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瑩瑩?謝恩芝
【內(nèi)容摘要】隨著法治的發(fā)展,被追訴人的權利保障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而傳統(tǒng)的以偵查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極易損害被追訴人權利,為此我國開展了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本文針對實踐中對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存在的誤解、偵查中心主義仍占主導地位、被追訴人權利保障的現(xiàn)狀等情況,從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對被追訴人權利保障的價值體現(xiàn)、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在實踐中的運用與不足等方面進行闡述,提出變革刑事訴訟理念,堅決貫徹、落實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改革,規(guī)范偵查機關權力行使,完善審查起訴、庭審制度等途徑,實現(xiàn)對被追訴人人權的保障。
【關 鍵 詞】審判中心主義;偵查中心主義;被追訴人權利;人權保障
中圖分類號:D9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20)05-0006-04
作者簡介:劉瑩瑩(1995-),女,河南商丘人,南寧師范大學法學與社會學院,法律碩士;通訊作者:謝恩芝(1971-),女,藏族,四川小金人,法學碩士,南寧師范大學法學與社會學院,副教授。
隨著社會法治的發(fā)展,人權保障狀況成為衡量各國法治進程的重要標志。在刑事訴訟實踐中,被追訴人人權保障更是成為各國在刑事訴訟改革過程中所關注的重點。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確保偵查、審查起訴的案件事實證據(jù)經(jīng)得起法律的檢驗。”這一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的提出,明確了審判活動的中心地位,具有深遠的現(xiàn)實意義,為被追訴人權利保障的實現(xiàn)提供了重要的司法基礎。
一、審判中心主義的概念解析
(一)對審判中心主義的界定
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模式,其定義的權威解析出自《決定》的表述?!稕Q定》指出:“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目的是促使辦案人員樹立辦案必須經(jīng)得起法律檢驗的理念,確保偵查、審查起訴的案件事實證據(jù)經(jīng)得起法律檢驗,保證庭審在查明事實、認定證據(jù)、保護訴權、公正裁判中發(fā)揮決定性作用。”
(二)審判中心主義的基本內(nèi)涵
以審判為中心,一是指就審判階段而言庭審過程是中心,這就要求法官的裁決應當在庭審中形成,而非基于庭外的因素;其次是指就整個刑事訴訟程序而言,強調(diào)審判階段對偵查和審查起訴階段的司法監(jiān)督職能。通過控辯審三方在場的庭審活動,對案件的證據(jù)逐一舉證、質(zhì)證,做到事實證據(jù)調(diào)查在法庭,定罪量刑辯論在法庭,判決結果形成在法庭。審判中心主義強調(diào)對審前各階段的司法監(jiān)督,特別是審前對被追訴人所采取的各項措施的合法性監(jiān)督,從而保障被追訴人的權利。
(三)司法實踐中對審判中心主義理解存在的誤區(qū)
在司法實踐中,對以審判為中心的認知主要觀點有:以法院為中心或以庭審為中心。這兩種觀點都將以審判為中心的內(nèi)涵簡單化,使其偏離了立法者的本意。審判中心主義是貫穿于整個訴訟過程,是審判階段相較于偵查、起訴兩個階段而言的“中心”。在整個訴訟過程中,偵查、起訴和審判階段都承擔著本階段應盡的重要職能,審判階段的審判職能不同于偵查職能和起訴職能。偵控機關主要是追訴職能,不公開進行;而審判職能必須公開進行,在控辯審三方在場的情況下,將證據(jù)的出示、質(zhì)證、案件事實的調(diào)查全方位的呈現(xiàn)于法庭,并在庭審過程中形成一系列的規(guī)則加以規(guī)制。以審判為中心正是通過在審判過程中的一系列原則保證被追訴人的人權,并制約和監(jiān)督偵控機關審前的非法行為,這是審判職能與偵查職能、起訴職能區(qū)別的體現(xiàn),也是審判中心主義的真實內(nèi)涵,是對公檢法三機關訴訟原則中“互相制約”原則的體現(xiàn)。
二、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對被追訴人人權保障的價值
(一)有利于完善司法訴訟制度
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有利于完善司法訴訟制度,彌補過去以偵查為中心的司法訴訟制度的不足。司法公正是刑事訴訟中當事人追求的最基本的權利,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的改革又是司法公正強有力的保障。
審判職能的特性決定了審判階段通過對證據(jù)是否充分、采集程序是否合法正當、事實是否清楚等程序或實體方面綜合確認被追訴人是否有罪,并對案件事實及各方利益全面考量后作出公正的判決。而在偵查中心主義模式下,易導致案件在事實的認定上過分依賴偵查階段所搜集的證據(jù)、對審前程序中不當適用強制措施疏于監(jiān)管,公訴機關與審判機關的職能弱化,審查起訴和庭審過程流于形式,被追訴人的人權難以得到保證,司法公正亦難以實現(xiàn)。審判中心主義的實質(zhì)是使審判程序對整個訴訟過程發(fā)揮監(jiān)督作用,落實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的適用。偵查機關在偵查過程中通過刑訊逼供等非法手段收集的被追訴人的供述、證人證言等證據(jù),法庭有權基于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不予采信,使得審判機關對偵查機關的制約功能得以實現(xiàn),以此倒逼偵查機關在偵查階段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杜絕使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手段收集證據(jù),嚴格按照法定程序依法行使法律賦予的權力,從而達到對被追人的人權保障的目標,實現(xiàn)法律的公平正義。
