鍵詞】馴龍高手;夢工廠;后現(xiàn)代主義;否定;再創(chuàng)造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1-0045-04
相比較于迪士尼的經(jīng)典童話模式,以及皮克斯公司的商業(yè)類型化創(chuàng)作,作為后起之秀的夢工廠動畫一直以來以顛覆傳統(tǒng),嘲諷經(jīng)典著稱。從打敗迪士尼《獅子王》(The Lion King,1994)票房神話的《怪物史萊克》(Shrek,2001),到主打中國元素風靡全球的《功夫熊貓》(Kung Fu Panda,2008,2011,2016)系列,夢工廠的動畫作品一直以來延續(xù)著反傳統(tǒng)的創(chuàng)作思路,打造屬于自己的原創(chuàng)性IP。
但這種對經(jīng)典傳統(tǒng)的解構和顛覆和早期香港無厘頭電影中一味地追求低俗惡搞卻有所不同,它更像是自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西方后現(xiàn)代主義文藝思潮中所倡導的一種自覺的創(chuàng)造精神,始終以一種以自下而上的平民姿態(tài)向所謂的權威以及精英文化價值觀發(fā)起挑戰(zhàn)。而解構與顛覆,常常意味著否定與摧毀,但后現(xiàn)代主義精神中所倡導的“否定”和“摧毀”,并不完全像法國達達主義藝術運動中提出那種毀滅一切,為破而破的無政府主義,即“否定主義的否定是為了否定而否定,否定就是一切,否定就是本身”。[1]而后現(xiàn)代主義中的否定是“反對任何假定‘大前提‘絕對的基礎‘唯一的中心‘單一的視角”。[2]它旨在以一種開放和包容的態(tài)度來看待整個世界,倡導一種更加多元化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而《馴龍高手》系列動畫中圍繞著龍的形象的塑造和故事設置,恰恰是最能體現(xiàn)這種后現(xiàn)代主義的否定與再創(chuàng)造精神,以及由此所外延關于人與龍,他者與自我,人與自身之間關系的思考。創(chuàng)作者們試圖建立一種類似家人和伙伴的親情關系,來取代現(xiàn)代主義中的征服欲和占有欲,以及“非此即彼”對抗性。
一、顛覆文化傳統(tǒng),關于龍的形象的否定與再創(chuàng)造
在東西方的文化體系中,關于龍的形象的描述有著明顯的不同。在西方傳統(tǒng)文化中,龍這種神秘且古老的生物的出現(xiàn),往往意味著戰(zhàn)亂或者災禍,它是貪婪殘暴的象征。在《圣經(jīng)》的最后一卷《啟示錄》中,把龍描述成遠古的巨蛇或者是惡魔撒旦的化身。而在西方著名的亞瑟王傳說里,佛提剛國王看到了一白,一紅兩條巨龍纏斗,最后紅龍反敗為勝,預示著英格魯民族會在撒克遜民族侵略下浴血反抗,并最后奪取勝利?,F(xiàn)如今的威爾士(當時佛提剛的領土)的國徽上依舊保留著紅龍的標志。歐洲第一部民族史詩《貝奧武夫》,武神貝奧武夫以垂朽之年帶領眾人殺入噴火的巨龍的洞穴,最后孤身一身斬下巨龍首級,自己也被龍的毒液侵蝕犧牲。
這種惡龍形象的塑造以及屠龍勇士故事架構,也深刻影響到一些近現(xiàn)代的影視文學作品。例如根據(jù)現(xiàn)代奇幻文學之父英國作家托爾金同名小說改編的魔幻電影《霍比特人》系列中(The Hobbit)中,就有隱藏在矮人地下洞穴,全身布滿金銀財寶貪婪的惡龍,史矛革。根據(jù)英國當代女作家JK·羅琳同名暢銷小說改編的《哈利波特與火焰杯》(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2005),三強爭霸賽里的第一關就是緊張刺激的斗龍。以及近些年熱播的HBO美劇《權力的游戲》)(Game of Thrones)坦格利安家族的族徽就是三頭巨龍,女主角丹妮麗絲也一直以龍母形象示人,在這里就不做一一贅述了。
