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首先以2011年山東高考文科綜合試題的第29題作為探索的引子,首先對漢陽鐵廠的發(fā)展歷史進行了梳理,得出漢陽鐵廠的區(qū)位因素;其次,在教學中把漢陽鐵廠的興衰作為教學案例,學生們既熟練地掌握了“工業(yè)區(qū)位因素”的教學內容,又能靈活運用這部分的知識進行解題,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也形成了地理技能;最后指出我們的教學應該由重知識掌握轉向重能力培養(yǎng),適應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時代要求。
關鍵詞:張之洞;漢陽鐵廠的興衰;工業(yè)區(qū)位因素;能力培養(yǎng)
《地理課程標準》頒布兩年有余,一輪新教材又將在2020年實施。如何適應新形勢下的課程改革,如何做好高中地理教學,是每位高中地理教師面臨的嚴肅而又需認真思考的問題。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通過研讀與分析近幾年的各省與全國高考試題,可以把握今后地理教學動向。本文以2011年山東高考文科綜合試題的第29題作為案例,對如何指導高中地理教學這一大問題進行某一方面的闡述。
一、 高考試題的展示——問題的提出
(2011·山東文綜T29·11分)漢陽鐵廠的興衰和武漢鋼鐵廠的建設見證了中國近代工業(yè)發(fā)展的歷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899年,湘廣總督張之洞籌劃在湖北設鐵廠,考慮的廠址是大冶或省城武昌附近的漢陽。1893年,鐵廠最終在漢陽建成投產。(限于篇幅,圖示取消)
材料二:
張之洞認為,若鐵廠設于大冶,“廠在省外,實缺大員,無一能到廠者,歲糜巨款,誰其信之?若設再省,則督、托、司、道皆可常往閱視,局務皆可與聞?!薄獡稄埼南骞?/p>
(1)據材料一,指出與大冶相比,當時在漢陽建設鐵廠的區(qū)位優(yōu)勢。
(2)結合所學地理知識,分析若1955年選擇在漢陽鐵廠原址建設武漢鋼鐵廠,可能會對武漢的城市發(fā)展造成哪些不利影響。
這是一道讀圖和材料分析題,要求考生“據材料一,指出與大冶相比,當時在漢陽建設鐵廠的區(qū)位優(yōu)勢”。顯然漢陽鐵廠的興辦與當時的歷史情況有很大的關系,當時漢陽發(fā)生了什么?張之洞又做了哪些事?真實的情況又是怎樣呢?
二、 漢陽鐵廠的歷史淵源
(一)張之洞選址的盲從浮華
1. “湖北新政”
作為早期工業(yè)化開拓者之一的張之洞,在各方面都沒有具備條件的前提下,以“自強、求富”為名,于1889年初,在武漢創(chuàng)辦了漢陽鐵廠、漢陽兵工廠、漢陽火藥廠等,在漢陽龜山至赫山臨江一帶,形成蔚為壯觀的十里“制造工業(yè)長廊”?!肚迨犯濉堉磦鳌氛f他“蒞官所至,必有興作,務宏大,不問費多寡”。史學界將他在湖廣總督任上的所作所為稱之為“湖北新政”??梢娖髽I(yè)決策者的理念與意志在工業(yè)布局之中起著以一持萬、統(tǒng)籌全局的作用。
2. 風水因素
張之洞這位飽讀四書五經,對現代科學、技術、工業(yè)、經濟知之甚少的人,卻篤信風水,廣雅書院的設立就是他在廣州為官時的例證。同樣道理,在大別山麓建漢陽鐵廠,雖然預知到這里的地勢低平的問題,卻仍舊一意孤行。建廠時共填了一丈多高的土,費用達30余萬兩白銀,相當于整個漢陽鐵廠300萬兩投資額中的1/10。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該地風水好。可見企業(yè)決策者的心理因素在工業(yè)布局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3. 原料燃料問題
當時的辦廠沒有通常的投資預估、財務評價、技術方案和市場需求分析等可行性研究,更沒有現在的環(huán)境評價。漢陽鐵廠的原料來源是大冶,漢陽與大冶的運輸距離為120公里,水路運輸到漢陽,每噸鐵砂的原料與運輸費用就達60兩白銀。漢陽鐵廠的燃料來源也是一個大問題,由于漢陽原地沒有焦煤,較近的馬鞍山煤炭雖然產量大,但是所含硫分和磷分太多,無法使用。漢陽鐵廠只好用河北開灤或從德國采購進口的焦煤,加上運輸費用,每噸焦煤要白銀16~17兩,而同期上海市場進口鐵的售價每噸才30余兩白銀。
