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濤
[摘要]板塊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發(fā)展為第一要務的教學模式,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展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和自主探究的精神,真正提高教學效益。板塊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應激趣導入,引發(fā)閱讀期待,讓學生聽得精彩;檢測預習,突破字詞難點,讓學生辨得精彩;多層朗讀,理清文章脈絡,讓學生讀得精彩;抓住“前奏”,奠定感情基調(diào),讓學生說得精彩;聚焦“難”字,抓好寫字訓練,讓學生寫得精彩。這樣步步深入,層層推進,目標清晰,訓練扎實,既關注預設,又生成精彩,能讓第一課時也出彩。
[關鍵詞]板塊教學;第一課時;出彩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068(2020)04-0066-02
一直以來,第一課時的教學很少得到重視,教師們總覺得第一課時教學內(nèi)容簡單,教學形式單一,不能充分展示自身的風采,課堂難以出彩。事實并非如此。只要我們教師扎扎實實地推進板塊教學,第一課時照樣可以精彩紛呈。筆者結合教學實踐,擬從以下五個板塊著手,談談第一課時的教學。
板塊一:激趣導入。引發(fā)閱讀期待
閱讀期待是一種迫切求知的心理狀態(tài),通過懸念的制造、情境的創(chuàng)設,激起學生體驗和探究的欲望。比如,有位教師在教學《永遠的白衣戰(zhàn)士》一課時,首先指導學生看語文書封底的圖片,引出“非典”話題。接著播放視頻,教師動情配以畫外音:“2003年,非典肆虐!全世界人民陷入極度恐慌之中,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這是一場沒有退路的決斗!就在這場戰(zhàn)爭中,醫(yī)護人員做出了巨大貢獻,有些人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葉欣就是其中一位。她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救死扶傷的含義,她的腳下是南丁格爾的足跡,她是‘永遠的白衣戰(zhàn)士!”在視頻播放的感人畫面中,在教師充滿激情的蓄勢語中,學生情感受到震撼,思維得到發(fā)展,由此萌生了強烈的閱讀期待。有趣的導入無疑是一節(jié)課良好的開端,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采用故事導入、資料呈現(xiàn)、課件展示、音樂渲染、話題設置、激情演講、猜謎激趣、辯論賽等形式激趣導入,讓學生聽得精彩,主動投入學習,獲得情感的充盈。
板塊二:檢測預習。突破字詞難點
有效預習是學生走進課文的第一步,它能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向課堂、教師、編者,成為學習的主人。為了給學生的有效預習提供支架,教師需要精心研制預習單。
1.朗讀課文,讀給家長或者同學聽,請他們根據(jù)預習單上的選項進行評價。
2.探究字詞,找出本課的易錯字音、字形,在書上用符號標記,并在預習單上抄寫記憶。對于重點詞語,借助工具書查閱其意思,批注在課文旁邊,并想想其在課文中的意思。
3.初會文意,給文章段落標序號,說說哪幾部分內(nèi)容聯(lián)系緊密,寫了什么,并用幾句話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4.查閱資料,搜集、整理與課文有關的圖片、資料,概括介紹感興趣的內(nèi)容。
5.讀后生疑,自學了課文,還有什么疑問,或者還想知道什么。
這樣的“支架導學”為學生的有效預習提供了抓手。從短期來看,可以引導學生初步感知新教材,發(fā)現(xiàn)教材的疑點和難點,為學習新知識掃清障礙;從長遠來看,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針對學生預習單中出現(xiàn)的共性問題,教師以精要的練習題幫助他們鞏固識記,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比如,有位教師執(zhí)教《水上飛機》一課時,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在預習書寫時將“?!弊謱懗闪俗笥医Y構。于是上課伊始,教師說:“同學們,老師發(fā)現(xiàn)你們的預習效果非常好,但是有一個字老師不太放心,想要請同學上臺默寫一下?!苯處燑c名寫錯的學生上臺板書。果然,學生錯了。教師隨后引導學生形象分析為什么這個字是上下結構,然后讓每個學生都寫兩個“茫”字,一個要求寫正確,一個要求寫漂亮。在此基礎上,教師又要求學生讀好帶“茫?!钡木渥?,通過提問讀得好的學生“為什么要這樣讀”來引導學生體會“茫茫”的含義,并讓學生說說“茫?!痹谏钪羞€可以形容哪些事物。這樣一來,學生對“?!弊钟∠笊羁蹋e誤率幾乎為零,而且在教師的追問中生成了不少課堂精彩。這樣的檢測,讓學生辨得精彩,在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和品質(zhì)的同時,也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
