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社群口述檔案對成員身份認同的作用表現(xiàn)

2020-04-27 08:55黃霄羽何雅妮
北京檔案 2020年4期
關鍵詞:社群身份話語

黃霄羽 何雅妮

摘要:文章選擇社群口述檔案為研究對象,針對目前社群口述檔案建設研究“重實踐、輕理論”的不足,對社群口述檔案促進成員身份認同的作用進行思考,提出其作用表現(xiàn)為促進社群成員劃定自我邊界、構(gòu)建群體認同,最終實現(xiàn)身份自覺認同。

關鍵詞:社群口述檔案身份認同群體記憶

Abstract:This paper chooses the community oral archiv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in view of the deficiency of "emphasizing practice and neglect? ing theory" in the current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 tion of the community oral archives, thinks about the role of the community oral archives in promot? ing the identity of members, and proposes that its role is to promote the members of the community to delimit their own boundaries, construct the group identity, and finally realize the self-identity.

Key Words:Community oral archives; Identity; Group memory

加拿大檔案學者特里·庫克2011年提出檔案的四個范式:證據(jù)(evidence)、記憶(memory)、認同(iden? tity)和社群(community)。[1]社群作為第四個范式的核心概念,引發(fā)學界關注,并在次年17屆國際檔案大會上成為研討的新課題。2017年英國小鎮(zhèn)Sandwich致力于保存當?shù)氐目谑鰵v史,[2]2019年印度德里檔案館推進“德里老年人口述歷史項目”,[3]這些項目的重要目的之一均是提高社群成員對自我身份及群體文化的認同,尤其關注集客觀歷史和主觀情感于一身的社群口述檔案對提高社群成員主體認同的作用。在此背景下,筆者擬對社群口述檔案提高社群成員身份認同的作用機制展開理論思考。

筆者首先以文獻研究證明選題的必要性,不限時間范圍,以“社群口述檔案(題名)”在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萬方數(shù)據(jù)庫、維普期刊網(wǎng)和人大文庫精確檢索,只命中1篇文獻。鑒于針對“社群口述檔案”的研究較少,故筆者先以“社群檔案(題名)”在上述數(shù)據(jù)庫檢索,命中51篇文獻;再以“社群檔案(題名)+認同(題名或關鍵詞)”檢索,僅命中2篇文獻,以“口述檔案(題名)+認同(題名)”檢索,也只命中1篇文獻。同時,筆者以Ti(“community archives”)在Web of science(JCR)、ProQuest、Springer和EBSCO數(shù)據(jù)庫檢索,命中138篇文獻。但以Ti(“community archives”)AND SU(“identity”)以及T“i(oral archive”)AND SU(“identi? ty”)在上述數(shù)據(jù)庫精確檢索,只命中4篇文獻。從成果數(shù)量看,國內(nèi)外對社群檔案已有一定研究,但對社群檔案與認同結(jié)合的相關研究尚不充分。

細析文獻內(nèi)容,國內(nèi)學界既有探討城鄉(xiāng)記憶工程(陳明,2019)、少數(shù)民族檔案(華林,2018)、農(nóng)民工檔案(馮惠玲,2015;加小雙,2015;謝麗,2019)等社群檔案管理實踐;也有從學術角度總結(jié)國外社群檔案建設的模式、體系及理論發(fā)展階段(黃霄羽,2017;陳珍,2017;王曉云;2017;李孟秋,2019;黃曉瑞,2019),以及吸取國外經(jīng)驗探索國內(nèi)社群檔案建設的挑戰(zhàn)、機遇和模式[4-5](李孟秋,2019;陳明,2019)。無論是實踐角度還是學術角度,國內(nèi)對社群檔案的現(xiàn)有研究既未深入論證社群檔案的認同價值,更缺乏選擇社群口述檔案為研究對象來思考其身份認同作用。據(jù)筆者查證,廖倩文使用了“社群口述檔案”這一概念,但她只是基于實例論述社群口述檔案的記憶功能,并未深入探討社群口述檔案的身份認同作用。[6]