張之洞建漢陽建廠時間跨度是從光緒十六至二十二年(1890~1896),耗資560萬兩,結果是一事無成,可謂是盲從浮華之人。
(二)盛宣懷的勤勉務實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盛宣懷接手漢陽鐵廠,率先改革體制,由官辦企業(yè)改為官督商辦。先后經過了國外借款、民間籌資、技術改造、煤礦替代(江西萍鄉(xiāng))、壟斷經營等改革措施,篳路藍褸、勵精圖治,把漢陽鐵廠建成為東亞“第一雄廠”。外人驚呼“中國醒矣”。至此,盛宣懷在生產的資金、原料、燃料、技術、銷售等方面的經營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的國營企業(yè)的經營模式,他被稱為“國營企業(yè)之父”。
從以上對漢陽鐵廠的歷史發(fā)展脈絡的梳理中,我們可以得出漢陽鐵廠的區(qū)位條件是極其復雜的。其中張之洞的主觀意志與風水寶地這兩個因素占據著相當大的成分。盛宣懷對漢陽鐵廠的改造當中,企業(yè)的性質與資金問題也是極其重要的因素。這些因素顯然不在高考題的標準答案中。
漢陽鐵廠的興衰,張之洞與盛宣懷的正反兩方面實踐說明,工業(yè)區(qū)位選擇的復雜性,也充滿著鮮活的地理與歷史的元素。把它引入地理課堂之中又會有什么效果呢?
三、 主動性學習的教學探索
工業(yè)區(qū)位因素這一教學內容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中是這樣表述的:“2.5結合實例,說明工業(yè)、農業(yè)和服務業(yè)的區(qū)位因素”。課標要求重點是“結合實例”,不強調死記硬背,重在理解與運用,可見課標對學生的要求較高。在教學中,我們將本條課標細化為:1. 能說出影響工業(yè)區(qū)位的主要因素;2. 能說明一般工業(yè)地域類型形成的主要條件;3. 能舉例說明工業(yè)地域類型形成條件與發(fā)展特點。這三條要求是層層深入、逐漸遞進、不斷提高的。這部分的學習內容實踐性極強,聯系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內容龐雜,加上大多數的高一學生沒有一定的社會實踐經驗,又要有分析的邏輯思維過程,學生有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學習恐慌心理。
基于工業(yè)區(qū)位因素的復雜性,筆者把漢陽鐵廠興衰這一鮮活的案例引入課堂教學之中,對這部分教學內容進行了如下的處理。
(一)課前讓學生們在家里搜索出視頻“上海灘的七張面孔——盛宣懷:誤國首惡”并收看,讓學生思考以下兩個問題的合理答案。第一個問題是張之洞在漢陽建鐵廠的區(qū)位因素是什么?第二個問題是盛宣懷接手漢陽鐵廠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并做出讀書筆記,隨時接受教師的提問。
(二)上課時,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分析張之洞建漢陽鐵廠的區(qū)位因素:土地(風水)、原料、燃料、交通運輸等諸多因素,進一步分析張之洞不成功因素是生產成本高,利潤微薄甚至虧損。反觀盛宣懷對漢陽鐵廠改造,他的成功因素有:企業(yè)性質、資金、技術、燃料、市場等關鍵因素。通過分析,讓學生明白工業(yè)布局應從哪些方面去考慮,并探索這些因素怎樣影響工業(yè)區(qū)位的選擇。最后得出工業(yè)區(qū)位選擇的目的是花費最低的成本,取得最高的利潤。
(三)分析完漢陽鐵廠的案例,讓學生明白:在現實生活中,企業(yè)的選址難以找到諸如原料與燃料充足、勞動力優(yōu)質且廉價、交通便利、市場前景廣闊的良好區(qū)位,理想與現實總有著極其巨大的落差。因此,企業(yè)決策者通常把工廠建在有明顯的優(yōu)勢區(qū)位條件的地方,也就是考慮了影響工業(yè)區(qū)位的主導因素。教師依次把原料、市場、勞動力、動力、技術五種導向型工業(yè)的特點、區(qū)位選擇原則、具體部門舉例加以總結分析。特別說明鋼鐵企業(yè)既是原料導向型,又可以是燃料導向型,還可以是市場導向型的復雜型企業(yè)。
(四)最后在課的末尾,用2011年山東高考文科綜合試題的第29題作為課堂練習,鞏固“工業(yè)區(qū)位選擇”這一知識點。
通過這一道高考題的訓練,學生自然會把高考題的答案與真實的歷史情況分析的答案進行比較,有一定的出入。這又是什么原因呢?