龍(Dragon)一詞,在《牛津現(xiàn)代英漢雙解詞典》中的解釋是這樣的“fabulous creature like crocodile or snake,often with winds and crows,able to breathe out fire ,often guarding a treature”.從這段描述中可以看出,龍這種生物融合了蜥蜴、蛇、鱷魚的外表特征,并伴有雙翼,會噴出火焰,往往在洞穴中守護著寶藏??梢哉f在西方人的想象架構中,龍是邪惡的化身。而作為一部動畫系列作品,如果惡龍的不加以改造,首先不利于動畫這門藝術的視聽表達,也不利于夢工廠動畫品牌的全球化營銷推廣。特別對于影視這門視聽綜合藝術而言,銀幕形象的構建無異于在物質(zhì)現(xiàn)實中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物種”或者“生命”,它要求形象栩栩如生,并且讓觀眾認同銀幕上的“騙術”。為了重塑龍的形象,《馴龍高手》系列動畫首先打破了西方人眼中關于龍的印象中的固有偏見。故事中,博克島的維京人天生視龍為害蟲,書籍里全是關于龍危險性的記載與描述,這是一種對事物意義恒定的執(zhí)念。在后現(xiàn)代主義哲學中,以德里達為首的解構主義則強調(diào)文本的能指與所指的非必然性聯(lián)系,提出“拆解”的概念來重新定位這些執(zhí)念,以此來反對形而上學的絕對真理。這樣做的目的不是建構新的絕對權威,而是動搖已知的絕對權威。故事中主人公小嗝嗝通過主動與龍的接觸,發(fā)現(xiàn)原來人們對龍的理解全部是錯誤的,正如那句經(jīng)典臺詞“Everything we know about you guys is wrong”(我們根本不了解你們)。這句話也同時印證了德里達提出的“延異”的概念,來闡釋文本或者語言的意義是一個不斷消解的過程.
為了進一步瓦解人們對龍印象上的執(zhí)念,以主角夜煞龍無牙仔為例,在外形上去掉了以往龍身上那種令人生畏棱角,完全采用流線型的整體設計。并采用了拼貼、復制、仿真等后現(xiàn)代主義藝術中常見的手法,使其擁有貓一樣的大眼睛,蛙類的腦袋,鯊魚皮質(zhì)感的皮膚,陸地龜?shù)乃闹?,以及蝙蝠的翅膀等等,融合不同動物的外形特征。在習性上則將貓、狗、鳥類等動物的某些特質(zhì)直接移植復制過來。例如,當它發(fā)現(xiàn)危險時會像貓一樣立起身子發(fā)出嘶吼,瞳孔成一條直線。可以像寵物狗一樣喜歡舔人,叼回主人扔出東西,原地打轉(zhuǎn)去追自己的尾巴。同時,在進食的時候也可以像某些鳥那樣反芻吐出食物與同伴分享。在飛行的過程中,則借助了仿生學的原理,如同一只獵鷹一般,在空中完成各種不可思議的飛行動作。
這種的創(chuàng)作策略其優(yōu)勢在于,它剔除了不同異質(zhì)視覺形式中各種不利因素,保留其合理性的地方,將“不同文化、不同傳統(tǒng)、不同地域、不同特質(zhì)、不同風格、不同趣味的藝術質(zhì)素,通過剪切、拼貼與組合,構成‘萬花筒或者‘百衲衣般的整體,造成一種視覺上極具沖擊力的異質(zhì)視覺奇觀?!盵3]簡單概括就是把世界上不同“異質(zhì)”的他者拼合在一起進行視覺呈現(xiàn),打破了他者與自我的界限,更加強調(diào)平面化和去中心化,從而創(chuàng)造出一個全新的視覺形象。
其實,這種顛覆性創(chuàng)作理念早在夢工廠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斯蒂芬·斯皮爾伯格經(jīng)典作品《外星人》(E.T.,1982)中就曾出現(xiàn)過。與他同時期的好萊塢表現(xiàn)外星生命的科幻作品,如《星球大戰(zhàn)》(Star Wars,1977)、《異型》(Alien,1977)、《火星人玩轉(zhuǎn)地球》(Mars Attacks.1996)等,其中的外星人形象往往是兇悍好斗,在人類探索未知宇宙中扮演著反派角色。而斯皮爾伯格這部作品中外星人E.T,更像是一個迷路找不到家的孩子,在奇怪外表下也有著對父母的依賴和對家庭的思念。由此不難看出,這種因為后現(xiàn)代主義精神所倡導的意義不確定性,從而引發(fā)新的解構和重組,往往可以打破先驗性的固有形象和模式,從而引發(fā)一種顛覆性創(chuàng)造性的意識。
