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偉 郭紅 張晶
摘要:預期管理是近期西方主要國家經濟調控理論研究的重要方向。通過分析美國石油儲備釋放機理、石油庫存對價格影響機理等得出國家儲備主要作用是戰(zhàn)略威懾的初步結論,并以2017年國家儲備稀土收儲為例分析儲備收儲對稀土市場發(fā)展影響和價格波動、市場預期對國家收儲行為及收儲政策的影響,指出國家儲備預期管理尚處在初級探索階段的主要結論。指出國家儲備市場預期管理存在信息發(fā)布機制不健全、風險隱患研判不足、新技術應用較遲緩、儲備資產防風險效用未完全釋放等問題,并通過銅、鋁、鋅三個品種收儲消息公示對下月、下下月價格預期的可控性檢驗,得出供需決定價格、多種因素相關共同影響的驗證性結論,提出加強收儲投放輪換政策預期管理,尊重信息傳播規(guī)律,完善預期引導機制,運用大數據、新媒體等技術工具,理順儲備與市場關系等政策建議,以期促進儲備工作和保障國家金融安全。
關鍵詞:國家儲備 市場預期管理 期貨價格 可控性檢驗
作者簡介:
何曉偉,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儲備安全與應急物資保障中心高級工程師、高級物流師;
郭 紅,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儲備安全與應急物資保障中心經濟師;
張 晶,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儲備安全與應急物資保障中心助理研究員。
引 言
預期管理,指通過實施一系列預期管理政策與工具,有效引導、協(xié)調和穩(wěn)定社會預期,在追求宏觀經濟調控政策效果最大化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經濟影響負作用的管理過程。隨著中國市場預期管理的逐步發(fā)展,從初期引進資本市場預期理論到目前運用這些理論驗證中國資本市場的預期作用和影響,再將各種預期理論應用于與資本市場預期相關的宏觀調控、大宗商品等問題研究上都取得了重大成果,為切實發(fā)揮預期管理對中國經濟發(fā)展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2015年以來,我國股票市場、匯率市場和信貸市場都出現了較大幅度波動,金融市場較大風險對實體經濟發(fā)展造成了巨大影響。實際上,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就已經把“防范重大金融風險”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堅決打好的攻堅戰(zhàn),并明確提出要“守住不發(fā)生系統(tǒng)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為此,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更加注重防范重大金融風險,有效控制杠桿率。說明中央決策層對防范系統(tǒng)性金融風險有了更高的要求,更準確的聚焦,從防范區(qū)域性風險、行業(yè)性風險等具體風險轉為防范系統(tǒng)性風險。
當前形勢下,美國利率調整周期進入拐點,中美貿易摩擦不斷,霍爾木茲海峽等局部軍事沖突風險增高,厄爾尼諾等極端天氣和地質災難頻發(fā),人民幣貶值預期再度升溫,金融外溢性風險凸顯,我國金融安全雖總體態(tài)勢平穩(wěn)、局部風險可控,但系統(tǒng)性風險不斷加大,迫切需要加大金融風險防范力度。糧食、戰(zhàn)略物資、救災和應急物資是國家財政資金的實物形態(tài),作為“積極財政+穩(wěn)健貨幣”政策組合重要工具之一,利用實物和其衍生品工具有效管理市場預期,提升國家儲備防風險效用,是有效維護國家糧食安全、能源安全乃至金融安全目標的重要途徑。
一、美國石油儲備市場預期管理
(一)石油庫存對價格影響機理
