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清
(廣東茂名健康職業(yè)學院,廣東 茂名 525000)
隨著時代的變遷、生活的改善、人類對健康的需求,越來越多的學生投身于醫(yī)學、護理專業(yè)的學習。但醫(yī)學院周邊醫(yī)院的擴張速度依然無法滿足越來越多的醫(yī)學生進行集中見習。為了解決這一難題,筆者在兒科護理的教學過程中運用了情境模擬教學法。另外,隨著時代的進步,電子科技飛速發(fā)展,手機的發(fā)展日新月異,智能手機在大學生的普及率為百分之百,學生對各種手機APP接受速度之快促使了各種移動教學軟件的產生,使我們的教學也可以有更新穎更有效的方式,移動教學軟件可以成為我們教學的好助手。情境模擬教學法是指在教育教學進行的過程中,為了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參與度,教師圍繞教材中的某一個教學主題,設定情境并引導學生進行角色的扮演,將事情發(fā)生之前、發(fā)展過程進行模擬的過程。利用這種教學方式不僅促進了學生對教材內容的深度理解,也增強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是現(xiàn)階段進行職業(yè)技能訓練中的體驗式的教學方法。尤其是針對護理教學來說,情境模擬教學法能夠讓學生與臨床近距離接觸,將基礎護理知識和臨床護理知識、臨床護理知識和臨床應用聯(lián)系起來,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資料查詢的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語言邏輯能力,通過角色扮演和角色呼喚促進了學生對病人和護士的理解,實現(xiàn)了共鳴和尊重。移動教學助手(作者以學習通APP為例)是教師和學生之間聯(lián)系的紐帶。它可以實現(xiàn)課堂內外的教學及時反饋,不僅實現(xiàn)了資源及時的推動和問題的及時反饋,而且促進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教學互動,營造了一種非常良好的關系氛圍。本文以實驗的方式來探討實踐移動教學助手的應用途徑。
以高校剛入學的兩個兒科護理專業(yè)班級的學生作為實驗對象,其中一個班級為實驗班,另一個班級為對照班,按照情境模擬教學法對兩個班級的學生進行對照實驗。對于實驗組來說,在病例討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會借助移動教學助手完成整體的教學過程,學生可以在APP上進行提問,教師也會在軟件上上傳相關病種的課件、視頻以及課后作業(yè),學生之間也可以隨時進行討論,將情景模擬過程視頻提交到移動教學助手APP上,作為學生互評以及教師最后評論成績的依據。
對照班的學生采用傳統(tǒng)的課堂病例討論教學法進行授課,也就是說不用情景模擬教學法及借助移動教學助手APP。而實驗班的學生在情境模擬教學法的基礎上運用移動教學助手軟件,促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而情境模擬教學法主要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第一是情境的創(chuàng)設,第二是課前的準備,第三是現(xiàn)場的模擬過程,最后是課后作業(yè)的設置。
情景設計的實質就是結合兒科護理教材的內容和教學任務,給出相關的案例并布置任務。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實驗班的教師可以利用移動教學助手軟件將相關的資料以視頻或圖片文檔的形式提前發(fā)送給學生,給學生準備的時間。對照班的教師在課堂上給出病例及相關的資料,給出一定的課堂時間分組討論,要求學生寫出相關的答案并提問。
實驗組的學生可以根據教師發(fā)送到軟件中的資料進行案例的查詢,將班級的學生進行分組,設定角色扮演,通過對資料的分析設定角色的定位,學校提供或學生自行準備相關的器材,通過對角色人物的定位制作相關的視頻并上傳到移動教學助手軟件中,讓教師接收。也可以在移動教學軟件中和教師、學生之間進行分析和研究,做課前的探討。
在現(xiàn)場模擬的過程中,可以由專業(yè)的教師講解相關的護理程序,提出對角色扮演者的要求以及在護理的過程中要注意的細節(jié)問題。在每段模擬結束之后,在班級內組織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點評和評價。在點評的基礎上,學生可以進行方案修改。實驗班可以在班級內直接播放相關錄制的視頻并在班級內展開分享和點評。
對照組在完成護理病例之后,將病例討論的結果以紙質版上交給教師。而實驗組的學生可以借助移動教學助手軟件將病例情景模擬過程的視頻及作業(yè)直接上傳上去。
在上述的實驗設計中,我們發(fā)現(xiàn)情景模擬教學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有效地促進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提升[1]。而情景模擬教學和移動教學助手軟件的結合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是促進和教學、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通過這樣的方式會在一定程度上節(jié)省課堂上的教學時間,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分享自己在護理過程中的想法和意見。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反饋的情況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調整,對學生反饋的教學內容相關的地方為學生講解疑惑。這樣的方式不僅實現(xiàn)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更是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為之后學生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當前教學過程中,由于師資力量和資源受到一定的限制,并不像之前都是小班授課。在當前的高校教育教學中,基本上都是好幾個班的學生一起上課。這樣的課堂教學,一方面,學生的位置不固定;另一方面,學生很多。教師在進行點名的時候造成了時間的浪費。而移動教學助手通過在手機軟件上簽到,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曠課的機會,提高了學生的上課率[2]。
對于兒科護理專業(yè)的學生來說,大學的課程相對比較緊張,教材內容比較多,因此課前預習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在預習的過程中,將問題進行記錄能夠在課堂上進行解決,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習效率,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比如說:教師可以利用移動教學助手上傳預習的內容,針對學生在預習中存在的問題,可以在上面進行標記。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標記了解學生的困難點,對教學過程進行改進和調整,針對學生重點提出并多次提到的問題重點地進行分析和講解,能夠有效地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3]。
教師可以講教學任務劃分為小組作業(yè)的形式,利用移動教學助手進行分組,在小組內對課題進行討論,將討論的結果上傳到APP上。教師也可以直接將軟件和大屏幕連接。這樣就可以將多個組的討論結果呈現(xiàn)在大屏幕上,學生也能對他人的討論結果進行思考和借鑒,促進彼此之間的交流和合作。教師也可以利用在線測試的方式了解學生對新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并做相關的數(shù)據統(tǒng)計,以此來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課后反饋在現(xiàn)代教育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利用移動教學助手可以在軟件上建立討論區(qū)。針對學生的問題,教師可以一對一地進行輔導。一方面,可以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進行了解,利用網絡的方式促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
總而言之,在兒科護理專業(yè)的課堂教學中,移動教學助手能夠促進教師和學生的交流,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自主學習能力。移動教學助手和情景模擬教學方法的結合豐富了教學模式,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又能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為之后護理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