國外作為社群檔案建設實踐的開先河者,已有研究多針對社群檔案管理的實踐成果、障礙和發(fā)展等問題,缺乏研究社群口述檔案的專門成果。Flinn探討了獨立社群檔案運動的根源、變化及目前發(fā)展。[7]之后他又基于英國的獨立社群檔案運動提出社群檔案所有權和實際保管權的歸屬直接影響著社群檔案獨立性和少數(shù)群體的自主發(fā)言權,即檔案自治問題。[8]Michelle則以社群檔案建設理論為基礎提出人權檔案管理的原則與框架。[9]可見,國外現(xiàn)有成果對社群口述檔案的身份認同作用尚未做專題研究。

綜合而言,國外研究多從案例視角探討社群檔案建設和管理的實踐;國內(nèi)研究兼顧實踐與學術的角度來探討特定社群檔案建設的具體方法,或是總結(jié)社群檔案的管理模式。但國內(nèi)外現(xiàn)有研究的共同不足在于較少關注社群檔案對成員的認同作用,更談不上系統(tǒng)論述社群口述檔案對成員身份認同的促進作用。為此,本文選擇社群檔案建設中承載話語力量的社群口述檔案作為研究對象,基于文獻研究和案例調(diào)研的方法,深入探討社群口述檔案促進成員身份認同的作用表現(xiàn)。

英國學者安德魯·弗林(Andrew Flinn)認為,社群是基于位置、文化、信仰、背景和共同身份或利益的集合,并將“社群檔案”界定為具有共同身份特征(如地域、種族、性別、性取向、興趣愛好等)的特定社群成員所形成的、記錄社群歷史的文件集合。[10]國內(nèi)學者研究“社群檔案”也多以此定義為基礎,如陳珍就在博士論文中采用Flinn的定義。[11]陳可彥在碩士論文中將“社群檔案”定義為共享某一共同點的群體所收集的有關于他們社群過去和現(xiàn)在的記錄,這個共同點可以是同一地理區(qū)域,也可能是共同的職業(yè)、身份、種族、民族、性取向等。[12]于海娟則在碩士論文中將“社群檔案”定義為社群成員在社群活動過程中形成的,記錄社群歷史和成員經(jīng)歷的具有保存價值的多元化的信息集合。[13]筆者綜合以上定義,認為“社群檔案”是指具有共同特征(如地域、職業(yè)、種族、性別、性取向、興趣愛好等)的特定社群成員所形成的、記錄成員經(jīng)歷和社群歷史的信息。

國內(nèi)外學界尚未提出“社群口述檔案”概念的定義,但對“口述檔案”已有較多研究。有學人在對近三十年來我國口述檔案的研究綜述中提到,1984年國際檔案理事會出版的《檔案術語詞典》將“口述檔案”定義為:指事件的當事人或親聞者口述的,以標準方法采集的各種文字、聲像形式的歷史記錄。[14]筆者較為認同該定義。結(jié)合“社群檔案”和“口述檔案”的定義解釋,筆者認為“社群口述檔案”是指具有共同身份特征的社群成員口述的,以標準方法采集的各種文字、聲像形式的信息記錄。

“身份認同”概念涉及哲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學科的內(nèi)容,加拿大哲學家查爾斯·泰勒將其理解為“我是誰”這一根本問題;[15]美國社會學家米德則強調(diào)“認同對個體的制約性”。[16]國內(nèi)學者孫頻捷在總結(jié)前人觀點的基礎上,將“身份認同”概念拆分為兩個相互交織的維度,即“身份”這一側(cè)重于社會結(jié)構(gòu)中穩(wěn)定位置的概念和“認同”這一側(cè)重于事實判斷的概念。[17]檔案學者馮惠玲在研究身份認同中的檔案價值時也認為要從主體角色和類別歸屬中去詮釋身份認同。[18]筆者結(jié)合社會學界及檔案學界的定義,將身份認同的概念理解為:關于“我是誰”和“我屬于哪個群體”的認知與贊同。

法國精神分析學家和結(jié)構(gòu)語言學者拉康用“一個自以為是國王的人是個瘋子,一個自認為是國王的國王同樣也是個瘋子”的論斷來說明身份認同的重要性,同時提出人類的主體性問題與語言的運作直接相關,主體性正是通過語言構(gòu)建的,主體也相應地產(chǎn)生于話語系統(tǒng)。[19]社群口述檔案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由社群成員的話語構(gòu)筑,又反過來在話語實踐中為成員構(gòu)建身份認同。社群口述檔案促進成員身份認同的作用主要有三點表現(xiàn):

