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玉芹
(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qū)朱臺中心衛(wèi)生院,山東淄博 255432)
普外科手術是一種常見的手術,該手術經(jīng)常會伴有一定的深靜脈血栓形成,深靜脈血栓形成是一種常見的臨床并發(fā)癥,該并發(fā)癥的特點為高發(fā)性和高致殘性,患者嚴重的可能會導致殘疾,所以如何避免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就是一個很重要的研究課題,通常護理人員需要鼓勵患者積極地進行活動, 例如床上運動、抬腿、翻身或床下運動等,同時嚴禁患者穿緊身褲,嚴禁患者進行長期的盤腿坐或交叉腿坐姿,較少站立時長[1]。 該次研究共有84 例普外科手術患者參與,所有患者均是該院在2018 年6 月—2019 年6 月收治的普外科手術患者,將所有患者隨機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進行血栓預防措施,主要的血栓預防措施有幫助患者穿戴彈力襪和使用腿部間歇梯度充氣加壓兩種方法; 對照組患者不使用血栓預防措施,該文分析并研究的就是下肢護理對普外科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康復的影響。
該次實驗共有84 例普外科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參與,所有患者均是該院收治的普外科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將所有患者隨機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共有患者42 例,觀察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9 例,女性患者13 例;患者年齡分布為27~78 歲,平均年齡為(54.39±11.28)歲;患者學歷分布為小學及以下學歷患者8 例,中學學歷患者22 例,大專及以上學歷患者12 例。 對照組共有患者42 例,觀察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7 例,女性患者15 例;患者年齡分布為 26~77 歲,平均年齡為(53.68±11.49)歲;患者學歷分布為小學及以下學歷患者9 例,中學學歷患者22 例,大專及以上學歷患者11 例。 對比觀察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可得,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所有患者均知情且簽署知情協(xié)議書。 排除標準:排除具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排除具有重大器官疾病的患者;排除具有精神類疾病和認知障礙的患者。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不使用下肢護理措施,僅使用常規(guī)的傳統(tǒng)護理。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使用下肢護理措施,具體操作為:(1)在患者康復至能夠下床活動后,幫助患者穿戴彈力襪,穿戴和使用方法按照說明書執(zhí)行。 對普外科手術患者使用穿戴彈力襪可對臨床患者的下肢產(chǎn)生均等的壓力,這樣就可以有效的緩解患者出現(xiàn)的局部疼痛和缺血等情況。 (2)使用腿部間歇梯度充氣加壓進行血栓預防,其他護理方法和對照組相同。 對普外科手術患者使用穿戴彈力襪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身體血液流速峰值, 可以在手術后早期就進行使用,一直到能夠下床活動為止,這樣可以有效地降低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率[2]。 (3)通常護理人員需要鼓勵患者積極地進行活動,如床上運動、抬腿、翻身或床下運動等等,同時嚴禁患者穿緊身褲,嚴禁患者進行長期的盤腿坐或交叉腿坐姿,較少站立時長。
深靜脈血栓形成一般具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常見的深靜脈血栓臨床癥狀有下肢腫脹、靜脈曲張、壓痛或出現(xiàn)血栓的形成,但是有一部分患者不具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對疑似深靜脈血栓患者可以借助實驗室和輔助設備進行檢查,通常使用的檢查方法為進行血小板檢查和FDP 等,通常還可以進行輔助檢查如超聲多普勒、ETC 等。
該次實驗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1.0 進行相關的統(tǒng)計學數(shù)據(jù)處理。
通過該次實驗可得,對照組患者有6 例下肢深靜脈血栓未康復,未康復率高達14.28%;但是觀察組患者中只有1 例下肢深靜脈血栓未康復, 出現(xiàn)率僅為2.38%,所以觀察組患者的下肢深靜脈血栓未康復率遠遠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深靜脈血栓形成是一種常見的臨床并發(fā)癥,該并發(fā)癥的特點為高發(fā)性和高致殘性,患者嚴重的可能會導致殘疾,深靜脈血栓是一種常見的普外科手術并發(fā)癥,所以該次研究就下肢護理對普外科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進行研究分析。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病因十分復雜,手術后的患者通常需要長期的臥床,這就會導致患者的小腿肌肉出現(xiàn)衰退,同時患者會因為年齡、手術等原因導致患者的血液流速出現(xiàn)變化[3]。 患者在手術過程中需要進行麻醉、靜脈穿刺等操作,這些操作都會嚴重傷害患者的靜脈內粘膜。 通常護理人員需要鼓勵患者積極地進行活動,如床上運動、抬腿、翻身或床下運動等,同時嚴禁患者穿緊身褲,嚴禁患者進行長期的盤腿坐或交叉腿坐姿,較少站立時長。
常見的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因素有:(1)隨著患者的年齡增加, 患者的身體狀況會出現(xiàn)一定的變化,同時患者的各類疾病的發(fā)病率都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增加,同時由于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原因患者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概率也會增加。 (2)患者在手術后會長時間臥床,所以患者身體換因為血液流速緩慢進行增加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概率。 (3)有一些患者可能會有一定的血栓史,這就會導致患者的再次出現(xiàn)血栓的概率增加,有研究表明新出現(xiàn)的血栓中會有以往的血栓纖維[4]。 (4)由于患者進行了手術,所以患者的血液流速會出現(xiàn)變化, 同時患者的血液會處于高凝狀態(tài)。有相關研究將外科手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分為3 個等級:①高?;颊撸河醒ㄊ返幕颊?。 ②中?;颊撸夯颊叩哪昙o在40 歲以上或患者手術時間超過30 min。③低危患者: 患者的年紀低于40 歲同時患者的手術時間不足30 min。
(1)進行普外科手術的手術范圍較大,所以會促進患者身體出校自保機制,提高患者的血小板凝聚速度。 (2)由于進行了普外科手術,所以患者的水、電解質等物質會出現(xiàn)失衡, 導致患者的身體機能出現(xiàn)變化。 (3)手術中的體位也會影響患者,會導致患者的血管出現(xiàn)壓迫。 (4) 手術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感染情況。(5)手術后患者活動不便,通常會長時間臥床,這就導致患者的血液流速緩慢,同時下肢靜脈受阻[5]。
該次實驗中觀察組患者使用了血栓預防措施,實驗結果為:通過該次實驗可得,對照組患者有6 例下肢深靜脈血栓未康復,未康復率高達14.28%;但是觀察組患者中只有1 例下肢深靜脈血栓未康復,出現(xiàn)率僅為2.38%, 所以觀察組患者的下肢深靜脈血栓未康復率遠遠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該次實驗中使用的血栓預防措施為對普外科手術患者使用穿戴彈力襪和使用腿部間歇梯度充氣加壓。 對普外科手術患者使用穿戴彈力襪可對臨床患者的下肢產(chǎn)生均等的壓力,這樣就可以有效的緩解患者出現(xiàn)的局部疼痛和缺血等情況。 對普外科手術患者使用穿戴彈力襪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身體血液流速峰值,可以在手術后早期就進行使用,一直到能夠下床活動為止,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深靜脈血栓的康復率。
綜上所述,對普外科手術患者使用穿戴彈力襪和使用腿部間歇梯度充氣加壓等下肢護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對患者的康復有著積極影響,值得在臨床中大力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