四、 能力立意為主的課堂教學理念
(一)漢陽鐵廠的區(qū)位選擇問題,如果單從歷史事實而言,張之洞的主觀意志與風水寶地這兩個因素是答案要點。但從高考題目來看,是無從發(fā)現的。是高考題的答案錯了嗎?不是的。這道高考題是材料分析題與讀圖分析題,是以學生的讀圖能力的角度作為切入點。即從長江航線與馬鞍山煤礦的圖例中得到“漢陽靠近長江主航線,與煤礦距離較近,方便燃料運入?!边@是考查學生的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能力;再從漢陽這座城鎮(zhèn)和槍炮廠這兩個圖例,推導出“與大冶相比,漢陽接近省城武昌,消費市場廣闊,且具有人才技術優(yōu)勢?!边@是考查學生調動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如果從歷史角度上來分析漢陽鐵廠的區(qū)位因素,高考題給出的標準答案有一定的局限性,高考題的答案也是不全面的。所以,我們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該由重知識掌握轉向重能力培養(yǎng),應該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以適應這一時代要求。
(二)為什么會有這種轉變呢?一是因為我們處在知識爆炸的年代,知識更新換代速度快。例如,我們教師在大學里學的課程,有些已經出現了滯后的現象。二是知識本身存在著局限性。艾思奇主編的《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一書中指出:“在一定的歷史時代,人們對無限的物質世界的認識,只能達到一定的深度和廣度。人們把握客觀真理的限度是受歷史條件制約的?!彼愿呖碱}的答案只是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事物的真實情況,而真理總是在教師與學生無窮無盡的探索之中。
(三)那怎樣引發(fā)學生的探索呢?其中最為關鍵的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在課堂中一定要有吸引學生的手段與能力,創(chuàng)造學生學習的興奮點,再由興奮點引發(fā)學生深入思考并進行積極的討論。好的教學案例,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還可以鞏固學生學習的成果,可謂是一舉兩得。今后教師要多挖掘有關教材中的課外知識,做一些教學知識的課外拓展,利用現在信息發(fā)達的優(yōu)勢,讓學生關注感興趣的、又充滿時代感的知識。如必修Ⅰ有關天體知識介紹中,適時補充火星的探索內容。這樣做的好處是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可以使自己的教學賦予時代的氣息,把知識教活,讓教師與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不是教材的奴仆。
五、 總結
總之,筆者真切希望一線的教師們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發(fā)揮地理課的課外資源,把地理課上得生動有趣,既突出教師的個人風采,發(fā)揮教師的個人魅力,又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0.
[2]陳澄.地理教學研究與案例[M].北京:高考教育出版社,2006:46.
[3]吳曉波.《上海灘的七張面孔 盛宣懷-誤國首惡》[Z].2010.
[4]梁小民.張之洞與漢陽鐵廠[J].商界·中國商業(yè)評論,2007.
[5]唐浩明.權相:張之洞[M].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2011.
[6]夏東元.盛宣懷傳[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黃敏,福建省三明市,沙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