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棟艷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北京 100038)
新加坡是東南亞一個總面積714.3平方公里的島國,是典型的城市國家,2018年人口統(tǒng)計表明,新加坡共有公民和永久居民563.9萬人①新加坡 | SG:人口:共計 | 經濟指標 [EB/OL].https://www.ceicdata.com/zh-hans/singapore/population-and-urbanization-statistics/sg-population-total訪問時間:2019-09-01.。新加坡從一個“彈丸小國”發(fā)展到人均GDP達4.8萬美元,力壓美國,高居全球第五,保持低犯罪率,廉潔程度更是僅次于瑞典、丹麥和新西蘭,列全球第四的國家[1],社會治安狀況良好,得益于高效的犯罪治理手段。在2013年聯合國調查報告中稱新加坡為“全球最安全的國家”之一,在經濟學人智庫2019年安全城市指數中排名第二,僅次于東京②2017全球城市安全指數報告發(fā)布 墨爾本和悉尼入圍前十。[EB/OL]. https://lx.huanqiu.com/article/9CaKrnK64fC,訪問時間:2019-09-01.。新加坡犯罪治理的成功經驗,對于我國應對日趨嚴峻的城市犯罪形勢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根據最新全球經濟數據③④全球經濟數據庫(CEIC):是一致公認且權威的亞洲經濟研究資料提供商。全球經濟數據庫現包括全球72個國家超過750,000 條資料,并歸納于17 個主要行業(yè)。歷史資料可追溯至15 年以上。它不但是全球最全面的宏觀經濟數據庫,而且還是數據可操作性及數據質控最為嚴謹的經濟數據庫。顯示(如圖1所示),在2000年至2017年新加坡整體犯罪呈下降趨勢,犯罪率也從2005年的每十萬人870人犯罪減少到2017年的每十萬人584人犯罪。除此以外,在新加坡犯罪總數中占比較高的暴力財產犯罪和盜竊及相關犯罪的犯罪率近幾年也呈下降趨勢(如圖2所示),新加坡暴力及財產犯罪率①新加坡 | 所記錄的犯新罪案件:暴力/嚴重的財產犯罪 | 經濟指標[EB/OL].https://www.ceicdata.com/zh-hans/singapore/public-safety/crime-cases-recorded-violent--serious-property-crim.訪問時間:2019-09-05.從2006年的23件降低到2017年的4件,盜竊及相關犯罪率也從2006年的461件減少到2017年的240件②新加坡 | 每10萬人的犯罪率:盜竊和相關犯罪行為 | 經濟指標 [EB/OL].https://www.ceicdata.com/zh-hans/singapore/public-safety/crime-rate-per-100000-population-theft-and-related-crimes.訪問時間:2019-09-05.。據2016年新加坡警方報告,在2016年有135天沒有任何犯罪。③Singapore's crime rate is so low that many shops don't even lock up [EB/OL].https://www.cnbc.com/2018/01/16/singapores-crime-rate-is-so-low-that-many-shops-dont-even-lock-up.html,訪問時間:2019-09-02.新加坡低犯罪率與其有效的犯罪治理密不可分。
圖1
圖2
犯罪治理是指在整個國家治理體系中,基于秩序和安全的功利追求,整合各類社會資源應對犯罪的策略體系。犯罪治理既是社會問題,又是政治問題[2]。新加坡堅持“寓防于治”的犯罪治理理念,將犯罪治理融入國家建設發(fā)展中。新加坡犯罪治理的有益經驗對我國是有借鑒意義的。如法制建設方面:法網嚴密,法律規(guī)定體現在生活方方面面,令行禁止,通過鐵腕手段推行嚴刑峻法,發(fā)揮刑罰威懾作用,打擊犯罪;城市建設方面:體現環(huán)境設計預防犯罪(CPTED)①環(huán)境設計預防犯罪(CPTED):這一概念最早由杰弗里 (C.Ray Jeffery) 于1971年提出,并通過克洛 (Timothy D.Crowe) 的專著《環(huán)境設計預防犯罪》實現進一步推廣。指通過對物理環(huán)境的巧妙設計與處理降低犯罪行為的誘發(fā),同時減少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對環(huán)境犯罪的恐懼感。