對于國際油價變化,影響因素主要包括能源消費量、產量、庫存、剩余產能、替代產品供給以及地緣政治風險等基本因素。就當前市場情況來看,這些因素仍然是影響原油價格的最根本要素。此外,期貨市場交易活動、大宗商品投資和股票、債券市場等因素,也將影響原油價格變化的評估與判斷。圖2描述了影響原油市場的六個主要因素。
在2008年底至2009年初的經濟衰退期間,庫存在平衡供需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全球原油需求的意外下降,導致經合組織(OECD)成員國破紀錄的增加原油儲備。相反,當消費量超過現有產量時,庫存可用于補充供給以滿足需求。鑒于供應不確定性,石油庫存常被用作一種風險預防的措施。除商業(yè)性質石油庫存外,美國和其他國家還有戰(zhàn)略石油儲備,美國能源部管轄的美國石油儲備,根據截至2019年5月31日的6.49億桶石油儲備量計算,足以滿足美國40天的凈進口需求。
(二)美國石油儲備釋放機理
美國是最早建立石油儲備的國家之一,石油儲備規(guī)模為全球各國類似機制中規(guī)模最大的,由來自油輪和地下深層儲油巖庫的儲備組成,目前美國石油儲備總量約6.49億桶,為全球最大的應急石油儲備。美國石油儲備站有4個,均位于墨西哥灣附近,且靠近大型石化基地。歷史數據顯示,美國石油儲備的釋放時間和補倉時機把握得都很好,充分發(fā)揮了石油儲備保障國家石油供應安全、穩(wěn)定國際原油價格的預期管理作用。
(三)美國石油儲備釋放情況
美國石油儲備的釋放有著嚴格的法律程序,需要總統(tǒng)授權才能生效。自1977年10月美國首次補充石油儲備以來,大規(guī)模的石油儲備釋放總計有6次,主要是針對武裝沖突、金融危機、突發(fā)自然災害等嚴重影響石油供需和價格的事件。
第一次釋放是1990年10月至1991年4月,在海灣戰(zhàn)爭期間,美國政府緊急釋放2114.1萬桶,目的是為補充美軍石油供應短缺。第二次釋放是1995年10月至1998年11月,為減少財政預算赤字,美國政府采取高拋策略,非緊急出售2825.7萬桶,以降低儲備成本。第三次釋放是2000年9月至2001年3月,為緩解美國東北部冬季取暖油的需求,建立取暖油儲備,同時更換儲備庫中陳年原油,美國政府采用協(xié)議交換的方式釋放2907.4萬桶原油。第四次釋放是2005年9月至2006年1月,為緩解颶風卡特里娜造成的石油供應短缺,美國政府緊急釋放1620.0萬桶石油儲備。第五次釋放是2008年8月至2008年12月,美國次貸危機引發(fā)全球金融危機導致油價暴跌,美國政府再一次采用“高拋低吸”策略,出售539.1萬桶石油儲備,降低儲備成本。第六次釋放是2017年9月,為應對颶風哈維對美國墨西哥灣沿岸煉油廠造成的重大損失,釋放石油儲備保證原油供應,平抑汽油價格的快速上漲。
(四)美國石油儲備策略對我國石油儲備預期管理的啟示
國家石油儲備最主要的作用是戰(zhàn)略威懾,而不是平抑油價。從確保國內能源供應安全和降低儲備成本的角度來看,僅有一次是為了平抑國際原油價格進行的釋放,雖說這是國際能源署要求各成員國建立石油儲備的初衷。目前,全球經濟穩(wěn)步增長和石油需求提升刺激國際原油價格穩(wěn)步回升,而當前我國石油等稀缺關鍵資源進口受制于人的狀況亦沒有根本改觀,境外資源來源地相對集中,運輸通道單一,潛在風險大。2018年我國石油表觀消費量為6.48億噸,與此同時,我國原油產量跌破1.89億噸,原油對外依存度超過70%。這就要求既要應對單一品類的風險,也要防控產業(yè)傳導,引發(fā)系統(tǒng)性風險。
根據我國建設計劃,2020年三期石油儲備項目全部完成,總投資額約為1000億元,國家石油儲備能力增加至約8500萬噸,相當于90天的石油凈進口量,這也是國際能源署規(guī)定的石油儲備能力“達標線”。與美國、日本、歐洲等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國內石油基礎設施建設尚不完善;與此相對,中國的煉油能力和消費能力迅速趕超美國、日本、歐洲的水平。因此,在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背景下,有規(guī)劃的開展石油儲備基地建設,逐步加大公共投資力度,多渠道拓展石油儲備基地發(fā)展戰(zhàn)略,指導各種非常規(guī)石油資源的選擇,并在對環(huán)境和氣候影響最小的條件下有效滿足自身的石油需求,符合我國能源安全的長遠利益。
