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國古代檔案載體及其產(chǎn)生與演變

2020-04-27 08:55陳勇王瀚
北京檔案 2020年4期
關(guān)鍵詞:簡牘甲骨石刻

陳勇 王瀚

摘要:檔案真實地記錄了中國古代文明的優(yōu)秀成果,反映人類邁出的每一個步伐,成為認識過去和展望未來不可缺少的依據(jù)。檔案通過自身的記載,向后人揭示歷史的真相,而檔案載體也隨著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而不斷發(fā)生變化。中國古代檔案載體主要是甲骨、金石、簡牘、縑帛、紙質(zhì)。文章考察研究中國古代檔案載體的產(chǎn)生與演變,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保護、開發(fā)與利用檔案。

關(guān)鍵詞:甲骨檔案金石檔案簡牘檔案縑帛檔案紙質(zhì)檔案演變

Abstract:Archives truly record the excellent achievements of ancient Chinese civilization, re? flect every step taken by human beings, and be? come an indispensable basis for understanding the past and looking forward to the future. Ar? chives reveal the truth of history to posterity through their own records, and the archives carri? er also chang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carriers of ancient Chinese ar? chives are mainly oracle bones, gold and stone, bamboo slips, silk and paper. In order to protect, develop and use archives better, this paper stud? ies the generation and evolution of ancient Chi? nese Archives carriers.

Keywords:Oraclearchives;Epigraphicar? chives; Slips archives; Fine silk archives; Paper ar? chives; Evolution

中國古代檔案的年代之久遠,數(shù)量之龐大,內(nèi)容之廣泛,價值之珍貴,堪為舉世罕見。甲骨、金石、簡牘、縑帛、紙張等多姿多彩的中國古代檔案為世界留下了極為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1]因此,考察研究中國古代檔案載體的特點、產(chǎn)生與演變,不僅對研究人類歷史以及檔案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規(guī)律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對保護、開發(fā)和利用古代檔案也有具重要的實現(xiàn)意義。

一、甲骨檔案

(一)甲骨檔案及其特點

甲骨檔案主要是指刻寫在龜甲、牛肩胛骨或其他獸骨甲骨載體上的文字材料。甲骨檔案按出土地點不同,可分為河南殷墟甲骨檔案及陜西甲骨檔案兩種類型,其中陜西甲骨檔案又分為眉塢嶺甲骨檔案、周原甲骨檔案、齊家甲骨檔案、未央骨簽檔案,河南殷墟與陜西甲骨檔案,其在載體、文字、形成時間、反映的內(nèi)容等方面又各有特點。河南殷墟甲骨檔案,載體主要是龜甲,用的是單一的文字,主要形成于奴隸社會的殷商時代,反映的商代后期的歷史情況,而陜西甲骨檔案載體主要是牛骨及其他獸骨,用多種文字刻寫,形成于不同社會的不同時代,反映不同的社會和朝代的歷史情況。郭沫若主編的《甲骨文合集》將甲骨文內(nèi)容分為階級和國家、社會生產(chǎn)、思想文化及其他在內(nèi)的四大類共二十二小類。[2]

甲骨檔案有如下特點。一是載體硬度比較大,耐久性強。甲骨檔案載體主要是龜甲和牛肩胛骨及其他獸骨。在甲骨文書的形成過程中,甲骨要經(jīng)過鋸、削、刮、磨的整治,還要經(jīng)過鑿、鉆、灼燒,用鋒利的刀刻卜辭的程序,足以可見其硬度之大,而且堅固耐久。從公元前14世紀至前11世紀,歷時幾千年仍能保持原貌。二是載體形式多樣。龜?shù)母辜?、背甲和牛的肩胛骨是主要載體形式,如扶風縣齊家村西周甲骨檔案就是以牛肩胛骨作為載體。但也有其他的載體形式,如眉塢嶺甲骨檔案就完全是以獸骨牙為載體,小屯村甲骨檔案中也出現(xiàn)了以鹿頭骨作為載體的情況。三是信息存儲量以及密度比較小。雖然一條完整的卜辭大致包括有前辭、命辭、占辭、驗辭四部分,且甲骨檔案反映的內(nèi)容涉及面比較廣泛,但其存儲容量仍存在局限性。一份龜骨或牛骨最多可以刻30字左右,如果以Byte作為信息存儲量單位,則其容量為20 Byte至60 Byte。根據(jù)《史記·龜策列傳》的記載,占卜的時候“其卜必向北”,而記錄占卜結(jié)果的“龜甲必尺二寸”,一尺相當于23厘米左右,據(jù)此可換算出其存儲密度約為0.11B每平方厘米。

