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洪麗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①習近平: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人民網,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0609/c40531-29329063.html,2016年10月10日。?!矮@得感”一詞同樣也適用于思想政治教育領域,“思想政治教育獲得感”一詞成為眾多學者的研究對象。但是對于其定義,卻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首先需要對“獲得感”進行探討,“獲得”一詞通常被解釋為“取得”“得到”,但是這個解釋更側重于“得”,而沒有解釋“獲”的意思。從《新華字典》中查“獲”有“獵獲”“收獲”的解釋,他們的解釋都和勞動有關,“獲得”應該是“因為付出了勞動而獲得”,“感”是一種主觀體驗,因此“獲得感”應是指“因為付出了勞動而獲得實際成果后的滿足感與愉悅感”。這包括物質滿足與精神滿足兩個方面的感受。
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獲得感”該如何定義?有學者認為:“思想政治教育獲得感意指教育對象對自身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或過程后獲得的精神利益及其對該獲得內容的積極主觀體驗?!雹诔淌坎ā⑿芙ㄉ骸墩撍枷胝谓逃@得感》,《思想教育研究》2017第7期。從這個定義中可看出,基于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獲得感”研究,有個重要的問題是此定義中只側重于受教育者的獲得感而沒有強調教育者的獲得感。對于這個問題,有學者已經認識到并且做出了論述,認為“思想政治教育獲得感的現(xiàn)有研究對教育者的關注不夠”①張業(yè)振:《論思想政治教育獲得感的內涵、邏輯及其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年第6期。,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與教育對象雙向互動的過程,不是簡單的教育者作用于教育對象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育者與教育對象都付出了勞動,并且都在教學過程中又所收獲。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獲得感應該是教育者與教育對象的獲得感的相互作用與結合。當前,對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獲得感的研究不勝枚舉,筆者在這里不多贅述,本文主要研究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師的獲得感”。
基于對“獲得感”的界定,可以得出高校思政課教師獲得感的簡單定義。高校思政課教師獲得感是指高校思政課教師在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學中實現(xiàn)教育目標,得到社會認同與學生認同所獲得物質與精神上的滿足感與愉悅感。高校思政課教師的獲得感是其實現(xiàn)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統(tǒng)一的積極正向的主觀體驗,因此高校思政課教師的獲得感有兩個來源,即“社會價值的實現(xiàn)”與“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
高校思政課教師社會價值的實現(xiàn)主要表現(xiàn)在社會與學生對教師的認同上,或者說是“需要”上。被需要是某事物存在價值與意義的證明,高校思政課教師的價值就是被社會需要以及被學生需要。
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承擔著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與“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光榮使命,思政課教師作為思政課的主要承擔者,自然身肩重任,其社會地位理應得到認可與提高。
另一方面,教育對象對思政課教師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過程的吸收程度和滿意性評價以及對教師勞動的尊重,也是思政課教師“被需要”的表現(xiàn)。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一門政治性與理論性都比較強的學科,本不容易引起學生興趣,如果課堂上學生都在低頭玩手機,對老師提出的問題置之不理,這既是對教師勞動的不尊重,也是對教師講課效果的低評價的表現(xiàn),教師的成就感也就非常低。教師都希望自己的教學內容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希望受教育者能夠在自己的教學中有進步與成長,這是教育者獲得感的核心部分。
思政課教師的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就是指教師自身需要的滿足,比如物質條件的滿足、社會的尊重認可、社會地位的提高、個人理想的實現(xiàn)。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學生與教師共同成長的課堂,一方面,受教育者通過教育者的引導,獲得理論知識;另一方面教育者在教課時不斷鞏固自己的知識積累,為自己的工作不斷積累經驗,在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產生一種滿足感與自豪感。