二、物資儲備市場預期管理——以2017年稀土收儲為例
2019年5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贛州考察時實地調研相關稀土企業(yè),并就推動稀土產業(yè)綠色可持續(xù)發(fā)展做出重要指示。業(yè)內人士認為,稀土產業(yè)將會有進一步的政策推動,環(huán)保檢查、指標核查和戰(zhàn)略收儲等一系列政策會密集發(fā)布。我們以2017年儲備收儲過程中稀土產業(yè)的情況及預期管理情況進行分析。
(一)稀土產業(yè)發(fā)展現狀及面臨的困境
稀土是重要的不可再生戰(zhàn)略資源,隨著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yè)變革的不斷深化,稀土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中的應用價值迅速提升。例如:新能源汽車、風力發(fā)電機組、新型計算機硬件、節(jié)能照明與顯示、新一代移動產品、智能導彈、航天航空等。國際上將上述產業(yè)運用的新技術稱為“稀土依賴性技術”,即這些技術的創(chuàng)新與運用必須依靠稀土材料。據統(tǒng)計,2015年,中國稀土冶煉分離產品產量為10.5萬噸,占全球總產量約88.2%,而稀土價格持續(xù)低迷,產業(yè)良性持續(xù)發(fā)展面臨極大困境。
(二)稀土收儲對稀土市場發(fā)展的影響
為保護我國稀土資源,促進稀土產業(yè)健康發(fā)展,2011年5月國務院發(fā)布《關于促進稀土行業(yè)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的若干意見》(國發(fā)〔2011〕12號),同年9月國土資源部印發(fā)《關于開展礦產地儲備試點工作的意見》(國土資發(fā)〔2011〕128號)文件,明確要求建立稀土儲備體系,分階段、分目標落實稀土儲備任務,并重點提出把稀土作為儲備試點礦類。建立稀土儲備既是解決當前我國稀土資源消耗過快的迫切要求,又是維護國家資源安全的必然選擇,同時也是確保我國稀土資源跨期分配的重要保障。
自上述文件發(fā)布以來,國家儲備多次開展稀土收儲工作,在保護資源、穩(wěn)定市場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從歷次稀土收儲效果來看,稀土儲備確實在發(fā)揮提振稀土市場價格方面發(fā)揮了一定作用,但其影響的持續(xù)時間較短,市場價格在迅速上漲的同時也會隨著稀土收儲工作的完成而回落。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方面,一方面,國家稀土收儲量與企業(yè)的產量相比較少,因此稀土收儲對整個市場的供需關系影響較小,因為稀土收儲反而成為企業(yè)炒作預期的機會。另一方面,在世貿組織(WTO)敗訴后,中國稀土出口門檻降低,之前國外企業(yè)積壓的市場需求集中釋放,在國內市場需求疲弱的情況下,稀土企業(yè)更傾向于出口市場,疊加國家稀土收儲價格較低,企業(yè)捂盤惜售,交儲意愿較低。
(三)稀土市場波動對國家收儲的影響
毫無疑問,國家稀土收儲對稀土市場有一定傳導作用,與此同時,稀土市場波動也會對國家稀土收儲的落實產生影響。以2017年國家稀土收儲為例。在2011年暴漲過后低迷了近6年后,稀土價格在2017年迎來了持續(xù)時間超長的一次回暖。據上海有色金屬網數據顯示,2017年年初至2019年5月初,標志性稀土產品氧化鐠和氧化釹價格累計分別上漲73.5%和75.3%。
從國家稀土收儲情況來看,以往國家收儲稀土都是一次性解決,收儲價格一次性傳導到稀土市場,在收儲完成后稀土價格迅速恢復低點。自2016年下半年以來,國家收儲采取“少量多次”策略,隔月收儲一次,減少對市場價格的影響和沖擊。當前,國家稀土收儲價格不高,企業(yè)交儲意愿低,且行業(yè)“打黑”范圍擴大、市場需求“虛高”等因素造成的稀土市場價格漲幅過高過快,成為完成稀土收儲工作主要障礙。