的理念,城市建筑、交通及周邊環(huán)境的科學規(guī)劃中都體現可防衛(wèi)空間的運用,從源頭上預防犯罪,防微杜漸;在社會政策方面:實行政府主導的“居者有其屋”政策,人人居有定所,極大減少社會流浪人員和閑散人員,便于人員管理從而能間接減少犯罪的發(fā)生。除此之外,新加坡還實行“販者有其攤”政策,一方面給攤販提供就業(yè)機會增加收入,另一方面統(tǒng)一管理流動攤販,社會秩序井然有序,間接減少可能引發(fā)犯罪的不穩(wěn)定社會因素。2018年《全球法律與秩序》②2018年全球法律與秩序報告:美國咨詢公司蓋洛普(Gallup)發(fā)布的,旨在衡量人們的安全感、增加對警察的自信心、以及遭遇的犯罪經歷,調查對象共計14萬8000人涵蓋142個國家和地區(qū)。報告中,新加坡排名第一成為全球治安狀況最好的國家③2018《全球法律與秩序》報告發(fā)布:新加坡治安世界第一,留學多了一個理由 。 [EB/OL].https://www.sohu.com/a/234647927_155266.訪問時間:2019-09-12.,與其有效的犯罪治理方法密不可分。
1. 注重刑罰的威懾力與較為完善的法律體系
新加坡在法治理念上頗具有中國法家色彩,實行嚴刑峻法,注重刑罰的威懾作用并用鐵腕手段推行,新加坡法律體系中至今留存著鞭刑和絞刑這兩種身體罰。新加坡鞭刑繼承英國法系流傳至今,新加坡刑法中至少有95個罪名涉及到鞭刑,李光耀④李光耀是新加坡第一任總理,執(zhí)政31年,被公認為是新加坡“國父”,在他的領導下,這個國家被描述為是“從第三世界國家轉變?yōu)榈谝皇澜鐕摇?。資料來源:[EB/OL].Lee Kuan Yew -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ee_Kuan_Yew.訪問日期:2019-09-29.曾說:“我們懲罰他們并不是因為我們是虐待狂,鞭打他們不能給我們帶來快樂,而是因為這是唯一有效的懲罰方式,目的在于提醒犯錯的人不要重蹈覆轍?!毙录悠氯藢Ρ扌痰目謶殖^監(jiān)禁刑,即使是普通的違法行為在新加坡也有可能招致鞭刑,如在《移民法》中規(guī)定對非法停留超過90天以上行為人處以三鞭以上鞭刑,1966年頒布的《破壞法》更是將鞭刑運用到維持社會治安秩序中,雖鞭刑廣受人權組織抨擊,但是在刑罰威懾和降低犯罪率方面確實發(fā)揮重要作用。新加坡還是保留死刑的國家之一,從統(tǒng)計數據上看,新加坡相對于其人口而言,是世界上執(zhí)行死刑率最高的國家之一,超過了沙特阿拉伯⑤Criminal law of Singapore - Wikipedia. [EB/OL].https://en.wikipedia.org/wiki/Criminal_law_of_Singapore.訪問時間:2019-09-11.。據有關資料統(tǒng)計,在1991年至2004年間,新加坡有400多人被處以死刑,其中大多數是因販毒,除此以外持槍及殺人也有可能被判處死刑。嚴厲的刑罰增強了法律的威懾作用使得違法犯罪分子的違法犯罪成本大大增加,國民在權衡違法犯罪利弊后更愿意遵守法律,在法律范圍內享受自由。
2. 完善的警務保障機制
嚴刑峻法的貫徹執(zhí)行,離不開專業(yè)的警員,充足的警力和高效的警察服務。首先,新加坡警員專業(yè)。新加坡警察部隊(SPF)隸屬內政部,內政部群英學院于2006年建成,耗資26.6億美元,專為警察部隊培養(yǎng)大批優(yōu)秀人才,并且新加坡預備警官需跟班實習,實習期滿才能上崗,每年定期對上崗警察進行體能測試(跑步2.4公里)、警務技能方面的考察,不合格者直接被解雇,公民也可投訴監(jiān)督警察執(zhí)法,一旦公民投訴查實,嚴懲不貸,這些舉措提高了警察職業(yè)素質,保證執(zhí)法質量。其次,新加坡警力充足。新加坡內政部下設7個地方警署(LD,相當于我國公安分局),下設35間鄰里警區(qū)、61個鄰里警崗,近70%的鄰里警崗下沉到基層,[5]保障基層警力充沛能隨時有效應對各種違法犯罪事件,解決矛盾糾紛。最后,新加坡警務裝備充足。新加坡專設警務保障部(PLD),用于采購、調配有關警用裝備、武器彈藥、車輛①2010年16.8億美元,2013年年度預算17.6億美元,數據來源:維基百科:新加坡中央肅毒局。。新加坡警察配備電擊槍,在緊急情況下射擊可疑分子,阻止其對民眾及警察自身帶來的二次傷害,提高警察執(zhí)法效率。除此以外,新加坡利用行動電話和簡訊科技來推送罪案的信息,讓公眾掌握最新的罪案消息,從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遏制更多罪案的發(fā)生,并且開放IMEI追蹤系統(tǒng)收集遺失手機,IMEI號碼可從網絡查詢收集的手機是否失竊,從而遏制犯罪者利用二手市場來脫售失竊手機,減少盜竊、扒竊案件的發(fā)生。
3. 先進的犯罪預防環(huán)境設計
