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實詞
1.從詞義角度辨析。(1)從詞義適用的范圍。這一般是同義的名詞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細微的差別。如“事情、事件、事故”這組詞中,“事情”泛指一切活動和所發(fā)生的現(xiàn)象,意義范圍最大;“事件”指已經發(fā)生的不平常的事情,范圍比較小;“事故”指由于某種原因而發(fā)生的不幸的事情,范圍最小。(2)詞義程度的輕重。這一般是同義的動詞、形容詞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意義上的差別。如“損壞”與“毀壞”,“損壞”指程度較輕的破壞損失;“毀壞”指性質較嚴重的破壞。又如“努力”與“竭力”,“努力”指把力量盡量使出來,“竭力”指用盡力量。它們都是前一個詞義輕,后一個詞義重。(3)語義適用的對象。如“領會”和“領略”,都有理解、認識、體會的情況。但前者著重指理性上的理解體會,適用于抽象事物,而后者可指情感上的體驗與欣賞,也可與“風光”“風味”連用。
2.從詞的用法辨析。(1)從詞的搭配上去辨析。詞語的搭配,一要合乎事理,二要合乎習慣。如“維持”與“保持”,“維持”與“秩序”“生活”“狀態(tài)”等詞搭配,“保持”則與“水土”“記錄”“清潔”“聯(lián)系”等詞搭配。(2)從詞性和造句功能上去辨析。同義詞一般詞性相同,但也有詞性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的。如“誕生”與“誕辰”,前者為動詞,后者為名詞,詞性不同,用法自然就不同了。
3.從詞的情味辨析。(1)詞語的感情色彩不同。①感情色彩不同。有些同義詞所表示的概念意義是一樣的,但是所附加的感情色彩不同。從褒貶色彩看,有褒義詞、中性詞和貶義詞,如“成果”“結果”“后果”。除褒貶色彩外,還有其他感情色彩的區(qū)別,如“壽辰”與“生日”,前者帶有莊重、尊敬的感情。②語體色彩不同。有的是口語和書面語的不同,如“小氣”與“吝嗇”。有的是一般用語和特殊用語的不同。“一般用語”指口頭和書面都常用的普通用語,如“現(xiàn)在”與“茲”,后者多用于公文。(2)口語和書面語的不同??谡Z較通俗,書面語較莊重文雅??谡Z適用于實用文體,書面語適用于除實用文體外的其他文體。
1.從詞性角度辨析。如“忽然”和“突然”,“忽然”只能做副詞,“突然”副詞和形容詞皆可。
2.從適用對象、場合、范圍等角度辨析。如“對”“對于”,“對”的適用范圍廣,一般而言用“對于”的地方都可用“對”,用“對”的地方,有些卻不可用“對于”。
3.從表達關系角度辨析。如“進而”“從而”,“從而”表承接和因果關系,而“進而”表遞進關系。又如“只要”“只有”,“只要”表充分條件,“只有”所強調的是必要條件等。
4.從語氣角度辨析。如“難道”“莫非”,兩者均可表示反問(“莫非”還可表示揣測),但前者的語氣更強烈。
5.注意近義虛詞的辨析和使用。如對近義詞的辨析,很多時候要放在語境中去理解,如“一再”和“再三”,都表示“一次又一次”,多數(shù)能互換使用,但有時就不可,如“一再失敗”就不能說“再三失敗”。
6.注意一些虛詞的習慣搭配用法:如“無論……還是……”“盡管……但是……”“雖然……但是……”“因為……所以……”等。
7.注意一些虛詞的正確位置。如“關于……”不能緊放在主語后面,“不但……而且……”在句子中是對等關系。
辨·成語
1.不合語境。成語是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使用的,這就必須與所在的語境保持協(xié)調一致,否則就會犯不合語境的毛病。如:“他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大人喜歡孩子,孩子也喜歡大人,一家三口,相濡以沫?!薄跋噱σ阅庇糜诶щy環(huán)境中相互救助,而句中所給的環(huán)境卻洋溢著幸福氣氛,與語境不相吻合。
2.搞錯對象。每個成語的使用都有其適用的對象,如果在使用時不分對象,就會張冠李戴,鬧出笑話。如:“會議期間,農科院等單位在會場外擺出了鮮花盆景銷售攤。休息時,攤前車水馬龍,產品供不應求。”“車水馬龍”是說人車往來不絕或形容繁華的情景,與人們爭著購買鮮花這個對象不合。
