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蜜林
在西漢尚書學發(fā)展的過程中,《洪范》受到當時經(jīng)師的特別關(guān)注。西漢經(jīng)師之所以重視《洪范》在于其中包含了濃厚的陰陽五行思想,而陰陽五行思想對于西漢經(jīng)學有著重要的影響。在這種思想影響下,《洪范》受到重視也就理所當然了。西漢經(jīng)師對于《洪范》做了創(chuàng)造性的詮釋和理論建構(gòu),夏侯始昌、劉向、劉歆等就是其中的代表。夏侯始昌的《洪范五行傳》在董仲舒的影響下把《洪范》的“五行”“五事”“皇極”等與“災異”結(jié)合起來,建構(gòu)了一套以“六”為準的陰陽五行系統(tǒng)。夏侯始昌雖然把《洪范》“五行”與“災異”初步結(jié)合起來,但其陰陽五行思想系統(tǒng)并不完善,因為其是以“六”為準而非以“五”為準。這一任務是由劉向的《洪范五行傳論》來完成的。
對于劉向的《洪范五行傳論》,學界目前尚存在著不同看法,如其所討論的主題究竟是《尚書》學還是《春秋》學、其所采用“五行”說是五行相生說還是五行相勝說等。在現(xiàn)有研究的基礎(chǔ)上,本文試圖對這些問題作一新的探討。
《漢書·五行志上》曰:
漢興,承秦滅學之后,景、武之世,董仲舒治《公羊春秋》,始推陰陽,為儒者宗。宣、元之后,劉向治《穀梁春秋》,數(shù)其禍福,傳以《洪范》,與仲舒錯。至向子歆治《左氏傳》,其《春秋》意亦已乖矣;言《五行傳》,又頗不同。是以攬仲舒,別向、歆,傳載眭孟、夏侯勝、京房、谷永、李尋之徒所陳行事,訖于王莽,舉十二世,以傅《春秋》,著于篇。
“傳以《洪范》”,顏師古注曰:“以《洪范》義傳而說之?!畟鳌只蜃鳌怠x曰‘附’,謂附著?!卞X大昕曰:“或說是也。”“傳載眭孟”中的“傳”字,錢大昕認為“亦當謂‘傅’,讀曰‘附’,言以仲舒、向、歆為主,而附載眭孟諸人說也?!雹侔矗骸皞鳌碑斪x本字?!皞饕浴逗榉丁贰敝傅木褪莿⑾虻摹逗榉段逍袀髡摗?。按照上述說法,西漢《春秋》學的發(fā)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以董仲舒為代表的《春秋》公羊?qū)W、以劉向為代表的《春秋》穀梁學和以劉歆為代表的《春秋》左氏學。劉向的《洪范五行傳論》似乎成為《春秋》穀梁學的附庸。事實上并非如此?!稘h書·楚元王傳》曰:
(漢成帝)詔向領(lǐng)校中五經(jīng)秘書。向見《尚書·洪范》,箕子為武王陳五行陰陽休咎之應。向乃集合上古以來歷春秋六國至秦漢符瑞災異之記,推跡行事,連傳禍福,著其占驗,比類相從,各有條目,凡十一篇,號曰《洪范五行傳論》,奏之。
據(jù)此可知,劉向的《洪范五行傳論》是在中秘校五經(jīng)過程中受到《尚書·洪范》的啟發(fā)而作的。其按照《洪范》“五行”分類把上古以來的符瑞災異分門別類總結(jié)成篇以向漢成帝諷諫當時王鳳兄弟專權(quán)的危害。因此,《洪范五行傳論》屬于《尚書》學,而非《春秋》學。這也是《漢書·藝文志》把劉向“《洪范五行傳記》”歸到“尚書”類文獻之下的原因所在。因此,我們研究劉向《洪范五行傳論》應該放在西漢《尚書》學發(fā)展的脈絡中加以考察,而非置于當時《春秋》學的發(fā)展過程中論其異同。