另一方面,龍作為來自異域世界中的他者,人們對這種生物的想象建構,更多的是來自一種對未知領域的莫名恐懼,它是被排除于主流社會和權威之外,即在種族、性別和其他政治權力的邊緣模式中,處于與中心對立面的排他性關系,這就先天造成了人與龍作為自我和他者兩個代表的不平等關系。在黑格爾的思想中,他者與自我或者“我”是對立的,他者是對自我的否定,而反過來又通過自我的理解過程而被否定,自我借此在他者中發(fā)現(xiàn)了自我的意義。這是典型的現(xiàn)代主義思想中的“個人主義中心”論,骨子里充斥著一種“恃強凌弱”的霸道。后現(xiàn)代主義思想家則提出他性的概念。首先,認為他性是完全獨立或者絕對的他者,試圖建立一種平等的關系。其次,他性或者他者只不過是整體的缺失,同一種的自我認同要得到實現(xiàn),就必須把他者中的他性排除出整體,就要盡力消除彼此之間的差異性,發(fā)現(xiàn)他者身上與之相同的特質(zhì)。
而動畫故事中,維京人實現(xiàn)了御龍翱翔的夢想,每個人都擁有專屬于自己的龍,設計師們更是有意將人物角色身上的某些特質(zhì)直接移植到他們的坐騎龍身上。例如雙胞胎兄妹倆騎的就是一頭雙頭龍,經(jīng)常互相打斗。莽撞的鼻涕蟲騎的是一頭的噴火龍,橫沖直撞喜歡搞破壞。憨厚肥胖的魚腳司則騎了一頭外形跟他差不多的恐怖龍,動作遲緩。作為主角的小嗝嗝和夜煞無牙仔這種特征則更加明顯。例如雙方都有身體上的殘缺,一個失去一條腿,另一個失去了尾翼,并且有著相似的成長軌跡,一個成了部落首領,另一個成了龍族的龍王,彼此形成了一種鏡像關系,在對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綜上所述,《馴龍高手》系列動畫在創(chuàng)作之時就打破了西方傳統(tǒng)文化中關于龍的形象的固有性偏見,通過“不確定性”與“意義空白”留給創(chuàng)作者足夠的發(fā)揮空間。而這種意義的“不確定性”,也是后現(xiàn)代主義審美中最核心的特征之一。其次,正是由于現(xiàn)實復雜多變的不確定性,后現(xiàn)代主義思想家才要求我們以“后現(xiàn)代對他者持一種開放的心態(tài)”,[4]以此來抵抗“‘同一性思維‘齊一化概念,‘同質(zhì)化思維在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的猖獗。”[5]故事中的主人公小嗝嗝第一次正面接觸夜煞龍無牙仔時,并沒有選擇用匕首結(jié)果了它,而是聽從了內(nèi)心的安排解救了它。隨著彼此之間的不斷接觸,逐漸放下了成見。“自我”和“他者”之間建立了一種類似于親情或者伙伴的關系,取代了原來的占有欲和控制欲。
二、打破二元對立,關于人與龍之間關系的否定與再創(chuàng)造
幾乎所有的現(xiàn)代主義解釋者都強調(diào)個人主義中心地位,從哲學上說,就是孤立地看待周圍的世界,否定人本身與其他事物的關系。激進的現(xiàn)代主義,則更加強調(diào)二元對立,認為現(xiàn)代社會中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以及個體本身之間都是分離對抗的。這種非此即彼的自我與他者之間的關系,并沒有因為經(jīng)濟全球化的擴張而出現(xiàn)緩和的跡象,反而孕育出新的“人類中心主義”“西方中心主義”“東方中心主義”“種族中心主義”等等。自我作為一種實在性的主體,是唯一的整體和意義的價值。而他者作為自我對立,是否定,虛無,缺乏,處于認同和權威之外。這種支配與被支配,統(tǒng)治與被統(tǒng)治,征服與被征服的不平等關系,實質(zhì)上代表了一種盲目的自大與自信,并且孤立地看待人與人,人與世界的關系,這也是現(xiàn)代主義經(jīng)常被人詬病的原因之一。