(二)甲骨檔案的產(chǎn)生與演變

我國檔案工作的歷史源遠流長,商朝晚期(約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用于記錄占卜活動而產(chǎn)生的甲骨檔案是目前中國已知最古老的檔案載體。由于早期社會生產(chǎn)力水平比較低,人類對一些自然現(xiàn)象還無法解釋,占卜活動成為當時盛行的習俗,商朝時,一切行事都要由史官占卜并記錄在一定的載體材料上。諸如祭祀、征伐、年成、天時以及商王的游獵、疾病、生育、今夕來旬的禍福等都要通過商王或史官,用龜甲和獸骨卜問于鬼神和先王先公,以求得保佑與賜福。龜在當時象征神圣、代表著神靈之物,其外殼堅硬且布滿花紋,留給古人足夠的想象空間,龜甲就成為了當時最適宜的占卜材料。然而可供占卜之用的龜甲數(shù)量稀少,于是在畜牧業(yè)發(fā)達的商代,質(zhì)地堅硬易于顯兆卻更為易得的獸骨成為了龜甲的替代品。供祭祀所用的牛死后,取出其肩胛骨并妥善保存,占卜后將相關(guān)信息刻錄在龜甲或獸骨上,大量的甲骨檔案就這樣產(chǎn)生了。

遠在三千五百多年前,人們迷信神鬼,以為人的一切活動都要受神的支配。當時,商王從處理國家大事到安排重要的家庭事務,都要事先求神問卜,以表示他的行動都是按照神的旨意來辦的,任何人不得違抗。由于當時迷信嚴重,甲骨檔案的形成需要經(jīng)過一系列的程序。占卜之前要對甲骨材料進行鋸、削、刮、磨的整治,作好占卜準備。占卜的方法是先將龜?shù)母辜缀团5募珉喂枪蜗髌秸?,加以鑿刻,然后用火烤炙,觀看甲骨的裂紋來推斷事情的兇吉。占卜之后,就把卜事人的名字、占卜的日期,事件的內(nèi)容以及神示的結(jié)果都刻在甲骨上。經(jīng)過以上一系列程序,甲骨文書制作完成。隨著年代的變遷,就成了今天的甲骨檔案。甲骨處理與文字刻錄工作很不方便,加上石器與青銅器也是當時的檔案載體之一,所以甲骨并沒有被廣泛使用。這樣,甲骨載體在商朝后期以后逐漸被其他書寫材料所代替。

甲骨盡管堅固耐久,但畢竟來源有限,制作程序繁多,且較為笨重不便于傳遞,與大量產(chǎn)生的公務文書不相適應。受西周先進文化的影響,秦大批興起以石頭作為書寫材料的石刻檔案。刻石取材容易,傳世久遠,便于保存,彌補了甲骨的不足。