劉向的《洪范五行傳論》已經(jīng)佚失,其部分佚文保存在《漢書·五行志》中。《漢書·五行志》主要包含三部分,分別對《洪范》“五行”“五事”(包含休征、咎征)以及“皇極”進行解釋。徐興無認為,《五行傳》和《五行傳記》還包含對《洪范》其他范疇的闡發(fā),只是未被采入《五行志》,如《稽疑》就是對“明用稽疑”的論說,等等。②按,徐說并不確切。《稽疑》當時并未著錄在《七略》中,顏師古在“凡《書》九家,四百一十二篇”下注曰:“入劉向《稽疑》一篇。師古曰:此凡言入者,謂《七略》之外班氏新入之也?!蓖跸戎t曰:“《稽疑》,書目無名,蓋入《五行傳記》中?!雹畚粗獛煿潘鲎院稳?。不過可以想象的是,劉向父子在著錄書目時,絕無可能遺漏自己的著作。因此,《稽疑》雖然可能是解釋《洪范》“明用稽疑”的內(nèi)容,但其并非在《洪范五行傳論》中。因為據(jù)現(xiàn)存《洪范五行傳》所說,其是一種以“六沴”為主的災異系統(tǒng)。所謂“六沴”指的就是“五事”和“王(皇)極”。④既然稱作《洪范五行傳論》,那么其應該包含解釋“五行”的內(nèi)容。這樣看來,“五行”“五事”“皇極”應該就是《洪范五行傳論》的主體內(nèi)容。如果“五行”“五事”“皇極”各占一篇或一卷,那么其恰好符合《漢書》本傳所說的“十一篇”和《藝文志》說的“十一卷”。因此,《漢書·五行志》雖非劉向《洪范五行傳論》的原貌,但根據(jù)《五行志》的相關(guān)材料來研究《洪范五行傳論》是不成問題的。
《漢書·五行志》分為上、中、下三卷,中卷和下卷又各分上、下。其中上卷包含總論和對“五行”的解釋;中卷上解釋“五事”中“貌”“言”二事,中卷下解釋“視”“聽”二事;下卷上解釋“思”事和“皇極”,下卷下也解釋“皇極”。從體例上看,其先列“經(jīng)”文,接著是“傳”文,然后是“說”文,最后附以“行事”。王鳴盛曰:“《志》先引經(jīng),是《尚書·洪范》文,次引傳,是伏生《洪范五行傳》文,又次引說,是歐陽、大、小夏侯等說,當時列于學官,博士所習者。以下歷引《春秋》及漢事證之,所采皆仲舒、向、歆說也?!雹菘婙P林說:“凡引經(jīng)曰云云皆《書·洪范》文”“凡引傳曰云云皆夏侯始昌《洪范五行傳》文”“凡傳文后引說曰云云為孟堅所取自始昌至劉向漢儒對于《五行傳》最普通之解釋”。⑥二人對“經(jīng)”“傳”的看法基本無異,只是對《洪范五行傳》的作者看法不同,從而造成二人對“說”文理解的不同。從西漢《尚書》學的發(fā)展過程來看,《洪范五行傳》應為夏侯始昌所作。⑦因此,繆氏的說法更為合理。
從經(jīng)學上來看,與夏侯始昌《洪范五行傳》相比,劉向《洪范五行傳論》在《洪范》學上最重要的貢獻就是以《洪范》為綱,以《春秋》為目,第一次把《春秋》中的災異學說通過《洪范》的分類使其條理化。劉向按照《洪范》“五行”“五事”“皇極”的分類,把他認為的《春秋》中相應的災異思想分別歸入進去。如以《春秋》成公十六年“正月,雨,木冰”作為“木不曲直”的事例。在“火不炎上”條下,則列有《春秋》“桓公十四年八月壬申,御廩災”等相關(guān)事例13條,其余各條也是如此。
對于《春秋》和《洪范》不相合的地方,劉向也加以說明,如“聽之不聰”條下“劉向以為《春秋》無其應,周之末世舒緩微弱,政在臣下,奧暖而已,故籍秦以為驗?!薄八夹闹蝗荨睏l下“庶征之常風,劉向以為《春秋》無其應?!薄逗榉丁放c《春秋》本來分屬不同的經(jīng)學門類。二者本來沒有什么交集。而且其中也沒有明顯的災異思想。《洪范》“九疇”雖然有“庶征”條目,但只是在氣候好壞的層面講的,并沒有把其與人間政治對應起來。在《春秋》三傳中,災異思想也非主要內(nèi)容。劉家和認為,《左傳》對于災異采取的是史學態(tài)度,既記災祥應驗之說,亦記反對災祥之說。《公羊傳》對于《春秋》記災的解釋則一般說為“記異”,談災祥應驗的地方并不多?!斗Y梁傳》則不言災異。