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是一門綜合類的學科,與小學生的識字能力、理解能力和交際能力等息息相關,尤其是閱讀教學,承擔著開闊小學生眼界,提高他們語文綜合運用能力等的作用。但是在現(xiàn)階段的教學中,小學語文閱讀面臨著很多的問題,包括閱讀目標不明確、閱讀內(nèi)容沒有重點、閱讀方法單一及評價過程不全面等的弊端,這導致小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不高,課堂教學效率偏低。為此,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實施,教師應該從閱讀目標、內(nèi)容、方法和評價等四個方面入手,從而為小學高年級學生閱讀興趣的提高貢獻一分力量,最終實現(xiàn)小學生綜合閱讀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設計
一、 前言
雖說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具有了自主思考的能力,面對事物有了自身獨特的看法,但是由于他們的生活閱歷比較淺薄,很多知識還是需要閱讀材料來獲取。這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積極轉(zhuǎn)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并從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習慣等入手,采取多樣化的閱讀教學方式,從而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保證閱讀教學的有序進行。
二、 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閱讀目標不明確
在新課改下,要求教師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三維角度對閱讀目標進行定義,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所設置的目標并不明確,再加上各種突發(fā)狀況的發(fā)生,導致閱讀過程偏離教學目標,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小學生閱讀水平的提升。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學習《爬山虎的腳》的知識時,通過閱讀,小學生要能了解爬山虎的特點,并養(yǎng)成細致觀察生活的良好習慣。但是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都是以“景物描寫”“提高學生觀察能力”等比較大的概念為閱讀目標的,概念本身就比較模糊,小學生理解起來難度會更大。
總之,閱讀目標的長期不達標會影響到小學生的閱讀興致和效率等,并不利于小學生的長遠發(fā)展。
(二)閱讀內(nèi)容過于泛化
受到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總是想提供給小學生更多的閱讀內(nèi)容,想要在課堂教學有限的時間里,使小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具備更多的能力,從而提升他們的語文成績。但是這難免會導致閱讀內(nèi)容不精確,解讀不深入等的問題,最終出現(xiàn)得不償失的結果。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知識時,為了使小學生樹立刻苦學習、振興中華的遠大理想,教師會選擇從周總理的個人事跡入手,并根據(jù)課本內(nèi)容,使小學生感受到少年時期的周恩來就有著博大的胸懷和遠大的志向,小學生應該學習周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理想。教學內(nèi)容看似綜合性和廣泛性等都較強,但是小學生對當時的歷史背景并不熟悉,他們并不清楚閱讀本文的重大意義,無法理解中華民族崛起的整個過程,使得教學內(nèi)容無法引起小學生的共鳴,難以調(diào)動小學生個人的情感變化。
教學內(nèi)容選擇的不合理,很容易使得整個閱讀過程沒有重點,導致小學生無法理解文章作者所表達的情感,最終將導致教學任務無法完成。
(三)閱讀教學方法單一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過于重視漢字、詞語、句子等基礎知識的講解,而忽略了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單一枯燥的閱讀教學方法,使得小學生的閱讀興致不高,甚至有很多小學生會在閱讀課上走神、打瞌睡等,課堂教學效率低下。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學習《一個蘋果》部分知識時,閱讀文本主要講述了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防炮洞里的志愿者戰(zhàn)士們在異常干渴的情況下,分吃一個蘋果,但是大家都舍不得吃,都想留給對方。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會要求小學生先自主閱讀,然后再把故事的梗概講述給小學生聽,最終要求他們熟記課文中的生字詞、并能復述課文內(nèi)容等,教學方法相對單一,小學生的聽課和學習效率都偏低。
閱讀教學方法的單一,使得小學生的閱讀興趣不足,這不符合新課改下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也無法提升小學生的閱讀綜合能力。
(四)閱讀評價缺乏針對性
現(xiàn)階段,很多教師依然過于關注小學生的考試成績,將成績作為評價小學生學習效果的唯一標準,這嚴重打擊到了小學生語文學習的信心,尤其是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的自尊心比較強,而且爭強好勝的心理比較嚴重,過于片面、缺乏針對性的評價方式會打擊到他們的積極性。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的知識時,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以及兒子從父親身上獲取的強大精神力量,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過于重視小學生對生字詞的記憶,以及對作者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的總結等,而忽視了對小學生個人情感變化的評價。在閱讀該文章時,很多小學生會想起自己的父親,會想起溫馨的往事,但是由于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缺乏針對性,這使得小學生的學習效果不明顯。
總之,缺乏針對性的閱讀評價,很容易使小學生產(chǎn)生抵觸心理,尤其是當教師對學生的批評大于鼓勵時,將影響到他們的學習興致,使得他們喪失了學習的熱情。
三、 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科學制訂閱讀目標
