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賽棋
(莆田市教師進修學院附屬小學,福建 莆田 351106)
在美術教學實踐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現(xiàn)象:盡管有些教師教學形式多樣,也運用了一些先進的教學手段,但課堂的氣氛卻枯燥、沉悶。不難發(fā)現(xiàn),教師語言的隨意性和貧乏性,是造成這一現(xiàn)象最主要的原因。美術學科是藝術課程中重要的一門學科,教師往往注重對教學內容的美化,而忽視了教學語言的重要作用??菰锓ξ兜恼Z言不能喚起學生求知的欲望,更無法使學生產生心靈的共鳴。尤其在當今核心素養(yǎng)的課程觀下,美術教師要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講究課堂語言藝術尤為重要。
有趣的課堂導入語,如磁鐵一樣吸引學生,引發(fā)學生好奇心和興趣。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在三年級美術《會演“戲”的玩具》一課導入中,教師這樣創(chuàng)設導入的情境。
師:今天課堂上老師請來了兩位新朋友,同學們想認識嗎?
生:想!
教師順勢展示自己制作的教具“手偶”,表演它們的對話——
手偶A:大家好!我是逗逗。逗,就是那個逗你開心的逗哈。別看我長得有點意外,俗話說“人不可貌相,”我可是我們偶戲大家族中最有才華的演員啦!
手偶B:哎哎哎,做人要謙虛,要像我這樣,雖然才高八斗,但我從來不說嘛。呵呵,大家好,我是捧捧。你們喜歡我嗎?(喜歡)這節(jié)課我們將帶大家一起走進偶戲家族,學習《會“演戲”的玩具》這一課。
看著教師繪聲繪色的角色表演,學生樂不可支。心理研究表明,積極的情緒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驅動力,有利于提高學生大腦活動的效率與認知操作的質量。[1]筆者利用本節(jié)課的主角“玩偶”創(chuàng)設了風趣的語言情境,有效點燃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充滿期待。
導向性語言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與創(chuàng)新思維。要讓學生主動地進入課堂學習,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有導向性,與學生的能力水平相符,使學生有條件、有目的地進行觀察和思考。
如一年級美術課《泡泡樂》,筆者這樣設置問題:
“同學們,泡泡里藏著許多小‘秘密’,等著細心的孩子去發(fā)現(xiàn)。你們想知道嗎?”
“想!”學生的好奇心被激起。
筆者:“好,咱們一邊吹,一邊注意觀察泡泡形狀和顏色的變化。看誰找到的秘密最多?”(板書:形狀和顏色的變化)
由于問題導向明確,學生邊玩邊觀察,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很多“小秘密”:
“老師,泡泡有大的,還有小的?!?/p>
“泡泡是圓的?!?/p>
“剛吹出來的泡泡有點扁,像橢圓!”
“真是不小的發(fā)現(xiàn)!”筆者適時肯定。
“老師,泡泡五顏六色的,好漂亮!”
“看,我吹的泡泡像葫蘆一樣黏在一起了!”
學生不斷地發(fā)現(xiàn)泡泡的形態(tài)與色彩的“秘密”,觀察力得以培養(yǎng),審美能力得以滋養(yǎng),為下一步的創(chuàng)作打下基礎。
接著,筆者進一步引導:“瞧,老師這樣一甩,甩出了一個超級大泡泡??纯矗锩孢€有啥?”
“老師,我發(fā)現(xiàn)泡泡像鏡子一樣,里面還有我們呢?。ㄓ白樱?/p>
筆者:“是啊??矗菖輲е覀冊陲w呢。泡泡飛呀飛,要飛去哪里,想做什么呢?”
