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榮
(丹東市第三醫(yī)院心理二科,遼寧 丹東 118000)
近年來,生活節(jié)奏快,工作壓力大,許多人群面臨抑郁癥的困擾,而睡眠障礙則是抑郁癥最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之一[1]。抑郁癥患者輕度可出現(xiàn)睡眠障礙,對事情表現(xiàn)淡漠,無活力,重者可能出現(xiàn),自殘,厭世,甚至出現(xiàn)自殺。而睡眠障礙的改善程度多與抑郁癥本身發(fā)展及預后以及患者可能出現(xiàn)的自殺傾向行為息息相關。對抑郁癥患者睡眠障礙的干預治療及針對性心理護理方案實施,改善患者睡眠質量,尤為重要[2]。本文回顧分析我院收治患者,將其分為兩組,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量表(PSQI)評分作為觀察指標,為改善抑郁癥患者睡眠狀況提供實踐基礎。具體內容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分析我院精神科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患有抑郁癥伴睡眠障礙患者共計26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3中關于抑郁癥患者的診斷標準,依據(jù)患者就診順序不同,對患者進行分組,對照組及觀察組各134例。其中觀察組患者男性64例,女性70例;患者年齡為19~62歲,年齡中位數(shù)(34.21±8.2),學歷水平:小學及以下34例,初高中56例,本科及以上44例。對照組患者男性68例,女性66例;年齡波動于20~61歲,年齡中位數(shù)(33.46±7.99);學歷水平:小學及以下30例,初高中水平58例,本科及以上46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等基礎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兩組患者均予以常規(guī)護理,包含用藥查對、安全指導,生活起居護理等,對照組患者不進行心理指導及干預。觀察組患者在基本精神科護理內容之外施以心理干預,護理方式選擇分段式心理護理干預,每天早上及晚睡前對患者進行半小時左右心理疏導,包括:①傾聽患者:認真聽取患者所面臨的問題,通過傾聽患者的遭遇,苦楚,來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動,清楚患者的病史,讓患者在述說過程中對自身情緒進行宣泄,表達,進而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②宣教釋疑。對患者所描述的身體不適及精神狀態(tài)進行合理的解釋和引導,幫助患者正確認識自身的疾病,讓患者科學全面的認知自我,了解疾病本身及可能引起的后果,幫助患者建立戰(zhàn)勝疾病的勇氣。如患者在人際交談中存在困難,可引導患者與人溝通,學會克服自身自卑或者害羞的心理,讓患者主動學會溝通,與人分享,增強患者社會及家庭適應能力。③減輕痛楚?;颊咔榫w難以發(fā)泄,通過轉移注意力,播放歡快音樂,練習書法,舞蹈,瑜伽等通過聲音,舞蹈,寫字等外在的言語肢體各種表達方式對自身負性情緒進行宣泄,幫助患者減輕精神負擔,釋放內心苦楚。④飲食指導。清淡飲食,研究指出玫瑰花茶對抑郁情緒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不過不能與傳統(tǒng)茶葉一起飲用,因為茶中富含鞣酸,可能影響玫瑰花疏肝解郁的療效。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組間相關指標評分對比(±s)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組間相關指標評分對比(±s)
1.3 觀察指標: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量表(PSQI)評分標準,比較兩組患者干預4周后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利眠藥物使用以及白天日?;顒庸δ艿?。
兩組患者對比,觀察組PSQI各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見表1。
抑郁癥致病因素相關研究目前為止無統(tǒng)一共識,其致病因素考慮與社會環(huán)境、自身心理環(huán)境、生物學等多方面相關,不過專家均認為心理因素是該病發(fā)生發(fā)展中最為關鍵的點[3],基于此,抑郁癥住院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尤為重要。抑郁癥患者的主要癥狀是認知,情緒和動機。認知方面主要是自責。情感方面主要是興趣的消失和沮喪。動機主要表現(xiàn)為缺乏對一系列事物的動機[4]。這些患者通常表現(xiàn)為早期睡眠障礙。通過實施以患者為中心的心理學理論為基礎的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可以糾正一系列行為障礙和情緒障礙,充分調動患者的積極情緒,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合作能力[5]。綜上所述,抑郁癥患者可以有效改善睡眠障礙程度,提高抑郁癥患者的睡眠質量,并促進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