二、金石檔案

(一)金石檔案及其特點

金石檔案是金文檔案與石刻檔案的統(tǒng)稱?!秴问洗呵铩で笕恕份d:“故功績銘乎金石。”高誘注:“金,釧鼎也;石,豐碑也。”石刻檔案主要指以文字形式鐫刻在石質(zhì)載體上的、有保存價值的歷史活動記錄,金石檔案主要包括金文檔案和石刻檔案兩大類型。金文檔案又分為銅鐘銘文和銅質(zhì)官印兩類,石刻檔案又分為墓志銘表、學宮文廟書院、寺觀殿宇、城樓橋梁、摩崖石刻、磚雕等其他六類?!敖饡F券”是古代遺留至今,到目前為止在中國尚屬獨一無二的特殊載體的檔案文獻。“金書鐵券”的形狀為“半圓柱體”,體積為:長37.5cm,寬21.2cm,厚2cm。正面204字,每字大約1平方厘米。[3]內(nèi)容實質(zhì)為古代君臣之間訂立的“盟約”,即“合同條款”。金書鐵券的名稱、形狀、體積、內(nèi)容(約定條款)這幾方面相互聯(lián)系,相輔相成,從而構(gòu)成了一個有機整體。磚雕,即刻有紋飾的磚石。由于其造型精美、制作成本高,故在古代常作為墓穴建筑的裝飾品深埋于地下。與用于裝飾地面建筑、種類繁多、存世量大的瓦當不同,根據(jù)現(xiàn)有出土實物的情況證實,磚雕的種類稀少,且存世量也不多。

金石檔案有如下特點。一是經(jīng)久耐用。金石文字質(zhì)地樸實無華,書法筆動隨意,經(jīng)久耐用。二是選材容易。石刻檔案選材比較自由、容易,其信息存儲量隨石頭體積大小而差別較大,有的石刻上只刻了幾個字或幾十個字,有的則刻了上百字。甲骨、簡牘等隨著時代進步而逐漸作古,石刻的生命力仍在。三是內(nèi)容豐富。金石檔案內(nèi)容豐富,它包含了中華民族不同時代意識形態(tài)的情趣與理想,既有皇帝的詔諭和敕命,又有忠臣將士的興國良策;既有明賢先哲的倫理道德,又有革命烈士的功德頌章,它濃縮了從古迄今的歷史。

(二)金石檔案的產(chǎn)生與演變

金文檔案是繼甲骨檔案后中國歷史上又一種珍貴特有的歷史檔案。青銅器上銘文刻字最早出現(xiàn)于商朝,古時先民以金屬統(tǒng)稱為“金”,稱金為黃金,稱銀為白金,稱銅為赤金,是為“金三品”。[4]故后世人把鑄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稱為“金文”。石刻檔案則產(chǎn)生于秦代,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個學派興起,各抒己見,爭奇斗艷,需要記錄的文字大幅增加。青銅的冶煉技術(shù)雖有所提高,其產(chǎn)量仍不足以作為文獻載體。石刻體積大,可以記載很多內(nèi)容,而且取材容易,所以在秦代,石被廣泛用于書寫材料,大量的石刻檔案就這樣產(chǎn)生了。

通過對青銅器銘文的研究,可將金文檔案的演變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可稱之為銘文的初起階段,時間跨度從商朝晚期出現(xiàn)青銅銘刻起到進入西周時期。這一階段的特點是青銅器物多雕刻精美,造型大氣磅礴,具有較高的觀賞性和藝術(shù)性,但冶煉青銅器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刻錄銘文,而是為實際使用服務。第二階段可稱為銘文的發(fā)展階段,從西周早期開始,隨著鑄器技術(shù)的成熟,記錄的銘文內(nèi)容也隨之發(fā)展,刻錄篇幅越來越多,涵蓋范圍越來越廣,青銅器具也多為刻錄銘文服務。這一階段的銘文也逐漸體現(xiàn)出其書史性質(zhì),被稱為金文檔案。第三階段為西周中晚期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這一階段的銘文書史性質(zhì)日漸式微,刻有銘文的青銅器具多被用于裝飾。戰(zhàn)國時期,銘文也進入了終結(jié)時期。