學生1:“泡泡飛呀飛,要飛去草原,看看草原有多美。”
學生2:“泡泡飛呀飛,遇到小鳥,還有太陽公公,向它們問好?!?/p>
……
學生在筆者創(chuàng)設的語言情境中進一步放飛,想象力就此迸發(fā),情感得以升華。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導向性語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時,學生畫出來的泡泡不僅僅是表象的泡泡,更是學生觀察力、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充分展示,是帶著學生思想情感的富有生命力的兒童作品。
美術是一個專業(yè)性知識較強的學科,教學中涉及概念的部分,一味枯燥地講解小學生很難理解接受。教師在介紹這些學科術語時,要結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尤其對低年級學生,少用或不用抽象、難懂的詞匯,盡量將科學性、生動性統(tǒng)一起來,便于學生理解。
教師可以巧妙運用比喻的手法,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如上《點、線、面》一課,上課伊始,當學生排著隊走進教室入座后,教師這樣說:“你們每一個人就是一個點;當你們排成一條長長的隊伍時,就組成了一條線;當你們全都坐在座位時,就組成了一個方方的面?!痹跀⑹龅耐瑫r,還有多媒體課件演示來配合教師的語言。簡短的幾句話,形象又生動地解釋了“點、線、面”的概念,[2]使學生一下子就理解了此節(jié)課的知識點。
機械或冷漠的評價語,會阻礙甚至傷害學生的成長。研究表明,“采用積極語言會使學生產生愉快情緒,容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友善、自尊和自信,有利于形成、增強教育者所期待的行為?!保?]而激勵性語言是積極語言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之一。教師運用激勵性語言對學生進行積極評價,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途徑。
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差異,因材施教。評價時忌機械、空洞、重復。一句“你真棒”說多了,必然逐漸失去效應和熱度。對于有天賦的孩子,教師可以由衷贊美:“哇哦,我感覺你的魚兒游呀游,要游出畫面來了呢!”小小的心靈受到教師的肯定,得有多高興。
對于繪畫能力一般,但是態(tài)度認真的學生,可以這樣評價:
“老師從你專注的眼神感受到了你對美術課的喜愛?!?/p>
“林威同學的這張作業(yè)雖然不是最好,但從每一筆穩(wěn)重的線條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在完成這張作業(yè)時非常認真,他在原來的基礎上有了很大的進步,這種認真執(zhí)著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們?yōu)樗恼?!?/p>
此時,學生受到的鼓舞又何止是一句表揚。對于特別需要幫助的學生,也要從正面積極肯定學生的優(yōu)點:
“你今天畫得多認真呀,美術工具也帶齊了呢,老師為你高興!試著把物體畫大一些,一定會更好看。瞧,可以這樣試一試?!?/p>
教師在肯定的同時,中肯地指出存在的差距,學生才能夠欣然接受,增強信心,從而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進步。
藝術教育不在于單純的技能傳授,更在于情感被喚醒、被激勵與鼓舞。美術作品是畫家情動于中、溢于言表的產物,每一幅作品都向我們傳遞著濃濃的情感。教師應善用語言來傳遞藝術家作品里的情感,感染學生的情緒,使之與藝術家的作品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從而提升學生的圖像識讀與審美判斷水平。
如在一節(jié)欣賞課上,筆者引導學生深入體會畢加索的美術作品《格爾尼卡》所表達的思想內容。筆者先播放了二戰(zhàn)時期的一個短片,學生談感受后,筆者說道:
“正如同學們剛才所講的,看了剛才的畫面筆者的心情也同大家一樣沉重:那烈火中的房屋、那痛失幼兒的母親、驚恐無助的孩子,似乎還在眼前。受傷的身體、痛苦的呼叫,這些驚心動魄的畫面,似乎還在眼前??稍斐蛇@一切,是什么呢?!”
“戰(zhàn)爭!”學生一個個義憤填膺。
“是的,戰(zhàn)爭!我們憤慨,生命被無情地踐踏!目睹著這樣的一幕幕,畫家畢加索會表達些什么呢?”教師簡潔生動、富有煽動力的語言,將學生的情感有效地帶動起來“,同學們,畫家已不只是在畫畫,他是在控訴!他在控訴什么呢?”
此時,學生對作品中表達的思想,對如災難般的戰(zhàn)爭的憤慨以及對處在戰(zhàn)爭中無辜的人們的同情,有了更深切的理解?!爸浦箲?zhàn)爭,呼喚和平”的情感愈發(fā)強烈。教師充滿煽動性的語言使學生入情入境,情緒被深深感染,心靈被震撼,也理解了藝術家作品的意義。這樣的美術課堂就有了深度,充滿了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