(一)劃定自我邊界:明確檔案形成主體的身份

社群口述檔案可幫助社群成員劃定身份的自我邊界。劃定自我邊界的內(nèi)涵在于通過區(qū)別自己與他人在身份特征上的不同,在對比中明確自身的身份和承擔的社會角色,將自我歸類為某一群體。拉康用結(jié)構(gòu)主義語言學研究主體問題時提出,要用他者來解構(gòu)主體,也即通過劃定自我與“他群體”之間的界限來明確自我。故劃定自我邊界的目的是明確關于“我是誰”的認知和形成初步的關于“我屬于哪個群體”的認知。而社群口述檔案之所以能幫助成員劃定自我邊界,靠的就是在檔案建設中向成員傳遞“主體信息”并引導成員在話語陳述中不斷明確自身作為檔案形成主體的身份。

首先,社群口述檔案的形成過程就是向社群成員傳遞“身份信息”和“主體信息”,促使成員的身份覺醒。當社群成員接受訪談時,他們接收到的信息即“你是該群體的成員,是檔案形成的主體”。這能幫助社群成員強化身份意識和主體概念。換言之,一些成員借助社群口述檔案的形成才意識到自己是社群的一員,加強自身歸屬本社群的身份認同和主體意識。這種“身份信息”和“主體信息”的傳遞與接收完成了社群成員身份覺醒的第一步,也即拉康所說的“主體只有在與他者認同的交互關系中才能確立自身”。[20]

其次,社群口述檔案還能引導成員在話語陳述中不斷強化自身作為檔案形成主體的身份,讓這種主體意識逐步內(nèi)化成每個成員的自我認同。拉康和??露颊J為話語系統(tǒng)先于“人”而存在,主體是通過話語系統(tǒng)構(gòu)建的。因此,當“群體一份子”的信息被社群成員接受后,他們愿意通過話語的方式講述自身經(jīng)歷或社群歷史時,也即所謂的“話語被組織著講述出來”的瞬間,之前接收到“身份信息”的成員才在話語中構(gòu)建起“主體”的認識,即自我認同的第一維度——關于“我是誰”的認知。這種作用是其他非話語檔案很難做到的,成員在瀏覽文字、音像之類的社群檔案時只是了解群體的歷史,只有當他能用話語講述個人經(jīng)歷或群體歷史時,他才會從心理上確立并認同自己的主體身份。

目前,國內(nèi)外均注重開展社群口述檔案建設的實踐。美國的非營利組織Story Corps通過線上錄音的方式記錄、保存并分享不同背景和信仰的美國人的故事;[21]我國各級政府及綜合檔案館也組織了少數(shù)群體、弱勢群體或邊緣群體口述史的諸多項目,包括廣州市政府的農(nóng)民工博物館[22]、江蘇省檔案局的“百村萬戶”口述歷史采集工作等[23]。這些項目的建設體現(xiàn)了社群口述檔案對促進成員身份認同的作用。學者廖倩文基于“Kids社群口述項目”提出,作為聚集客觀歷史和主觀情感的社群口述檔案,其建設對提高社群成員的主體認同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在少數(shù)群體或邊緣群體社群檔案建設中更為突出。[24]

(二)構(gòu)建群體認同:自我與共同體交織

社群口述檔案可促進構(gòu)建成員的群體認同。身份認同包含自我認同和群體認同兩個維度。在社群口述檔案建設中,社群成員通過接收“身份信息“和”主體信息”劃定了自我邊界,形成了自我認同。在此之后,當社群成員能主動地利用話語去自由講述群體的相關經(jīng)歷和感受,并在此過程中不斷發(fā)現(xiàn)個體的工作和生活與社群歷史緊密結(jié)合在一起時,社群成員的群體認同會不斷增強。這樣一來,群體認同感不斷增強的成員個體在話語敘述中又會潛移默化地受到社群規(guī)范和規(guī)則的影響,從而不自覺地在敘述中采用共同體的價值判斷或處事態(tài)度。至此,成員心理上才能實現(xiàn)個體和群體的緊密交織,社群口述檔案的建設才能完成將自我“編織”進共同體的關鍵一步,發(fā)揮促進成員群體認同的作用。