金文檔案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后,石刻檔案開始嶄露頭角。學界一般將春秋戰(zhàn)國至秦代的石刻檔案稱為刻石,這一時期尚處于石刻檔案的發(fā)展初期,數(shù)量也不多,銘文內(nèi)容普遍較短,也沒有統(tǒng)一的文字格式;所用石材也并不考究,多將形狀各異的豎石經(jīng)過簡單加工即可使用。先秦時期的《石鼓文》刻石是戰(zhàn)國時期最早的石刻檔案,因其形狀似鼓而得名,共計十枚,現(xiàn)存于故宮博物院中。漢代是石刻檔案的形成階段,西漢時期的《萊子侯刻石》等二十余種石刻檔案大多形狀不甚規(guī)整,其范疇仍屬于刻石。但在這一時期,前代的“碑”逐漸發(fā)展成為后來的石碑。西漢晚期(公元前26年)的《孝禹碑》就已初具石碑的形制。東漢是中國古代石刻檔案的第一個發(fā)展高峰,原來立在宮廟里的豎石演變?yōu)榭虒懹浌灥挛淖值氖?,原來立在墓穴旁的厚木板(柱)演變成記寫死者姓氏、籍貫、生卒年月和生平事跡等紀念文字的石質(zhì)墓碑。[5]在這一時期石碑的形制趨于穩(wěn)定,雕刻時也更加注重藝術(shù)性和美感。魏晉時期是中國古代石刻檔案第一個發(fā)展高峰過后的低谷期,該時代碑的形制更為規(guī)范,碑文書體也由隸書向形態(tài)方正的楷書過渡。隋唐時代,中國石刻檔案進入成熟與鼎盛階段??⒈谶@一時期重新盛行,出土的這一時期石碑大多也選材精良,雕刻華麗,且擁有統(tǒng)一的形制標準。

石刻檔案耗材成本低廉,加工難度低,堅固且易于保存,其內(nèi)容與形制也多根據(jù)所處時代的文化特點呈現(xiàn)出不同的藝術(shù)美感,因而從春秋時期直到民國末年的石刻檔案至今仍時有所見。

三、簡牘檔案

(一)簡牘檔案及其特點

簡牘檔案就是以竹片和木板為載體,對當時社會各個方面進行的原始記錄?,F(xiàn)在通行的《辭源》注:“簡牘,即書牘。古時無紙,書于木片曰牘,書于竹版曰簡?!焙喓蜖┑母緟^(qū)別不在于質(zhì)料,而在于形狀。簡是狹長的薄片,可以編連成冊。牘是寬厚的版,宜于單件使用。牘多用木制,但也有竹制的。簡的長度不一,二尺四寸、二尺、一尺四寸、一尺二寸均有,所容字數(shù)也不同,有40字、30字、25字、22字不等。

簡牘檔案的種類大體可分為4種[6]:①文書檔案。主要包括皇帝下達的詔書、政府部門發(fā)布的文書、契約、私人書信。②律法檔案。簡牘中的律法檔案主要為秦律和漢律兩種,其中秦律簡牘檔案比漢律簡牘檔案內(nèi)容較為系統(tǒng)豐富。③籍簿檔案。簿是簿書,古為賦稅之依據(jù);籍,則是人事檔案。漢簡中籍簿檔案較為豐富。④證件檔案。即為通行證和身份證。在漢代,無論是官吏還是一般平民,要往來于各地,必須持有政府發(fā)給的證件才能順利通過設(shè)置在各交通要道上的關(guān)卡。

簡牘檔案有如下特點。一是做簡牘的材料,質(zhì)地堅硬、纖細。木簡大多是一種木料制成,竹簡則為短穗竹或與苦竹近似的竹子制成。地區(qū)不同,簡牘用料有所不同,但總體上,簡牘質(zhì)地堅硬、纖細,不易破裂,便于長久保存。二是比較經(jīng)濟,獲取容易,隨地可取,即使當?shù)貨]有,也容易買到。在當時金石不易攜帶、縑帛不易保存、造紙術(shù)尚未出現(xiàn)的情況下,竹木簡牘作為記錄方式和信息載體是較為適宜的一種選擇。

(二)簡牘檔案的產(chǎn)生與演變

由于春秋中期生產(chǎn)工具的進步,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有了很大發(fā)展,商業(yè)也相應發(fā)達起來,整個社會有了巨大的變革。甲骨、青銅盡管堅固耐久,但畢竟來源有限,制作程序雜多且較為笨重不便于傳遞。而我國南方盛產(chǎn)竹子,北方盛產(chǎn)木,所以西周王朝的大量政務文書皆書于竹木,稱簡牘或簡冊。