而后現(xiàn)代主義挑戰(zhàn)現(xiàn)代主義這種“非此即彼”二元對立的思維,甚至批判這種現(xiàn)代化的簡單思維?!昂蟋F(xiàn)代主義不將人看作唯一實在的存在,而是關系的存在,每個個體都不能單獨存在,永遠處于與他人的關系之中,是眾多關系網(wǎng)絡中的交匯點,即‘關系中的自我(self —in— relation),從而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盵6]人不再是一個實體的存在,而是“關系中的自我”,處以一個整體的聯(lián)系之中。與“他者”之間建立一種“家園感”,感受其“親情關系”,“借助這種家園感和親情感,后現(xiàn)代人在交往中獲得了感受和任其自然的態(tài)度,這種后現(xiàn)代精神取代了現(xiàn)代人的統(tǒng)治欲和占有欲?!盵7]
如果我們仔細梳理一遍《馴龍高手》三部曲的情節(jié)主線,就會發(fā)現(xiàn)動畫故事所要傳達的核心思想,其實就是為了打破人與龍之間的二元對立關系?!恶Z龍高龍1》(How to Train Your Dragon,2010)核心矛盾沖突,是不被族人認可的小嗝嗝如何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化解維京族人包括首領父親對龍這種生物的偏見,并向傳統(tǒng)的以父權制為主導的權力社會發(fā)起挑戰(zhàn)。正是憑借和夜煞無牙仔的相處,才發(fā)現(xiàn)之前人們關于對龍的了解全部是錯的,因此才有了博克島這個人與龍和平共處的烏托邦社會形成的可能。
《馴龍高手2》(How to Train Your Dragon,2014),則像是對一種試圖統(tǒng)治和掠奪自然的征服欲的宣戰(zhàn)。反派德雷格把龍當作統(tǒng)治和征服的對象,這種統(tǒng)治、征服、支配、控制自然的欲望,也是現(xiàn)代精神的中心特征之一。最終卻被無牙仔和小嗝嗝聯(lián)合人類和龍族所打敗,同時隱含折射出人與自然這種看似不可調(diào)節(jié)的二元矛盾,其實是可以和諧共生,融為一體的。自18世紀六十年代人類工業(yè)革命以來,人類對自然的掠奪就從未終止過,人類社會想要發(fā)展只能向自然一味索取,因此現(xiàn)代主義者認為人與自然的關系的本質(zhì)也是一種二元對立關系。
在《馴龍高手3:隱秘的世界》(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The Hidden World,2019)完結(jié)篇中,更多是在探討人與自我之間的關系,龍族仿佛是人類的另外一個自我。正如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提出的“認識你自己”的哲學命題,要求人要首先認識自我,把人對自身自然屬性的認識轉(zhuǎn)向了對人的內(nèi)在精神的認識,人才能達到完美和諧的狀態(tài)。
在打破對立關系的同時,就意味重新構建作為自我的人類與作為他者的龍之間的關系,《馴龍高手》系列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構建。
首先是合作關系。從片名上看,所謂的馴龍并不是把龍當作馴服的對象,而是當作一種平等的合作伙伴關系。博克島的維京族人與龍族從對抗到合作,其實帶有一些巧合的因素。在一次夜襲中,小嗝嗝誤打誤撞將無牙仔的一只尾翼打斷,導致其無法獨立飛行。也許是出于內(nèi)疚,再次相遇時小嗝嗝并沒有選擇殺死對方,而是借助自己的機械制造上的才能,為無牙仔制作了一只人工操作的尾翼,通過不斷的練習相互配合,兩者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自由翱翔于天際。小嗝嗝是維京人中第一個以平等友善的眼光來看待龍這種來自異域中的他者,正如他自己所說他是“三百年來第一個不想屠龍的維京人”。而為了營救無牙仔,主人公也失去了一條腿,這也進一步強化了彼此之間的這種緊密的合作關系,兩個殘缺的個體都無法獨立的生存,只有通力合作才能更好地活下去。事實也證明,正是在這種合作關系的基礎上,博克島才成為人與龍和諧共處的烏托邦社會。
