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宏喜
一、積累古詩
1. “自古多情傷離別”,在中國古代詩歌里有許多送別詩。以“送別”為關鍵詞,男女生交替背誦。
2. 這些詩歌都是寫送別,但內容和寫法各有特色。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來鑒賞一下李白的兩首送別詩。(課件出示《贈汪倫》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反思】小學六年,學生積累了大量的古詩。教者有意識地幫助學生梳理歸類、復習,激活“庫存”,組塊聯(lián)結。
二、理解詩意
1. 默讀詩歌,結合注釋理解詩意。把詩意用自己的話講出來給大家聽。
2. 《贈汪倫》一詩中“忽聞”能否改成“聽聞”?(不能,“忽聞”寫出李白的驚喜之情)請通過朗讀表現李白的驚喜之情。
3. 水運是古代重要的交通運輸方式,長江江面船只絡繹不絕,李白為什么說只看見孟浩然的“孤帆”呢?(“孤帆”恰恰說明李白與孟浩然情誼深厚,李白眼睛只盯著孟浩然的船。后有詩贊曰:“過盡千帆皆不見,眼里只有故人船?!保?/p>
【反思】同一個字詞在不同的詩歌中意思不盡相同,如果將字詞的意思逐一解釋給學生聽,是“教知識”,而結合注釋讓學生自主理解詩意,是“教方法”。知識是教不完的,教方法才是高明的做法。
三、查背景,感悟詩情
1. 我們借助注釋,從字面上讀懂了兩首詩,深入理解這兩首詩,我們還要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課件出示《隨園詩話》關于李白創(chuàng)作《贈汪倫》的背景記述)
2. 孟浩然和李白是一對忘年交,感情深厚。李白略有詩名時,孟浩然已是名滿天下的大詩人。兩人因詩結緣,相互欣賞。李白曾寫有《贈孟浩然》一詩,(課件出示)直接表達了李白對詩壇前輩孟浩然的仰慕熱愛之情。
3. “下?lián)P州”是一個典故。揚州在唐朝是東南都會,繁華昌盛,很多文人雅士對揚州情有獨鐘。南朝人殷蕓所寫的《殷蕓小說》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有四個人在一起談夢想,第一個人說:“我的夢想是做揚州刺史?!钡诙€人說:“我的夢想跟你的不一樣,我的夢想是腰纏十萬貫。”第三個人說:“我的夢想是駕鶴飛升,羽化成仙。”第四個人說:“你們的夢想都太小啦。我的夢想是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這便是集升官、發(fā)財、得道成仙于一體了。李白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中化用了“騎鶴上揚州”這個典故,有祝福老朋友之意。
4. “孤帆”背后也有一個故事。據《列子·說符》記載:有一個齊國人嗜金如命。有一天,他來到一家金店,旁若無人地將柜臺上的金子裝進自己口袋,然后大搖大擺地離開。店主沒想到會有人堂而皇之地搶劫,一時驚呆了,等他反應過來,便慌慌張張地報了官。當吏卒抓到那人,問他光天化日為何公開搶劫時,那人說,他根本沒有看到有人在那里,當時他的眼里看到的只有金子!故事中的齊人只見黃金不見人,可見他太愛金子了。李白巧妙化用了這個典故,他站在長江邊只見孟浩然的“孤帆”,不是說寬闊的江面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說當時他的全部感情和注意力只集中在老朋友乘坐的那只船上。
5. 現代作曲家陳小奇根據《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意境,創(chuàng)作了歌曲《煙花三月》,傳遍揚州大街小巷,我們聽一聽,學一學。(課件出示歌詞,播放歌曲)
6. 李白和孟浩然感情深厚,第二年,李白再次來到送別孟浩然的黃鶴樓,觸景生情,又吟出一首膾炙人口的古詩《江下行》。(課件出示,學生朗讀,領會詩意)
【反思】這個環(huán)節(jié),通過讀、講、聽、唱等語言實踐,知人論世,由淺入深,由表及里,讓古詩文真正活躍在學生的表達中,讓詩人抒發(fā)的情感真正走進學生心中。
四、作比較,體會表達技巧
1. 比較是鑒賞古詩的常用方法之一,找出詩歌的異同,能更深入地理解詩的表達特點,同時能以點帶面、觸類旁通,掌握更多相關知識,獲得更多審美體驗。請同學們在理解古詩的基礎上填一填下面這個表格。(課件出示)
2. 學生讀詩,試填表。
3. 通過填寫表格,我們不難看出兩首詩均寫送別,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深情厚誼,都采用了“水”的意象。但在很多方面又有變化。例如,一是長江流水,一是桃花潭水;一是從長度寫情長,一是從深度寫情深?!顿浲魝悺芬噪x者身份寫,表達離者對送者的感激之情;《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以送者身份寫,表達送者對離者的敬重和思念之情。
4. 通過這樣的比較之后,說說你的新體會,重點交流表達上的體會。
5. 寫作要有讀者意識,要對什么人說什么話,注意表達要得體。
【反思】比較是“群詩閱讀”的常用方法之一。通過作比較,使兩首送別詩在表達方面的秘妙為學生發(fā)現。教學中多一些這樣的發(fā)現,學生的習作就得法了。
五、學遷移,鑒賞古詩
1. 運用比較的方法鑒賞陸游和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
2. 陸游和毛澤東筆下的梅花有什么不同之處?請在詞中圈出關鍵詞,說說兩位詩人筆下的梅花各有什么特點?(陸游詞中圈“寂寞”“獨自愁”“零落”,體會梅花的“孤獨凄苦”;毛澤東詞中圈“花枝俏”“爛漫”“叢中笑”,體會梅花的“勇敢堅強、不畏嚴寒”。)
3. 通過朗讀表現兩首詞的語調。課后完成下表的填寫。
【反思】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通過遷移學習,實現群詩教學由“教過”向“學會”轉變。
(作者單位:儀征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