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桂玉
語文學科作為基礎課程,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要學生多讀書,好讀書。群文閱讀的提出,順應了時代的要求,為教育界特別是語文學科帶來了照亮前行的明燈。這種新型的閱讀教學一被提出,討論的嘗試的人便數(shù)不勝數(shù),因為群文閱讀教學對提升學生的閱讀數(shù)量和速度、對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品位、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群文閱讀的涵義和特征
群文閱讀就是在較短的單位時間內(nèi),針對一個議題進行多文本閱讀教學,除了要求學生讀得多,讀得快,還需要多種閱讀能力,如求同,找出文本的共同點;比異,找出文本的差異;整合,對文本呈現(xiàn)的凌散材料進行拼裝;判斷,對不同文本的真?zhèn)巍⑹欠?、?yōu)劣等做出自己的判斷,還要對材料進行篩選、分析、創(chuàng)造等。群文閱讀可以練習單篇閱讀很難練習到的閱讀策略。
二、小學語文開展群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群文閱讀教學最大的特點是“多文本”,老師和學生圍繞一個或幾個議題選擇一組文章進行研究,最終對同一題材的文章形成共識,獲得概括性的總結。群文閱讀教學要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必須尋找群文之間的聯(lián)結點,搭建多篇文章之間的橋梁,做到以點帶面。
(一)選擇文本,確定教學議題
群文閱讀教學能否有效開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怎樣根據(jù)適合的文本萃取相關聯(lián)的議題放在一起。如何選取議題,根據(jù)議題組合多個文本,搭建學生與文本溝通的平臺,這是課前準備的關鍵。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確定議題:(1)從體裁確定議題,如可以將神話放在一起,讓學生了解神話的特點,接著連續(xù)讀一個體裁的作品,去了解童話、民間故事,了解詩歌、小說等等。在教學寓言《南轅北轍》(課內(nèi))可以將課外的寓言《畏影惡跡》《鄭人避暑》《強人取衣》《金鉤桂餌》放在一起來探究寓言的文體特點,讓學生讀完五篇寓言后提問:這些文本與以前學過的課文有何不同?用詞語概括寓言的特點寫在橫線上;從言行中探究原因,尋找人物獨特的言行,分析其令人覺得可笑的原因;總結各寓言的寓意填在表格內(nèi)。(2)將同一作家作為議題,如把老舍的文章放在一起,《貓》《趵突泉》《草原》《林?!愤@些文本有寫生物的、風景的,也有寫風俗的,既保留了語言藝術的精華,又體現(xiàn)了語言風格的獨特。然后讓學生連續(xù)讀一個作家的作品,走近李白、魯迅、朱自清……(3)從表達方式角度確定議題,如將《落花生》《白楊》《桃花心木》等文本進行群文閱讀,以借物喻人表達方式作為議題。(4)將人文主題作為議題,把關于友情的詩歌放在一起,進一步思考“我們?yōu)楹涡枰笥眩俊薄罢嬲挠颜x是怎樣的?”此外還可以將“觀點”“閱讀策略”等作為議題進行群文閱讀教學。
(二)慎選文章,提升群文閱讀教學質量
群文閱讀的重點是選擇文章,選擇什么樣的文章組成“群”考驗教師的閱讀視野、品位以及閱讀教育理念,老師要盡量選用多種文體的文本,如神話、寓言、散文、詩歌等,還要選用多種行文特色和敘事風格不同的作品。在授課前,應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閱讀能力差異、閱讀興趣等來定好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及教學重點,如在教學古詩《望洞庭》,可將《獨坐敬亭山》《憶江南》《望廬山瀑布》作為群文閱讀教學,將《望洞庭》作為教學重點,分析講解,學生反復朗讀,引導學生感受祖國的壯麗風光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另外3篇描寫景色和詩人情感的文章,學生通過群文閱讀,在理解和閱讀上就會有很大的提升。
群文閱讀的特點是多篇文章主題是否相似,教師在選文本時必須對文章內(nèi)容有深入的理解,避免群文的無序的雜亂,才能引導學生去閱讀。小學生適應群文閱讀方法有一個過程,選擇文章的數(shù)量以3到5篇為宜。在進行群文閱讀教學時,要根據(jù)教學進程來開展,選擇文章不一定是教材,也可以拓展到課外閱讀教學,群文閱讀教學選文的自由度大,但所選的文章盡量保持原貌,包括保留原文的文字風格、敘述的復雜性,不隨意刪、換、改。
(三)巧設問題,讓群文閱讀教學縱橫交錯
提問可促進學生思考,提問也是教師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教師在教導學生學習時,最重要的是具備提問的能力,因為老師的問題決定了學生的思考。群文閱讀教學的基礎是先讓學生進行單篇文章的閱讀,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進行多篇文章的閱讀,在閱讀過程中進行信息的提取與整合。在教學過程中,可將多篇文章當作一個閱讀整體,并巧設出有比較性的、遷移性的或者沖突性的問題,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引領學生發(fā)展深度思考能力,利用問題將多篇文章聯(lián)結起來。
群文閱讀教學要對多篇文章共同發(fā)問,由于貫用單篇閱讀的提問方式,教師在群文閱讀教學時剛開始設的問題可能只針對單篇,而未對多篇文章共同發(fā)問,只是多了幾篇文章,多問幾個問題,這樣就不能發(fā)揮群文閱讀的最大價值,如我們將幾篇寓言故事放在一起,可以這樣發(fā)問:這些文章有何共同點?什么樣的文章可以稱為寓言?將贊頌老師的文章《難忘的啟蒙》《最好的老師》《老師領進門》《我的老師》組合在一起,可以發(fā)現(xiàn)頌師的表達方式各有不同,老師可以問:(1)你最喜歡的老師是誰?理由是什么?(2)在關于老師的記憶中,你也有許多難忘的老師,請與大家分享。(3)這些文章有什么不同和共同之處?