(四)稀土價格市場預期對收儲政策的影響
2017年稀土收儲受市場價格過高影響,未全部完成,但從稀土收儲政策的變化來看,當前國家稀土儲備正朝著穩(wěn)定市場的初衷邁進。其具體表現為兩個方面。
首先,為防止市場劇烈波動,國家稀土收儲的策略由“一次性解決”轉變?yōu)椤吧倭慷啻巍薄靶〔娇熳摺?。一次性收儲傳導到稀土市場的影響,就是價格在收儲前快速上漲,在收儲完成后迅速恢復低點。自2016年下半年以來,國家收儲采取“少量多次”策略,并且隔月收儲一次。其目的非常明顯,即降低稀土收儲對稀土市場價格的脈沖式影響。從2017年上半年稀土市場價格增長的幅度來看,穩(wěn)定市場這一目標顯然已經達到,這從側面反映出市場價格快漲快跌的預期對稀土收儲政策的影響。
其次,在市場溫度過高時,暫緩稀土收儲對調節(jié)市場狀態(tài)具有穩(wěn)定劑的作用。2017年下半年以來,主要品種稀土價格上漲迅速,由于稀土收儲計劃尚未完成,因此市場紛紛預測國家仍會啟動稀土收儲工作。受市場預期影響,疊加行業(yè)整頓等因素,稀土市場價格進一步升高。在此背景下,國家果斷出臺政策,暫緩稀土收儲,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穩(wěn)定市場、調節(jié)供需的作用。
三、國家儲備政策對重要商品期貨價格影響檢驗
(一)可控性檢驗方法——φ相關系數檢驗法
本部分對大宗商品價格預期的可控性進行實證分析,檢驗收儲投放政策是否對價格預期具有良好的引導效果。檢驗的思路是考察收儲投放政策公布的日期是否對大宗商品的價格預期變化產生影響。假設政府采取緊縮性的投放政策來降低價格水平,在政策公布的日期,大宗商品的價格預期顯著降低,則可認為儲備部門對大宗商品價格的預期具有很好的引導效果。否則,如果價格預期沒有因為緊縮性政策的發(fā)布和實行有所降低而是反而提高,則認為儲備部門對價格預期的引導效果不理想;反之同理。
依據這種檢驗思路,檢驗方法如下:①首先選取收儲投放政策公示的時間,依據收儲投放政策的性質,如果屬于擴張性的收儲政策,則賦值為1,屬于緊縮性的投放政策,則賦值為-1。將收儲投放政策操作公示日期轉化為1和-1二分變量的時間序列。②在收儲投放政策公示后,計算價格預期變量下期和下下期的變化量,如果價格預期下期比前一期提高了,則賦值為1,如果是下降了,則賦值為-1(如果預期變量不變,把此樣本剔除)。通過這種賦值方法,將價格預期的變化序列轉化為1和-1的二分變量時間序列。③計算政策操作二分序列變量和價格預期變化二分變量序列的φ相關系數,如果φ相關系數越大于0,則說明收儲投放政策引導價格預期的效果越好;如果p相關系數越小于0,則說明收儲投放政策引導價格預期越差,如表2所示。
計算得出相關系數。φ相關系數越大,說明(X1,Yl)和(X2,Y2)的一致性程度越大。
(二)政策公示對月度期貨價格的可控性檢驗
本節(jié)檢驗收儲投放政策公示對月度價格預期的引導效果。目前,國家收儲投放政策不進行公示,我們根據媒體、行業(yè)協(xié)會及原國家物資儲備局網站上企業(yè)招標競價公告等公開信息,設定召開招標采購會的日期作為政策的公示日期。由于商品期貨價格是人們對某一商品遠期價格的估計,因此可用來當作月度價格預期的代理變量。我們梳理了2005—2013年可搜集到市場公開運作的物資收儲投放行為共30次,其中,收儲15次,投放15次,涉及的品種有色金屬、紙漿、天然橡膠、稀土4大類。選取2005—2013年收儲投放規(guī)模較大且期貨市場中交易較為活躍的銅、鋁、鋅三個期貨品種進行考察,使用這三個期貨品種主力合約的期貨收盤價的日均價作為月度價格預期數據,全部數據來源于Wind資訊,期間這三個品種共收儲9次,投放7次。依據政策公布或實行的日期,分別選取下月和下下月的期貨價格數據。
