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誠
在人類社會發(fā)展進程中,過去的經(jīng)驗和教訓在人類幾千年的歷史過程當中不斷地積累與出現(xiàn),歷史學科就是促進人們利用其中有幫助的經(jīng)驗去更好地適應和發(fā)展當代社會,但歷史學科本身的不可再現(xiàn)性決定人們只能通過間接方式(比如對史料的挖掘和研究)來探索歷史長河中所存在的真理。因此,歷史學科和史料是密不可分的,歷史史料在歷史教學與歷史試題中的地位是無與倫比的。
在這種趨勢和背景下,歷史教師不能夠簡單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還應該加強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讓其掌握學習歷史的方法,發(fā)展他們的歷史思維能力。學生也必須根據(jù)試題去解析史料,發(fā)現(xiàn)有效的歷史信息,從而自己歸納概括整理出答案。那么,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史料解析能力呢?
一、科學地選取史料
科學的選取史料是提高學生史料解析能力有效的前提,是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歷史,培養(yǎng)其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教師在選擇史料時,首先要對課本內容有一定的掌握和理解,通過多種渠道查找出相關史料去說明課本內容上的知識點,再分析史料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根據(jù)學生知識水平的不同,選取不同層次的史料,將其與課本內容有效結合起來。最后,要注意發(fā)揮史料的多樣性,在課堂上盡量應用不同的史料,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激情,最大程度上提高課堂上史料教學的效果。
在進行史料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和探究不同的史料內容,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自己產生質疑、提出問題、發(fā)現(xiàn)難點、挖掘本質,鼓勵學生盡可能地參與到史料教學中去,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史料解析能力。
二、注重學生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
在史料教學中,很多歷史教師已經(jīng)意識到培養(yǎng)學生論從史出的重要性,也加強了這方面的引導和培養(yǎng),但從效果來看,在學生身上的體現(xiàn)卻并不理想。這是因為歷史史料當中所蘊藏的歷史信息是非常巨大的。以文言文史料為例,在文言文當中有很多字詞是古今異義的,其中包含了很多生僻的字義和歷史典故,這對學生在閱讀和理解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影響了學生史料解析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加強對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
教師注重學生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并不是要求學生對歷史知識死記硬背,讓學生麻木地進行知識儲備,而是讓學生在對這些歷史知識在已經(jīng)理解的前提下,通過自己的歸納總結去建立起比較系統(tǒng)的知識框架結構。同時,在平時的教學中,歷史教師要幫助學生把握整體的歷史發(fā)展脈絡,在課堂上穿插講述有關聯(lián)的中外歷史知識,適當?shù)匾龑W生關注歷史學科知識和其他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學生通過歷史基礎知識的不斷積累和把握,對歷史史料的解讀能力會大大提高,最終為學生史料解析能力的提高和發(fā)展提供良好的前提和條件。
三、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史料解讀思路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要想提高學生的史料解析能力,除了以上兩點作為其前提和基礎外,更為關鍵的是讓學生在平時的練習和考試中去解答史料題,在解答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己提高其史料解析能力,但史料題跟直接考查歷史知識的試題不一樣,它呈現(xiàn)史料的方式是間接的,需要學生對史料有一定的解析能力才能夠答好史料題。這就形成了一個矛盾,學生要想提高史料解析能力關鍵在于解答史料題,而史料題的解答又需要學生要有一定的史料解析能力,這就使得學生在史料題的解答上出現(xiàn)了兩極分化的趨勢:史料解析能力較好的學生在解答史料題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其能力,最終在高中歷史考試中考取高分,占據(jù)優(yōu)勢;史料解析能力較差的學生在解答史料題過程中出現(xiàn)劣勢,考試分數(shù)不理想,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信心遭受打擊,從而產生對史料題的“畏懼心理”,形成惡性循環(huán)。
要想解決以上的問題,讓更多的學生能夠提高其史料解析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解答史料題的過程中,去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史料解讀思路。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史料解讀思路呢?第一,明確把握史料的考查主題。在高中歷史試題中,史料題所給出的史料一般都有明確的主題,學生在解答史料題時,要將題目中的史料和問題結合起來去整體把握史料題考查學生知識點的大致方向,然后通過細讀具體分析史料,特別要注意史料內容中所包含的時間、地點、人物以及史料后面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注釋、作者、出處等關鍵信息。同時,要注重不同史料內容之間的聯(lián)系和把握不同史料的觀點,客觀理解和分析,找出其敘述的核心,再結合題目中的問題,從而明確把握史料的考查主題。第二,提取史料的關鍵信息。史料題的內容類型及其問題設置是千變萬化的,但其中必定包含一定的關鍵信息,只要學生在細讀的基礎上深入分析史料題中的史料,理解其中的內容,再根據(jù)問題的具體要求提取出與之相聯(lián)的關鍵歷史信息,聯(lián)系書本上相應的高考考點和知識點,最后將兩者結合起來,進行史論互證,就能夠做到以不變應萬變。第三,善于歸納總結,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善于歸納總結,具體來說,就是讓學生對已經(jīng)深入理解分析過的史料內容進一步挖掘其背后的本質,找出其中的異同,再結合書本上的知識點和課外的知識,進行自我總結,從而得出結論,最后將其合理地表述出來。但合理的表述需要做到思維邏輯清晰、層次水平分明、語言流暢、史論結合,這就需要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學生如果缺乏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即使能夠對史料內容進行正確的理解分析,也無法提高其解答史料題的準確性,這必將阻礙學生史料解析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要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行培養(yǎng),教師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在日常的歷史課堂上,通過合作探究、小組討論等方式,讓學生自我思考,自己得出答案,從而訓練和發(fā)展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二是在書面表達上,指導學生正確地解答史料題的方法和技巧,引導學生規(guī)范答題,繼而讓學生逐漸習慣在解答史料題中運用歷史學科書面語言。以上兩點會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逐漸得到提高,最終促進學生史料解析能力的長足進步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