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浩群
摘要:本文以運動技術構成動作要素為視角,圍繞運動技術構成要素以初步認知、實踐磨合、內化運用為邏輯遞進主線,從設計思路及實施過程等方面,對運動技術教學上給學生合理的指導和幫助,目的調動學生對體育運動技術學習的欲望,提高學生對運動技術的認識,為小學階段運動技術教授方法提供參考。
關鍵字:運動技術;動作要素;指導;幫助
小學生思維階段處在直觀形象、本質抽象的水平,在學習方面以第一信號系統(tǒng)為主,視覺聽覺最為敏感。在小學階段的體育課中教授運動技術時,可先從這個運動技術構成動作要素入手,依據(jù)這些運動技術中動作要素的特征,從運動技術構成動作要素為出發(fā),選擇教學方法和手段;促使學生學習、掌握、運用運動技術,發(fā)展小學生基本活動能力和粗略的運動技術。
一、巧設置,有效導入促初識
一堂成功的課堂,有效導入是基礎,導入時以身體活動或者運動方法為基礎,對動作路線、身體姿勢、動作節(jié)奏等提前“預熱”,為復雜的技術動作埋下伏筆,為難理解技術動作做下鋪墊。結合課堂實際,常用的導入方法有:
1,問題導入,課前,教師有目的,有層次提出教材有關的問題。如仰臥推起成“橋”,我們會提問:在生活中看到過拱橋嗎,特征是什么?當人身體仰臥時,怎樣用身體造“橋”?
2,實驗導入,設置對比實驗,達到運動技術教學中的正誤對比,優(yōu)劣對比。如雙手前拋實心球教學中,教師示范不同出手角度,出手速度,對比投擲遠度。
音樂導入,教師把傳授的技術知識放到一定的節(jié)奏和旋律當中去。如籃球的原地高低運球與“兔子舞”音樂結合。
3,形象導入,媒體,模型,實物,或者場地器材等形象手段。如肩肘倒立字母“L”展示。
側手翻用“風車”展示等。
二、 趣練習,體驗磨合促發(fā)展
導入階段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能夠形成了正確動作概念,或者提前“預熱”動作路線、身體姿勢、動作節(jié)奏等動作要素;也就是大腦已經“認識”初步身體活動或者運動方法。而接下來這個階段主要的目標,教師運用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身體按照一定的任務,通過身體練習,實踐認知一系列具體的身體動作或動作組合。幫助學生在身體練習時能夠在正確的概念的基礎上,把動作能夠做得出,做得完整。
1.體驗實踐 ,突顯本真
情境教學是小學階段常用的教學手段,在情境教學為了避免牽強附會的情節(jié)疊加,在教學中以教材內容為基礎、服務教學重難點,注重技術的遷移,有的放矢。在情境體驗中要把握住技術的本質,實踐認知構成運動技術的動作要素,通過適當?shù)姆绞綄幼饕仉[伏于情境動作中,使學生獲得相關的知識和技術。如水平一立定跳遠的技術學習中,創(chuàng)設“高人、矮人”的游戲情境,通過語言創(chuàng)設虛擬情境,模仿超人跳過障礙抓壞人游戲,“高人”是雙手上舉,“矮人”是雙手后擺,屈膝下蹲,“超人”,雙腳蹬地,手臂上擺動,跳過障礙,落地屈膝成為“木頭人”。水平二足球腳內側踢球,創(chuàng)設鐘擺“擺一擺“,踢球腿展髖,大腿帶動小腿擊球,像鐘擺一樣,擺動腿擊球。來認知擺動腿擊球的形式和方向等。
2. 創(chuàng)設花樣,融會貫通
練習方式的多樣化,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還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下面以水平二雙手前拋實心球為例,以身體動作構成要素為切入點,聯(lián)合學生的興趣,多種方式拋投實心球練習。身體姿勢上,分坐姿盤腿投球、坐姿直腿投球等;動作節(jié)奏,設置聽信號前拋、自喊自拋、聽同伴對拋。;動作軌跡,后拋實心球,側拋實心球、前拋實心球;力量遞增,1千克前拋實心球增加到2千克前拋實心球。
3. 示范引導,拓展延伸
教師在課堂對技術講解和指導時,要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一番必要的加工。把難以理解的身體姿勢、身體動作軌跡或者路線“翻譯“成學生易理解、易記憶的形象生動的生活現(xiàn)象。生活現(xiàn)象可總結為兩類,一類是生活事物類,即生活中常見的標示或符號。而另外一類是生活中常見的各種行為。如學習雙手前拋實心球,雙手后引成背弓像“弓”,用生活中常見的標示或符號幫助學生理解。在教授輕物投遠中,肩上屈臂揮臂 “鞭打動作”。用語言難以描繪,可以用生活中常見到的各種現(xiàn)象,如手持小鐵錘“釘釘子”,引導學生的正確動作形成。等等。
4. 剖析生成,各個擊破
技術剖析就是就某個運動技術,根據(jù)其自身構成動作要素的特點對技術進行“解剖”;把把復雜的技術分解成易于突破的單一或者簡易的技術動作,依據(jù)被分解技術環(huán)節(jié)所呈現(xiàn)動作要素特征,結合學生認知和心理水平,有目的設計教學方法和策略,設計成單個小片段,分布任務,逐步實施,最后循序漸進的進行動作串聯(lián)成整體。
三、 游戲實,比賽化,檢驗效果促運用。
動態(tài)的體育課堂,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在總結階段主要通過動作要素設計游戲比賽,技術構成動作要素與游戲有效融合,內化運用技術,促使學生技術應用的拓展能力,為以后復雜及系統(tǒng)的動作學習儲備能力。這個階段就要求教師仔細分析教材,以所教授的技術動作要素為中心,充分了解學情和教材。
小學階段的運動技術的教學,雖然細節(jié)不做嚴格要求,但小學階段動作發(fā)展是為以后系統(tǒng)和復雜運動技能獲得的基礎。所以在小學階段教學過程中,充分把握所教學生年齡段心理特征,遵循運動技能形成的規(guī)律,以教材和學情為基點,圍繞所教授的技術為中心,以學生的興趣為內驅力,在合理且實用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尋求最佳結合點,以技術學習三階段認知、實踐、運用充分體驗、逐步理解動作內涵,通過動作要素架起“冷冰冰的動作符號”與“活生生的運動技術”之間一座橋梁。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4).
[2]鄧若鋒.用身體練習體驗解釋體育課程目標[J].中國學校體育,2014(2):38-40.
[3]朱春江,李明.將“要領”轉化成“本領”的思考[J]. 中國學校體育,2014.5:45-46
[4]余立峰,“技術.體能.運用”視角下的單元構建研究[J].體育教學,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