其次是友情關系。這種友情關系更多地體現(xiàn)在不顧自身安危,多次為了對方挺身而出。例如《馴龍高手》系列的第一部中,手無縛雞之力的小嗝嗝下潛到海里去營救被鐵鏈拴住的夜煞無牙仔,差一點被淹死。而無牙仔也在最后緊急關頭救回從自己背上掉下來的小嗝嗝,將他掩護在自己的懷里,這一行為也使得維京人和龍族之間多年的恩怨得以化解。到了第二部,無牙仔在反派龍王的迷惑下失去了心智,變得暴躁危險,小嗝嗝也正是用友情的力量,換回了無牙仔的心智。當龍王企圖要殺死小嗝嗝時,無牙仔替對方擋住了致命一擊,因禍得福激發(fā)了自身的潛能,向龍王發(fā)起挑戰(zhàn)并順利成為新一代龍族的龍王。第三部里,小嗝嗝和無牙仔在多年后再次相遇,更像是老友重逢。
最后是心靈感應關系。觀看完《馴龍高手》整個系列動畫的觀眾會發(fā)現(xiàn),其中一個場景曾多次出現(xiàn)。當主人公小嗝嗝伸出一只手,想觸摸夜煞龍無牙仔時,對方似乎感應到了什么主動將頭貼近,就這樣人類和龍之間實現(xiàn)了親密的近距離接觸。這是一個頗具象征意味的場景,代表了一種消除敵意心意相通的過程。這也是一種類似于超自然現(xiàn)象中的心靈感應,兩者建立了一種無法解釋的聯(lián)系。這樣類似的場景在三部曲里還有很多。在第一部里,當小嗝嗝要在族人面前展現(xiàn)如何屠龍時,遠在千里之外的無牙仔是第一個感知到伙伴有危險的,并挺身而出的。第二部里無牙仔被反派操控失去了心智,也是依靠小嗝嗝的呼喊使其感受到同伴的力量才使其恢復心智。而到了第三部的結(jié)尾,小嗝嗝和無牙仔在多年后重逢,也是依靠著一種心靈感應,才得知原來是對方。
從上述情節(jié)中我們不難看出,夢工廠的主創(chuàng)通過劇情不斷強化這種類似于超自然力量的心靈感應,它不僅觸動了眾多影迷的淚點,同時也代表了兩個物種之間消除隔閡,建立了一種彼此互信的關系,實現(xiàn)了心意相通的理想狀態(tài)。類似關系設置,在斯蒂芬斯·皮爾伯格的作品《外星人》中同樣也出現(xiàn)過。小男孩艾利奧特和外星人ET之間建立了某種心靈感應,例如ET在家中偷喝了啤酒,遠在學校的艾利奧特也出現(xiàn)了喝醉的現(xiàn)象。
三、鏡像的瓦解,關于自我的否定與再創(chuàng)造
在《馴龍高手》系列動畫三部曲中,我們見證了主人公小嗝嗝由一個膽小自卑的少年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維京人首領,英雄成長的主題始終貫徹其中。但相比較以往的好萊塢式英雄,如超人、蝙蝠俠以及漫威英雄,夢工廠動畫中的英雄有著顯著的不同。傳統(tǒng)的美國式英雄通常是正義與自由的化身,擁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使命感,推崇以暴制暴的個人英雄主義。而英雄的加冕禮往往是戰(zhàn)勝邪惡而強大的敵人,敵人愈是強大愈是要主動承擔起自身的使命,正如電影《蜘蛛俠》里的那句名言“能力越大,責任也就越大”。無論是經(jīng)典好萊塢時期里的西部牛仔,還是真人電影《變形金剛》中的擎天柱,這樣的人物設置幾乎是美國式英雄主義的標配。
但夢工廠的動畫作品卻另辟蹊徑,打造了一種小人物式反傳統(tǒng)的英雄。如《怪物史萊克》里的史萊克是個脾氣古怪,不愛干凈,天性懶散,生活在沼澤地里一個綠皮小怪物?!豆Ψ蛐茇垺防锏陌?,也不過是好吃懶做的面館小伙計??删褪窍袷啡R克和阿寶這樣的小人物,卻最終成長成為贏得公主芳心的王子和神龍大俠。這其中的原因不是在于他們能力有多大以及打敗的敵人有多邪惡,而是他們瓦解了別人眼中關于自我的偏見,即鏡像自我,這里的自我并不是指真正的自我,而是存在他人的評價體系之中異化的自我,類似于薩特提出的“他人即地獄”的觀點,因此后現(xiàn)代主義者強調(diào)重新認識了自我的同時,建立了一種后自我的人格。