新加坡在2019年全球安全城市報告②全球安全城市指數報告:經濟學人智庫該報告依據不同指數總結了全球安全城市的總排名,也分別發(fā)布了四個不同方面信息—數字安全、健康安全、基礎設施安全、個人安全,新加坡分別在基礎設施安全方面和個人安全方面中排名第一,總排名第二。2019年全球安全城市指數排行,新加坡“育兒天堂”的稱號不是白來的 [EB/OL].https://www.360kuai.com/pc/9c9233c1a1e870cb7?cota=3&kuai_so=1&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訪問時間:2019-09-07.中排名第二,與其先進的犯罪預防環(huán)境設計密不可分。新加坡重視預防犯罪的環(huán)境設計,在2019新加坡最新城市規(guī)劃③2019新加坡總體規(guī)劃出爐。[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9805273457263522.訪問時間:2019-09-07.中也有體現環(huán)境預防犯罪的設計,如在道路規(guī)劃方面,新加坡道路規(guī)劃中增加自行車道,完善城市軌道交通和公共交通,鼓勵居民步行、騎自行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一方面緩解了城市交通壓力,間接減少道路交通方面的違法犯罪,另一方面強健居民身體促進社會融合。在社區(qū)環(huán)境建設方面,新加坡政府通過數據分析,評估社區(qū)現有基礎設施的安全性,增設符合兒童及老年人需求的娛樂設施,對臟亂環(huán)境采取“零容忍”的態(tài)度,增加社區(qū)綠化面積,營造干凈衛(wèi)生的社區(qū)環(huán)境,這些措施,既豐富了社區(qū)居民的業(yè)余生活,增強了社會聯系,又從小環(huán)境著手,鏟除了滋生犯罪的土壤。在城市布局方面,新加坡保留歷史文化特征明顯的建筑和地區(qū)特征,保持新加坡特征和家的感覺,使得城市居民想要去維護“家”而不是去破壞。加強對老人、兒童、智障兒童、精神病人、貧困流浪人口幫助等為主導,以愛人即愛己的環(huán)境氛圍和人文主義關懷的文化氛圍,建設安全快樂的文化社區(qū)。將心理學運用到犯罪預防環(huán)境設計中,更加全面、持續(xù)、有效地實現犯罪預防。據全球經濟數據統(tǒng)計,2013年新加坡的犯罪率為每10萬人549起,①新加坡|每10萬人的犯罪率|經濟指標 [EB/OL].https://www.ceicdata.com/zh-hans/singapore/public-safety/crime-rate-per-100000-population-overall,訪問時間:2019-09-07.到目前為止,為歷史最低。
4. 多元的犯罪治理主體
新加坡犯罪治理主體多樣,除警察以外,多種社會力量參與犯罪治理。新加坡轄區(qū)設61個鄰里警崗且每個社區(qū)設立了居民聯絡所,聯絡所工作人員負有調和社區(qū)矛盾糾紛,把社區(qū)發(fā)生違法犯罪事件信息及時匯報警崗值班警員的責任,以便警察及時掌握事件情況,做出相應的應對措施,也可以說社區(qū)聯絡所是警察安插在社區(qū)中的眼線。此外,新加坡還有一支神秘隊伍,稱為“辜加警察②“辜加警察”高薪聘請被稱為世界最勇猛戰(zhàn)斗部族之一的“廓爾喀雇傭兵”,新加坡稱之為‘辜加警察’”,辜加警察除負責重要人物的安保工作以外,對于發(fā)生暴亂活動、疑難案件偵破、看守監(jiān)獄邊防等方面也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最重要的是新加坡大力開展普法教育,居民法制意識較強,新加坡推行警民共治,能發(fā)動群眾參與維護社會治安秩序行動當中。新加坡推行社區(qū)安全與治安計劃,社區(qū)居民與內政群英合作攜手解決社區(qū)內的治安問題,社區(qū)定期召開工作會議由社區(qū)民眾代表、物業(yè)公司代表、社區(qū)警察共同參加,討論社區(qū)近期發(fā)生的問題,并在各部門協(xié)作下解決社區(qū)問題。據新加坡官方數據統(tǒng)計,新加坡近年來,近40%的違法犯罪分子都是在國民協(xié)助下抓獲的③新加坡警察局 [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6%B0%E5%8A%A0%E5%9D%A1%E 8%AD%A6%E5%AF%9F%E5%B1%80/10243148訪問時間:2019-09-08.。如新加坡作為典型的城市國家,極易遭受恐怖襲擊,為了防患于未然,新加坡在全國推行“保家安民計劃”,社區(qū)定期進行反恐防暴演練,提升社區(qū)反恐安全應變能力,發(fā)動群眾全民反恐,遇到恐怖行為蛛絲馬跡即可向警方提供線索。多主體參與犯罪治理極大提升新加坡城市安全感。
