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明鈺,周春蘭,王艷芳,吳艷妮,從維蓮,劉麗萍,李曉霞,陳麗玲
循證實踐作為一種有效的決策方式,能夠改善患者的臨床結局,降低疾病治療成本,提高患者滿意度,已逐漸成為全球醫(yī)療衛(wèi)生系統(tǒng)關注的焦點[1]。國際護士協(xié)會也將循證實踐作為高質量護理的金標準[2]。國內外高校逐漸意識到循證實踐的重要性,不僅將循證實踐納入到教學課程中,也將其引入到學生的臨床實習中[3]。而臨床護理教師作為護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實踐導師,其循證實踐能力水平對臨床循證實踐教育至關重要,關乎實習護生對循證實踐的掌握與應用。但目前國內外循證護理實踐研究多集中于高校教師[4-5]或臨床普通護士[1,6],未見臨床護理教師的相關報道。鑒此,筆者調查分析三甲醫(yī)院臨床護理教師的循證實踐概況及其循證實踐行為的影響因素,旨在為促進臨床護理教師開展循證實踐提供參考。
1.1對象 2018年11~12月方便選取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臨床護理教師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醫(yī)院正式注冊護士;承擔臨床帶教工作;知情同意參與本次調查。排除標準:休假、外出進修者。有效調查372名臨床護理教師,女345人,男27人;年齡24~60(32.97±5.04)歲;最高學歷為大專13人,本科336人,碩士23人;工作年限<5年46人,5~年169人,≥10年157人;職稱為初級217人,中級137人,高級18人;帶教年限<5年170人,5~年95人,≥10年107人。循證實踐培訓經(jīng)歷:無152人,≤20 h 185人,>20 h 35人。主持過科研項目42人,發(fā)表過學術論文128人。
1.2方法
1.2.1調查工具 ①基本情況調查表,由研究團隊自行設計,包括年齡、性別、工作年限、職稱、學歷、帶教年限、循證實踐培訓等。②循證實踐概況量表(Evidence-Based Practice Profile Questionnaire,EBP2Q),由McEvoy等[7]編制,用以測量循證實踐態(tài)度、知識、技能、應用。經(jīng)授權后根據(jù)量表漢化及跨文化調適指南[8]對EBP2Q進行翻譯、調適及修改,最終形成中文版EBP2Q,包括循證實踐基本了解度(4個條目)、循證實踐學習意向(4個條目)、循證實踐態(tài)度(6個條目)、循證實踐與工作兼容性(5個條目)、臨床相關術語(6個條目)、循證實踐相關術語(3個條目)、循證實踐行為(8個條目)、循證實踐技能(9個條目)8個維度,共45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各維度條目均分越高,表明相應維度水平越高。由6名護理專家(2名臨床護理專家,2名英國索爾福德大學循證實踐留學專家、2名循證實踐副教授教師)對中文版EBP2Q進行信效度檢驗,結果顯示I-CVI為0.833~1.000;量表總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58,各維度為0.847~0.949(303名臨床護士中測得),各維度重測信度為0.745~0.960(22名臨床護士間隔2周測得);探索性因子分析中,累計方差貢獻率為71.014%,各條目的因子載荷為0.552~0.831。將護理教師循證實踐概況各維度條目均分按最高分5分的2/3以上(>3.33),1/3~2/3(1.67~3.33),1/3以下(<1.67)分為高、中、低水平組[6]。
1.2.2調查方法 在知情同意的情況下,研究者當場發(fā)放并回收問卷。共發(fā)放問卷400份,回收有效問卷372份,回收有效率93.00%。
1.2.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1臨床護理教師循證實踐各維度得分及水平分布 見表1。
表1 臨床護理教師循證實踐概況各維度得分及水平分布(n=372)
2.2不同特征臨床護理教師循證實踐行為維度得分比較 見表2。
表2 不同特征臨床護理教師循證實踐行為維度得分比較
注:*P<0.01。
2.3臨床護理教師循證實踐行為的多因素分析 循證實踐應用能有效反映臨床護理人員的循證實踐能力,并且循證實踐行為與循證實踐態(tài)度、知識、技能等息息相關[6,9-11]。以臨床護理教師循證實踐行為維度得分為因變量,以單因素分析中有顯著性差異的變量及EBP2Q其余7個維度得分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α入=0.05,α出=0.10)。自變量賦值:循證實踐培訓(無=0,有=1),發(fā)表文章(無=0,有=1),工作年限以5~年為參照設置啞變量。結果見表3。
表3 臨床護理教師循證實踐行為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注:R2=0.596,調整R2=0.587,F(xiàn)=66.968,P=0.000。