一方面,社群口述檔案會不斷引導成員用話語講述自己作為社群成員一份子的相關經(jīng)歷。這就使成員在回憶時不可避免地將自身經(jīng)歷與群體歷史在話語中反復交織聯(lián)系起來,達到對記憶的反向構(gòu)建,塑造“自我的形成離不開社群的發(fā)展”的意識,把自我的根源與群體的歷史聯(lián)系起來,從而不斷加深個人的群體歸屬感。如我國臺灣地區(qū)彰化縣文化局推動編著的《大家來寫村史》就滲透著這種理念,村史運動者認為鄉(xiāng)村歷史是社群的共同記憶,是社群居民對于過去事件的回顧和詮釋,通過村民口述方式來參與建構(gòu)村史的過程,社群居民得以重新思考過去發(fā)展的歷程,省察彼此在歷史過程中共同經(jīng)歷的過往,有助于居民產(chǎn)生與增進相互間的認同,形成共同的社群意識。[25]

另一方面,逐步形成群體認同的社群成員在進行口述建史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社群共同體的共同態(tài)度影響,從而加深與群體的聯(lián)結(jié),進一步深化成員的群體認同。共同態(tài)度是米德在判斷個體是否屬于某個群體時使用的概念,是指一個有歸屬群體的個體在社會行動中采用的所屬群體的價值判斷和行為準則。米德認為,一個人之所以承認自己是某個共同體成員的身份,是從他根據(jù)共同體的共同態(tài)度來控制自身行為舉止時開始的。[26]社群成員在講述群體記憶時,采用何種角度和何種價值觀去敘述,都會不斷受到共同體態(tài)度的影響,從而將共同體的態(tài)度內(nèi)化到自己的話語中。這也直接形成了社群口述檔案的一個鮮明特點,即聚集客觀歷史和主觀情感,這種主觀情感就是社群成員對本群體歷史的共同態(tài)度。但“共同”二字并不代表著社群成員的話語講述完全一致,而是指他們能基于共同的情感體驗對本群體的定位或?qū)θ后w歷史的認知在大方向上保持一致。

需指出的是,這種共同態(tài)度的存在也可能導致社群成員的口述檔案內(nèi)容趨同的風險。為應對這種風險,建設社群口述檔案時要注意關注不同成員的不同聲音,廖倩文就曾指出社群口述檔案的建構(gòu)要兼顧群體里的活躍分子和非活躍分子,使群體的記憶版圖更加清晰完整。[27]如在抗戰(zhàn)老兵口述檔案中,人們更多地會去關注那些立過功勛、受過嘉獎老兵的口述,但那些未受嘉獎、不太活躍的老兵也是抗戰(zhàn)的親歷者,他們的心路歷程也同樣值得關注。

總體來說,當社群成員能從在構(gòu)建群體記憶的話語表述中形成自我和共同體相交織的狀態(tài),社群成員就能更好地實現(xiàn)群體認同。

(三)身份自覺認同:主動構(gòu)建社群檔案

社群口述檔案能幫助成員將自我認同與群體認同相互交織和作用,最終幫助社群成員形成主體身份的自覺認同。身份自覺認同是社群口述檔案發(fā)揮作用的最高層次,社群口述檔案通過話語的力量幫助成員持續(xù)地將自我與社群緊密連接,逐漸在心理上構(gòu)建身份的自覺認同,進而實現(xiàn)社群檔案的主動建立和持續(xù)建設。

首先,社群口述檔案能幫助群體成員建立身份自覺認同,保障社群的持續(xù)發(fā)展。據(jù)筆者調(diào)研,我國臺灣地區(qū)臺中市最早的客家莊——水碓社群的守護搶救運動就是典型實例。該社群擁有300余年的歷史,居民大多是清康熙年間派駐臺灣的劉家武將后人。1990年代末該社群面臨被開發(fā)鏟平的困境,臺中市原鄉(xiāng)文化協(xié)會總干事江慶洲發(fā)起了該社群的守護搶救運動。搶救運動選擇口述檔案為支撐點,通過建立社群中耆老的口述歷史、繪制社群老地圖等手段幫助社群成員意識到守護社群即家園的責任和意義,促使臺中市政府最終同意以“公共設施綠地”模式使水碓社群得以留存。[28]試想,如果不是通過建構(gòu)水碓社群的口述檔案幫助群體成員建立并強化主體身份的自覺認同,他們就不會有守護家園的心理動力,一個珍貴的歷史社群很可能會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消失。

