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強
(黔南民族醫(yī)學高等??茖W校,貴州 黔南 558000)
在2016年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我黨總書記提出“將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強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1],同時在次年的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再次強調了思政建設的重要性,因此我國各大高校大力進行了教學的改革,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常規(guī)的課程教學中,上海市的部分高校率先進行了探索[2]。我校響應黨的號召在日常教學中融入了思政建設,現(xiàn)就思政建設在血液檢驗教學中的作用及重要性進行探討分析。
納入我校2017年3月~2019年1月期間接受血液檢驗教學的126例醫(yī)學生為研究對象,男52例,女74例,年齡18~22(20.48±0.62)歲,均為首次接受血液檢驗教學的醫(yī)學生。根據(jù)醫(yī)學生學號進行隨機分組,分為研究組(63例)及對照組(63例),兩組醫(yī)學生一般資料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1 對照組:開展血液檢驗的常規(guī)教學,教師根據(jù)教學大綱的內容,通過課堂講述、病例引入、實驗室試驗等方式開展日常理論與實踐知識授課。
1.2.2 研究組:在常規(guī)教學的基礎上融入思政建設,提升開展血液檢驗教學教師對思政建設的認知與重視度,在開展常規(guī)教學前,對每位教師進行全面的思政建設,重視師德師風的建設;提升正確思想政治意識與覺悟;重視教師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將醫(yī)學職業(yè)精神與人文關懷納入日常授課中,通過小組內的討論與研究,將課程思政內容融入日常課程中,形成較為系統(tǒng)的教學方案,在置入課程思政內容時,須根據(jù)時代發(fā)展情況,結合醫(yī)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情況,豐富課程思政的內容,確保多元化、切實化,以便引起醫(yī)學生的思想共鳴。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須始終堅持正確的育人導向,在明確黨的執(zhí)政方針的基礎上,重視言傳身教,擔當起引導學生健康、積極成長學習的職責,同時在開展教學任務的同時,結合學生的學習狀況與效果,充分挖掘血液檢驗教學過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將其納入日常教學設計中,豐富教學內容。
于血液檢驗課程結束后對兩組醫(yī)學生進行理論知識及血細胞識別能力的進行考核,同時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表達、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行教學質量的評定,各方面分值范圍0~25分,總分100分,評分越高表示教學質量越高。
研究結果采用SPSS 21.0軟件處理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表示結果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學生理論知識考核及血細胞識別能力考核成績分別為(87.24±2.38)分、(90.12±1.74)分,對照組分別為(79.05±3.51)分、(82.47±2.42)分,研究組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研究組血液檢驗教學中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表達、教學效果等方面的教學質量評分及總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血液檢驗教學質量比較(分,±s)
表1 兩組血液檢驗教學質量比較(分,±s)
注:與研究組相比,△P<0.05
組別 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 教學表達 教學效果 總評分研究組 21.48±1.05 21.63±1.27 22.57±0.61 22.42±0.38 88.10±3.31對照組 18.95±1.32△ 18.57±1.45△ 20.10±1.08△ 21.37±1.24△ 78.99±5.09△
課程思政建設不僅是常規(guī)的思想政治課程,而是將正確的思想覺悟、人文素養(yǎng)及關懷涵養(yǎng)納入日常專業(yè)授課中,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xiàn)教師的師風師德。血液檢驗課程思政建設在強化思想引領的基礎上,重視師資團隊的建設,始終堅持黨的政策方針,以正確積極的育人為基本方向,在言傳身教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掘血液檢驗課程的思政元素,結合日常教學開展與回顧,對教學內容進行設計與豐富,聯(lián)合采用各類較為先進的教學方式,實現(xiàn)綜合教育教學的目的,從而提升教學效果。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醫(yī)學上理論知識考核及血細胞識別能力考核成績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且教學質量評分及總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思政建設在血液檢驗教學中在提升醫(yī)學生思想道德水平、提升綜合專業(yè)素養(yǎng)、提高教學質量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