3.1臨床護理教師循證實踐現(xiàn)況 表1顯示,86.29%的臨床護理教師循證實踐態(tài)度為高水平,58.60%的教師循證實踐學習意向為高水平,但循證實踐相關術語、臨床相關術語、循證實踐基本了解度、循證實踐與工作兼容性、循證實踐行為及技能處于中等水平。而Upton等[12]的調查顯示,美國和英國的護理教師循證實踐態(tài)度、知識、技能、行為得分偏高,可能因為國內循證實踐教育滯后,導致大多臨床教師在校學習階段并沒有接受到良好的循證實踐教育,畢業(yè)后也未經(jīng)過正規(guī)的循證實踐培訓。Wong等[3]發(fā)現(xiàn),在臨床實習中引入循證實踐教育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循證實踐能力。然而,雖然護理教師認為有必要進行臨床循證實踐教育,但其自身循證實踐的知識技能及應用水平不足,無法很好地開展循證帶教。因此,臨床護理教師應努力提高自身循證實踐能力,以滿足實習護生尤其是碩士研究生的臨床循證實踐帶教標準。
3.2臨床護理教師循證實踐行為的影響因素
3.2.1循證實踐態(tài)度、知識、技能及培訓經(jīng)歷 本研究結果表明,循證實踐相關術語、循證實踐態(tài)度、學習意向、技能及循證實踐培訓經(jīng)歷是帶教老師循證實踐行為的影響因素(P<0.05,P<0.01)。Youssef等[4]的調查結果顯示,護理教師的循證實踐態(tài)度、知識及技能與其循證實踐行為顯著相關。周春蘭等[6]的調查顯示,臨床護士參與循證實踐培訓是其循證實踐行為的主要影響因素。循證實踐教育或培訓能有效提高護士的循證實踐態(tài)度,知識及技能,從而促進臨床循證實踐的應用[6,13]。醫(yī)院管理者應系統(tǒng)化完善臨床護理教師循證實踐繼續(xù)教育培訓體系,提升其循證實踐水平。①組建高質量循證實踐培訓團隊,制定系統(tǒng)的培訓教學計劃,包括基礎知識如證據(jù)質量評價,循證指南的制定與應用,證據(jù)應用模式如ACE star模式等[14];以及實踐性的證據(jù)應用技能如項目可行性分析,變更項目管理模式等。②采取多樣化的培訓方式如工作坊,同輩支持,導師制,案例教學等。③采用有效的考核方式進行評估,如文獻評鑒,臨床情境化考核等,明確其薄弱點,針對性強化,督促其自我學習,提高臨床循證實踐帶教水平。
3.2.2工作年限 本研究結果表明,帶教老師的工作年限是其循證實踐行為的影響因素(P<0.01),工作≥10年組教師得分顯著高于工作5~年組,可能因為高年資帶教老師通過長期帶教與工作實踐,深切體會到科研證據(jù)與臨床實踐的差距,善于思考并接受應用新證據(jù),傳播新理念,以助力臨床循證護理實踐的發(fā)展[15]。提示護理管理者可采取精英化模式重點培養(yǎng)工作≥10年的高年資帶教老師,以點帶面,推動循證實踐應用。如①利用體驗式方法,選拔工作≥10年的教師到成熟開展循證實踐的醫(yī)院進修,深切體會學習臨床循證實踐的開展及應對措施,加強討論交流。②鼓勵工作≥10年的高年資帶教老師在職學歷深造,著重向循證實踐方向培養(yǎng)??剖易o士長提供支持性領導力,優(yōu)化人力資源配置,給予科研學習時間與實踐機會。③積極成立全院循證實踐項目組,大力授權、支持工作≥10年的高年資帶教老師開展循證實踐項目并進行評選。以高質量的循證護理實踐提升同行認可度,促進臨床帶教老師循證實踐能力的提升和循證實踐教育水平的成熟[14]。
3.2.3發(fā)表文章 本研究結果顯示,帶教老師發(fā)表文章的經(jīng)歷是影響其循證實踐的主要因素(P<0.05),與李敏[15]對吉林省330名臨床教師的調查結果一致。在文章寫作過程中,臨床護理教師主動閱讀大量科研文獻,學習研究設計,明確臨床實踐與科研證據(jù)的差距,從而啟發(fā)循證實踐項目開展。另一方面,優(yōu)秀的科研論文也來源于良好的科研項目實踐。因此醫(yī)院管理者應:①鼓勵帶教老師根據(jù)臨床工作、科研經(jīng)驗進行論文寫作與發(fā)表,如個案管理等;②加大護理科研基金支持力度,制定獎勵政策,激勵其科研熱情;③完善醫(yī)院科研資源的配套設施,如建立科研資源數(shù)據(jù)庫,將循證實踐證據(jù)總結在院內公共網(wǎng)絡平臺,科室公告板等傳遞,以增加證據(jù)獲取途徑及證據(jù)使用率;④建立高校與臨床科室之間的良好科研項目合作,充分結合利用高校教師的科研水平與臨床教師的實踐經(jīng)驗。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臨床護理教師的循證實踐態(tài)度、學習意向較高,但其循證實踐知識、技能、行為有待提高。臨床護理教師的循證實踐培訓經(jīng)歷,循證實踐相關態(tài)度、知識、技能,工作年限,發(fā)表文章的科研經(jīng)歷影響其循證實踐行為。醫(yī)院管理者應進一步完善循證實踐繼續(xù)教育培訓體系,采取精英化培養(yǎng)方式有效提升臨床護理教師的循證實踐水平及應用。本研究僅調查廣州市一所三甲醫(yī)院的臨床護理教師,樣本的代表性存在一定缺陷,自評式調查問卷可能導致研究對象高估或低估自身循證實踐水平。今后可采用主客觀評估結合的方式,多中心抽樣調查分析,推廣研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