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雷
【摘要】? 數(shù)學是義務教育階段重要學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有效參與進行結合,以實現(xiàn)教學的高效性。互動導學是實現(xiàn)師生有效互動的重要路徑,對加深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的感悟有重要促進作用。文章在分析互動導學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意義的基礎上探討具體應用對策,以發(fā)揮互動導學的價值。
【關鍵詞】? 初中數(shù)學 互動導學 優(yōu)化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33.6?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03-152-010
數(shù)學內容邏輯性強,要求學生具備一定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是初中學生學習的難點。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參與程度不高是學習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和方法,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師生的有效互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以使學生在活躍的氛圍中提升學習效果。
一、互動導學的內涵及其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1.內涵
互動導學主要是以互動為課堂教學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以教師的指導為課堂教學的主旋律。教師的指導與學生的學習相結合,形成良性師生互動,以使課堂教學時間的分配更合理、更科學?;訉W主要分為四個階段,一是教師在深入研究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進行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并在情境中向學生展示目標,使學生根據(jù)教學目標進行思考;二是學生通過思考提出問題,與同學或教師進行交流,以利于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三是學生完成問題后,教師對學生的完成情況進行歸納,給學生適當?shù)狞c撥,以為學生的日后學習奠定基礎;四是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進行點評和反饋,以使學生了解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2.意義
傳統(tǒng)的數(shù)學課堂一直是教師主導,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組織、教學內容的講授、學生紀律的管理,學生被動進行知識接收。教師主導的課堂無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利于學生智力的開發(fā),學生在課堂上對教師設置的活動參與度不高,導致學習存在一定的滯后性?;訉W作為素質教育背景下的新型教學模式,是提升數(shù)學教學效果的重要路徑。在互動導學教學模式的輔助下,教師變傳統(tǒng)的課堂主導為學生學習的引導,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知識的時間和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知識的時間基本是均等的。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也能得到教師的及時幫助。學生在師生平等的氛圍中更愿意參與課堂活動,學習積極性更強,利于培養(yǎng)邏輯思維及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二、互動導學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1.在課前預習中的應用
在備課時,教師要將學生的自主學習導學案作為教學重要內容,以利于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掌握要點,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要先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jù)學生的理解能力進行預習知識的設置,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預習更有針對性,以突出預習重點。
如在進行“幾何圖形”教學時,首先,教師先根據(jù)學生的能力和需求進行教學方案的設計,以體現(xiàn)教學理念。教師將教材知識分成三個部分,基礎部分、鞏固部分和開拓創(chuàng)新部分,使學生在原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了解教師的導學案。其次,教師結合學生的經驗,選取生活中的相關素材進行展示,以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對自己的理解進行描述。再次,讓學生認識到點、線、面的關系,感受點、線、面的相互轉換,以提升學習效果。
2.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初中數(shù)學知識相對于其他學科知識來說較抽象,因此學生對數(shù)學的學習興趣不大,對數(shù)學學習也有一定的困難。教師可以利用互動導學模式進行課堂教學內容的講授,通過有效的師生互動激發(fā)學生的邏輯思維意識。無論采用何種教學方法,課堂依舊是知識講授的主陣地,通過互動導學的有效應用,可以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性,能有效保證課堂教學效果。
如在講授“相似三角形”時,教師可以不直接進行基礎知識的導入講授,而是通過給學生設置問題(世界上任意六個人相互認識或不認識),讓學生通過資料查閱、書籍查找等方法進行問題的解決。面對自己從未遇到過的問題,學生會不知所措,但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溝通,以進行問題解答。在小組成員交流過程中,教師進行輔助,以幫助學生解決小組討論過程中的困難,通過引導使學生向正確的方向邁進。在小組討論與教師輔導的師生有效交流后,大部分學生對該問題有一定的頭緒,之后教師引入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并進行相似三角形的論證講授,以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在歸納教學中的應用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歸納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形成對課堂學習內容的歸納意識,以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學生在歸納過程也能提升溝通交流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
如在教學“認識不等式”時,教師在學生課堂學習的基礎上進行歸納,為學生列出不等式的概念、解法,以及并列不等式,之后讓學生回顧課堂所學知識,并對知識進行比較,以加深學生對不等式的理解。在進行總結和歸納時,教師要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為他們布置不同的歸納問題,以使所有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升,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提升學生學習效果。
總之,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應用互動導學模式時,教師要及時轉變傳統(tǒng)的課堂主導地位,為學生營造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在構建師生和諧交流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課堂活動參與度,使學生能靈活應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訉W模式能有效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使學生在思考與交流的過程中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最終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 參? 考? 文? 獻 ]
[1]陳勇樂.試論“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對初中數(shù)學教學的作?用[J].新課程(下),2016(08):39.
[2]康麗玉.簡析“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對初中數(shù)學教學的作?用[J].山西青年,2017(19):25.
[3]王飛.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新課程?導學,2017(30):14-16.
[4]陸立.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學生應用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探究[J].報刊薈萃,2017(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