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惠娟
摘要:在當前教學改革工作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外閱讀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積極開展課外閱讀,對輔助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具有積極的作用。本文首先從閱讀興趣培養(yǎng)、文化素養(yǎng)提升和寫作素材積累等3個方面出發(fā),簡要分析了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然后結合實際情況,探討了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以期供廣大同行給予參考和啟發(fā)。
關鍵詞:課外閱讀;小學語文教學;重要性
近幾年來,我國教育體制不斷改革,語文學科的重要地位也逐步顯示出來。要真正提高語文教學尤其是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則課外閱讀是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小學生很容易對新鮮的事物產生興趣與好奇心,而課本中的閱讀材料由于受到篇幅的限制,不能給予學生更多個性化的選擇。所以教師需要在教學中融入課外閱讀,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積累更多語文知識,培養(yǎng)其閱讀興趣與核心素養(yǎng),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終身閱讀習慣。
一、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分析
1.有助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興趣
語文課外閱讀的形式豐富多樣,內容也是多姿多彩,把握好課外閱讀,能夠有效挖掘小學生對閱讀的興趣?,F行的語文教材和傳統(tǒng)的教材相比,在內容和形式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突破和改善,并且融入了一部分課外書籍的優(yōu)秀文段。當小學生閱讀到這些文段后,其好奇心與熱情便會得到激發(fā),有利于增長其求知欲,令其能夠在課后主動去搜索并閱讀這些資料和素材,展開進一步的深入了解。由此可見,開展課外閱讀對于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是大有裨益的。
2.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
小學生的閱讀基礎相對比較薄弱,通過課外閱讀的方式能夠接觸到更多不同種類的書刊,從而不斷拓寬視野,逐漸了解和積累豐富的經驗和知識。而課外書籍的類型可謂是五花八門,引導學生根據學校推薦的讀物,自主挑選感興趣的內容進行閱讀,在此過程中慢慢構成自己獨有的閱讀品味。比如有的學生愛讀小說,有的愛看散文,還有的偏好古典名著等,這就在不知不覺中體現了學生的個性化特征。且學生之間還可以相互分享自己所讀的內容,達到取長補短的效果,并通過課外閱讀中知識的積攢來改善自身言行,使文化素養(yǎng)和道德品質均得到有效提高。
3.有助于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寫作教學也是極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除了閱讀教學以外,也離不開寫作教學的實施。而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逐步積累多樣化的寫作素材,并學會將這些材料內容糅合到自己的文章中,轉變成自身的思想。當學生有了一定的課外閱讀量之后,就能很好地改善在寫作中碰到的“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問題,鼓勵學生把生活中各類有趣的素材信手拈來,并逐漸寫出更多優(yōu)秀的文章來。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的有效策略
1.給學生推薦適合的課外閱讀材料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給予學生正確的方向,讓其能夠將有限的時間充分利用起來,多閱讀一些有益的課外書籍。當學生讀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時,其興趣和熱情就會被全面帶動起來,不會再感到閱讀是一件乏味的事情。在給學生推薦課外閱讀材料時,教師要注意的是,首先讀物的語言水平應當要比學生更高一些,但又不可太過于復雜,可以讓學生接觸一些流傳千古的經典美文,打開學生的精神世界。比如一些膾炙人口的唐詩宋詞,還有名家名句等,讓學生朗讀并記錄下來,實現學生文化修養(yǎng)的提高。其次,讀物內容要和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比如教師可以選擇《校園趣事》《金色童年》等讀物,學生在讀到這一類文章的時候,就容易產生親切之感,并將其與自己的生活相聯系,進而加深對作品內容的理解。最后,課外讀物還應當和學生的內心世界相通。小學生具有豐富的聯想力和想象力,喜歡閱讀一些童話故事、科幻小說等。教師可以給他們推薦《七色花》《魯濱遜漂流記》等一系列經典作品,有助于進一步拓展小學生的想象力,使其在感受到文學魅力的同時引發(fā)對閱讀的極大興趣。
2.教給學生科學的閱讀方法
在課外閱讀過程中,有效的閱讀方法和技巧,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首先,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雖然課外閱讀不需要教師全程陪同指導,但教師應當樹立起學生的問題意識。因為閱讀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讓學生去了解各種各樣故事內容的過程。而在自主閱讀的同時,學生應當主動思考與探索,要做到一邊閱讀一邊分析問題,并在故事線索推進的過程中,讓自己的思路變得越來越清晰,以此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要在課外閱讀中抓好關鍵情節(jié)。不論是課內閱讀,還是課外閱讀,對關鍵情節(jié)的把握都必不可少。教師可教給學生精讀與略讀的方法,并讓學生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靈活運用到閱讀實踐中。此外,也可鼓勵學生和其他同學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閱讀體會,或是將讀到的故事講給家長和朋友聽。當學生讀完一個有趣的故事時,就可以用簡單的一段話將其概括出來,并完成復述,這樣也鍛煉了學生的理解和表達能力。
3.結合教材內容進行拓展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通常能夠憑借有限的篇幅反映出深刻的內涵,而有的故事也擁有相對復雜的背景。若是缺乏與其背景相關的材料,則小學生理解起來可能會遇到一定困難。對此,教師也可以在教材的基礎上實施拓展閱讀教學,將和教材內容有關的背景知識融入進來,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增加其閱讀量并拓展其知識面。比如當學習描寫人物的文章時,就可以選出和該人物有相同之處的其他人物傳記進行閱讀,讓學生學會對比,從中收獲更多體會。而學習描寫景物的文章時,教師就可選擇描寫其他一些景物的作品讓學生閱讀,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望,起到由點至面的擴散作用。比如學習了《美麗的小興安嶺》后,教師可以順勢向學生推薦《煙臺的?!罚龑W生在閱讀中能否發(fā)現二者的相似點與不同點,從而學到多樣化的描寫與表達手法,強化自身的文學基礎。
綜上可知,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教師需要采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給學生推薦適合的課外閱讀材料,教給其科學有效的閱讀技巧及方法,同時結合教材內容進行適度延伸與拓展,讓學生能夠真正地愛上閱讀,打好語文基礎,并成長為社會所需要的優(yōu)秀人才。
參考文獻:
[1]蘇呼琳.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課外閱讀[J].課程教育研究,2019 (52):118.
[2]李秀杰.淺談培養(yǎng)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方法[J].黑河教育,2019 (12):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