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超
(新鄉(xiāng)市中心醫(yī)院麻醉與圍術期醫(yī)學科,河南453000)
圍手術期護理對擇期手術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和相關知識指導,提高患者主觀能動性,最大程度排除不良情緒,調整心態(tài)配合手術,進而達到順利完成手術和促進預后的作用,涉及術前、術中和術后三個階段[1]。研究表明,患者對手術可能造成的疼痛、手術環(huán)境和流程等有迫切的認知需求,而上述信息的認知對患者圍手術期的情緒和應激狀態(tài)有重要影響,其中術前階段最重要[2-3],術前訪視是影響手術效果及病情預后的重要措施之一。本研究選擇2015 年9月—2017 年10 月我院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治療的136 例患者,觀察在常規(guī)訪視基礎上應用術前訪視單的臨床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治療的136例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8 例。觀察組中男性38 例,女性30 例,平均年齡61.83±11.02 歲;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0 例,高中或中專15 例,大專、本科及以上43 例;醫(yī)療保障:有52 例,無16 例;家庭月收入:<5 000 元7 例,5 000~8 000 元22 例,8 000~11 000 元23 例,>11 000 元16 例;婚姻狀況:已婚58 例,未婚、離異、喪偶10 例。對照組中男性40 例,女性28 例,平均年齡60.39±9.13 歲;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8 例,高中或中專15 例,大專、本科及以上45 例;醫(yī)療保障:有49 例,無19 例;家庭月收入:<5 000 元9 例,5 000~8 000 元25 例,8 000~11 000 元20 例,>11 000 元14例;婚姻狀況:已婚56 例,未婚、離異、喪偶12 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醫(yī)療保障、家庭月收入以及婚姻狀況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符合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適應證的擇期手術患者;(2)年齡18~80歲;(3)意識清晰,自愿參加并能配合本研究。排除標準:(1)射血分數≤30%;(2)合并有凝血功能、肝腎功能異常以及其他重大疾病。
1.2 術前訪視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常規(guī)術前訪視法。對患者一般情況進行詢問和評估,完善各項術前檢查,發(fā)放手術相關教育資料,由主管護師向患者及家屬介紹手術相關內容、流程以及治療等,強調手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觀察組:在常規(guī)訪視基礎上應用術前訪視單。(1)組建訪視小組:采用頭腦風暴的形式對現行術前訪視流程和內容進行自查,列出需改進和進一步優(yōu)化的項目,針對性制定改進措施。在此基礎上制定術前訪視單(見圖1),制作冠狀動脈介入術相關信息圖片集、Flash 動畫及PPT。對護理人員進行術前訪視培訓,熟悉訪視內容、流程及訪視單應用,經考核通過后進入臨床實施。(2)訪視流程:應用評估表對患者基本情況及其對手術的認知需求進行調查和評估,術前1 天采用圖片和視頻形式,集中對次日手術患者進行手術相關內容宣教,包括手術流程、手術室環(huán)境、麻醉方式、圍手術期注意事項等,指導患者進行術中配合技巧練習,讓患者及其家屬充分認識手術的安全性。應用圖片、Flash 動畫及PPT 重點介紹手術操作方式、圍手術期注意事項、可能發(fā)生的并發(fā)癥和不良反應。集中教育后根據對患者的評估結果,由小組成員進行一對一的針對性認知干預,解答患者疑惑,糾正其對手術相關知識的錯誤認知。對疑似存在情緒異常的患者采用相關情心理表進行評估,并給予及時干預,必要時可由院內心理咨詢師介入。(3)完成術前訪視后,由訪視護士在術前訪視單上勾選已完成的訪視內容,并對訪視后患者的狀態(tài)進行記錄。
1.3 觀察指標 (1)心理狀態(tài):采用狀態(tài)-特質焦慮量表(STAI)對患者進行評估,該量表包括狀態(tài)焦慮量表(SAI)和特質焦慮量表(TAI),其中SAI 適用于評定應激狀態(tài)下的焦慮情況,本研究僅收集SAI 評定結果。SAI 量表有20 個條目,每個條目給予1~4分的4 級評分,總分10~40 分。(2)生理狀態(tài):在圍手術期對患者實施心電監(jiān)護,記錄患者術前、術中及術后的血壓和心率。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7.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間差異性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差異性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百分率表示,組間差異性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差異性比較采用Z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圖1 術前訪視單
