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婷?劉瑩
【摘要】每種職業(yè)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和適應人群。在出版行業(yè)中,年輕編輯只有在工作中具備愿奉獻、有潛質的前提條件,加之前輩的引導、點撥和自己的揣摩、領悟,并朝著成為學研型編輯的目標努力,不斷提升編輯職業(yè)素養(yǎng),才有可能編輯出“雙效”俱佳的高質量出版物。
【關? 鍵? 詞】年輕編輯;職業(yè)素養(yǎng);出版
【作者單位】周文婷,東北大學出版社;劉瑩,東北大學出版社。
【中圖分類號】G232【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24.014
每種職業(yè)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和適應人群,愿奉獻、有潛質是年輕人從事編輯職業(yè)必備的前提條件,加之前輩的循循善誘和獨自秉燭達旦地揣摩、領悟,使編輯技能與所學的專業(yè)知識充分地融合、升華,不斷提升編輯職業(yè)素養(yǎng),假以時日,一名充滿朝氣的年輕編輯必將脫穎而出。
一、愿奉獻
雨果說過:“花的事業(yè)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yè)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yè)吧,因為葉的事業(yè)是平凡而謙遜的?!本庉嬀拖衲瞧视谀瞰I的綠葉,形影不離地襯托著作者這朵嬌艷的鮮花。
1.樂服務
編輯所從事的工作屬于技術服務性勞動,是輔助作者完成“最后一公里”沖刺任務的幕后英雄。編輯通過與一系列工序上若干人員的密切配合,提供具有生產(chǎn)性的智力勞動,一針一線為他人做嫁衣。既使作者的智慧結晶梓行,也為讀者的精神佳肴增色;既給出版單位帶來了“雙效”,也在職業(yè)畫卷上抹了一筆。
2.愿投入
相對于作者創(chuàng)作而言,編輯對稿件的加工屬于二次智力投入,并且這種投入是長期、全面、深入、細致的。編輯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不折不扣地堅持下去,并不斷地端正對職業(yè)敬畏、對工作執(zhí)著、對作者監(jiān)督、對讀者負責的態(tài)度,初心如磐、慎終如始,珍惜過程,注重細節(jié),漸次就會看到點點滴滴的進步和實實在在的成效。出版家范用“最大的樂趣就是把別人的稿子編成一本很漂亮的書,封面也很漂亮”[1],進而被信賴的期待、被需要的辛勞在作者見到作品的笑靨里和自己聞到書刊的墨香中告竣、釋懷。
3.肯堅持
《習近平給人民教育出版社老同志的回信》中肯定了一代又一代編輯的接續(xù)奮斗,編輯為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做出了貢獻。一般來說,編輯工作既辛苦又枯燥,若沒有堅定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是無法堅持到底的。2004年入職人民出版社校對科的呂飛,堅持不懈地坐了十幾年“冷板凳”,工作技能日臻成熟,獲得第五屆“韜奮杯”編校大賽二等獎,年紀輕輕便擔任《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等諸多重點圖書的責任校對。
二、有潛質
編輯在工作中要嚴格遵守出版工作中的各項規(guī)定。編輯本身就是一項需要經(jīng)常與不同的作者、不同的學科、不同的技術打交道的工作,因此,年輕編輯必須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和溝通能力。
1.學習力
(1)年輕編輯要反復學習《出版管理條例》《圖書質量保障體系》《圖書質量管理規(guī)定》等行業(yè)規(guī)范,將工作細則和工作流程置于腦中,隨時對照。
(2)年輕編輯要學習業(yè)務知識。對于年輕編輯來說,編輯業(yè)務知識并沒有什么晦澀難懂的內容,只是之前了解得不夠準確,抑或不太專業(yè),所以,年輕編輯需要通過系統(tǒng)、規(guī)范、動態(tài)的培訓、自學、交流等方式,更全面、更熟練、更精準、更及時地掌握業(yè)務知識。
2.溝通力
(1)與同行溝通。為了提升業(yè)務能力,年輕編輯必須虛心向同行請教,及時就相關工作和領導、同事溝通。只有這樣,才能更快地進入編輯角色,更有效地開展編輯工作。
