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羊,唐朝波,陳永明,葉龍剛,楊聲海,何 靜
(1.中南大學 冶金與環(huán)境學院,湖南 長沙410083;2.湖南工業(yè)大學 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院,湖南 株洲412007)
作為當前主流煉鋅工藝,濕法煉鋅過程中會產(chǎn)生大量低品位鉛銀渣[1]、鐵礬渣[2-3]、針鐵礦渣[4],其中所含的Cu、Cd、Pb、Zn、As 等重金屬離子對環(huán)境存在巨大危害[5],因此資源化處置這些煉鋅渣勢在必行。目前工業(yè)上處置濕法煉鋅渣的主要方法有濕法工藝[6]和火法工藝[7],其中濕法工藝流程長、處置量??;火法工藝運營成本高、經(jīng)濟適用性差[8]。利用鉛冶煉廠氧化爐的熱效應將煉鋅渣加入到鉛冶煉系統(tǒng)中搭配處理[9-11],浸出渣的搭配比例最高可達60%~70%,該方法經(jīng)濟適用性好,工業(yè)應用前景廣闊。鉛系統(tǒng)搭配煉鋅渣處置工藝由于濕法煉鋅渣的引入會形成PbOCaO-SiO2-Fe2O3-ZnO 渣(以下簡稱五元渣系),該渣中Pb、Zn 等元素的反應行為和分配行為[12]、高鋅渣的理化性質和調(diào)控規(guī)律及高溫相平衡規(guī)律尚不清楚,因此對五元渣系的研究具有重大理論意義。本文采用高溫平衡/淬冷/分析技術[13]研究了五元渣系的相平衡規(guī)律,以期為鉛鋅混合熔煉工藝及鉛系統(tǒng)搭配處置濕法煉鋅渣工藝提供參考及指導。
五元渣系的制備流程如圖1 所示。制備該五元渣的氧化物粉末均為高純氧化物,其中CaO 粉末需在1 000 ℃下恒溫一定時間以脫除結晶水。為了避免高溫實驗過程中PbO 揮發(fā)問題,在785 ℃下按比例制備了一定量的PbSiO3渣,然后將PbSiO3渣與其它氧化物粉末按比例混合,并用壓樣機壓制成質量0.5 g 左右的混合物。根據(jù)相圖軟件MTDATA 6.0 計算的相圖(見圖2),在尖晶石單相區(qū)選擇了6 個混合物組成點來研究該相區(qū)的相平衡規(guī)律,混合物組成(配料比例CaO/SiO2=0.2、PbO/(CaO+SiO2)=5.43)如表1 所示,在偽三元相圖中的分布如圖2 所示?;旌衔锓旁阢K坩堝中并用鉑絲懸掛在立式淬火爐的恒溫區(qū),恒溫一定時間達到平衡后,張緊剛玉管頂部的鉑絲,使盛放試樣的鉑制吊籃掉入冰水中急冷,然后干燥并用環(huán)氧樹脂固定,采用傳統(tǒng)的金相磨削和拋光技術,制備了易于電鏡觀察的試樣拋光截面[14-16]。
為了確保恒溫過程中試樣達到平衡,采用兩步控溫技術,首先在800 ℃下恒溫2 h 預熔,使產(chǎn)生的第一批液態(tài)將PbO 熔入熔體中,避免PbO 直接暴露在高溫中而揮發(fā),然后升溫到預期溫度平衡一定時間。此外為了進一步確保平衡的實現(xiàn),檢測時在每個物相上測定3~5 個成分點,取其均值,如果它們之間的誤差在5%以內(nèi),則基本達到平衡,否則延長平衡時間[17]。
圖1 五元渣系制備及分析流程
圖2 混合物在偽三元相圖中的分布
表1 混合物組成(質量分數(shù))/%
所有樣品微觀結構形貌和能譜檢測均采用TESCAN MIR3EMU 型場發(fā)射掃描電鏡系統(tǒng)和Oxford-Max20 能譜系統(tǒng)。
實驗主要設備為一臺1 700 ℃立式淬火爐(深圳市科晶智達科技有限公司GSL-1700X-80VT)[18]。S型工作熱電偶直接放置在樣品旁邊,用來測定樣品溫度,并且每隔一段時間用標準熱電偶對S 型工作熱電偶進行校定。實驗前用該S 型工作熱電偶測定了剛玉管中間段的溫度分布,測定結果如圖3 所示,恒溫區(qū)并非在剛玉管正中間,而是向上偏移了3 cm。
圖3 剛玉管溫度分布曲線
采用高溫平衡/淬冷/分析技術對鉛系統(tǒng)搭配處理煉鋅渣渣型(PbO-CaO-SiO2-Fe2O3-ZnO,CaO/SiO2=0.2、PbO/(CaO+SiO2)=5.43)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表明,該渣型在1 000 ~1 250 ℃范圍內(nèi)存在的主要結晶物相有尖晶石(ZnxFe3-yO4+z)、紅鋅礦(ZnO)、黃長石(PbvCa2-vZnwSi2O7)、赤 鐵 礦(Fe2O3)、磁 鐵 鉛 礦(PbFe10O16)、硅鈣石(Ca2-tPbtSiO4),各結晶物相組成見表2。在1 000~1 250 ℃范圍和空氣氣氛條件下,尖晶石(ZnxFe3-yO4+z)和黃長石(PbvCa2-vZnwSi2O7)的相組成分別接近于鋅鐵尖晶石(ZnFe2O4)和鋅黃長石(Ca2ZnSi2O7);磁鐵鉛礦和硅鈣石的相組成分別接近于PbFe10O16和Ca2-tPbtSiO4;紅鋅礦和赤鐵礦的化合物組成中絕大部分為ZnO 和Fe2O3。