簡牘檔案歷史悠久,跨越從自商周至東晉時期十余世紀,在《詩·小雅》中就有記載“豈不怕歸?畏此簡書”。尤其是由周至漢的一千余年中,簡牘是文字記錄與檔案保存的主要載體。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歷史的又一個動亂的年代,也是古代文書載體材料的大變革時期。公元2世紀漢和帝時,造紙術(shù)這項偉大發(fā)明的推廣及普及使檔案載體材料發(fā)生了巨變。公元404年,豪族桓玄頒令停止使用簡牘,自此紙張最終完全取代簡牘成為國家文書的正式書寫材料。歷經(jīng)幾個世紀的簡牘完全退出歷史的舞臺。

用于制作簡牘的竹木易損壞、腐爛,但迄今為止出土的大批簡牘大多保存完好,這主要依靠于當時采取的保存處理措施。從該時期一直到今天,仍然采取對新竹先進行烘干“殺青”,也叫“汗青”的保護做法,就是“以火炙簡令汗,取其青易書,復不蠹”,既好寫又防腐?!逗鬂h書》:“恢欲殺青簡以寫經(jīng)書?!崩钯t注:“以炙簡令汗,取其青易書,復不蠹,謂之殺青?!贝呵飸?zhàn)國時期使用織物包裹簡冊檔案進行存儲,稱為“帙”。這樣可以起到防塵、防止磨損和錯亂等作用。同時還采取煙熏滅蠹即以莽草熏殺害蟲,晾曬滅蠹等方式。這些原始而有效的方法,成為我國古代檔案保護技術(shù)的萌芽和誕生標志,并為后世沿用。[7]竹木有容易獲取、書寫方便等優(yōu)點,但卻十分笨重不易攜帶,無論是查閱、傳遞還是保管過程都很不方便。

四、縑帛檔案

(一)縑帛檔案及其特點

縑帛檔案是中國古代以絲織品為載體的公私文書??V帛是古代絲織品的通稱,書寫在不同縑帛上的文書也有不同的稱呼。由于古代絲織品品種不同,寫在縑帛上的重要文件也有不同稱呼。如書于微黃色細絹上的稱為“縑書”,書寫在白色生絹上的稱為“素書”?,F(xiàn)存的縑帛檔案有從長沙楚墓中出土的戰(zhàn)國時期的古文書,馬王堆一號墓中出土的《長沙國南部地形圖》《駐軍圖》等。

從考古發(fā)掘的原件來看,大致可分為書信、畫卷、繪圖三種類型。[8]①帛信:最早兩件帛書于1908年在甘肅敦煌發(fā)現(xiàn),內(nèi)容主要反映內(nèi)地與邊疆的往來通信。信中雖未注明日期,但據(jù)同時出土的文物考證,系西漢末年東漢初年的信件。②帛畫:1942年在長沙戰(zhàn)國楚墓中出土的一件帛畫,畫上有文字、圖像,是十分珍貴的縑帛檔案,但原件已流失國外。迄今發(fā)現(xiàn)的最早一件白描粉畫古物為《人物御龍帛圖》。③帛圖:有長沙馬王堆3號漢墓中出土的《彗星圖》《行星運行圖》《地圖》等,對研究戰(zhàn)國秦漢時期的天文、地理、醫(yī)學等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縑帛檔案有如下特點。一是縑帛質(zhì)地柔軟,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進行裁剪折疊,便于攜帶,展開后不影響書寫閱讀。二是縑帛書寫效率高,其表面平滑易著墨,書寫字跡清晰且不易損毀。三是縑帛材質(zhì)穩(wěn)定性強,遇水不易變形,且有一定的張力。四是縑帛價格高昂,多為貴族使用,彰顯身份。

(二)縑帛檔案的產(chǎn)生與演變

學界一般認為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已經(jīng)開始使用縑帛作為書寫材料。在當時,簡牘主要充當一般性的書寫材料,縑帛由于其價格昂貴,往往象征著尊貴與莊重,只有在遇到有紀念意義或重大事件時才會以縑帛為書寫材料進行記錄。