3.望文生義。許多慣用語的意義都是字面意義的引申和比喻意義,如果從字面上理解其意義,就容易出現(xiàn)望文生義的錯誤。如“潑冷水”并不是說“把冷水潑出去”,而是指“挫傷人的積極性或讓人清醒”。再如“差強人意”“不刊之論”“首當其沖”“望其項背”“不足為訓”“文不加點”等都可能因望文生義而誤用。
4.不合邏輯。有些成語從意義上看似乎符合句意,沒有錯誤,但從邏輯事理的角度推敲則存在前后矛盾。如:“拖拉機司機急于趕路,不走公路,另辟蹊徑,沿著江邊小道行駛,不料駕駛失控,出了車禍?!薄傲肀脔鑿健痹馐橇硗忾_辟一條路,比喻另創(chuàng)一種風格或方法。這里用原意,則與“沿著江邊小道”相矛盾。
5.不辨褒貶。成語也有感情色彩,運用時如不注意與全句內容和諧一致,就容易誤用。如:“由于目睹家鄉(xiāng)農民生活艱難,加上社會上各種腐敗現(xiàn)象如雷貫耳,他的心中甚感迷惘與失望。”“如雷貫耳”是褒義詞,只能形容名聲大,不能形容腐敗。
6.重復累贅。主要表現(xiàn)在成語的部分意思與句中的某個詞意義重復,造成成分贅余。如:“他只不過在做自己的事情,順便幫了一下別人,沒想到卻受到了不虞之譽。”“不虞之譽”是“沒有預料到的贊揚”的意思,句中“沒想到”與“不虞”重復。
7.一詞多義。不少成語的詞義后來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義偶爾還會被使用,當一個成語重新回到本義時,我們不能輕易認為它用錯了。如:“每當夜幕降臨,飯店里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薄盁艏t酒綠”既可形容尋歡作樂的腐化生活,又可以形容都市或娛樂場所夜晚的繁華景象。
8.謙敬不分。謙辭,是人們日常交際和書信往來中必不可少的表示謙虛的言辭,只能對自己。敬辭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語,只能對別人。如果辨別不準,就會導致謙敬錯位。如:“您剛剛喬遷新居,房間寬敞明亮,只是擺設略顯單調,建議您掛幅油畫,一定會使居室蓬蓽生輝?!薄芭钌溕x”是謙辭,表示由于別人到自己家里來或張掛別人給自己題贈的字畫等,而使自己感到非常榮幸。此詞只能出自己之口,以表示對別人的尊敬,否則就會有貶低別人、抬高自己之嫌。
【孫欽林/供稿】
記·古今
夫人——今義:尊稱,指男子的配偶。古義:那個人。
改錯——今義:改正錯誤。古義:“錯”通“措”,改變措施。
父兄——今義:父親和兄長,泛指家長。古義:有時單指兄長。
放心——今義:心情安定,沒有憂慮和牽掛。古義:放縱散漫的心思。
反復——今義:重復。古義:(1)扭轉形勢;(2)書信往來。
豪杰——今義:才能出眾的人。古義:(1)有聲望、地位的人;(2)英雄人物。
何苦——今義:不值得做,犯不著。古義:哪怕,怕什么;擔心什么。
感激——今義:深深地感謝。古義:感,感動;激,奮激。
方面——今義:相對或并列的幾個人或幾個事物之一。古義:方向。
緩急——今義:和緩和急迫。古義:偏重于“急”。
橫行——今義:行動蠻橫;依仗權勢做壞事。古義:縱橫馳騁。
會計——今義:會計,管理財務計算的人(讀kuài jì)。古義:會,聚會;計,商議(讀huì jì)。
活人——今義:活著的人。古義:養(yǎng)活人。
婚姻——今義:結婚的事;因結婚而產生的夫妻關系。古義:兒女親家。
幾何——今義:數(shù)學的一個分支。古義:多少日子。
假借——今義:利用某種名義、力量等來達到目的。古義:寬容。
非?!窳x:很、大(副詞)。古義:(1)意外事故(名詞);(2)不同尋常的(形容詞)。
逢迎——今義:奉承、拍馬。古義:迎接。
風流——今義:生活輕浮放蕩;男女關系不正者。古義:(1)杰出、英俊;(2)繁華的景象,流風余韻;(3)學問才華,雍容的風度。
根本——今義:事物最重要的部分。古義:樹根。
供養(yǎng)——今義:供給長輩或年長的人生活所需(動詞)。古義:供人享用的東西(名詞)。
更衣——今義:換衣服。古義:上廁所的委婉說法。
孤立——今義:同其他事物不相聯(lián)系;不能得到同情和援助。古義:孤零零的一個人。
果然——今義:表示事實與所說所料相符。古義:飽足的樣子。
故事——今義:真實的或虛構的有人物有情節(jié)的事情。古義:(1)先例,舊事;(2)所以,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