板塊三:多層朗讀,理清文章脈絡
“書不讀熟不開講”強調(diào)了讀書的重要性。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是第一課時的重要目標。教師需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引導學生展開有層次的讀書活動,讓學生讀出精彩。
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第一課時,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朗讀課文,可以采取同桌互讀,小組內(nèi)讀等形式來讀通句子。難讀的句子可以在同學的提醒下反復讀,直至讀通、讀順,然后學生之間再次互評、互讀。
再讀課文,理解字詞,活學活用。在學生掃清字詞障礙后,教師可引導學生運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挑選出文中的重要詞語進行理解。這個過程要體現(xiàn)詞不離句的原則,結合上下文,創(chuàng)設情境,多渠道理解。通過聯(lián)系前后文、聯(lián)系生活等方式讓學生深入理解詞語,再進行想象,學生就能讀好詞句,讀出感情。
三讀課文,理清脈絡,整體感知。文章的脈絡就是作者的寫作思路,學生再次默讀課文,思考文章哪幾部分內(nèi)容聯(lián)系緊密,寫了什么,并用上簡潔的話語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有了前置性的學習鋪墊,學生很快就有了自己的見解。他們先在小組內(nèi)交流碰撞,再全班匯報。教師進行方法引領,以提升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整體感知的能力。
板塊四:抓住“前奏”,奠定感情基調(diào)
新教材不少文章篇幅長,內(nèi)涵深刻,語言含蓄,相對于第二課時要學習的文章“核心”部分,往往有一個“前奏”部分需要先學,以奠定感情基調(diào),為第二課時的學習做鋪墊。這就需要教師有效開展研學活動,帶領學生走進文本,初步揣摩文本的情感。
比如,一位教師在執(zhí)教《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時,針對課文的第一部分(1~3段)“舍不得樹”,設計了以下研學活動。默讀課文1~3自然段,小組探究解決以下問題:(1)宋慶齡為什么沒有接受周恩來同志搬家的勸告,換一處大房子呢?這說明什么?(2)想象一下宋慶齡在樟樹下的活動和她的所思所想。在學生交流匯報的過程中,教師相機引導學生交流關于宋慶齡的資料,通過讀文、想象、說話,體會宋慶齡舍不得這兩棵樹的情感,這兩棵樹已經(jīng)和宋慶齡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了。(3)有感情地讀出自己的理解和體悟,并嘗試背誦。這樣的教學設計能讓學生“說”出精彩,同時也為第二課時的教學做了鋪墊??梢?,教師找準了文章的訓練點,恰當設置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探究、朗讀體悟,照樣可以生成第一課時的精彩。
板塊五:聚焦“難”字。抓好寫字訓練
在第一課時的最后10分鐘,需要設置相應的寫字訓練,這是對第一課時教學的有效鞏固?!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施建議中明確要求,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教師選擇一課中有代表性的、難寫的字,滲透字源、字理講解,讓學生記得牢固。
總之,板塊教學讓第一課時的課堂結構更加清晰,既立足預設,又關注生成。當然,每個環(huán)節(jié)的串聯(lián)都需要教師巧妙設計過渡語,這樣才能將這些“明珠”串成一條美麗的“項鏈”。同時,教師也要在關鍵處精要點撥,激起學生的思維碰撞,讓第一課時也能演繹出精彩。
(責編: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