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紅宴
摘 要:信息化、學習碎片化是這個時代的主要特征之一。高校教育作為社會公共知識傳授的主要渠道,將會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對某市二本院校九大院系的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娛樂、科研方面進行調查和分析,發(fā)現(xiàn)信息化對大學生的學習等方面諸多影響。因此,需要提出相應的對策與建議,提高大學生對信息化的認識,積極主動參與信息化的進程,成為未來信息化社會的受益者和創(chuàng)造者。
關鍵詞:信息化;高校教育;網(wǎng)上學習;信息工具
一、前言
信息化以現(xiàn)代通信、網(wǎng)絡、數(shù)據(jù)庫技術為基礎,對所研究對象各要素匯總至數(shù)據(jù)庫,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學習、輔助決策等和人類息息相關的各種行為相結合的一種技術。信息化可以極大的提高各種行為的效率,為推動人類社會進步提供極大的技術支持。高校作為公共知識傳播的主要渠道,信息化勢必對其產(chǎn)生影響。特別是對大學生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交往方式、研究方式,還有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產(chǎn)生影響,給高校教育帶來新的挑戰(zhàn)[1]。調查信息化對高校教育的影響,采取相應的對策和引導大學生如何面對信息化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2019年10-11月,課題組選取某市一個二本院校的九個院系的大學生作為題為“信息化對高校教育帶來了什么”的調查對象。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如下:
(二)研究方法
采用自編的問卷“信息化給高校教育帶來了什么?”進行調查。調查共發(fā)放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87份,回收率96%。問卷數(shù)據(jù)采用SPSS軟件進行管理與分析。
三、調查現(xiàn)狀與分析
(一)個人信息的獲取途徑
高校學生有許多獲取信息的途徑,但是大多數(shù)同學并不是充分利用這些資源來進行學習。86.1%的學生表示知道網(wǎng)上有免費的信息資源,23%的學生知道wiki網(wǎng)絡百科全書。高校學生使用信息工具QQ、微信等,主要用途是聊天(80%)、傳遞文件(15%)。使用電腦主要用途是上網(wǎng)看新聞(50%)、娛樂(30%),其次是查資料(25%)。高校學生62%的沒有博客,有博客的主要用途是收集資料(24%)、展示自我(30%)、交友(15%)。QQ群主要用途與功能是發(fā)布班級信息和傳遞、共享資料(85%)。另外,高校學生所用的搜索引擎主要是百度,占82.9%,其次是Google,占12.9%,學生使用搜搜占3.1%,1%的學生則是用其它的搜索引擎。
(二)學習方式
學生所學課程使用多媒體教學比例在20%以下的占13.6%,比例在20%-60%的占13.9%,18.5%的學生所學課程使用多媒體教學比例在六成至八成,54%的學生所學課程使用多媒體教學比例在八成以上。79.8%的學生表示適應這種多媒體教學方式。
15.3%的學生會通過國家大學精品課程網(wǎng)來學習,其余的則不會,更有19.9%的學生表示不知道由精品課程網(wǎng)站。大一至大三分別有38.0%、38.3%和23.7%的學生通過網(wǎng)絡查找相關資料才能完成的作業(yè)。當在學習中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時,43.2%的學生會通過網(wǎng)絡查閱資料,22.0%的學生堅持獨立思考,28.6%學生則向老師同學請教,6.3%的學生通過查閱書籍獲得幫助。
22%的學生偏好于多媒體教學,也有23%的學生選擇喜歡傳統(tǒng)的板書教學,67.2%的學生希望老師在網(wǎng)上發(fā)布授課的電子教案。
(三)科學研究
在高校里,一學期聽過兩次以上學術報告的學生占51%,一次沒聽過的占22%。參加科研學術小組的則甚少,72.8%的學生都沒有參加過科研學術小組。63.8%的學生從沒使用過中國知網(wǎng)、維普等論文期刊數(shù)據(jù)庫,26.5%的學生偶爾使用。
(四)與老師的交流方式
33.4%的學生一般是通過QQ或QQ空間與老師交流,15.0%的學生用E-mail與老師交流,2.8%的學生使用博客或微博;另一方面,有63.4%和44.3%的學生分別選擇了電話和直接面談的方式與老師交流。