回到《馴龍高手》系列的故事中。在第一部里,主人公小嗝嗝作為部落統(tǒng)領偉大的斯托里克的兒子,他很想像父親那樣屠龍,得到族人和父親的認同。但與身材高大,作戰(zhàn)勇猛的維京人相比,他手無縛雞之力,狀況頻出,在同伴眼中他就是個失敗者,族人眼中他就是個麻煩,就連作為首領的父親也有些瞧不上他。他試圖通過努力證明自己是個合格的維京人,成為別人眼中的那個“自我”的同時,也是失去自我的過程。而龍的出現(xiàn),以及他對待龍的態(tài)度恰恰是“自我”的一種回歸過程。在拉康的鏡像階段理論中,人們對于“自我”的認識是建立在“他者”評價的基礎之上的,“自我”之于本體而言已經(jīng)失去了意義,人們更愿意沉迷于鏡像中關于“我”的假象,并且不斷活成“他者”眼中的自我。在動畫中,小嗝嗝一直活在族人以及父親的眼光中,其實屠龍并不是他本愿。事實也證明,當他有機會成為族人中第一個殺死夜煞龍的人的時候,他并沒有選擇這樣做,而是聽從了內(nèi)心的召喚放了對方,這是一個自我意識覺醒的過程。
到了第二部這種自我意識的覺醒則更加強烈,首領父親希望小嗝嗝能承擔起部落接班人的使命,成為一名合格的首領,而小嗝嗝則向往一種自由不受約束的生活選擇了逃避,可當父親逝世后,他才理解父親的良苦用心,以及自己真正的使命,重新認識了自我。這里的“自我”并不是“他者”眼中的“自我”,可以說是一種“后自我”(post-ego)人格的建立?!昂笞晕摇弊钤缡怯杀壤麜r畫家和新媒介理論家雨果·海爾曼提出,用來解釋人真正的外延就是認識和自我意識的觀點,“通過成為后者,我們把自己的個體性轉(zhuǎn)變成為不那么以自我為中心的個性。后自我就是‘自我的轉(zhuǎn)型,是‘自我的建構:自我的超越。”[8]簡單來說就是,我們通過鏡像中的他者形成了自我,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對自己更加深入的了解,從而形成“后自我”。
第三部里,這個主題則進一步升華。當主人公小嗝嗝意識到,人與龍和平相處的美好憧憬僅存于博克島這個烏托邦,和成年人對孩子的占有欲相比,選擇告別才是成長的體現(xiàn)。這是一種父母對自己養(yǎng)育多年的孩子放手,還其自由的一種隱喻,告別雖然痛苦,其實也是另一種愛的表達。從此龍與人類兩個物種之間過著互不打擾的生活,龍只存在于維京人的傳說中。
四、結(jié)語
從2010年的市場試水成功,到2019年完美收官,作為夢工的知名IP,《馴龍高手》系列動畫用了近十年的時間為我們營造了一個關于龍的世界。三部曲之間互相呼應的敘事節(jié)奏和細節(jié),早已將這個系列電影放進了一個閉合性結(jié)構的故事中。相比較老對手迪士尼保守的敘事策略,夢工廠打破了現(xiàn)實與童話的界限,更符合成年觀眾的審美。其節(jié)奏明快的劇情,恰到好處的思想升華,彰顯出夢工廠難得一見的沉穩(wěn)、內(nèi)斂和含蓄。在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夢工廠的動畫作品會一直朝著后現(xiàn)代主義的反傳統(tǒng)的創(chuàng)作思路一直走下去。
參考文獻:
[1](美)大衛(wèi)·雷·格里芬《后現(xiàn)代主義精神》,王成兵譯 ,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1月第一版,第11頁.
[2]同(1),第12頁.
[3]閻嘉.視覺藝術中的后現(xiàn)代空間:戴維·哈維如是說,《學習與探索》2015年第 11 期,第125頁.
[4]王治河.??屡c酷兒理論.漢譯前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第18頁.
[5]同上.
[6]同(1),第10頁.
[7]同(1),第22頁.
[8](美)維克多·泰勒,查爾斯·溫奎斯特《后現(xiàn)代主義百科全書》,張燕,李自修(譯),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第一版,第372頁.
作者簡介:強 洪,浙江師范大學文化創(chuàng)意與傳播學院2017級電影專業(yè)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