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 強
隨著語文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多元性文化的相互滲透,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由于其單一性、枯燥性,根本無法滿足現(xiàn)代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際需求,也不利于學生發(fā)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學生的閱讀方式已經(jīng)固化。久而久之,學生對于這種單一、乏味的語文閱讀方式難免會產(chǎn)生厭煩心理,從而嚴重挫傷其對語文閱讀的積極性,極大限制了其閱讀能力與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也不利于其語文成績的提升。面對這一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作為初中語文教師,必須不斷與時俱進,在深入研讀語文教材的基礎上,及時更新閱讀教學理念,優(yōu)化、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方式,促進初中生閱讀能力的不斷提升?;诖?,本文圍繞群文閱讀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展開積極探索,旨在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培養(yǎng)初中生的文學素養(yǎng)。
在制定群文閱讀的具體目標時,首先要根據(jù)閱讀主題合理選擇群文閱讀的閱讀篇目,可通過以下方面加以確定:
其一,根據(jù)教材單元主題來確定閱讀篇目。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每一單元都有單元主題。例如,在部編版七年級語文教材中,第一單元包括《春》《濟南的冬天》《雨的四季》以及《古代詩歌四首》四篇課文內容。教師可將本單元閱讀主題確定為“四季的輪回”來組織學生開展群文閱讀。
其二,根據(jù)初中階段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與認知特點選擇學生普遍感興趣,且貼近他們生活、學習的內容作為群文閱讀的篇目。例如,在閱讀《春》這首散文詩時,初中階段學生平時并不會過多接觸到這一文學體裁。教師就可引導學生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強大的網(wǎng)絡資源優(yōu)勢,自行搜集更多的相關散文詩,開展這一文學體裁的群文閱讀。如教師可將《春》《云朵下的遐想》《你是人間四月天》《邂逅》這一組散文詩作為語文群文閱讀的篇目。
其三,教師也可以結合語文教學需求確定群文閱讀文章,根據(jù)“文章主題”或者“文學體裁”自行選擇群文閱讀篇目。例如,在閱讀《春》這篇散文時,就可選擇與“春天”主題相關的篇目開展群文閱讀,所選文章即可以是學生學過的文章,也可以是學生沒有接觸過的,并通過群文閱讀引導學生比較不同作者對“春天”描述的語言;提到“春天”,人們往往會聯(lián)想到春暖花開、大地復蘇,一片勃勃生機的景象,但是卻忽略了在地大物博的中國,不同地域的春景也是各具特色的。因此,在開展關于“春天”的群文閱讀時,教師也可選擇不同地域的春景描寫文章作為群文閱讀篇目,例如朱自清先生所描寫的江南的《春》與林斤瀾所描繪的北方的《春風》以及劉大杰筆下的《成都的春天》作為一組群文閱讀篇目。
開展群文閱讀的方式主要包括平行式與上下行式兩種方式。所謂“平行式”,是指所閱讀篇目的重要程度大體一致。而“上下行式”則指的是一篇引導多篇的群文閱讀模式,其他文章閱讀基于一篇重點閱讀文章展開。
例如,以上文中針對不同區(qū)域“春”的群文閱讀,采用的就是上下行方式,基于《春》這篇中心文章展開,其他兩篇文章則可以略讀。閱讀課程開展可分以下三個環(huán)節(jié)進行:
第一環(huán)節(jié),閱讀文章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一年四季,各具美感,同學們你們最喜歡哪個季節(jié)?通過學生的踴躍回答,自然導入閱讀主題。
第二環(huán)節(jié)就是群文閱讀具體實施過程。朱自清先生在《春》這篇文章中,所描繪的是江南的春天,對于北方孩子來說,這可能與北方的春天不同。此次課程以感受“春的不同”為主題開展群文閱讀。在課前的預習中,學生對《春》這篇文章已經(jīng)有了初步認識。朱自清先生在課文中主要描繪了五幅春景圖,即: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以及迎春圖。學生通過朱自清先生運用巧妙語言所描繪的江南春景,腦海中自然呈現(xiàn)江南春景的美好畫面。但是普通人對于春天的感覺并不如作者那般細膩。以綠草來說,我們每個人在春天都會觀察到,然而如果將其寫入文章中,可能會無法達到朱自清先生這樣的境界,例如,他寫到“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其中“偷偷地”和“鉆”能夠給人們一種春天是在不經(jīng)意間到來的感覺,一不注意,小草都出來了。作者筆下的春天無處不在地展示著他的美好。除了朱自清先生所描繪的江南的春天,我們來看一下林斤瀾與劉大杰筆下的北國的春天以及成都的春天的樣子。林斤瀾寫到,北國的春天最明顯的就是春風。忽然之間,春風帶著一種蒼勁的氣勢來了,吹在人們的臉上像針扎一樣。這與江南委婉的春風截然不同,北國的春風是一種更為粗狂的美。而劉大杰筆下所描繪的成都的春天,則突出春花,他認為成都的春天是鮮花盛開、悠然自得的。
第三環(huán)節(jié)是課堂總結。讓學生對比不同區(qū)域的春,他們有哪些異同。通過這節(jié)閱讀課程,學生了解到不同地域的春景的各自特點,從而有效拓展學生的視野,進而實現(xiàn)群文閱讀的教學效果。
群文閱讀模式不同于以往單篇精講模式。單篇精講模式側重于對某一特定文章的單純講解,然而由于其本身存在著一定的枯燥性,難以喚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群文閱讀模式則有很大不同,學生對于群文閱讀雖然興趣盎然,但是難免會分散注意力。為了讓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實現(xiàn)口語表達能力以及寫作能力的不斷提升。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對文章的實際掌握情況,組織閱讀成果展示課。
具體可從以下三個環(huán)節(jié)實施:仍以上文中“春”為主題的群文閱讀為例。第一環(huán)節(jié):群文閱讀結束后,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對文章的理解,對三篇文章內容進行大致復述,以不斷提升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第二環(huán)節(jié):教師可設計“讀后感”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說一說自己所在地的春、江南的春與北國的春以及成都的春的各自特點,并比較他們之間有什么異同點,并鼓勵學生寫出自己關于“春”的群文閱讀感想與收獲。第三環(huán)節(jié):群文閱讀課后作業(yè)環(huán)節(jié),課堂閱讀教學只是提升學生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其中一方面,另外還要強化專題性的閱讀課后鞏固練習。正所謂“讀與寫不分家”,高質量的文章閱讀是為了寫出更高質量的作品。對于此次群文閱讀課程而言,通過對以“春天”為主題的閱讀,感受不同地域作者筆下所描繪的淋漓盡致的春的畫面,體會不同地域的春的各自特點。由此教師可引導學生嘗試以借景抒情的手法進行寫作,用美妙的語言、精致的辭藻去書寫自己家鄉(xiāng)的四季,以形成自己獨樹一幟的寫作風格。
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應在閱讀教學中適時、適量、適度地應用群文閱讀模式,合理選擇閱讀篇目,并不斷完善閱讀評價標準,多樣化地展示群文閱讀成果,強化課后寫作練習,多方協(xié)同,形成合力,才能真正體現(xiàn)群文閱讀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效用,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