5. 健全的官員廉政管理機制
新加坡官員廉潔奉公,治理職務犯罪的成功經驗,一直以來被各國借鑒,2018年透明國際清廉指數中新加坡排名第四④2018全球最清廉國家排名出爐!新西蘭這次丟了榜首位置[EB/OL].http://cbfau.com/cbf-201576750.html,訪問時間:2019-09-08.。在法律建設方面,新加坡有專門懲治職務犯罪的《防止貪污法》,對貪賄犯罪定罪無數額起點的要求,并且將廣泛的賄賂對象范圍作為嚴厲打擊職務犯罪的對象,犯罪的法律規(guī)定詳細,法網嚴密。犯罪懲治嚴厲,新加坡懲治貪賄中包庇連坐者都要受罰,若考核監(jiān)督官員怠于履職,追究相應的責任,大大提高官員犯罪成本從而減少職務犯罪行為。在機構設置方面,反貪污調查局(CPIB)是調查職務犯罪的主力,直接受總理領導,不受任何地方挾制。反貪局享有獨立調查權、秘密調查權、特別搜查權、無證逮捕權四大特殊權力,但同時通過權力分立、內部和外部監(jiān)督等措施來防止權力濫用,分權與制衡下權責明確,權力透明,極大提高反腐效率。在社會政策方面,新加坡實行高薪養(yǎng)廉政策,雖然高薪僅僅是針對部分高官而言,普通公務員還是普通薪資,但是極大保障了公務員在貸款、醫(yī)療、節(jié)假日、退休金、養(yǎng)老等方面享受的待遇,提高公務員的機會成本,弱化了公務員想腐敗的動機。在文化方面,新加坡形塑國家認同觀,倡導“忠孝禮義廉恥”的價值觀,中小學課程中增設廉政課程,從年輕一代培養(yǎng)廉政文化,對公職人員定期進行談心談話,表彰優(yōu)秀模范人物,國家公職人員、社會民眾都普遍認同自我的社會身份,并且互相理解尊重,執(zhí)法環(huán)境良好。
6. 重視非正式社會控制力量
非正式社會控制是通過輿論、道德、風俗、宗教、習俗等規(guī)范社會成員的控制方式,新加坡重視非正式社會控制力量對社會成員行為的約束。首先,新加坡重視道德教育,德法兼治,儒化人心。新加坡人口中華人占76.2%,傳統(tǒng)的東方文化中集體利益、家國情懷、忠孝廉恥潛移默化影響著新加坡文化。新加坡雖認為法律約束較多,但是民眾認為法律是維護集體利益的,因此從心底是認同和遵守法律的。其次,新加坡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頒布了《孝道法》規(guī)定子女要盡到贍養(yǎng)父母的義務,與父母同住一個社區(qū)的還可享受購房補貼,將贍養(yǎng)與經濟利益掛鉤,一方面解決社會老齡化問題,另一方面促使老人回歸家庭,使得家庭結構更加完整,利于子女教育發(fā)展。赫希社會聯系理論中“個人之所以犯罪是因為控制犯罪的力量削弱,個人之所以不犯罪是社會聯系加強的結果”完整的家庭結構,有利于加強青少年的家庭依戀感、社會責任感和家國認同感,從而間接減少青少年犯罪的發(fā)生。而且新加坡尤其注重青少年的從小教育,他們在全國設立了14所“警察與少年”俱樂部,每個俱樂部由所在警察署長和幾名警員負責開展各種趣味性很強的學法活動,既從小培養(yǎng)遵紀守法意識,又減少了青少年犯罪問題。
新加坡非常重視家庭在社會中的作用以及個人責任制,通過工資收入繳納公積金,等退休后用公積金養(yǎng)老、看病、購房。無論是公民個人行為的養(yǎng)成還是家庭的構建都有相關法律的規(guī)定以及政府的扶持,解決民生問題,穩(wěn)定社會根基。如圖3[7]所示,2010年大約82%的新加坡人住在近90萬套政府租屋,這些政府組建的公租房里,價格低廉,極大解決居民住房問題,社會根基穩(wěn)定,人人有所居,利于社會人員管理,將會間接減少流動人口等社會閑散流浪人員實施詐騙、盜竊、搶劫等犯罪行為。如圖4所示,2012年至2017年新加坡每十萬人盜竊、侵入家宅數量及相關犯罪整體都呈下降趨勢。
圖3:住在建屋發(fā)展局租屋的人口比例
圖4:新加坡2012—2017年每十萬人犯罪率相關情況
美國城市社會學鼻祖羅伯特·帕克提出“犯罪是城市的問題”的命題,他認為:“現代社會犯罪的主要策源地和案發(fā)地都是城市,如果成功控制了城市的犯罪,那么整個社會的犯罪及其危害就會大大減少”。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從1978年末的101個增至2018年末的297個,城市化率從1992年末的27.6%快速增加到2018年的59.6%①城鎮(zhèn)化水平不斷提升 城市發(fā)展闊步前進——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發(fā)展成就系列報告之十七 [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908/t20190815_1691416.html,訪問時間:2019-09-18.。如圖5②數據來源:中國統(tǒng)計年鑒。