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思維
摘要:小學音樂教學與德育教育工作的融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抗壓能力。小學音樂課堂中德育教育的滲透,可以促進小學生音樂水平的提升,并具有較大的積極作用。但是目前來看小學音樂德育教育過程中還存在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制約著教師課堂效率的提高。德育教育要求學生能夠在音樂學習中建立正確的三觀,并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關(guān)鍵詞:小學音樂;音樂素養(yǎng);融合策略;德育教育
音樂可以幫助學生換個角度思考人生問題,體會學習帶來的快樂。教學不再只是注重學生音樂思維能力的提升,也不再只是注重課本知識的教學,而是注重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但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目前部分小學音樂教師依然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首先向?qū)W生們介紹課程的內(nèi)容,然后引導學生了解音樂的內(nèi)容,并參與合唱活動。實際上,教師應該把學生作為音樂教育教學的主體,而學生也應該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逐漸建立愛國主義情懷,端正學習態(tài)度,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學習中去。因此,就需要小學音樂教學與德育教育實現(xiàn)有機融合,積極運用現(xiàn)有的音樂教學情境和工具,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1.小學音樂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意義
德育教育需要教師完善音樂教學方法,結(jié)合現(xiàn)有的歌曲,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微課、慕課、多媒體等技術(shù),并采用多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幫助學生建立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并建立集體意識,爭取在以后獲得更好地發(fā)展。
1.1 學生的情感會受到觸動
在德育教育工作影響下,小學生音樂思維及音樂情感受到了引導。學生可以通過相對優(yōu)美、洪亮的歌曲找到音樂學習的樂趣,并在音樂學習中建立更加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有更高的追求。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對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德育工作不重視,導致學生學習態(tài)度不積極,沒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審美情趣的建立中去。而通過德育教育與小學音樂教育融合策略的實施,則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深入了解音樂歌曲背后的知識內(nèi)容,切實感悟到音樂的背景及其應用,促使學生的音樂思維得到有機發(fā)展。音樂思維的建立和學習積極性的激發(fā),往往需要教師和家長的監(jiān)督與引導,讓學生能夠及時完成課上學習和課后復習,從而更好地認識音樂知識,抓住音樂特性,在音樂學習中實現(xiàn)自我,提高自我。
1.2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通過德育教育策略的實施,可以對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不斷訓練,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得到培養(yǎng),在學習過程中自然而然形成對音樂的感性認識,進而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能夠逐漸進入學習狀態(tài)。音樂涉及到的主題有很多,特別是對國歌這種熟悉的歌曲,可以幫助學生建立高尚的情懷。在演唱前,教師可以讓學生深切感受知識分子的救國熱情,對當時的歷史背景和人民無畏無懼的精神進行學習,并珍惜當前的美好生活。在《保衛(wèi)黃河》、《我愛我的祖國》等歌曲演唱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得到培養(yǎng),建立起為實現(xiàn)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努力的使命感。
2.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工作策略
小學音樂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特別是讓學生建立對生活的熱愛,并在學習中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念。德育教育工作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希望讓學生在德育教育中找到音樂學習的動力,并提高審美能力。
2.1簡化音樂教學內(nèi)容,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學生只有主動地思考音樂中所富含的音樂情感問題,才能夠是不僅僅獲得了一首歌曲的演唱方法和技巧,還升華了自己的精神內(nèi)涵。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可以讓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得到提高,特別是讓學生把音樂作品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通過音樂所帶來的情感共鳴,來體現(xiàn)音樂所帶來的堅定信念。比如在人音版三年級第一課愛祖國的《祖國祖國我愛你》演唱教學時,教師要對國家文化、教育、政治、軍事等方面的自信進行講解,讓學生建立起對國家的崇高敬意。教師可以讓學生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并認識和演唱音符,在不同的唱法中進行感情的切換。學生在學習中會建立更加堅定的思想,敢于奮斗和奉獻自我,在未來能夠在社會中實現(xiàn)自我。學生通過學習歌曲中的情感和思想,進而培養(yǎng)自身的時代責任感。這一過程中,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得到培養(yǎng),對國家安全穩(wěn)定工作的認知也會加深。
2.2音樂課內(nèi)外活動中滲透德育教育
德育滲透到小學教唱歌曲和欣賞音樂過程中,具體可以以創(chuàng)編活動、知識技能中開展具體的德育工作。教師可以讓學生共同創(chuàng)編屬于三年級一班的班歌,表達對班集體的熱愛。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時間是有限的,但是不代表課上時間不重要。教師可以在音樂課堂上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必須讓學生建立正確的德育意識。音樂課堂上滲透德育教育的相關(guān)工作可以和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shè)相結(jié)合,讓學生在知識與技能學習過程中提高良好道德品質(zhì)的思想認識。比如在《義勇軍進行曲》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觀看有關(guān)天安門升旗儀式的相關(guān)視頻,讓學生體會儀式感和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性,特別是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體會戰(zhàn)歌背后的思想背景。同時教師也可以組織小學生參與升國旗儀式,或者去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課外活動中建立正確的三觀。教師可以讓學生聽賞歌曲,并聽唱法演唱歌曲,完成對歌曲的認識學習和理解學習。具體可以引導學生了解合唱校歌或者本地的紅色歌曲,進而學習到如何承擔起人生責任,在學習中成就自我,提高自我。音樂的課內(nèi)外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是可以讓學生感觀地認識世界,發(fā)現(xiàn)世界的美好,并建立起時代責任感。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做好引導工作,讓學生在活動中提高身體素質(zhì),更要武裝思想,從小立志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積極作用的人。
3.結(jié)語
德育教育要求小學生深入體會音樂中隱含的豐富情感,能夠幫助學生將情感融入到音樂中,并在音樂中找到自我,成就自我。而音樂課內(nèi)外活動可以讓學生的音樂學習體驗增強,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小學音樂教師應該積極尋求更適合教學的德育工作策略,改善音樂課堂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劉國林.探索小學音樂教學與德育教育的有機融合[J].課程教育研究 學法教法研究,2019,4 (02):115.
[2]陸小青.探索小學音樂教學與德育教育的有機融合[J].小學教學參考,2017,8 (1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