⑧劉氏還指出,在西漢前期,董仲舒對于公羊?qū)W中的災異思想發(fā)揮較多,穀梁學則仍然固守其不講災異的傳統(tǒng)。⑨董仲舒雖然發(fā)展了公羊?qū)W中的災異思想,但其并未把《洪范》與《春秋》結(jié)合起來,盡管其也談到《洪范》中的“五行五事”。《尚書》學中言災異的傳統(tǒng)則出自夏侯始昌的《洪范五行傳》。夏侯始昌在董仲舒思想的影響下把災異與《洪范》“五行”“五事”“皇極”結(jié)合起來。雖然受到董仲舒的影響,但夏侯始昌也沒有把《春秋》學融入到《洪范》中。⑩劉向則突破《春秋》《洪范》各自的傳統(tǒng),把《春秋》學與《洪范》學結(jié)合起來,以《洪范》統(tǒng)攝《春秋》,以《春秋》說明《洪范》,創(chuàng)造出了自己獨具特色的《洪范》學。
在解釋《春秋》災異思想的時候,劉向除了運用《春秋》陰陽學說外,還運用了《洪范》五行學說?!洞呵铩穼W和《洪范》學在當時雖然都講災異,但二者對于災異解釋的理論并不相同?!洞呵铩穼W主要以陰陽學說來解說災異,《洪范》學則主要通過五行學說來解說災異。這種區(qū)別不但存在于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和夏侯始昌的《洪范五行傳》中,而且也反映在《漢書·五行志》中。董仲舒在解釋災異的時候除了用相應的人事說明外,運用的都是《春秋》的陰陽學說,而劉向則同時運用陰陽和五行兩種學說。如《春秋》“(襄公)三十年‘五月甲午,宋災’”,《漢書·五行志上》曰:
董仲舒以為,伯姬如宋五年,宋恭公卒。伯姬幽居守節(jié)三十余年,又憂傷國家之患禍,積陰生陽,故火生災也。
劉向以為,先是宋公聽讒而殺公子痤,應“火不炎上”之罰也。
董仲舒對于“火生災”的解釋主要立足于陰陽學說。伯姬嫁給宋恭公五年,宋恭公就去世了。伯姬寡居三十余年,又對于國家禍患感到憂傷,于是發(fā)生火災。在董仲舒看來,這是陰氣積聚太多而生發(fā)陽氣的結(jié)果,“積陰生陽,故火生災也”。劉向則主要以《洪范》“五行”中的“火不炎上”來解釋火災。在他看來,宋襄公二十六年,宋襄公聽信讒言而殺公子痤,這是應了“火不炎上”的懲罰。又如“嚴(莊)公二十八年‘冬,大水亡麥禾’”,《漢書·五行志上》曰:
董仲舒以為夫人哀姜淫亂,逆陰氣,故大水也。
劉向以為水旱當書,不書水旱而曰“大亡麥禾”者,土氣不養(yǎng),稼穡不成者也。是時,夫人淫于二叔,內(nèi)外亡別,又因兇饑,一年而三筑臺,故應是而稼穡不成,飾臺榭內(nèi)淫亂之罰云。遂不改寤,四年而死,禍流二世,奢淫之患也。
對于這次“大水亡麥禾”的災異,董仲舒主要從陰陽角度解釋,認為哀姜淫亂,導致陰氣太盛,故有大水。劉向則用五行“土氣不養(yǎng),稼穡不成”的理論予以說明。在他看來,哀姜淫亂,私通二叔公子慶父、公子牙,內(nèi)外無別。又在饑荒之年,不知道節(jié)儉而屢建高臺,從而造成了“稼穡不成”的現(xiàn)象。此外,在《五行志》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董仲舒在解釋災異的時候從未用到《洪范》五行思想,而劉向則兼用《春秋》陰陽和《洪范》五行兩種理論。這說明劉向的災異思想一方面來自《春秋》的陰陽系統(tǒng),另一方面則源于《洪范》的五行系統(tǒng)。
除了運用“五行”思想解釋災異外,劉向還用與“五行”思想相關(guān)的“五事”“皇極”思想解釋災異,這顯然也出自《洪范》系統(tǒng)。如對于“五事”中的“聽之不聰”,《漢書·五行志中之下》曰:
傳曰:“聽之不聰,是謂不謀,厥咎急,厥罰恒寒,厥極貧。時則有鼓妖,時則有魚孽,時則有豕禍,時則有耳疴,時則有黑眚黑祥。惟火沴水。”
《左傳》曰:“厘公三十二年十二月己卯,晉文公卒,庚辰,將殯于曲沃,出絳,柩有聲如牛?!眲⑾蛞詾榻难?。
《左氏傳》曰:“嚴(莊)公八年齊襄公田于貝丘,見豕。從者曰:‘公子彭生也?!唬骸吧渲?!”豕人立而啼,公懼,墜車,傷足喪屨?!眲⑾蛞詾榻沟溡病?/p>
不難看出,劉向在對《左傳》災異事例的解釋中運用了《洪范五行傳》“聽之不聰”的理論。
又如“皇之不極”,《漢書·五行志下之上》曰:
傳曰:“皇之不極,是謂不建,厥咎眊,厥罰恒陰,厥極弱。時則有射妖,時則有龍蛇之孽,時則有馬禍,時則有下人伐上之疴,時則有日月亂行,星辰逆行。”
《左氏傳》昭公十九年,龍斗于鄭時門之外洧淵。劉向以為近龍孽也。
文公十一年,“敗狄于咸”。……劉向以為是時周室衰微,三國為大,可責者也。天戒若曰,不行禮義,大為夷狄之行,將至危亡。其后三國皆有篡弒之禍,近下人伐上之疴也。
這也是以《洪范五行傳》“皇之不極”的理論來對《春秋》三傳中的災異思想進行解釋。
在解釋《洪范》“五行”的時候,劉向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用五行相生說取代了五行相勝說?!逗榉丁吩唬骸俺跻辉晃逍小N逍校阂辉凰?,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睂τ谶@種“五行”順序,龐樸認為它們之間并沒有什么規(guī)律可循,其說:“《洪范》的‘一曰水,二曰火’等等,雖有后人極力證明它規(guī)定了五材的根本關(guān)系,即所謂的‘生數(shù)’關(guān)系。其實它并未說出五者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按照《洪范》那種從民生日用角度看待五材的觀點,它是不會留意于編排五者關(guān)系的。如果一定要找出關(guān)系的話,只能說,《洪范》所列,只是一種并無內(nèi)在邏輯的并列關(guān)系。這是不成為關(guān)系的關(guān)系,也是五材之間的最早關(guān)系?!崩顚W勤則認為,這里的五行次序與數(shù)說方向的習慣有關(guān)。他說:“《洪范》五行的次第是水、火、木、金、土,這是因為當時數(shù)說五行尚未按照相生或相克的次序,這和數(shù)說方向的習慣有關(guān)?!髦苋藬?shù)方向可說東、南、西、北,也可說東、西、南、北,如《詩·文王有聲》:‘自西自東,自南自北?!逗榉丁窋?shù)五行,就是這樣交叉數(shù)的?!北M管二者解釋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其既非五行相生說,也非五行相勝說。我們來看《漢書·五行志》中“傳”的“五行”順序:
田獵不宿,飲食不享,出入不節(jié),奪民農(nóng)時,及有奸謀,則木不曲直。
棄法律,逐功臣,殺太子,以妾為妻,則火不炎上。
治宮室,飾臺榭,內(nèi)淫亂,犯親戚,侮父兄,則稼穡不成。
好戰(zhàn)攻,輕百姓,飾城郭,侵邊境,則金不從革。
簡宗廟,不禱祠,廢祭祀,逆天時,則水不潤下。