[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html.訪問時間:2019-09-18.所示,2007年至2017年我國城市化率呈明顯的上升趨勢,城市化率增長的同時犯罪數量也在增加,如圖6③數據來源:國家統(tǒng)計局官網.[EB/OL].http://www.stats.gov.cn/.訪問時間:2019-09-18.所示,2010年至2015年我國刑事案件數整體呈上升趨勢,2015年至2017年刑事案件數雖有所減緩,但是整體犯罪基數還是很大,而且在新型網絡犯罪和關乎民生的食藥品犯罪方面案件數有所增多。2018年最高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共1692846人,起訴電信網絡詐騙犯罪43929人,同比上升29.3%,起訴利用互聯網進行犯罪的15003人,同比上升41.3%,起訴有毒有害食藥品犯罪12360人,同比上升5.5%,④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_2019全國兩會_中國網. [EB/OL].http://www.china.com.cn/lianghui/news/2019-03/19/content_74589220.shtml?a=true&f=pad.訪問時間:2019-09-18.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34794件同比上升22.1%。⑤最高人民法院2019年工作報告速讀-中國法院網. [EB/OL].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9/03/id/3754499.shtml.訪問時間:2019-09-18.就如路易斯·謝利在《犯罪與城市化》中所說:“犯罪率增長是城市化帶來的不可避免的代價”,我國在城市化推動社會進步經濟繁榮的同時,新的犯罪問題也在滋生,如流動人口犯罪問題、二元制戶籍管理問題、城中村問題、流浪者無業(yè)游民管理問題等都亟待解決,從這一方面來 看,我國城市化也面臨著一些挑戰(zhàn)。
圖5
圖6
1. 流動人口和青少年成重要犯罪主體(1)流動人口犯罪問題嚴重
流動人口①流動人口分:floater和民工潮,floater是指有技術,有知識素質比較高的知識型、技能型流動人才,對于這一類人,隨著經濟發(fā)展,政府對他們政策的開放,解決戶口問題等等措施,他們造成一般性危害不大。本文主要考慮的是無學歷、無技能的低層次流動人口犯罪。成為城市犯罪的重要犯罪主體。國家衛(wèi)健委發(fā)布《中國流動人口發(fā)展報告2018》中,2017年我國流動人口數達2.44億人占全國總人口數的17.5%②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2018年12月22日新聞發(fā)布會散發(fā)材料之八:《中國流動人口發(fā)展報告2018》內容概要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 [EB/OL].http://www.nhc.gov.cn/wjw/xwdt/201812/a32a43b225a740c4bff8f2168b0e9688.shtml.訪問時間:2019-9-18.,從上圖(圖5)流動人口占比中可看出流動人口中青少年居多。流動人口在給城市帶來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的同時也帶來犯罪問題,如盧建平在《中國犯罪治理研究報告》中所說,人口流動的活躍程度和犯罪成正比例關系③同參考文獻[1].。流動人口犯罪率從1978年的3.5%增加到現在的80%。據有關數據統(tǒng)計,城市犯罪人口中流動人口占60%至70%,因此我國城市犯罪中犯罪主體以流動人口為主,其中青少年居多。一方面原因有“鄉(xiāng)土中國”式的農村依靠血緣、宗族為紐帶的熟人社會聯系,隨著進城務工人員與原生家庭的分離而被逐漸瓦解,家庭結構不穩(wěn)定,新生代農民工成為城市的邊緣化群體,這些農民工在生活壓力、工作矛盾、鄰里糾紛等因素的刺激下,在缺乏習俗、宗教、鄉(xiāng)土文化等非社會控制力下,對家庭的依戀感、社會的奉獻感將會弱化,從而間接導致犯罪行為的產生。另一方面打破城鄉(xiāng)二元結構推進城鄉(xiāng)一體化政策背后支撐的社會保障制度沒有及時制定和貫徹落實,城鄉(xiāng)人口在住房、就業(yè)、醫(yī)療、教育、社會服務上的差別對待,容易激發(fā)流動人口與城市居民間的矛盾,從而間接導致犯罪行為的產生。
圖7
(2)青少年犯罪突出