閱讀目標是閱讀教學的方向指引,是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關鍵步驟。為此,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科學制訂閱讀目標,以促使小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科的強大魅力。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學習《幸福是什么》部分知識時,這是一篇帶有童話色彩的文章,通過描述三個牧童和智慧的女兒之間的故事,告訴了小學生幸福是什么。由于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等,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這樣教師在設置閱讀目標時,就應該根據(jù)小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和特點,科學設置難度適中的目標。首先要促使小學生了解童話故事的特點,自主理解故事的脈絡,能初步讀懂故事;其次要引導小學生感受故事里的幸福,并善于發(fā)現(xiàn)實際生活中隱藏的小幸福;最后是要求小學生發(fā)揮想象,寫一篇類似的與幸福有關的故事,從而激發(fā)出小學生內(nèi)心的感想。當然,教師還可以“幸福的故事”“勞動最幸?!钡葹橹黝},鼓勵小學生閱讀同一主題的多篇文章,促使他們產(chǎn)生更多的感想,從而使他們的所思所想更加深刻。
總之,每一篇文章、每一段文字、每一個練習等,都有著自身的教學目標,都需要教師的精心設計,才能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選擇精準的閱讀內(nèi)容
要想選擇精準的閱讀內(nèi)容,首先閱讀內(nèi)容要和教學目標相貼合,做到依目標定內(nèi)容;此外要對閱讀文本進行細細品讀,逐字逐句地分析與解讀,以幫助小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學習《呼風喚雨的世紀》的知識時,科學技術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電視、電話、互聯(lián)網(wǎng)、飛機、火車等的發(fā)明都離不開科學技術。這樣教師在確定閱讀內(nèi)容時,就應該先借助多媒體設備展示與21世紀多彩生活有關的視頻和圖片等,以激起小學生的興趣,再從科學技術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入手,對文章中的段落、句子等進行詳細的講解,從而促使小學生感受到科學技術帶給我們的美好,激發(fā)他們對科學的熱愛之情。
總之,閱讀內(nèi)容的選取要明確、精準,要能觸動小學生的內(nèi)心,從而激起小學生的情感波動,幫助他們探究并發(fā)現(xiàn)閱讀教學的重要意義。
(三)采取多樣化的閱讀方法
小學生正處于人生發(fā)展的初級階段,他們具有活潑好動、好奇心較強等的特點,這樣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就可采取游戲化的教學方式,同時還可借助多媒體等進行趣味化教學,這都有助于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他們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學習《小苗與大樹的對話》的知識時,文章寫了一個叫“苗苗”的小學生與季羨林先生之間的訪談對話,那么文章的題目為什么叫《小苗與大樹的對話》呢?這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先借助多媒體播放與季羨林先生有關的視頻,使小學生在正式閱讀之前,對季老先生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然后當小學生自主閱讀之后,教師還可組織他們進行分角色朗讀和表演等,從而使小學生真正有所收獲。
總之,教無定法,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根據(jù)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去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從而促使小學生在玩中掌握更多的知識。
(四)優(yōu)化閱讀評價環(huán)節(jié)
閱讀教學的最高境界是使小學生在愉悅的情緒下和積極的情感體驗中進行閱讀和學習,并主動獲取相關的知識。但是由于現(xiàn)有的評價環(huán)節(jié)存在問題,導致教師過于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這使得小學生閱讀的目的并不單純,只閱讀與考試有關的內(nèi)容,而忽視了自身的閱讀興趣,這并不利于小學生的長久發(fā)展。因此,教師應該優(yōu)化評價環(huán)節(jié),從而促進全體小學生的發(fā)展與進步。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學習《圓明園的毀滅》的知識時,教學大綱要求小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熟記生字詞等,并通過學習本文知識,了解到圓明園的過去和毀滅的過程,從而激發(fā)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這樣在對閱讀過程進行評價時,教師就應該對小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積極性、感想等進行評價,并鼓勵他們說一說自己與祖國之間發(fā)生的那些故事,從而使他們對祖國有更多的愛,對侵略者的殘酷也有更深入的認識。當然教師還可要求小學生給家長講述有關侵略者的其他故事,并由家長對小學生進行評價和打分等,這有助于增強小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總之,教師要對小學生做出及時和全面的評價,要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批評,從而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是一個由多因素組成的動態(tài)過程,需要師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xiàn)閱讀教學的進一步發(fā)展。這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和專業(yè)能力,從目標、內(nèi)容、方法及評價等環(huán)節(jié)對閱讀教學進行優(yōu)化,并善于觀察小學生,在符合他們閱讀興趣和習慣等的基礎上,積極組織閱讀活動,從而挖掘出小學生的閱讀潛力,促使他們的閱讀水平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陳麗霞.在閱讀中感悟 在品鑒中升華:農(nóng)村小學高年級語文敘事性文本“品鑒式”閱讀教學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9(40):84+86.
[2]李淑萍.探討小學語文高年級群文閱讀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40):95.
[3]李靜.試論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9(29):72-73.
[4]汪淑珍.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實施有效閱讀的策略[J].學周刊,2019(28):125.
作者簡介:詹文花,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第三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