縑帛作為檔案載體經(jīng)歷的時間跨度比較長,在紙張出現(xiàn)后,縑帛雖已日漸式微,但沒有完全退出歷史舞臺,而是作為文人撰文和繪畫的載體沿用至今。質(zhì)地輕薄細密的縑帛也被用來裝裱字畫。由于絲織品容易蟲蛀朽爛,難以長久保存。古代縑帛檔案的保管方式有二:一是折疊式存放,即一篇帛書上面未能卷起的東西折成一疊,放在柜子里保存,繼承了西周金匱保存檔案的傳統(tǒng)。二是卷軸式存放,即在一篇帛書的左右或上下用細棍或竹木作軸,然后以軸為中心卷起來成為一束,形似卷筒。這樣便于保存,又可減少占據(jù)的空間,但軸易生蟲。縑帛的生產(chǎn)成本居高不下,為人們發(fā)明創(chuàng)造出物美價廉的書寫材料提供了動力。經(jīng)過摸索,終于在漂絲和漚絲的基礎(chǔ)上發(fā)明了造紙術(shù),紙張問世。

五、紙質(zhì)檔案

(一)紙質(zhì)檔案及其特點

紙質(zhì)檔案主要是指以紙張為載體的書寫材料。紙張的類型由造紙使所使用的原料決定,如東晉用稻稈、麥稈造紙,叫“土紙”;又用藤皮造紙,叫“藤紙”或“藤角紙”;北方生長楮樹,用楮樹皮造紙,叫“楮皮紙”;南方產(chǎn)竹,從宋代開始用竹造紙,叫“竹紙”等。由于造紙原料范圍的擴大,造紙工業(yè)自然也就迅速地發(fā)展。在魏晉時,已經(jīng)有人用黃葉汁將紙染成黃色;南北朝時更有青、赤、綠等各種顏色的紙,十分美觀。

紙質(zhì)檔案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書寫方便。甲骨硬度大,需要用尖刀鍥刻;簡牘、石刻質(zhì)地堅硬笨重,需要用特制工具經(jīng)過鑿、刻等程序才能完成書寫。紙張柔韌性較強、質(zhì)地輕薄,書寫時容易著墨,非常方便,即拿即寫。二是容量大。甲骨上最多可以刻30個字,竹簡最多也只有40個字左右;石刻上可刻上百個字,但體積相對增大很多。而一張普通的紙可書寫幾百個字,印刷品可容納更多的字數(shù),容量遠遠大于古代檔案其他載體。三是制作成本低。相對于縑帛、青銅器而言,紙的制作成本比較低??V帛為絲織品,價格昂貴,制作起來程序復雜。青銅器是貴族世家的標志,一般老百姓很少使用,說明其制作成本也是相對昂貴的。四是利用便利。紙張輕而柔軟,可隨身攜帶,閱讀也很方便;保管時可使用卷軸式或水平疊放式進行存放,所占空間比較小,而且使用起來很方便,即拿即用。

(二)紙質(zhì)檔案的產(chǎn)生與演變

紙張作為書寫材料逐漸登上歷史舞臺經(jīng)歷了漫長的過程。商周時代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較為完備的文字體系,卻缺少記錄文字的載體,古人想出了各種記錄文字的辦法,最初將文字刻錄在龜甲獸骨上。春秋戰(zhàn)國時期,簡牘、縑帛與甲骨、青銅相比,具有材料易得、便于加工、適合書寫、質(zhì)地輕薄等優(yōu)點,開始作為書寫材料逐漸普及開來。但簡牘和縑帛也同樣有許多不便之處,簡牘十分笨重不易攜帶,縑帛雖比簡牘輕但價格昂貴。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chǎn)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終于發(fā)明了一種能為大多數(shù)人所用的書寫材料——紙,紙質(zhì)檔案也就這樣產(chǎn)生了。