首先,城市犯罪中青少年犯罪問題突出。我國當前犯罪數量中,青少年犯罪占犯罪總數的70%以上,其中15歲至16歲又占青少年犯罪的70%以上①數據來源:法制日報。,據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發(fā)布的《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創(chuàng)新發(fā)展白皮書(2009-2019)》②http://epaper.legaldaily.com.cn/fzrb/content/20190818/Articel08001GN.htm?spm=zm1012-001.0.0.1.wA6Tqp.訪問時間:2019-09-23.中報道,該院未成年人案件綜合審判庭③未成年人案件綜合審判庭:北京一中院在原少年刑事合議庭的基礎上成立了未成年人案件綜合審判庭,并被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為第二批未成年人案件綜合審判試點單位。受理各類案件共計4175件,其中民事一、二審案件2071件占全部案件的49.6%。在審判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在京務工家庭、流動家庭、單親家庭、離異家庭的未成年居多。其次,青少年犯罪在城市空間分布上也具有特點,單勇、侯銀萍運用CIS方法研究青少年犯罪的空間分布[10]時提出,娛樂場所、校園及周邊、社區(qū)等地是青少年犯罪的高發(fā)地,相對于城市中心街區(qū)來說,城中村、城鄉(xiāng)結合部多青少年犯罪。最后,青少年不僅是犯罪人也是易受害人群,如城市中兒童性侵案件多發(fā),且呈現低齡化特點,在審理兒童性侵案件中,最小的受害人僅4歲,主要被害年齡段在6歲至10歲④http://epaper.legaldaily.com.cn/fzrb/content/20190818/Articel08001GN.htm.訪問時間:2019-9-23.,而且在犯罪現象方面也呈現出新的特點,網絡犯罪與被害形成“雙刃”危機,在調查報告中,近七成未成年人犯罪和六成未成年人被害刑事案件均受到網絡不良信息影響。
2. 城市管理漏洞易誘發(fā)犯罪行為
經濟增長促進城市發(fā)展的同時,也使得城市管理對象復雜化,當城市管理落后于城市發(fā)展時,就會在公共服務和治安管理方面出現城中村、流動攤販等管理黑洞。除此以外,隨著新的經濟形勢的出現以及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的日益密切,過去無從產生的犯罪形式大量出現,如互聯網+犯罪、暴恐犯罪、個人極端主義犯罪等。一方面政府對城中村等老舊社區(qū)的搬遷改造,因拆遷費用分歧、拆后安置等問題而加大了政府工作難度,出租屋租客龍蛇混雜現象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容易形成滋生犯罪的土壤,如惡勢力強迫拆遷、強制租賃、尋釁滋事,搶劫、強奸、販賣人口案件頻發(fā)。同時以警察為代表的安保力量的增長速度又不能滿足打擊犯罪的需要,給犯罪人提供了更適于作案的外部條件。另一方面流動攤販在增加就業(yè)機會,解決民生問題的同時,因流動攤販的流動性、易變性、小成本性等特點,也帶來食品安全、環(huán)境污染、攤販管理等問題,容易滋生藥品造假、環(huán)境污染、盜竊財物等方面的犯罪。而且流動攤販的不規(guī)范也容易帶來城管執(zhí)法與攤販之間的矛盾沖突,間接影響執(zhí)法者的形象,不利于警民關系建設。
3. 城市的犯罪預防環(huán)境設計不完善
我國城市犯罪空間對犯罪仍然有極大的吸引力,人流量大、人員身份復雜多變的城中村、車站、商業(yè)區(qū)仍然是犯罪的高發(fā)區(qū)域。但是中國關于預防犯罪的環(huán)境設計的研究和時間,就預防犯罪整體水平而言,還處于初級階段。這主要表現在,一方面即使是社會治安狀況良好的城市,公安機關對如防盜門質量標準的監(jiān)管、對物業(yè)管理企業(yè)安全防范標準執(zhí)行的檢查、對社區(qū)全民聯合防范體系的建設、對監(jiān)控網絡一體化發(fā)展、對少年兒童安全保護措施的落實以及對社會流浪人員的幫助等,都還沒有達到規(guī)范化、制度化、科學化的層次。如通過對北京市某小區(qū)調查發(fā)現,植物種植不當以及植物修剪不及時,遮擋視線給犯罪分子提供作案機會。另一方面我國在快速城市化的過程中,相應的城市規(guī)劃、道路交通設計相對落后,由此產生的住房、教育、交通等問題會帶來諸如盜竊、詐騙、交通肇事以及經濟犯罪等問題,如我國普遍存在社區(qū)設計狹窄,缺乏安全緩沖區(qū)等問題,有些地方地鐵站出口就是人行道,沒有設置必要的路障措施防止機動車沖撞等。因此比較新加坡標準化的預防環(huán)境設計,中國還是存在較大差距。
4. 警務人員專業(yè)素質有待提高