設計比較性問題是進行群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方法,有比較才有鑒別,比較法可分為橫向和縱向比較、內(nèi)容和形式比較、相同處與不同處比較、粗略與精細比較等。如在教學《漁夫和金魚的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七顆鉆石》《七個小矮人》四篇童話故事,引導學生比較思考:這些童話故事在情節(jié)結構上有什么相同之處?學生就能在比較閱讀中發(fā)現(xiàn)童話故事的反復性,超自然、神奇等特點。此外還可以設計遷移性問題、沖突性等問題。教育心理學指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遷移和運用,只有能舉一反三,方能談得上理解。群文閱讀巧設問題,為教師創(chuàng)造了新的教學空間,同時也提高學生的討論、質疑能力,為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品位提供了很好的平臺,這也是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
三、群文閱讀教學的操作方式
群文閱讀教學是在語文教學中以閱讀多篇相關文章為主要形式的閱讀方式,由于是多文本,我們可以用三種操作方式:一篇帶多篇、課內(nèi)多篇、課外多篇。
一篇帶多篇的操作方式,一般要兩課時,一課時用來精讀,精讀教材里的文章,一課時用來群文閱讀,閱讀由教材里的文章引申出來的一組文章,因為既可以精讀一篇課文,也可以粗讀多個文本,閱讀的廣度和深度就同時具有??梢赃x擇第一課時精讀,第二課時群文閱讀。如在教學季羨林先生的《懷念母親》第一課時精讀,老師教,學生學,學得細點,挖掘得深點。第二課時選擇與它有共同點的文章《賦得永久的悔》《一個人的時光》《游子吟》。學生通過群文閱讀便讀懂了偉大的母愛,理解“一個母愛缺失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我懷著不全的靈魂,報終天之恨”。從中學生會關愛自己的父母,用愛的方式進行心靈的觸碰。同時我們也可以第一課時群文閱讀,第二課時精讀,也能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課內(nèi)多篇?,F(xiàn)行的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每單元有3-4篇課文,但因為受考試的制約,老師在講授時很多時候面面俱到,依舊是對每篇課文精講多練,雖然現(xiàn)行教材每單元有明確的主題,但為了應試,閱讀課依然是問多、講多、練多,單元整組教學流于形式,所以現(xiàn)行教材的編排不適合群文閱讀,但新的教學方式若脫離教材,便很難推廣應用,可用以下方式對教材進行調整。調整教材順序。如六年級上冊教材,原來的第一組課文定的是自然界的美,第四組是哀嘆自然的衰落,呼吁保護自然,第六組寫人與自然的關系,把這三組課文聯(lián)結為“我們的家園”并補充電影《家園》,就可以充分探討人和自然的關系;調整“選文”,可以適當增加學習內(nèi)容,如第一組“我們的家園”增加了觀看電影《家園》,第四組課文“初識魯迅”可增加《小學生魯迅讀本》里的幾篇文章。此外還可以調整“時間”,用群文閱讀的理念來教學教材里一組一組的課文,一般需5-6課時,可用4課時上精讀課,用1-2課時進行群文閱讀,先精讀后群文閱讀,還是先群文閱讀再精讀,根據(jù)實際情況需要而定。
課外多篇。現(xiàn)行教材由于特定條件的限制,很多實用、有創(chuàng)意的議題、文章未能用上,這就需要課外群文閱讀教學,可以自行定議題,如反復結構的童話故事,寓言、借物喻理的表達方式、按時間或空間的寫作順序等等。課外的群文閱讀,可以自選文本,這里的文本是圍繞議題選擇的,聯(lián)系性要很強,文本的選擇考驗著選文者的閱讀面。
閱讀教學應體現(xiàn)師生與書本間的互動過程,每個學生都應在創(chuàng)造、理解和體驗中構建精神世界。小學群文閱讀教學在新課標背景下得到語文老師的認可,它為教師創(chuàng)造了新的教學空間,為學生的閱讀提速增量,并優(yōu)化了閱讀教學質量,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群文閱讀教學還在不斷的嘗試完善中,還需要語文教師不斷提高教學能力、專業(yè)技能、增加知識儲備,在教學中不斷嘗試新方法,使學生在群文閱讀中對語文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主動擴大閱讀面和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促進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全面發(fā)展。
責任編輯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