(五)就業(yè)途徑
學生通過網(wǎng)絡來了解就業(yè)信息,占了52.3%的比例,通過學校就業(yè)處、報刊、親朋好友介紹則分別占16.0%、9.4%和22.3%。仍有63.8%的學生則表示不適應網(wǎng)上求職。大學生畢業(yè)后的去向打算也不盡相同,直接找工作就業(yè)占40%,繼續(xù)讀研的占43%,其他還有考公務員、選調生和村官等。
(六)娛樂方式
30%的學生傾向于看電子書,70%的學生還是偏愛紙質書籍。平均每天上網(wǎng)在兩個小時以內的學生占了55.1%,上網(wǎng)兩到四個小時的學生占32.8%,更有12.2%的學生平均每天上網(wǎng)在四小時以上。
高校學生的娛樂方式方面,58.2%的學生選擇春游秋游,4.5%的學生選擇看晚會聯(lián)歡,另有23%的學生會上網(wǎng)聊天,13.9%的學生則是通過玩游戲來娛樂。
四、對策與建議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最主要的服務對象是高校師生。信息化建設必須貫穿于高校教育的整個實施過程中,促進教育的深刻變革和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
(一)學生學的轉變
在信息化不斷進入智能化的今天,學生不再只依靠于紙質的教科書來學習。大學生生活在多維的信息空間,能接觸多元的信息類型。在傳統(tǒng)方式和信息化方式的交織下,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要在觀念上實現(xiàn)轉變:從被動學習向自主式學習轉變,從單學科學習向跨學科學習轉變。在學習模式上,資源性學習方式向協(xié)作式學習轉變,要樹立主動學習,協(xié)作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在信息化構造的互聯(lián)學習空間中去激發(fā)自己的學習熱情,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讓自己成為的真正的終身學習者。
(二)教師教的轉變
信息化的教學環(huán)境改變了教的方式,信息化、碎片化的學習使得教師作為知識的權威的地位降低了,教師從教學的中心者變?yōu)閷W生學習的合作者和引導者[3]。教材不再是唯一的知識來源、黑板不再是教學板書的唯一地方,PPT投影不再是簡單的書本知識的再現(xiàn),教師手中不再只依賴粉筆,課程不再是老師灌輸?shù)闹R,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討新知的過程,是課程內容持續(xù)生成和轉化的過程。通過信息化的教育,教師可以使課堂教學和實踐環(huán)節(jié)相結合。教師需要通過跨越時空的方式有效的將諸多的教學要素和環(huán)節(jié)連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內容的組織形式,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三)學校管理的轉變
高校是知識創(chuàng)新的主要來源。首先,學校管理信息化除了服務學校日常教學、科研服務。特別要注重知識創(chuàng)新的挖掘和管理、不斷激發(fā)教師、學生的研究和學習熱情,積極營造高校學術氛圍,為建立學術精神、產(chǎn)生學術成果而服務[1]。其次,學校管理要向重視教學資源建設轉變。逐步創(chuàng)建資源存儲、互通平臺,基于開放共贏的理念,加強國際、校際之間的交流與合作[2]。
五、結語
信息化對高校教育的影響是變革性的。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還有管理者,都要要充分認識到信息化正在逐漸走向智能化。即將到來的智能化社會,必將對我們高校教育提出更大的挑戰(zhàn),我們都要做終身學習者,才能在社會變革中砥礪前行。
參考文獻:
[1]楊惠欣.信息化技術對高校教育教學的作用及影響[J].石家莊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9,31(02):77-80.
[2]唐燕.高校教育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改革思路與對策[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9(01):174-177.
[3]盧麗華,孫新洋.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J].教育現(xiàn)代化,2019,6(44):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