城市新型犯罪問題的出現要求警察具有與時俱進的專業(yè)素質來履行打擊犯罪、維護社會治安秩序的職責。一方面,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互聯網的大面積普及,促進了人、財、物在時空范圍內的快速流動,但也促使犯罪現象更加復雜多變,犯罪主體身份復雜化、年齡年輕化、犯罪地分布廣泛涉及國內外、犯罪手段更為隱蔽、調查取證更為艱難。如電子商務中的新型犯罪、智能手機犯罪、網絡“軟暴力”犯罪、網絡販賣毒品、網絡欺凌等犯罪的偵查更為艱難,對警察的專業(yè)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另一方面,我國多從公安院校招錄警察,但是部分公安院校存在教材老舊、缺乏專業(yè)的警務實戰(zhàn)教師和相配套的設備、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缺乏警務實踐經驗等問題,導致警察教育與地方公安機關面臨的實際犯罪問題脫節(jié),警務人員專業(yè)素質培養(yǎng)有待加強。
我國城市犯罪問題與新加坡犯罪問題有相似的社會背景。從國家層面來看,新加坡與中國都有執(zhí)行力高的領導人和高效率的政府,且新加坡人口中華人占70%,與我國有著相似的文化背景,新加坡也推崇儒家文化,主張儒化人心,形塑國家價值觀與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異曲同工之作用。從社會層面來看,城市化的發(fā)展以及對外開放,不可避免地給新加坡和中國城市帶來政治、經濟、文化的變化,使得社會問題也隨之增多,如貧富差距、區(qū)域經濟發(fā)展差距。城市化的發(fā)展也帶來人口的大量流動,中國人口從農村流向城市,新加坡人口流入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人口流動的復雜性也給兩國犯罪治理帶來挑戰(zhàn)。
我國與新加坡在國情以及面臨城市化帶來的社會問題時有許多相似的地方,兩國還存在著地理環(huán)境、政治體制、文化背景、社會結構、城市規(guī)劃建設等方面的差異。所以我國不能完全照搬新加坡犯罪治理的經驗,但是兩國在城市化發(fā)展中確實面臨著人口流動、犯罪高發(fā)等問題,需要與時俱進的犯罪治理手段去解決問題?!八街?,可以攻玉”,就如1994年李光耀在《文化是決定命運的》一文中表述的:“坦率地說,如果我們不曾以西方的優(yōu)點作為自己的指導,我們就不可能擺脫落后,我們的經濟和其他各方面迄今仍然會處于落后狀態(tài)。但是我們不想要西方的一切?!蔽覀円梃b新加坡犯罪治理經驗,結合我國國情提出城市犯罪治理對策。
迪爾凱姆在《自殺論》中寫到,“懲罰和犯罪是不可分割的一對, 缺一不可。鎮(zhèn)壓制度的任何不正常放松,其結果是鼓勵犯罪行為,使犯罪行為達到某種不正常的強度”。一方面重視刑罰威懾作用,起到一般預防犯罪的社會效果,如我國流動人口犯罪,多在異地審判,雖然是審判公開,但是其親屬、鄰里可能對此一無所知。因此改進審判公開的形式,不僅判決公開,而且判決信息也應當發(fā)送至犯罪人戶籍地的社區(qū)、村委等從而間接發(fā)揮刑罰威懾作用,強化了對流動人口的道德倫理約束。另一方面,增強刑罰確定性,加強對城中村、流動攤販的管理整治,定期巡邏、排查,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項行動,加強對犯罪易發(fā)區(qū)域內的監(jiān)控,發(fā)動群眾、運用各種偵破手段,提高破案率,減少犯罪黑數,犯罪分子的犯罪收益將會減少,懲罰成本提高。根據犯罪經濟學理論,當預期犯罪收益下降、預期犯罪成本上升時,違法犯罪分子會減少犯罪行為。
新加坡從法律、機構設置、文化建設方面健全官員廉政管理機制的經驗值得我國借鑒。我國應在法律制度方面,轉變以往嚴格入罪、寬法出罪的做法,降低受賄罪的入罪標準,擴大受賄罪的入罪范圍,保證刑罰的必定性,從而起到威懾作用,并且在程序與實體兩個方面明確不同案件的不同處理情況,防止打擊職務犯罪過程中,出現侵害犯罪嫌疑人、證人以及案件其他當事人的合法權利的現象,依法反腐。在機構設置方面,我國檢察機關和紀檢監(jiān)察機關是反腐的重要力量,紀檢監(jiān)察機關可適當借鑒新加坡反貪污調查局的執(zhí)法理念,并堅持社會公眾、媒體等多元主體參與共同打擊職務犯罪。在文化建設方面,我國也一直倡導“反腐倡廉”“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不想不敢不能腐”等反腐理念,可繼續(xù)將反腐文化深化挖掘,以宣傳片、影視劇、中小學開設廉政課、對官員定期進行廉政談話等多種形式,營造廉政文化氛圍。