由表3的檢驗結果可看出,2005—2013年物資儲備部門對銅、鋁、鋅三個期貨品種實行了7次緊縮性減少政府購買的投放政策,其中從本月到下月有3次的價格預期下跌,有4次價格預期上漲,從下月到下下月7次價格預期全部為上漲,表明緊縮性的投放政策對價格預期有一定的引導作用,但是影響時間短,也有相當多的次數沒有起到降低價格引導作用。實行擴張性增加政府購買的收儲政策的次數有9次,其中從本月到下月有5次價格預期上漲,有4次價格預期下跌。從下月到下下月有6次價格預期上漲,有3次價格預期下跌,表明擴張性的收儲政策對期貨品種價格預期有一定的引導作用,特別是對下下月的價格預期引導效果較為明顯。計算的銅的相關系數φ為0,說明銅的收儲投放政策對下月和下下月的月度價格預期的可控性非常小,預期引導效果均不明顯。鋁和鋅的相關系數φ均是下月為正,下下月為負值,說明收儲投放政策對鋁和鋅下月價格預期引導效果較好,對下下月價格預期的引導作用較弱。
由于儲備部門實行的收儲投放政策大都具有逆周期的審慎調節(jié)性質,在經濟過熱時緊縮,在經濟過冷時擴張,受當時經濟過熱或過冷形勢的影響,公眾的價格預期一般是跟收儲投放政策的操作方向相反的,所以出現政策操作方向與價格預期變化相反的現象并不奇怪。只有當收儲投放政策對價格預期具有很強的引導力時,才能改變人們順周期的價格預期變化。
四、存在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對我國市場經濟發(fā)展給出了準確的預期,當前,中國經濟穩(wěn)中有進、穩(wěn)中向好的態(tài)勢不斷鞏固。他強調,準確判斷風險隱患是保障金融安全的前提,對存在的金融風險點,一定要胸中有數,增強風險防范意識,未雨綢繆,密切監(jiān)測,準確預判,有效防范。國家儲備在預期管理工作中雖有意或無意進行了嘗試,但總體來看,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別人替我發(fā)聲普遍,儲備信息發(fā)布機制不健全
在收儲投放信息尤其是突發(fā)事件面前,新聞媒體要及時、準確、客觀、公正地進行報道,應當避免失語、失真、失度、失衡。在較早期新聞發(fā)布中,存在遇到涉及儲備收儲投放工作的問詢,不接電話、不接受采訪,集體失聲的現象。事實證明,在政策發(fā)布、突發(fā)事件甚至在所有新聞宣傳面前,主動發(fā)聲缺位,小道消息就會到位;自身聯系媒體失語,小道消息就會泛濫;真媒體不到,假媒體就到;國內媒體不到位、國外媒體一定跟進。因此,對收儲投放信息以及突發(fā)事件,國家儲備自身媒體及經常聯系的主流媒體不但不能失語,而且要及時語、準確語、客觀語。
(二)風險隱患研判不足,政策仿真欠缺
當前,我國面臨各種風險的幾率不斷增加,防控風險首先要發(fā)現風險,找準風險發(fā)生的原因和衍變形式。在風險監(jiān)測預警以及發(fā)現潛在風險方面,監(jiān)管部門的動作往往滯后于市場發(fā)展的步伐,常常在負面影響暴露后才介入監(jiān)管,凸顯風險研判能力不足。
(三)新技術應用較遲緩
當前,互聯網+、大數據分析、機器學習、自動輿情監(jiān)控等新技術應用推廣極為迅速,利用最新的技術發(fā)揮儲備預期管理、建立高效運行體系極為迫切。目前,儲備預期管理對新技術的應用幾乎為零,未來可采用大數據分析等多種手段對涉及國家儲備的收儲投放信息、數據、輿情進行有效甄別和分析,充分分析世界和我國各類資源品種的儲量、生產、運輸、消費、儲備以及技術研發(fā)等領域的基礎數據,為市場預期管理分析模型提供數據支撐,提高儲備系統(tǒng)社會影響力和儲備政策效果評估水平。
(四)儲備資產防風險效用未完全釋放
我國的對外金融資產主要集中在政府部門,以外匯儲備為主。中國人民銀行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6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guī)模為3.11萬億美元,終結了此前連續(xù)數月環(huán)比下降勢頭。從對外資產的結構來看,截至2018年末,外匯儲備占我國對外資產的近一半(48%)。目前,我國外匯儲備規(guī)模較大,積聚了匯率風險,同時,儲備資產防風險效用未完全釋放。在經濟新常態(tài)的背景下,為確保資產的可獲得性,對沖價格波動風險,應在外匯儲備池中加入商品資產,提高在國際商品市場中的配置規(guī)模,加大物資儲備力度,獲得資產分散化收益,同時獲得與股票類似的風險溢價。國家進行儲備物資資產配置,不僅考慮物資的商品屬性,還考慮它的金融屬性??紤]基于風險收益的配置,充分利用儲備物資的金融屬性,對沖人民幣貶值、通貨膨脹風險。