其次,社群口述檔案還能幫助個體成員建立身份自覺認同,幫助個體盡快融入社群。如南非同性戀記憶行動組織(Gala)的現(xiàn)任負責人凱瓦爾·哈里(Keval· Harie)當初第一次去Gala時尚處于封閉自我、否定自我的狀態(tài),正是通過閱讀Gala成員的口述材料以及多次參加社群口述活動,他才逐漸認同自身作為性少數(shù)群體(LGBTQ)成員的身份,并且肯定自我,建立起群體認同,最終成為Gala的負責人?;谧陨斫?jīng)歷,他積極倡導利用社群的口述活動為那些對自己身份感到迷茫的年輕人提供幫助,并把Gala檔案館建設成為一個能讓社群成員自由做自己的安全空間。他指出:“在這一群體中,我們嘗試為年輕人提供能讓他們談論生活的環(huán)境——它們可能涉及身份問題、團體問題……并有機會為其他酷兒青年提供支持?!盵29]

從群體到個體,身份自覺認同有利于成員主動構(gòu)建社群檔案。基于身份的自覺認同,社群成員能主動地構(gòu)建社群檔案,在建檔、存檔或管檔工作中發(fā)揮出更大作用,從而為社群檔案的持續(xù)建設奠定基礎。國內(nèi)外皆有典型案例。如北京皮村打工文化藝術博物館是國內(nèi)唯一一家農(nóng)民工群體2007年創(chuàng)辦并運營的博物館,館藏最大限度地貼近農(nóng)民工群體的生活和歷史,讓打工者講述他們自己的故事。博物館主要創(chuàng)辦者孫恒在采訪中明確指出:“發(fā)出自己的聲音,書寫自己的歷史,就是打工文化藝術博物館的宗旨?!盵30]雖以博物館命名,但該館的館藏有很多屬于社群檔案的范疇。正是因為農(nóng)民工群體已形成身份自覺認同,他們才會重視主動構(gòu)建社群檔案。特別是農(nóng)民工王德志依托館藏創(chuàng)作出紀錄片《皮村》,使整個農(nóng)民工群體的打工文化得到社會更廣泛的關注。

國外典型案例是2011年美國成立的沖突檔案館(Interference Archives)。作為保存社會和政治運動有關材料的獨立檔案館,其館藏和運營費用主要依靠社群捐贈,并由志愿者運營。開始其館藏主要來自創(chuàng)始人在過去25年中通過參與社會運動、朋克活動以及政治藝術項目等積累的書籍、印刷品、音樂、視頻等檔案資料,之后許多人加入社群并逐漸形成身份自覺認同,主動參與檔案館的建設。他們通過捐贈檔案來豐富館藏,推動了社群檔案的持續(xù)建設。[31]

社群口述檔案以其話語的力量在建構(gòu)成員身份認同中具有無可比擬的作用。但同時也由于話語的可建構(gòu)性,許多學者對社群口述檔案的真實性和憑證作用提出質(zhì)疑,即處于歷史不同地位的人對于共同的歷史可能會產(chǎn)生不同的回憶,或基于現(xiàn)在的社會情境對歷史的描述性話語有所偏頗,這些都是未來人們在社群檔案建設中值得研究和探討的問題。

注釋及參考文獻:

[1]Cook T. Evidence, Memory, Identity, and Com? munity: Four Shifting Archival Paradigms[J].Archival Sci? ence,2013,13(2):95-120.

[2] Capenews. Archives Works To Preserve Sand? wichs Oral Histories [EB/OL].(2017- 07- 15).[2019-10- 21]. https: //www.capenews.net/sandwich/news/ar? chives-works-to-preserve-sandwich-s-oral-histories/ article_6180c597- 21c1- 54c6- 9136- 920bb68b0f9d.ht? ml.