這里的“五行”順序是相生說。那么這種順序是不是夏侯始昌《洪范五行傳》本來的順序?徐興無認為,這種順序是夏侯始昌《洪范五行傳》的本來面貌。丁四新認為這種順序可能是劉向所改,而未必始于夏侯始昌。他說:“據(jù)史書記載,相生次序的新德運觀乃劉向的一大思想發(fā)明。由此來看,劉向改變《五行傳》原本次序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反之,沒有證據(jù)直接表明文本次序的改變是由夏侯始昌肇始的。”聶保平則說:“劉向秉承了董仲舒等漢儒提倡的五行順次(木火土金水),不以《洪范》中的水火木金土順次來說陰陽災異。”徐建委認為劉向《洪范五行傳論》采取的是五行相勝順序,五行相生的順序乃劉歆所改。因為夏侯始昌《洪范五行傳》、劉向《洪范五行傳論》皆佚,我們無法知道二者在“五行”順序上的異同。不過從后面“五事”的順序,我們可以對此作一推測?!稘h書·五行志》曰:
傳曰:“貌之不恭,是謂不肅,厥咎狂,厥罰恒雨,厥極惡。時則有服妖,時則有龜孽,時則有雞禍,時則有下體生上之疴,時則有青眚青祥。唯金沴木?!?/p>
傳曰:“言之不從,是謂不艾,厥咎僭,厥罰恒陽,厥極憂。時則有詩妖,時則有介蟲之孽,時則有犬禍,時則有口舌之疴,時則有白眚白祥。惟木沴金?!?/p>
傳曰:“視之不明,是謂不悊,厥咎舒,厥罰恒奧,厥極疾。時則有草妖,時則有蠃蟲之孽,時則有羊禍,時則有目疴,時則有赤眚赤祥。惟水沴火?!?/p>
傳曰:“聽之不聰,是謂不謀,厥咎急,厥罰恒寒,厥極貧。時則有鼓妖,時則有魚孽,時則有豕禍,時則有耳疴,時則有黑眚黑祥。惟火沴水?!?/p>
傳曰:“思心之不睿,是謂不圣,厥咎霿,厥罰恒風,厥極兇短折。時則有脂夜之妖,時則有華孽,時則有牛禍,時則有心腹之疴,時則有黃眚黃祥,時則有金木水火沴土?!?/p>
與前面“五行”順序不同,這里與貌、言、視、聽、思“五事”對應的順序分別是木、金、火、水、土,即相勝的順序。這種順序顯然來自董仲舒。而《續(xù)漢書·五行志》中記載的《洪范五行傳》“五行”順序恰好也是按照木、金、火、水、土五行相勝順序排列的。那么《續(xù)漢書》與《漢書》的記載究竟哪個是《洪范五行傳》的本來順序。在我們看來,應該是《續(xù)漢書》記載的“五行”順序更為正確。一是因為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五事》的“五行”順序就是相勝說?!段逍形迨隆芳窗拔逍小?,也包含“五事”,其順序都是相勝說。從現(xiàn)有材料來看,夏侯始昌的《洪范五行傳》受到董仲舒思想的影響。因此,其“五行”順序應該也采取了董仲舒的相勝說。雖然董仲舒的“五行”思想有相生說,也有相勝說。但從《洪范五行傳》內(nèi)容來看,其“五行”順序應該取自《五行五事》的相勝說。二是夏侯始昌生活的年代是漢武帝時代,當時在五德終始學說上采取的是鄒衍五行相勝說。關(guān)于西漢在“五行”上屬于何德的討論,有賈誼的土德說、張蒼的水德說和公孫臣的土德說。最終公孫臣的土德說為漢文帝采納、漢武帝繼承。《漢書·武帝紀》曰:“太初元年,……夏五月,正歷,以正月為歲首,色上黃,數(shù)用五?!薄稘h書·郊祀志下》亦曰:“夏,漢改歷,以正月為歲首,而色上黃,官更印章以五字,因為太初元年?!鄙S數(shù)五,皆土德制度。公孫臣的理論依據(jù)正是鄒衍的五德相勝說,“孝武之世,文章為盛,太初改制,而倪寬、司馬遷等猶從臣(公孫臣)、誼(賈誼)之言,服色數(shù)度,遂順黃德。彼以五德之傳從所不勝,秦在水德,故謂漢據(jù)土而克之?!?《漢書·郊祀志下》)因此,在當時,夏侯始昌不會違背國家政策而采取相生說。三是《漢書》對于劉向父子的五德相生說有著明確記載?!稘h書·郊祀志下》曰:“劉向父子以為‘帝出乎震’,故包羲氏始受木德,其后以母傳子,終而復始,自神農(nóng)、黃帝下歷唐虞三代而漢得火焉?!彼氖撬抉R彪作《續(xù)漢書》的時候,在解釋朝代歷史更替的五行理論上,劉向父子的五行相生說早已取代了鄒衍的五行相勝說。唐代封演曰:“自古帝王五運之次,凡二說:鄒衍則以五行相勝為義,劉向則以五行相生為義。漢魏共遵劉說?!?《封氏聞見記》卷四)因此,司馬彪在當時斷然不會改變《洪范五行傳》的“五行”順序。這樣看來,把《洪范五行傳》“五行”順序由相勝說變?yōu)橄嗌f應該出自劉向。