(2)與作者溝通。年輕編輯首先要通過溝通得到作者的認可,這樣才能在爭奪作者資源的情況下略勝一籌;其次要就書稿中存在的問題與作者進行二次溝通,讓作者信服自己的專業(yè)水平。在編輯成就作者的同時,作者也會成為編輯的代言人,為編輯引薦更多作者。
3.職業(yè)操守
出版工作中的各項規(guī)定是編輯工作的“緊箍咒”,更是“護身符”,年輕編輯要自覺遵守各項規(guī)定,要習慣在監(jiān)督的“聚光燈”下開展工作。比如,《圖書質量保障體系》第八條中規(guī)定:“稿件交來后,要切實做好初審、復審和終審工作,三個環(huán)節(jié)缺一不可。三審環(huán)節(jié)中,任何兩個環(huán)節(jié)的審稿工作不能同時由一人擔任?!睘榇?,年輕編輯要懂規(guī)矩,要在接受復審者、終審者以及出版單位內部或者上級管理部門委派的編校質量檢查者的全程監(jiān)督中,不斷學習,不斷提升工作素養(yǎng)與工作能力。
三、善學習
編輯是一門學問,年輕編輯要在工作中善于學習。同時,出版單位也要為年輕編輯提供成長機會和學習機會。被譽為清華“終身校長”的梅貽琦認為,“學校猶水也,師生猶魚也,其行動猶游泳也。大魚前導,小魚尾隨,是從游也。從游既久,其濡染觀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為而成”。這就是師生“從游論”。筆者結合“從游論”,認為出版單位猶水也,編輯猶魚也,“其行動猶游泳也,大魚前導,小魚尾隨,是從游也。從游既久,其濡染觀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為而成”[2]。出版單位還可以采取固定導師為主、流動導生為輔等措施來助力年輕編輯的成長。
1.導師制
所謂導師制,即師傅帶徒弟的方式。但今日之師徒關系已經(jīng)遠非昔日的師傅對徒弟的耳提面命。人師之責,不在教徒弟,而在教徒弟學。
在編輯的實際工作中,導師(可由具有高級職稱的老編輯擔任)應該通過地理鄰近性和關系臨近性兩個視角,分步驟地、適時地將出版方針、目標方向、學習方法、工作方式等方面的隱性知識教給年輕編輯,并給予年輕編輯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由面到體的點撥,使年輕編輯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快速提高。導師既沒有時間也沒有必要事必躬親,要給年輕編輯留出足夠的施展才華和展示能力的個人發(fā)展空間。
2.導生制
所謂導生制,即選擇與年輕編輯工作在同一間辦公室或者經(jīng)?;钴S在年輕編輯身邊的一些從業(yè)時間相對較長,且業(yè)績突出的中青年編輯來一對一或者一對多地輔導年輕編輯,這樣可以使年輕編輯與中青年編輯溝通起來有話題、易上手,既避免了年輕編輯與導師之間的陌生感、距離差,又使中青年編輯發(fā)揮了“頭雁效應”。導師指導下的導生制可以采取以下形式活躍工作氛圍和提高學習效果:請某方面做得比較好的中青年編輯講授工作經(jīng)驗,幫助年輕編輯開闊視野;安排中青年編輯就某一專題開展內部業(yè)務交流,令年輕編輯加深感性認識;采用以例引理的錯案滾動教學法,使年輕編輯以差錯為警示;采用累積因果論,通過梯度跟進測評,讓年輕編輯在與中青年編輯交換試卷后看到差距??傊星嗄昃庉嫺嗟闹皇且龑Чぷ?,大量的舉一反三甚至觸類旁通的工作,需要年輕編輯根據(jù)自身的理解能力和個人的優(yōu)劣勢,有所側重地彌補或者加強。舟行不自知,年輕編輯在參與幾次具體項目且歷經(jīng)躓踣仍然堅守后再回過去看,業(yè)績可圈可點,從而增強了做好編輯工作的自信。
四、硬強化
編輯所有的幸運,都是努力埋下的伏筆。所以,年輕編輯要善于補不足、夯基礎、提工效。
1.補不足
年輕編輯初涉職場,常有這樣的疑惑——自己都已經(jīng)學習十幾年漢語了,難道幾個標點符號與文字的組合還需要花費很多工夫再次學習嗎?以7個點號和10個標號的應用為例,雖然標點符號已經(jīng)使用了若干年,但是要想在編輯工作中將其使用的場合講解得條分縷析,運用得駕輕就熟,就得反復在補不足上下功夫。并且,這種編輯業(yè)務中的不足體現(xiàn)在很多方面,要求年輕編輯在工作中務實、求真。
2.夯基礎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標點符號的使用不夠準確、嚴謹,導致在語法方面引起歧義,使簽訂合同的雙方對簿公堂的報道屢見不鮮;在平時審讀書稿的過程中,因為漢字的外形酷似或者詞語的讀音相同(或相近)導致邏輯性差錯事例司空見慣。編輯作為審讀“成書之前的書”[3]的首個重要“過往行人”,必須小心在意,一句話、一個字都不能放過,要采取窮原竟委的職業(yè)態(tài)度夯實編輯的基本功,力爭對《標點符號用法》中的內容一清二楚,對《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的詞條了如指掌。