新加坡良好的社會治安及有效的犯罪治理與新加坡專業(yè)的警員、高效的警務服務密不可分。因此,我國公安機關也要與時俱進,要綜合利用警務大數據,廣泛推廣地理信息技術、建立警務信息平臺。一方面,公安院校要進行教材革新,開設警務數據分析、風險研判等課程,引進外部師資力量,不斷豐富公安學的理論與實踐,增加與地方公安機關的合作,定期選派學生到基層實踐,讓學生提前熟悉掌握警務工作模式。另一方面,定期對在職警察進行專業(yè)培訓,選派人員到專業(yè)院校及國外學習先進的警務技能和知識,公安機關定期聘請專家開設講座并培訓專業(yè)人員,使其具備處理分析警務大數據、運用地理信息技術、熟練操作警務信息平臺、分析研判風險與防控的能力。
新加坡多主體參與犯罪治理的經驗,我國可在以下幾個方面借鑒。在社區(qū)中,可在社區(qū)警務中鼓勵居民自治,對社區(qū)因民怨糾紛而引發(fā)的違法問題,可以在社區(qū)建立“糾紛調解室”“心理咨詢室”等機構并聘請一兩名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對外開放接受居民咨詢,疏解居民心理壓力,且定期有針對性地制作調查問卷,及時掌握民眾訴求,并通過合法途徑柔性解決。在青少年犯罪預防方面,可由警察部門與青少年協(xié)會合作設立“警察與青少年俱樂部”,俱樂部舉辦趣味活動邀請社區(qū)青少年參加,定期回訪刑滿釋放的青少年,了解其思想動向,及時做心理疏導工作,防止再次犯罪,幫助回歸社會。在社會方面,開展犯罪的社會預防,如建立鄰里警崗制,招選志愿者,將鄰里警崗建在居民區(qū)中心,通過與社區(qū)居民密切合作減少犯罪,以社區(qū)為單位進行犯罪預防,強化鄰里關系,加強警民關系,整個社會治安狀況也會有所好轉。
新加坡在城市規(guī)劃方面,因地制宜,努力建造宜居、安全、舒適的城市環(huán)境,我國可借鑒其經驗,在道路規(guī)劃方面,可增加自行車道,完善城市地鐵和公共交通,鼓勵居民步行、騎自行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緩解城市交通壓力,間接減少道路交通方面的違法犯罪,在街角轉折區(qū)建設緩沖區(qū),以防止機動車輛失控沖撞。在社區(qū)環(huán)境建設中,評估社區(qū)現有基礎設施的安全性,增設符合兒童及老年人需求的娛樂設施,對臟亂環(huán)境采取“零容忍”的態(tài)度,加大社區(qū)綠化面積,營造干凈衛(wèi)生的社區(qū)環(huán)境。城市布局方面,對城市植被的布局考慮視野的開闊性及道路的疏通性。在城中村、居民住宅區(qū)建設文化廣場,增加公共基礎設施和娛樂設施,以便豐富居民文化生活增強社會聯系。在商業(yè)區(qū)和人口密集區(qū)增加街面路燈數量以及光照度,街角等難監(jiān)控區(qū)增加監(jiān)控設備,在犯罪分子易涉足場所加強排查工作。保留歷史文化特征明顯的建筑和地區(qū)特征,保持每個城市的特色文化建造“家”的感覺,使得城市居民想要去維護“家”而不是去破壞,將心理學運用到犯罪預防環(huán)境設計中,更加全面、持續(xù)、有效地實現犯罪預防。
社會轉型的加快將會帶來經濟快速發(fā)展與文化建設相對滯后的問題,新加坡重視非正式社會力量,形塑國家認同感,重視家庭、社區(qū)建設等方面的經驗我國可借鑒學習。宏觀上,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積極引導社會成員學習了解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社會主流文化對社會成員的控制力,縮小貧富差距,解決社會邊緣群體的住房、醫(yī)療、社會保障等問題,鏟除亞文化滋生的各種土壤,弘揚學習為社會各個領域做過貢獻的先鋒模范的優(yōu)秀品質。中觀上,一方面完善社會教育機制,用多種方式開展教育工作,如開設成人教育、職業(yè)技術教育、特殊教育等針對不同年齡階段、不同需求的課程,加大對這些課程的教育資金投入,并對外來務工子女及城市中弱勢群體的教育有傾向性的政策扶持;另一方面重視主流媒體的宣傳作用,通過微視頻、向社會征集照片、公眾參與、專家訪談、播放正能量電影等多種形式向社會公眾灌輸防范風險的安全意識。微觀上,重視社區(qū)服務及文化建設,小區(qū)建立文化廣場,舉辦讀書會、社區(qū)運動會等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增強社區(qū)居民的社會聯系,形成互幫互助的社區(qū)氛圍。社區(qū)建立心理咨詢站,重視居民心理健康,疏解社區(qū)矛盾;重視家庭建設,對于異地工作的夫妻可以實施“夫妻團圓計劃”;對于孤寡老人由社區(qū)志愿者一對一幫扶,建立社區(qū)養(yǎng)老院。社區(qū)還要定期評選“五好家庭”“優(yōu)秀家庭”等,從小家到大家,營造和諧家庭、和諧小區(qū)、和諧社會、和諧國家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