劉向《洪范》學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在“五行”“五事”“皇極”關(guān)系中特別強調(diào)“皇極”的重要性。夏侯始昌的《洪范五行傳》實際是一種以“六”為準的陰陽五行系統(tǒng)。與“五事”相比,“皇極”并沒有特別突出的地位,因為其與“五事”并列為“六”,所主月份相同,即一年十二月各主兩月。而在劉向《洪范五行傳論》中,“皇極”的地位就被特別突出出來。這一方面表現(xiàn)在“皇極”部分占得篇幅最大,事例最多,另一方面表現(xiàn)在劉向刪掉了《洪范五行傳》的“六沴”部分,使“皇極”與“五事”不再并列。劉向之所以重視“皇極”,一方面與當時《洪范》學的傳統(tǒng)有關(guān)。如“說”的部分就對“皇極”特別重視,“皇,君也。極,中;建,立也。人君貌、言、視、聽、思心五事皆失,不得其中,則不能立萬事,失在眊悖,故其咎眊也?!?《漢書·五行志下之上》)另一方面可能與當時劉氏政權(quán)受到宦官、外戚的威脅有關(guān),如其在解釋“文公十一年,‘敗狄于咸’”災異時說:“是時周室衰微,三國為大,可責者也。天戒若曰,不行禮義,大為夷狄之行,將至危亡。其后三國皆有篡弒之禍,近下人伐上之疴也?!?《漢書·五行志下之上》)這里的“周室衰微”影射的可能就是當時漢朝政權(quán)皇權(quán)不振的情形。
綜上可知,劉向的《洪范五行傳論》對于西漢的《洪范》學做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與夏侯始昌的《洪范五行傳》相比,劉向的貢獻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點:一是創(chuàng)造性地把《春秋》融入到《洪范》之中,以《洪范》統(tǒng)攝《春秋》,以《春秋》說明《洪范》,創(chuàng)造出了自己獨具特色的《洪范》學。二是把夏侯始昌以“六”為準的陰陽五行系統(tǒng)變成了以“五”為準的陰陽五行系統(tǒng),從而使其更好地能與《洪范》“五行”對應起來。三是在解釋《洪范》“五行”的時候用五行相生說取代了五行相勝說,從而更加符合當時政治形勢的發(fā)展。四是在“五行”“五事”“皇極”關(guān)系中特別突出“皇極”的重要性,以此從理論上試圖解決當時皇權(quán)不振的問題。由此可以看出,劉向?qū)τ凇逗榉段逍袀鳌返睦碚摳脑觳粌H出于思想上的考慮,而且有著強烈的政治意圖,這對其以后的《洪范》學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① ③ ⑤ 王先謙:《漢書補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1902、2911、1902-1903頁。
⑥ 繆鳳林:《漢書五行志凡例》,《史學雜志》1929年第1-2期。
⑧ ⑨ 劉家和:《古代中國與世界》,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299、30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