五、政策建議
2013年10月31日,李克強總理在主持召開的三季度經濟形勢座談會上強調,在堅持發(fā)展優(yōu)先、創(chuàng)新宏觀調控方式中引入“預期管理”。2016年11月,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再次著重強調了預期管理的重要性。探討運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加強市場預期管理、防范風險,就是突破過往常規(guī)邏輯,為防范系統(tǒng)性風險提供可選方案。
(一)落實錘,加強收儲投放輪換政策預期管理
非理性預期本質上往往是對一些簡單事實的過度放大,因此,與市場的博弈需要更有策略,既尊重現實,又不曲解現實。對于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而言,以政務信息公開為切入點,應積極發(fā)揮門戶網站、微信、微博、客戶端等媒體矩陣在宣傳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中的主陣地作用,同時發(fā)揮報紙、廣播、電視等主流媒體的導向作用和短視頻、增強現實(AR)、H5等5G環(huán)境下快捷、高效、生動傳播優(yōu)勢,要落實錘,切實加強收儲投放輪換政策并及時公布,給市場穩(wěn)定預期。
(二)建機制,尊重市場信息傳播規(guī)律,完善預期引導機制
從被動應對到理性預期管理,“管信息”與“管預期”并重。傳統(tǒng)預期理論主要基于理性人假設,強調預期在收儲投放政策決定、傳導中的基礎性作用。在實踐中,完全的理性預期和完美的信息對稱在現實中很難存在。在預期形成過程中,應以信息占有為前提,如果政府能對信息進行必要的管理控制,則能對預期的形成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從而達到管理預期的目的。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說,“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些決策如果出臺前與市場溝通不夠,就可能擾亂市場預期,后續(xù)就需要大量工作去彌補”。實現有效預期管理的第一點,就是要讓市場更清晰地理解政策。運用市場語言加強儲備政策解讀,將有助于消除誤解。除了解讀政策,我們還需要讓數據更全面地反映現實。加強物資儲備的數據體系、標準體系建設,增加數據層次的厚度,定期公布儲備指數,滿足機構市場的需要,將有助于有效提升物資儲備預期的引導效用,進而影響市場預期。
(三)運用大數據、新媒體等技術手段和工具,提升國家儲備預期管理水平
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科技手段,構建儲備熱點事件新聞監(jiān)測體系,適時啟動預期管理工作機制。一是搭建輿情信息監(jiān)測和輿情動態(tài)發(fā)布的平臺。參照商務部輿情監(jiān)測的做法,24小時365天不間斷開展儲備輿情監(jiān)測工作,廣泛收集國內外各種媒體對于儲備的新聞信息,定期對儲備新聞動態(tài)進行歸納,提煉媒體關注的儲備重點問題和主要觀點,精選主要儲備新聞目錄,分析判斷,制作《輿情快報》移動設備分發(fā),供領導參考。二是形成定期新聞發(fā)布機制。選取具有典型意義的儲備新聞向媒體發(fā)布通稿,或者有針對性地向部分媒體發(fā)專稿。三是根據新時期國家儲備戰(zhàn)略性、應急性、調節(jié)性功能,完善輿論引導應對機制。面對這三個層面的功能作用,預期管理時應各有側重。如在應對突發(fā)事件時或者國家儲備本身面臨一些突發(fā)事件時,儲備自身應主動發(fā)聲,通過自身媒體和主流媒體及時、客觀、準確地對事件進行報道,避免小道消息泛濫,影響儲備形象。