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嬋妮 李 鐵
(大連市第二人民醫(yī)院血液科,遼寧 大連 116011)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為血液系統(tǒng)多發(fā)性惡性疾病,難治性貧血為其常見并發(fā)癥,患者以反復發(fā)作且頑固的貧血為主要表現,健康水平顯著下降[1-2]。西醫(yī)藥治療效果十分有限。中醫(yī)認為,本病多以氣血不足、心脾兩虛證為主,取益氣養(yǎng)血活血中藥治療,通過養(yǎng)血安神、健脾益氣發(fā)揮理想的治療作用[3]。本次研究選擇相關病例,就益氣養(yǎng)血活血中藥歸脾湯的應用總結如下,以指導臨床。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間門診收治的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難治性貧血患者84例。隨機分組,觀察組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齡37~68歲,平均(57.2±8.3)歲;病程3個月至12年,平均(4.9±1.3)年;對照組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齡39~71歲,平均(57.9±7.8)歲;病程4個月至11年,平均(4.7±1.4)年。組間基線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納排標準。納入標準:①西醫(yī)符合WHO在2008年制定的分型標準[4],中醫(yī)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5]氣血不足、心脾兩虛證標準;②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經倫理組織批準。排除標準:①合并內臟出血者;②合并心、腦、腎等系統(tǒng)嚴重病變者。
1.3 方法。對照組:本組病例應用常規(guī)西藥方案,即口服環(huán)孢素膠囊75 mg/次,2次/d;沙利度胺片首劑50 mg/次,后漸增至200 mg/次,1次/d;康力龍2 mg/次,3次/d。觀察組:本組西藥方案同上,并予益氣養(yǎng)血活血中藥歸脾湯加用,組方:炒棗仁10 g,黃芪30 g,生姜10 g,白術15 g,炙甘草10 g,黨參30 g,當歸15 g,木香10 g,遠志10 g,龍眼肉10 g。血虛重者,可取白芍、何首烏加用;每日1劑,水煎取汁300 mL,早晚分服。兩組均持續(xù)用藥6個月。
1.4 觀察指標:①對比兩組病例臨床總有效率;②對比治療前后血液指標改善情況:血小板(PLT)、白細胞(WBC)、血紅蛋白(HGB)。
1.5 療效評定?;揪徑猓撼鲅?、貧血等癥狀消失,PLT經檢測達(80~100)×109/L;WBC達4.0×109/L,HGB達100 g/L,于骨髓中分布的原始加早幼粒細胞達5%以下,并維持>6個月;部分緩解;二系血細胞明顯恢復,相較治療前,原始加早幼粒細胞呈約50%降低;進步:癥狀改善,原始加早幼粒細胞有所下降;無效;癥狀無變化。
1.6 統(tǒng)計學方法:本研究應用SPSS22.0完成數據的統(tǒng)計,治療總有效率采用(%)表示,實施χ2檢驗;血液指標采用(±s)表示,實施t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效果比較:觀察組病例總有效率經系統(tǒng)評定為90.5%,對照組病例為66.7%,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血液指標比較:兩組治療前,PLT、HGB、WBC指標無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均高于治療前,對照組僅HGB高于治療前,觀察組各項指標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難治性貧血病發(fā)與骨髓病態(tài)造血相關,西藥環(huán)孢素、沙利度胺等均通過將骨髓造血微環(huán)境改善,起到對骨髓相關異??寺⌒陨锘顒舆M行抑制的作用,并對正常造血產生刺激以控制病情。但受患者機體情況、耐藥等多因素影響,單用西藥效果十分有限。
中醫(yī)從病因角度分析,本病屬“勞虛”、“血證”等,早期多因脾胃氣虛,氣血生化不足,進而誘導心神失養(yǎng)、心血虧虛[6-7]。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在常規(guī)西藥基礎上,取益氣養(yǎng)血活血中藥歸脾湯加用,方中炒棗仁、遠志、龍眼肉養(yǎng)心安神;黨參、白術、黃芪益氣健脾;當歸和血養(yǎng)血;木香理氣醒脾;生姜調補脾胃;炙甘草益氣健脾,調和諸藥,共奏健脾養(yǎng)心、補血益氣之效[7]。結合本次研究結果示,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中醫(yī)證候積分、血液指標改善優(yōu)于對照組。
表1 兩組病例總有效率評定結果比較[n(%)]
表2 治療前后兩組病例血液指標檢測值對比(±s)
表2 治療前后兩組病例血液指標檢測值對比(±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綜上,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難治性貧血采用益氣養(yǎng)血活血中藥治療,可提高療效,改善臨床癥狀及血液循環(huán),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指導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