同時,思政課教師在工作中獲得與自己勞動相符的勞動報酬,收獲社會對自己工作的尊重與認可,得到學生及周圍人的尊重,社會能夠為教師的自我發(fā)展提供有利的環(huán)境及政策支持,會使教師的獲得感增加。
近年來,隨著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發(fā)展,各大高校都在建設馬克思主義學院,對于思政課教師的需求量增加,思政課教師的社會地位提高,同時教學與科研壓力也不斷增大,其本身的獲得感也受到影響。本部分是基于本人在與本學院老師的交流中總結的內容。
在與本學院15名思政課教師做了交流后發(fā)現(xiàn),有10名教師對自己的工作的獲得感不高,有3名教師對自己的工作的獲得感一般,有兩名教師對自己的工作獲得感較高。這兩名獲得感較高的教師是全校學生選課較多、非常受學生歡迎的教師。影響思政課教師獲得感的因素主要有學生的認同、社會的期望以及學校的管理等。
現(xiàn)在在各大高校,思政課作為公共必修課課程,一直采用的是大班教學的形式,每個教室大約有200人左右,每個學校思政課教師數(shù)量有限,有的教師課多時一天能排上10節(jié)課的課程,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很難做到與每一個同學進行互動,而且紀律也比較松散,常常老師在上面大講,學生在下面小講,因此一方面會導致教師精力消耗過大,上課疲累,有心無力;另一方面學生對于思政課教師的評價過低,弱于專業(yè)課教師,思政課教師常常是勞而無功,得不到學生與學校的認可,這給思政課教師帶來嚴重的心理與身體上的壓力,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
黨和國家一直重視高校思政課的發(fā)展,并將其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對思政課教師也是給予很大的期望。但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浪潮將不同的文化席卷到中國,在思想領域的斗爭變得更加復雜,年輕一代的學生的價值觀念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沖擊,同時思政課教師本身的思想觀念也會受到影響,當教師在教學中,“自身持有的價值觀念與教育教學過程中應傳遞的價值觀念可能出現(xiàn)偏差,在面對不同價值觀念或對新舊價值觀念進行調適時,必然出現(xiàn)心理沖突,導致壓抑的痛苦”。①秦元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職業(yè)認同缺失的成因與對策》,《上海海洋大學學報》2012年第6期。這就需要教師具有過硬的思政政治素養(yǎng)。社會對于教師過高的期望會給教師帶來心理壓力,一旦學生出什么事情,就會把責任歸咎到思政課教師身上,僅僅希望通過思政課把學生培養(yǎng)為具有堅定共產主義理想的接班人是不切實際的,這也會導致思政課教師陷于苦惱中。
現(xiàn)在高校對思政課教師采取的是聘任制,這給思政課教師造成極大的壓力。教師一方面要承擔教學任務,同時還要進行科研工作。思政課教師數(shù)量有限,而且是大班教學,花費精力較大。而且職稱評定還要與科研成果掛鉤,思政課教師還要花費精力去進行科研。由于專業(yè)的特殊,為了滿足學院各部門的需要,還有一些教師身兼數(shù)職,還要做學生的管理工作或者是學院行政工作。這樣的工作,給思政課教師造成了極大的壓力,影響思政課教師獲得感的提升。
思政課教師是思政課的主導者,是思政課實施的關鍵組成部分,思政課教師對思政課的態(tài)度決定了思政課實施效果的好壞。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師獲得感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與理論價值,關注思政課教師對于思政課教學的感受,有利于加強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思政課的實效性,更有利于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體系。
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師的獲得感,需從來源與影響因素著手,提升思政課教師獲得感的途徑包括提高學生的認同、社會的認同、學校的管理改革以及教師自身職業(yè)認同的提高。
學生對思政課教師的“需要”是增強教師獲得感的關鍵條件。教師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樹人即教學,如果沒有學生的認同,那么教師就是失敗的。因此,學生對于教師的人格魅力、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教學效果的評價,對于提升教師的獲得感至關重要。首先,應擺正學生的師生觀,雖然現(xiàn)在倡導師生平等,但是學生應對教師有最基本的尊重,尊重教師的人格,也要尊重教師的勞動成果。其次,應增強學生對思政課的認同。思政課雖兼具政治性與學理性,但是也具有實踐性,對個人的政治素養(yǎng)、道德品質、心理健康都有很大的幫助,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開展,也能幫助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培養(yǎng)道德情操。同時,思政課教師也應該關注學生的需要,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運用藝術的手法,為學生“傳道、授業(yè)、解惑”,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打造輕松、活潑而又不失嚴肅的課堂氛圍。不僅學生需要成長,教師也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吸取教訓、增長經驗,教師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都收獲頗豐則是思政課教學的最好效果。