[3] Scroll.in. Delhi wants to map its residentscon? nect with the city with an oral history project [EB/OL].(2019-01-16).[2019-10-21].https://scroll.in/magazine/ 907810/delhi-wants-to-hear-its-residents-memoriesto-remind-them-that-diverse-opinions-are-impor? tant.

[4]李孟秋.我國社群檔案建設的意義、困境與路徑[J].檔案學研究,2019(2):71-76.

[5]陳明,劉迎紅.從拒斥、選擇融入到融合:社群檔案建構(gòu)城鄉(xiāng)記憶的路徑博弈[J].檔案與建設,2019(7):4-8.

[6][10][24]廖倩文.社群口述檔案記憶建構(gòu)的路徑研究——基于Kids社群口述項目記憶建構(gòu)經(jīng)驗的思考[J].北京檔案,2018(8):37-40.

[7]Flinn, A.Community histories, community ar? chives: Som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J]. 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Archivists, 2017, 28(2):151-176.

[8]Flinn, A., Stevens, M., & Shepherd, E. Whose memories, whose archives? independent community ar? chives, autonomy and the mainstream[J]. Archival Sci? ence, 2009,9(1-2),:71-86.

[9]Michelle Caswell. Toward a survivor- centered approach to records documenting human rights abuse: les? sons from community archives[J]. Archival Science,2014(10):307-322.

[11]譚倩.國內(nèi)社群檔案資源建設模式探析[J].浙江檔案,2019(2):30-32.

[12]陳可彥.國外社群檔案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18.

[13]于海娟.社群檔案及其價值研究[D].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16.

[14]子志月.近三十年來我國口述檔案研究綜述[J].檔案學通訊,2013(1):12-15.

[15]查爾斯·泰勒.自我的根源:現(xiàn)代認同的形成[M].韓健,等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1:37.

[16][26]米德:心靈、自我和社會[M].霍桂桓,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4:299.

[17]孫頻捷.身份認同研究淺析[J].前沿,2010(2): 68-70.

[18]馮惠玲.當代身份認同中的檔案價值[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5,29(1):96-103.

[19][20]拉康.拉康選集[M].褚孝泉譯,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1:408,268.

[21]黃霄羽,盧俊旭.美國StoryCorps口述史項目的特色與啟示[J].北京檔案,2016(1):33-36.

[22]中國新聞周刊.廣州建立農(nóng)民工博物館回避孫志剛事件惹爭議.[EB/OL].(2012-11-30). [2019-11-06]. http: //www.chinanews.com/sh /2012/11 -30/4372313. shtml.

[23]江蘇檔案信息網(wǎng).關于開展“百村萬戶”口述歷史采集工作的通知.[EB/OL].(2017-11-20).[2019-11-06].http://www.dajs.gov.cn/art/2017/11/20/art_155_ 35807.html.

[25]尤力,阿冒等.大家來寫村史——民眾參與式社區(qū)史操作手冊[M].臺北:唐山出版社,1998前言.

[27]廖倩文.社群口述檔案記憶建構(gòu)的路徑研究——基于Kids社群口述項目記憶建構(gòu)經(jīng)驗的思考[J].北京檔案,2018(8):37-40.

[28]李奕昕.慢活在水碓…流水舂米雞犬相聞[N].聯(lián)合報,2012-03-04(2).

[29]HUFFPOST. Preserving South Africas Queer Archive [EB/OL].(2017-11-01).[2019-10-22]. http:// www.huffingtonpost.co.za/2017/11/01/preservingsouth-africas-queer-archive_a_23263099/.

[30]菲宇.不甘沉默的大多數(shù)——自我書寫中的“打工文化”[J].中國職工教育,2009(10):59-61.

[31]Interference Archive. About: Our History [EB/ OL].[2019-11-21]. http://interferencearchive.org/ourhistory/.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

猜你喜歡
社群身份話語
現(xiàn)代美術批評及其話語表達
跟蹤導練(三)(5)
他們的另一個身份,你知道嗎
母嬰電商的社群玩法
VC靠邊!社群股權眾籌來了
天使進化——VC靠邊!社群股權眾籌來了
“那什么”的話語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