3.提工效
作為一名年輕編輯,要將工作與生活有機地融為一體,養(yǎng)成事在心上、心在事上的良好習慣與個人修養(yǎng)。年輕編輯要學會將若干具有特定內容的同質信息進行梳理歸納,達到憑借一個小小的細微差別,便可以引出編輯視域的林林總總,努力做到上下貫通、左右連通,以此實現(xiàn)帕累托法則。
五、能突破
胡適提出“做學問要在不疑處有疑”。年輕編輯要在擁有深厚的文化積淀和清晰的學術闡釋的基礎上,開闊眼界,升華格局;要尋求突破,增強工作的獨立性、職業(yè)性和專業(yè)性。
1.獨立性
主體意識是編輯工作中作為主體對自己所處地位和應發(fā)揮作用的一種認識,這種認識可以讓編輯主體擁有較高的獨立性和主觀能動性,從而能夠用清醒的頭腦積極地投入編輯工作中[4]。然而,年輕編輯不能只埋頭于手頭的事務工作,需要適時地放空自我,獨立思考,朝著學研型編輯邁進。梁漱溟在《先生》一書中說道:“你看我最閑的時候,其實是我最忙的時候。你看著我坐在那里似乎什么事情也沒有做,其實我的思想已經(jīng)跑得很遠很遠了?!盵2]笛卡兒運用數(shù)學方法,把代數(shù)與幾何聯(lián)系起來,尋求另外一種包含這兩門科學的好處而沒有它們的缺點的方法,最終創(chuàng)立了解析幾何學。融合發(fā)展潮流下的年輕編輯,要以策劃出版社會效益為先、力爭雙效發(fā)展,或者引領主攻學科走向乃至開創(chuàng)出版行業(yè)先河的“不可替代”的出版物作為自己追求并為之打拼的職業(yè)目標。
2.職業(yè)性
意識形態(tài)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新聞媒體和出版物要為全社會正確使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做出榜樣,因此,編輯工作是一項較真的工作。著名學者鄧拓在日常讀書看報時,總是隨時把有用的東西記錄在事先準備好的小本子上。他說:“知識就是積累起來的,經(jīng)驗也是積累起來的。我們對什么事都不應該像‘過眼煙云。真正所謂成就,也就是在前人的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上有所發(fā)展,沒有積累,就什么也談不上。”[5]身處5G時代的年輕編輯自然比鄧拓所處的年代擁有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檢索工具和積累方法,因此,在編輯工作中字斟句酌,這是職業(yè)本能,更是職業(yè)良知。
3.專業(yè)性
對于一名年輕編輯來說,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做本人熟悉的東西,才有可能打磨出精品,形成特色。例如,灌注了錢鍾書大量心血的《管錐編》一稿注釋了中國十部古籍。中華書局的周振甫在擔任該稿的責任編輯時,提出了長達數(shù)萬字的針對具體問題的學術性探討意見。對于周先生提出的每一條意見,錢先生都認真地批注,并在書稿中做了相應的刪改或者修訂。這些寫于40多年前的文字記載,是兩位學術前輩數(shù)十年知交的雪泥鴻爪。1979年,筆記體巨著《管錐編》面世。此后,屢經(jīng)修訂重印。1993年,五卷本《管錐編》榮膺首屆國家圖書獎。
總而言之,每種職業(yè)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和適應人群。在出版行業(yè)中,年輕編輯只有具備愿奉獻、有潛質的前提條件,在前輩的引導、幫助下,朝著成為學研型編輯的目標努力,不斷提升編輯職業(yè)素養(yǎng),才有可能編輯出雙效俱佳的高質量出版物。
|參考文獻|
[1]出版家范用,我所見最最愛書之人[EB/OL].(2015-09-19)[2020-11-30].https://finance.ifeng. com/a/20150919/13983011_0. shtml.
[2] 《先生》編寫組.先生[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3]? 楊牧之. 我對編輯文化修養(yǎng)的認識[J]. 編輯學刊,2010(6):39-45.
[4]梁鳳鳴. 葉至善編輯思想探析[J]. 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84-86.
[5]丁一嵐. 憶鄧拓[J]. 新聞戰(zhàn)線,1979(1):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