提高社會認同感是提升思政課教師獲得感的重要保障。首先,提高社會的認同,就是要重視與提高思政課教師的社會地位,在社會形成尊重思政課教師的氛圍,這是思政課教師“理直氣壯”講好思政課的保障。其次正確認識思政課的價值,給教師稍微寬松的工作環(huán)境,切勿亂貼標簽。同時,“要建立黨委統(tǒng)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協(xié)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動形成全黨全社會努力辦好思政課、教師認真講好思政課、學生積極學好思政課的良好氛圍”①《人民日報》2019年3月19日第1版。。最后,建立健全思政課教師培訓、激勵與勸退機制。思政課教師不同于一般的文化專業(yè)課教師,思政課教師的精神面貌代表著國家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精神面貌,影響著下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的精神面貌,必須把好思想政治關,所以各級黨校、國家部門應該定時組織思政課教師進行培訓,鞏固思政課教師的思想陣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使思政課教師時刻記住自己的責任與使命;設立思政課教師激勵機制,獎勵優(yōu)秀的思政課教師,給予物質與精神上的表揚,從而鼓勵思政課教師把更多的熱情與精力投入到思政課的教學與科研中;同時也要設立思政課教師勸退機制,對于工作懈怠的思政課教師給予一段時間的考察期,通過領導談話進行思想工作,如沒有改正,則給予勸退。
首先,擴大思政課教師的招聘規(guī)模,實行小班教學,這樣教師可以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的思想情況,同時也能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增強教學實效性。
其次,改變職稱評定過多依賴科研成果的情況,更多的是傾向于學生對教師的評價以及師德方面。
最后,實現(xiàn)思政課任課教師與學院管理部門工作的明確分工與劃定,或者實行任課教師輪崗制度,這樣可以增加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機會,增加教師學生管理經驗,有助于其以后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提高思政課教師的自我認同是提升其獲得感的內在條件。提高思政課教師的自我認同就要思政課教師以“六要”嚴格要求自己?!罢我獜姟?,思政課教師要堅持馬克思主義信仰,有政治意識與政治情懷,在大是大非問題面前保持清醒的頭腦,不做違背原則的事情;“情懷要深”,思政課教師要有寬廣的胸懷與思想高度,有高度的愛國熱情,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決心;“思維要新”,思政課教師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這就需要教師不斷關注思政課前沿熱點問題,同時深入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促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科研成果的創(chuàng)新;“視野要廣”,思政課教師要有廣闊的知識視野、國際視野、歷史視野,有博古通今的洞察力,關注國際國內大事,引導學生樹立公民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世界眼光;“自律要嚴”,欲正人先正己,這是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自律原則,思政課教師要做到“慎獨自律”,在工作生活中都要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統(tǒng)一,以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人格要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為人師者是學生的榜樣,應當以身作則,思政課教師應用深厚的文化功底、高度的人格魅力、高尚的道德修養(yǎng)吸引與感染學生,使學生自覺跟隨教師的腳步,不斷提升自己。增強師生的互動,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才能增強教師的榮譽感、成就感與自信心。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師生共同參與的課程,教師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共同成長,所以不應該只強調學生的獲得感,也要關注教師的獲得感。提高教師的“獲得感”既需要社會提供的外部條件,更需要教師的主觀努力。所以思政課教師應該堅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思政課“八個相統(tǒng)一”①習近平提出思政課“八個相統(tǒng)一”為教學把脈,人民論壇,http://www.rmlt.com.cn/2019/0320/542461.shtml,2019-3-20。,堅持馬克思主義信仰,跟上時代步伐,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積累,以豐厚的知識、高尚的人格、藝術的話語吸引學生,傳好為學與為人之道,以此贏得社會與學生的認可,在勞動與奉獻中實現(xiàn)自己的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