表2 五元渣系中物相的元素含量(質量分數(shù))/%
將煉鋅渣渣型五元渣系在1 000 ~1 250 ℃范圍內(nèi)的液相組成繪制在MTDATA6.0 計算的相圖中,如圖4所示。
圖4 煉鋅渣渣型在1 000~1 250 ℃范圍內(nèi)尖晶石相區(qū)液相點分布
從圖4 可以看出,MTDATA 6.0 計算的等溫液相線和實驗測定的液相點分布比較吻合,其中1 200 ℃、1 170 ℃、1 130 ℃下的液相點吻合效果優(yōu)于1 250 ℃、1 100 ℃下的液相點。
為了了解五元渣系中物相的結晶過程,選擇了不同的原始組成點進行實驗研究。圖5 為這些原始組成點結晶過程的液相成分變化,從圖可知五元渣系在1 000~1 250 ℃范圍內(nèi)隨著結晶過程的進行,液相成分中Fe2O3和ZnO 含量逐漸減少,(PbO+CaO+SiO2)含量逐漸增加,混合物5 的結晶過程中Fe2O3含量從16.83%減少到7.67%,ZnO 含量從7.62%減少到2.98%,(PbO+CaO+SiO2)含量從75.55%增加到89.36%。
圖5 煉鋅渣渣型在1 000~1 250 ℃范圍內(nèi)尖晶石相區(qū)結晶過程
圖6 為原始組成點結晶過程的物相變化。原始組成點1 結晶過程中首先析出了尖晶石(ZnxFe3-yO4+z)相和磁鐵鉛礦(PbFe10O16)相,液相點到達Spi/M-P 的界線上,繼續(xù)降溫最后析出尖晶石(ZnxFe3-yO4+z)相、磁鐵鉛礦(PbFe10O16)相和赤鐵礦(Fe2O3)相,此時液相點到達三元無變量點上,這個三元無變量點是尖晶石(ZnxFe3-yO4+z)相、磁鐵鉛礦(PbFe10O16)相和赤鐵礦(Fe2O3)相對應相區(qū)的交點。原始組成點2 結晶過程中首先析出尖晶石(ZnxFe3-yO4+z)相,然后析出尖晶石(ZnxFe3-yO4+z)相和磁鐵鉛礦(PbFe10O16)相,液相點到達Spi/M-P 的界線上,繼續(xù)降溫最后析出尖晶石(ZnxFe3-yO4+z)相、磁鐵鉛礦(PbFe10O16)相和硅鈣石(Ca2-tPbtSiO4)相,此時液相點到達三元無變量點上,這個三元無變量點是尖晶石(ZnxFe3-yO4+z)相、磁鐵鉛礦(PbFe10O16)相和硅鈣石(Ca2-tPbtSiO4)相對應相區(qū)的交點。原始組成點3 在1 070 ~1 170 ℃范圍內(nèi)的結晶物相都是尖晶石(ZnxFe3-yO4+z)相。原始組成點4結晶過程中首先析出尖晶石(ZnxFe3-yO4+z)相,降溫到1 070 ℃時體系析出尖晶石(ZnxFe3-yO4+z)相、紅鋅礦(ZnO)相和黃長石(PbvCa2-vZnwSi2O7)相,此時液相點到達Spi/Zin/Mel 三元無變量點上,這個三元無變量點是尖晶石(ZnxFe3-yO4+z)相、紅鋅礦(ZnO)相和黃長石(PbvCa2-vZnwSi2O7)相對應相區(qū)的交點。原始組成點5 和原始組成點6 結晶過程中首先析出尖晶石(ZnxFe3-yO4+z)相,然后析出尖晶石(ZnxFe3-yO4+z)相和黃長石(PbvCa2-vZnwSi2O7)相,根據(jù)三元相圖的一般規(guī)律意味著此時液相組成點達到了Spi/Mel 界線上。
圖6 尖晶石(ZnxFe3-yO4+z)相區(qū)結晶過程的物相
這些原始組成點的結晶路線呈發(fā)散狀,其中原始組成點6 和4 的結晶路線分別與Spi/Mel 界線、Spi/Zin 界線相交,原始組成點1 和2 的結晶路線都和Spi/M-P 界線相交。
1)PbO-CaO-SiO2-Fe2O3-ZnO 五元渣系中存在的主要物相有尖晶石(ZnxFe3-yO4+z)、紅鋅礦(ZnO)、黃長石(PbvCa2-vZnwSi2O7)、赤鐵礦(Fe2O3)、磁鐵鉛礦(PbFe10O16)、硅鈣石(Ca2-tPbtSiO4),尖晶石的相組成接近于鋅鐵尖晶石(Fe2O366.60%,ZnO 33.40%)。
2)MTDATA 6.0 計算的等溫液相線和實驗測定的液相點分布比較吻合,其中1 200 ℃、1 170 ℃、1 130 ℃下的液相點吻合效果優(yōu)于1 250 ℃、1 100 ℃下的液相點。
3)在1 000~1 250 ℃范圍內(nèi),隨著結晶過程的進行,PbO-CaO-SiO2-Fe2O3-ZnO 體系液相成分中Fe2O3和ZnO 含量逐漸減少,(PbO+CaO+SiO2)含量逐漸增加,如Fe2O3含量從16.83%減少到7.67%,ZnO 含量從7.62%減少到2.98%,(PbO+CaO+SiO2)含量從75.55%增加到8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