2.1 患者術前訪視前后心理狀態(tài)比較 兩組患者術前訪視前SAI 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前訪視后觀察組SAI 評分低于訪視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對照組術前術后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觀察組SAI 評分低于術前訪視后,也低于對照組術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前訪視前后SAI 評分比較 分
2.2 患者生理狀態(tài)比較 兩組患者術前訪視前心率和平均動脈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前訪視后觀察組心率和平均動脈壓低于訪視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訪視前后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中兩組心率和平均動脈壓與術前訪視后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兩組心率和平均動脈壓均低于術前訪視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前訪視后、術中以及術后心率和平均動脈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理狀態(tài)比較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手術作為負性生活事件,應激性地使患者產生相應的心理—生理反應,多表現為恐懼、憂慮等負性情緒。焦慮情緒的產生是圍手術期常見的負性情緒,屬于短期的應激狀態(tài),可通過適當的刺激或注意力轉移而消除或減輕,同樣也可因此而加重或延續(xù)。研究顯示,手術環(huán)境、手術相關信息的認知度顯著影響患者的焦慮水平。常規(guī)術前訪視模式在內容設置方面符合患者對手術相關信息認知的要求,也能做到一對一的訪視。但通過深入觀察和分析訪視流程和內容后發(fā)現,因訪視人員的不同其訪視流程差異較大,且存在訪視項目遺漏或記錄不全等問題,因此建立規(guī)范有序的術前訪視單十分必要,按照患者基本資料、病歷資料、評估內容、教育內容以及術前注意事項進行分類記錄是規(guī)范訪視流程、核對訪視內容以及記錄訪視結果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前訪視后觀察組SAI 評分低于訪視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對照組術前術后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觀察組SAI 評分低于術前訪視后,也低于對照組術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原因由于常規(guī)術前訪視宣教內容涉及術前準備、術中配合以及手術前后注意事項等較多,多采用以文字為主的書面形式進行宣教,患者接受程度參差不齊,導致患者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相關內容和健康知識的了解不夠[4-5],因此在進入手術室后對陌生的環(huán)境、設備等產生恐懼等不良情緒。盡管術前訪視對術后康復過程中的相關注意事項進行講解,如床上排尿、術中深呼吸以及有效咳嗽等,但也由于缺乏規(guī)范化的統(tǒng)一指導以及對練習情況的評估標準,患者仍然可能產生較大的不適感,對手術的安全性和效果產生不確定感[6-7]。術前訪視單的應用有效提高患者對冠狀動脈介入手術過程的認知程度,最大程度減輕其對手術未知所致的恐懼、焦慮情緒,加之術前統(tǒng)一和規(guī)范化的練習指導也使患者在術前已掌握相關技能和技巧,對術后的康復有重要作用。有研究顯示,患者情緒變可顯著影響心率,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患者心率的穩(wěn)定與手術效果和術后恢復存在在相關性[8-9]。焦慮、抑郁或恐懼等不良心理狀態(tài)下,機體兒茶酚胺大量分泌,心肌收縮加速,表現為心率增快、血壓增高[9]。焦慮、恐懼狀態(tài)致使迷走張力增高,自主神經的控制力下降,導致心率變異性下降,抗焦慮治療則可穩(wěn)定心率變異性[10]。本研究結果與上述結論一致,常規(guī)術前訪視患者在術前訪視后及術后的焦慮水平均明顯高于應用術前訪視單患者,其心率和平均動脈壓水平同樣也高于術前訪視單患者。
綜上所述,術前訪視單的應用可最大程度減輕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患者圍手術期的焦慮、恐懼等不良心理狀態(tài),為順利完成手術提供良好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