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愛歡
新教材給我們帶來了新思想、新觀念、新手段。下面,我結合一些教學個案談談自己是如何靈活使用新教材的。
一、借助教材,再現真實生活,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感悟數學
新教材“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課標語),這句話告訴我們,有效的學習情境應該是真實可信的現實背景,教師作為數學學習的組織者,應根據學生的特點努力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成為問題的發(fā)現者。
一年級下冊《找規(guī)律》教學片段:
課件出示小學生聯歡主題圖
1.觀察思考
師:我們一起先來看一幅圖,你們看,六一兒童節(jié)那天,同學們在教室的上面掛起了漂亮的彩旗,彩花和燈籠,這些裝飾品把教室打扮的多美呀!小朋友們也圍成了一個圈,正開心的做游戲呢。請你們仔細觀察,看看畫面上哪些地方的排列是有規(guī)律的?又是按什么規(guī)律排列的呢?
2.同桌討論
師:輕輕地和你旁邊的小伙伴說說,看誰發(fā)現的多!
3.逐一說圖中的規(guī)律(彩旗、小花、燈籠、小朋友)
4.教師小結(將所有有規(guī)律的事物逐一出示在屏幕上)
我們一起找到了彩旗,小花,燈籠,小朋友排列的規(guī)律,像彩旗的一面紅旗一面黃旗(課件點擊圈出這一組),彩花的一朵紅花一朵紫花(圈出),燈籠的一盞紅燈籠一盞藍燈籠(圈出),小朋友的一個女孩一個男孩(圈出),以及黑板上的一顆黃星一顆藍星,我們都把他們叫做“一組”。(在第一組黃藍星下板:一組,齊說)
當我們找事物排列規(guī)律的時候,只要找到一組是什么,再看看剩下的是不是按一組一組(師在屏幕上指出)重復的出現,如果是,我們就說他們是有規(guī)律的排列。當然,重復出現的次數越多,最少要重復3次,這樣我們就能更準確的找出他們的規(guī)律。
二、靈活利用新教材中的活動體驗,引導學生在“做數學”中感悟數學
我以新課程理念為前提,精心設計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探究、合作、交流活動有效進行。給學生提供開放的活動時空,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結構,自主動手、動口、動腦,在活動中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主動性。
一年級下冊《認識人民幣》教學片段:
換幣游戲,了解元、角之間的關系。
師:剛才同學們想到了很多方法將人民幣進行了分類?,F在讓我們輕松一下,做個游戲吧?。▽嵨镎故?角、5角、1元的人民幣各幾張。)
師:老師這有一些面值是2角、5角、1元的人民幣,我想把它換成零錢,你想和老師換哪張?想怎樣換?把你的想法悄悄告訴給你的同桌。
師:10個1角就是1元,也就是1元=10角。(板書)
【學生在換幣的過程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逐步建立起自主性、研究性的學習模式,師生是一種友好、平等、朋友式的關系,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p>
【在活動中,教師充分創(chuàng)設情境,在活動中激起學生的興趣,從發(fā)現中尋求快樂,主動的獲取知識,體會教學的使用價值和“做”數學的樂趣。滲透:購物時要守秩序,講文明,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p>
三、精心加工教學資源,靈活處理教材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要“大力開發(fā)并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由淺入深,使學生在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更深刻地認識數學的作用,體會數學應用的廣泛性。
一年級下冊《認識人民幣》教學片段:
識別人民幣。
(課件演示)
聰聰:“小朋友們,你們對有關人民幣的知識了解的可真多!我這里也有一些人民幣,快看看,你們都認識嗎?”(學生回答)”那我可要考考你們了!你們知道這是多少錢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學生回答)
師:我們在認錢的時候,不僅要看人民幣上的數字,還要看數字后面的漢字,來辨別它的面值是多少。
再出示幾張人民幣讓學生說面值。
師:剛才我們認的這些人民幣就是我們在生活總經常使用的第5套人民幣和部分第4套人民幣。
【學生對人民幣都有較豐富的感知經驗,也有較強的觀察興趣,幾乎每個人都能說出識別方法,但是他們的觀察角度不夠寬泛,深度欠缺,因才老師要做必要的引導,拓展學生的觀察視野,總結特征,歸納重點識別方法,以此方法保障學生的自主探索活動有效進行。】
責任編輯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