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會喬
[摘要]“學·導·用”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啟發(fā)性。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采用“學·導·用”模式可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并且提高他們運用知識的能力。文章以《斜塔上的實驗》教學為例,探討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學·導·用”模式。
[關(guān)鍵詞]“學·導·用”教學模式;初中語文;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20)07-0015-02
“學·導·用”教學模式分為自學、引導、運用三個環(huán)節(jié),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有些教師把這一模式運用到了語文教學中,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學·導·用”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自學
目標自學屬于啟動階段,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在明確學習目標的基礎(chǔ)上學習新課。學習目標的明確與否決定著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態(tài)度。目標自學這一環(huán)節(jié)的進行能夠幫助學生獲取學習知識、鍛煉學習技能。
目標自學不能完全脫離教師的指導。教師可以為學生設(shè)置自主閱讀目標以及學習任務(wù),讓學生通過探究明白課文中“是什么”“為什么”的問題,并明確文本內(nèi)容,掌握生字詞。以《斜塔上的實驗》一文的教學為例:
1.字詞辨析:先找出文本中的重點字詞,然后利用工具書明確它們的意思與讀音,最后探究這些字詞在文中有沒有隱藏的含義。
2.促進理解:①請同學們用簡潔的話語闡述伽利略的觀點。②為什么伽利略認為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是錯誤的?③文中的哪些描述體現(xiàn)了伽利略思維的嚴密?④斜塔上的實驗驗證了什么事實?⑤你認為伽利略是否充滿了智慧與勇氣?
學生通過目標自學,能夠領(lǐng)悟文本的中心思想,進而養(yǎng)成一邊閱讀一邊思考的習慣。
(二)引導
引導可以具體分為課前引導與釋疑導學兩個環(huán)節(jié)。
課前引導是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其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可利用“激趣”策略誘發(fā)學生的探究動機,導入課題,讓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充滿好奇與興趣。以《斜塔上的實驗》的教學為例。為了讓學生對這一文本產(chǎn)生學習的興趣,教師以課堂實驗導人新課:“老師手里拿著一跟羽毛和一顆彈珠,如果老師將兩者從同一高度拋到地上,是羽毛先落到地上還是彈珠先落到地上?”大多數(shù)學生的答案是彈珠。教師進一步提問,引發(fā)學生的思考:“有沒有可能兩者同時落到地面呢?”學生紛紛搖頭,還有學生說:“怎么可能。”這時,教師說:“伽利略就能夠使從同一個高度拋下的不同質(zhì)量的兩個物體同時落到地面上?!睂W生聽后非常興奮與激動,對伽利略充滿好奇與崇拜。通過這樣的導入,學生便能被伽利略的科學探索精神所折服,并對文本產(chǎn)生學習的興趣。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思考:“伽利略是通過什么原理并采用什么方法或途徑推翻亞里士多德的觀點的?”從而進入探究文本的階段。
釋疑導學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引導學生領(lǐng)悟文本的深意。教師與學生在交流過程中,應對學生的困惑給予解答,引領(lǐng)學生帶著問題反復閱讀文本。教師應引導學生辨析并領(lǐng)悟文本潛在的思想情感,對文本進行深入解讀,明確解決問題的方法。《斜塔上的實驗》的主題是贊揚伽利略不懼權(quán)威、堅信真理且勇于探求真相的科學精神。在教學中,教師可提出下列問題:
①伽利略是如何推翻亞里士多德的錯誤觀點的?“歸謬思維”具有什么特色?
②為什么“力是維持物體運動原因”這一觀點提出后從未有人質(zhì)疑?論述伽利略實驗的意義,并說明其對當代社會發(fā)展的影響。
③科學的探究包含哪些步驟?
通過解決上述問題,學生不僅能夠發(fā)展閱讀理解能力,還能夠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
(三)運用
學生只有能夠靈活運用課堂上獲取的知識,才能培養(yǎng)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閱讀后進行寫作訓練,引導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模仿文本的描寫方法表達自身的觀點與情感。在教學了《斜塔上的實驗》后,教師指導學生對其進行反思,并嘗試以“科學探索的巨人”“真相至上”“與伽利略為友,與真理為伴”等為主題進行寫作。這樣,學生不僅可以深入認識伽利略的科學思維及其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還可以增強勇于挑戰(zhàn)權(quán)威以及大膽質(zhì)疑的意識。教師還布置了以下幾道拓展遷移訓練題讓學生在課外完成:
①如果你是伽利略,你會不會堅持推翻錯誤的觀點?具體要怎么做?
②如果你在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現(xiàn)父母或老師說錯了話,你會不會勇敢地指出他們的錯誤?你要如何說明他們這樣子說是不恰當?shù)哪兀?/p>
通過完成以上問題,學生不僅能夠樹立正確的是非觀,還能夠?qū)⒄n文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進而體會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快樂。
二、在教學中應用“學·導·用”模式的作用
(一)培養(yǎng)自學能力
傳統(tǒng)教學模式往往忽視課前預習,主要以教師講課學生聽講為主。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wù),常忽略學生的學習情況,沒有考慮學生是否跟上了講課進度,是否學到了新知識。如此一來,不僅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減少了學生思考的時間,無法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在教學中采用“學·導·用”模式除了能夠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積極進行交流與探討之外,還能夠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提高學生思考、分析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由被動學習轉(zhuǎn)變?yōu)橹鲃訉W習
教育的終極目標是讓學生具備獨立思考、學會學習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使用“學·導·用”模式可以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轉(zhuǎn)變?yōu)橹鲃訉W習。在學習新課文前,學生會自覺查閱相關(guān)資料,了解寫作背景以及人物資料,而在課堂上他們則會進行討論,進而深入了解文章內(nèi)容。
在教學中教師采用“學·導·用”這一新模式,不僅可以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可以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與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周龍生.初中語文“學·導·用”教學模式的探討:以《土地的誓言》為例[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8(7):248-249.
[2]段愛文,郭海青.初中語文“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與改進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23):61-62.
(責任編輯 王嵩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