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雙莉 王亞麗
【摘 要】 ?目的 : 分析110例冠心病心率變異性、護理關系。方法 : 遵循隨機平行分組原則,將本院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110例冠心病心率變異性患者分為甲組和乙組,每組均為55例。甲組實施護理干預,乙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 甲組和乙組的日常生活能力指數(shù)評分Barthel比較,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P<0.05。護理前,兩組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對比,均不存在統(tǒng)計學的意義,P>0.05。實施護理干預后,甲組SAS評分和SDS評分,和乙組實行比較,均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 冠心病心率變異性患者中實行護理干預,對于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焦慮心理、抑郁心理,均存在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 ?冠心病;心率變異性;護理關系
冠心病,即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為冠狀動脈血管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而發(fā)生的血管腔狹窄、阻塞,所致心肌缺血、缺氧、壞死的心臟病。主要癥狀:胸痛、憋悶感、休克、發(fā)熱等。心率變異性HRV,為逐次心跳周期差異變化,能對心血管疾病進行評判,預測心臟性猝死、心律失常性事件[1]。本次研究將本院近年來收治的110例冠心病心率變異性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別實施護理干預、常規(guī)護理,研究不同護理模式的應用,對患者生活質量、負性心理情緒的影響。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通過隨機平行方式分組,將本院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所擷取的冠心病心率變異性患者,共計110例,均分為甲組、乙組。甲組男性及女性分別為25、30例;年齡為40~70歲,平均(55.4±5.5)歲。乙組男性及女性分別為26、29例;年齡為43~69歲,平均(56.1±5.7)歲。兩組冠心病心率變異性病例的臨床相關數(shù)據(jù)均列入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5.0統(tǒng)計學軟件中,加以分析和處理,沒有發(fā)現(xiàn)明顯的差異(P>0.05)。
1.2 方法
乙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加強對患者血壓、心率、呼吸頻率等的監(jiān)測。然后,為患者提供飲食指導,叮囑患者禁煙酒。
甲組實施護理干預,主動和患者溝通,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然后進行健康教育,為患者講解冠心病、心率變異性相關知識、治療及護理方法,以及需要注意事項等,以此幫助患者正確看待自身疾病,使其能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開展臨床相關工作。然后,根據(jù)患者的病情變化、飲食習慣,制定個體化飲食方案,確?;颊唢嬍辰Y構的合理性。此外,應叮囑患者加強機體鍛煉,可進行一些有氧活動,如:散步、單車、健身操等。
1.3 觀察項目
對比兩組冠心病心率變異性患者的Barthel評分,護理前、后SAS評分、SDS評分。
通過日常生活能量表,對甲組、乙組的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分,總分為100分,分數(shù)更高則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利用焦慮自評量表及抑郁自評量表,分別對兩組冠心病心率變異性患者焦慮心理、抑郁心理予以評分,前者評分標準的臨界值為50分,超過50分則可判定為存在焦慮心理;后者評分標準的臨界值為53分,高于53分就能夠評判患者存在抑郁心理。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文臨床涉及的臨床數(shù)據(jù),均輸入SPSS 25.0軟件中。其中,計量資料(兩組Barthel評分,護理前、后SAS評分、SDS評分)以(? ±s )表示,予以t檢驗。對比結果顯示:P<0.05則判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甲組和乙組Barthel評分情況的比較
護理后,兩組Barthel評分比較,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2.2 護理前、后甲組和乙組SAS評分、SDS評分情況的比較
護理前,甲組、乙組心理評分比較,P>0.05;護理后,甲組和乙組心理評分比較,P<0.05。如表2所示。
3 討論
冠心病心率變異性的發(fā)生,對患者正常生活、生活質量的影響較大,故此本次研究實行了護理措施。實施護理干預,可主動和患者溝通,了解患者、患者家屬的心理狀態(tài)、實際需求、病情變化等,以此結合患者實際狀況制定護理方案。因患者對于自身疾病的認識不足,缺乏治療的自信,所以可經通過以往成功治愈病例分享的方式,使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積極配合治療,進而獲得最佳的臨床效果[2]。同時,可使患者合理調節(jié)自身負性心理情緒,提高治療依從性。待患者各項生命體征保持穩(wěn)定,鼓勵患者進行集體鍛煉,針對肢體運動受限者接受被動運動,主要進行內收、外展、負重、近端控制等訓練[3-4]。然后,循序漸進過度到主動運動,實行散步、瑜伽、健身操等活動,0.5h/次,每周至少活動3次。紐約心臟病協(xié)會分級中,Ⅰ級者可不存在活動受限表現(xiàn),可加強主動訓練;Ⅱ級者有輕微活動受限表現(xiàn),每周可接受3次機體訓練[5];Ⅲ級者,活動明顯受限,定時應為患者按摩肢體,每周以散步為主加以鍛煉,同時需經護理人員/患者家屬看護[6]。
總之,冠心病心率變異性患者接受護理干預,利于改善患者的焦慮心理、抑郁心理,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參考文獻
[1] ?李靜芳,張?zhí)K河,張東銘,等.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心率變異性及其與心臟結構功能變化的關系[J].山東醫(yī)藥,2017,57(17):19-22.
[2] 李惠洲,吳川,劉飛飛,等.經皮穴位電刺激對老年冠心病患者術后心率變異性和超敏肌鈣蛋白T的影響[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8,34(07):13-16.
[3] 郭小玉,李方潔.基于心率變異性近似熵分析的冠心病慢性穩(wěn)定性心絞痛虛實證候的混沌特征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7,37(03):297-301.
[4] 余意君,鄒武松,朱朋飛,等.高血壓病患者心率變異性和心率震蕩與血壓控制之間的關系[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8,34(01):71-75.
[5] 石薇,張靜,段微,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與低心率變異性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7,25(03):245-249.
[6] 郭穎.優(yōu)質護理在冠心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08(02):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