公元前2世紀的“灞橋紙”,雖然制作工藝粗糙,成品質(zhì)量不佳,但卻是目前發(fā)現(xiàn)最早的植物纖維紙。由于紙張是用植物纖維制成的,極易成為檔案有害生物生長繁衍的溫床,促使古人不斷探索藥物驅(qū)蠹方法。[9]東漢時期的蔡倫總結(jié)了民間造紙的經(jīng)驗,改進了造紙的工藝,又選用價格便宜、便于加工的樹皮、麻頭、破布、廢漁網(wǎng)作為造紙原料。[10]隨著造紙技術(shù)的提高和完善,造紙規(guī)模不斷擴大,紙張產(chǎn)量不斷提高,優(yōu)越性不斷增強。東晉末年,結(jié)束了簡牘、縑帛的時代,確立了紙張作為檔案物質(zhì)載體的主體地位,并得以廣泛使用。紙張作為檔案的物質(zhì)載體能夠成為主要載體并獨領(lǐng)風騷一千多年,就是因其較之以前的物質(zhì)載體而言,存儲密度高,方便攜帶,易于生產(chǎn),且生產(chǎn)原料豐富,生產(chǎn)工藝簡單,價格便宜。[11]

六、結(jié)語

中國古代檔案載體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經(jīng)歷了甲骨、金石、簡牘、縑帛、紙質(zhì)五個階段的漫長演變,從不同層面折射出中國古代社會的發(fā)展歷程,從多個側(cè)面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12]是世界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本文通過對中國古代檔案載體演變的考察研究,目的是為了繼承發(fā)展中國古代檔案載體保護技術(shù)、方法,吸收當代新技術(shù)、新方法,使其得以長久保存,并進一步開發(fā)中國古代檔案載體的價值,使其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科技等方面得到廣泛利用,為社會各項事業(yè)發(fā)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注釋及參考文獻:

[1]馮惠玲,張輯哲.檔案學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27.

[2]郝文勉.殷墟甲骨檔案的形成[J].檔案管理,2003(3):45.

[3]申玉寶.“金書鐵券”解讀[J].中國檔案,2005(1): 69.

[4]郭沫若.奴隸制時代[M].北京:科學出版社,1956: 22.

[5]徐立剛.中國古代石刻檔案的源流與特點[J].檔案與建設(shè),2000(12):52-54.

[6]楊小紅.簡牘檔案百年述論[J].檔案學通訊,2000(6):73-75.

[7]王宗征.中國古代檔案保藏范例[J].北京檔案, 2015(10):56-58.

[8]陳子丹.縑帛檔案淺說[J].檔案,1996(5):37-38.

[9]麻新純.中國古代檔案保護思想探析[J].北京檔案,2005(11):12-15.

[10]張美芳.中日韓修復用手工紙起源與發(fā)展的比較研究[J].檔案學研究,2013(3):55-59.

[11]丁海斌,方鳴,陳永生.檔案學概論[M].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2012:64.

[12]王貞.打開檔案寶庫,尋找歷史印跡——《中國檔案珍品展》在北京市檔案館推出[J].北京檔案,2019(11):4-5.

作者單位:廣西民族大學管理學院

猜你喜歡
簡牘甲骨石刻
中外石刻大不同
西狹頌摩崖石刻
讓甘肅簡牘“活”起來
近十年(2010~2019年)遼代石刻文研究綜述
秦簡牘專造字釋例
字溯甲骨?文承龍韻
說甲骨新綴所見的“南孟”與“奠子方”
甲骨釋字四則
簡牘文獻中秦及漢初奴婢制度的特征
刻在甲骨上的愛情
许昌县| 丰顺县| 蕉岭县| 太湖县| 曲水县| 东明县| 临夏县| 乐陵市| 绿春县| 西城区| 富锦市| 洪湖市| 浏阳市| 剑阁县| 文山县| 左贡县| 合川市| 梁平县| 休宁县| 隆林| 大竹县| 柘城县| 宜兴市| 丹凤县| 赣州市| 安平县| 泸西县| 海伦市| 马山县| 扎赉特旗| 岳池县| 西丰县| 新建县| 平昌县| 平凉市| 通渭县| 张家口市| 海阳市| 金华市| 贵南县| 金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