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愛麗
今年暑假讀了《如何閱讀一本書》,說實話最初我是抱著好奇的心態(tài)讀這本書的,覺得讀書嘛,無非就是精讀和泛讀,但是,看過這本書后,我確實學到了許多。
首先,讀書需要反復回味。我讀書一般不看第二遍,當然除了我非常喜愛的書以外。一本書我往往看過一遍便歸入到“讀完的書”那一類,不管自己看到什么程度,有沒有收獲,都不會再去翻閱。我這種做法在作者眼中無疑是大錯特錯的。就像這本書中說的一樣,這樣的人“不值得羨慕,而應該同情”。我在看書時不再翻閱看過的書其實是給這些書“判了死刑”,而時不時地拿出以前看過的書來回顧,堅持一段時間后,會發(fā)現(xiàn)不僅僅是個別好書每讀一遍都有新發(fā)現(xiàn)、新收獲,就是有些在第一次讀時覺得枯燥乏味的書,在第二遍讀時也顯現(xiàn)出了它有趣的一面,可謂收獲不小。今年暑假我特意從書柜中翻找出幾本以前翻看過,但都被我放在角落里的書,拂去蒙在上面的灰塵,靜靜地翻閱,以前覺得枯燥乏味的文字,我也從中找到了許多的樂趣,興致盎然地又讀了一遍。比之第一遍的味同嚼蠟,這一遍多了很多的意趣。我也因此多了許多可看的書,大大地豐富了我的世界。所以說書籍是全世界最有效的營養(yǎng)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中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另外讀書需要留有“痕跡”。我讀書不喜歡做筆記,不喜歡勾勾畫畫。老師要求學生讀書時要有批注,要有點評,要有問題。其實我也知道自己的這種讀書習慣是錯誤的,往往在讀書的過程中看到一段非常精美的文字,自己讀了幾遍覺得非常耐人尋味,應該把它們標注好留著以后用,但往往這時只是沉浸在文字的優(yōu)美中,忘了付諸筆端,回味夠了,就把筆記拋到腦后,繼續(xù)往下讀。這種毛病自己是屢犯不改。通過閱讀《如何閱讀一本書》了解在書上做筆記,一是會讓你保持讀書時非常清醒;二是讀書就是一種思考,而思考傾向于用語言表達出來,如果表達不出來,那這個人并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三是將你的感想寫下來,能幫助我們記住作者的思想。因為這種壞習慣,可能使得自己這幾年的讀書收獲甚微。了解了自己存在的問題及危害,還有什么理由不改正呢?
通過閱讀這本書,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希望利用別人的優(yōu)秀改正自己的弊病,正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期待會有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