在進行宏觀調節(jié)時,通過有效收儲重要品種物資、投放市場平抑價格預期,對經濟發(fā)展運行發(fā)揮重要作用。在實現此種功能作用時,應該采取適當的機制、合適的發(fā)布渠道,在確保儲備物資安全保密的情況下,保障相關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避免收儲或者投放引起商品價格劇烈波動,影響儲備政策效果的有效發(fā)揮。在戰(zhàn)略性維護國家安全方面,國家儲備除了發(fā)揮自身掌控的物資戰(zhàn)略性效用之外,還應順應新時期的需要,有效地實現軍民融合。目前,軍隊已與部分地方儲備管理部門建立了聯動機制,在地方應急物資管理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實現此種功能時,處理好新聞宣傳和涉密的關系,把握好度。通過結構的不斷調整優(yōu)化,真實數據的預期體現,提升預期引導的能力。
(四)理順儲備與市場的關系,做好預期管理維護國家安全
深入系統(tǒng)研究儲備市場預期管理對市場主體、市場規(guī)律的中長期影響。市場預期管理對于糧食和物資儲備是一把雙刃劍,或許能影響市場短期的供需關系和價格水平,但不能改變市場長期規(guī)律。宏觀調控方面,要進一步加強對宏觀經濟、行業(yè)經濟的分析預測能力,將重點放在制定符合市場經濟規(guī)律的政策法規(guī)上,讓市場經濟規(guī)律發(fā)揮作用。慎用國家儲備物資對價格直接調節(jié),對需要收儲和輪換的物資,應根據種植的季節(jié)性、供需淡旺季、儲存時限要求等制定收儲和輪庫規(guī)劃,定期發(fā)布儲備庫存信息,合理引導市場預期,盡量減輕對市場的沖擊和產業(yè)自身發(fā)展的影響,保障糧食和物資安全。構建國家儲備融入金融風險防范、協(xié)調聯動的宏觀調控體系,形成全國一盤棋的金融風險防控格局;完善儲備預期管理行為,促進國家儲備與區(qū)域經濟融合發(fā)展,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應當作為維護金融安全的重點可選工具之一,對提高行業(yè)競爭力、抗風險能力、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重要決策選項,確保守住不發(fā)生系統(tǒng)性金融風險底線,共同筑牢國家糧食安全、資源能源安全乃至金融安全的“防火墻”。
參考文獻:
1.新華社電:《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wěn)經濟穩(wěn) 做好金融工作維護金融安全》,2018年4月25日。
2.新華社電:《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fā)表重要講話》,2019年1月21日。
3.陳建青、王擎、許韶輝:《金融行業(yè)間的系統(tǒng)性金融風險溢出效應研究》,《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5年第9期。
4.李靈舒:《金融風險的國際傳遞》,《時代金融》2017年第3期。
5.張晶、楊子?。骸懂斍拔覈⊥羶涔ぷ鞯膯栴}及建議》,《宏觀經濟管理》2016年第10期。
6.蘇立維:《中國金融安全的風險影響因素研究》,暨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
7.鄭俊峰:《開放經濟下國家物資儲備調控機制研究》,廈門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9年。
8.張紅力:《金融安全與國家利益》,《金融論壇》2015年第3期。
9.江世銀:《西方經濟學者對資本市場預期理論研究的啟示和意義》,《甘肅理論學刊》2005年第4期。
10.賈康:《新供給經濟學:理論創(chuàng)新與建言》,中國經濟出版社2015年版。
責任編輯:沈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