同時,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要求在審判過程中重視被追訴人的人權保障。審判中心主義要求庭審嚴格按照直接言詞原則執(zhí)行,保證被追訴人獲得律師辯護的權利,貫徹證人與鑒定人出庭作證制度,使審判庭審過程公開透明,保障控辯雙方充分辯論,法官保持中立,改變偵查中心主義模式下控辯之間權利失衡狀況,維持公正合理的審判結構,以保障被追訴人的人權。
(二)有利于加快我國司法人權保障的法治建設進程
我國憲法和刑事訴訟法均規(guī)定了“尊重和保障人權”,保障人權已成為刑事訴訟法的基本理念。刑事訴訟中,偵控方手握國家公權力,與被追訴人對抗,其合法權益易受侵害。法治社會要求權衡各方面利益,對國家公權力的行使進行必要的限制。刑事訴訟中要堅持貫徹疑罪從無、證據(jù)裁判、程序公正等原則,保障被追訴人的辯護權等訴訟權利,堅持未經(jīng)法院審判,不得判決被追訴人有罪的原則,充分保障被追訴人在庭審中與公訴人對抗的權利與能力。審判中心主義有利于保障被追訴人的人權,使得我國人權保障制度適應全球化趨勢,與國際接軌,帶動我國人權保障事業(yè)的發(fā)展。
三、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面臨的問題
(一)偵查中心主義仍保持較強影響力
刑事訴訟的基本理念是打擊犯罪與保障人權并重,但我國長久以來偵查中心模式已為公安司法機關熟悉和適應,在整個刑事訴訟過程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導致審判中心主義推進緩慢。偵查中心主義是指訴訟中所需的證據(jù)、事實調(diào)查等,主要是在偵查階段搜集和完成。在偵查階段除逮捕需檢察機關批準外,其他強制措施偵查機關可以自行決定。因此偵查階段非法取證等行為難以及時發(fā)現(xiàn)糾正,被追訴人的人權難以得到保障,冤假錯案難以遏制。我國雖然采取了諸多改革措施,如確立控審分離、控辯平等、審判中立訴訟理念、構建以辯護權為核心的被追訴人的權利體系、確立證據(jù)裁判等原則。①但仍未從根本上改變偵查中心模式,刑事訴訟全過程流水作業(yè)的形勢依然存在。
(二)被追訴人權利保障有待加強
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應當以保證公正審判為宗旨,當事人有獲得公正審判的權利,法官應當保持中立。然而實務中偵查、起訴機關基于打擊犯罪,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職能,易根據(jù)有罪推定對案件進行定性。被追訴人作為整個訴訟的核心,很難與偵控機關相抗衡,其辯護權特別是獲得辯護律師幫助等權利因各種因素難以得到保障。如《刑法》規(guī)定“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偽證罪”,其本意是打擊律師不守職業(yè)道德、妨礙訴訟的行為,但實踐中卻成了追究律師刑事責任的利器,專門針對律師設立一個罪名,不利于充分發(fā)揮律師在刑事案件中的辯護職能,有損律師形象。②
我國的刑法經(jīng)歷了從有罪推定到無罪推定,從疑罪從輕到疑罪從無的變遷。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證明被追訴人有罪的舉證責任在檢察機關。但因偵查中心主義影響,法律雖規(guī)定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但保留了被追訴人向偵查機關如實供述的義務,訴訟理念沒有根本改變。
(三)庭審實質(zhì)化有待進一步落實
判決結果形成于法庭,只有法院有定罪量刑權,這是審判中心主義應有之意,也是庭審實質(zhì)化的基本要求。但目前審判中心主義尚未在司法實踐中得到全面推廣運用,影響了被追訴人通過審判制度尋求公正裁判的權利。首先,全卷移送使法官在庭審前過多接觸來自偵控機關的有罪信息,庭前易因先入為主作出有罪推定。其次,因法官庭前的先入為主,易忽視庭審中對證據(jù)的核實、對案件事實的調(diào)查、對被追訴人辯論、質(zhì)證等權利的保障。最后,在司法實踐中,獲得無罪判決的難度極大。檢察機關與審判機關本應分工負責,互相監(jiān)督,但基于雙方都代表國家公權力,在情感上更易親近,審判機關很難保持中立。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迅速發(fā)展,案件面對社會輿論時也易影響法官的獨立裁判。忽視庭審實質(zhì)化的作用,不僅侵犯被追訴人的合法權利,而且也損害到對審判機關的威嚴與威信。
四、審判中心主義訴訟制度改革以及被追訴人人權保障的途徑
(一)變革訴訟理念,全面貫徹、落實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改革
在我國,刑事訴訟“重打擊,輕保護”、“重實體,輕程序”、“重配合,輕制約”、“重審前,輕審判”等傳統(tǒng)觀念由來已久、根深蒂固,目前尚未得到有效克服,這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因此,必須大力培育與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相適應的理念,為改革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③首先,要明確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是為了加快我國法治建設步伐,完善司法機制,保障被追訴人的人權。身處中心的審判機關要嚴謹、慎重地運用審判權,審查審前的偵查、審查起訴階段是否存在非法行為,注意保障被追訴人的人權,避免冤假錯案的發(fā)生。其次,要讓最新的刑事訴訟理念深入人心,為每一司法工作人員所認同并積極貫徹落實。傳統(tǒng)觀念中有罪推定、重實體輕程序、重口供輕證據(jù)的司法觀念嚴重影響了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的進程,要加強對司法人員無罪推定、實體和程序并重、證據(jù)裁判等刑事訴訟新理念的培育,進而推動司法改革進程。
(二)進一步規(guī)范偵查機關權力行使
第一,全面貫徹證據(jù)裁判原則。嚴格依法收集、固定、保存、審查、運用證據(jù)。首先,偵查階段作為訴訟的開端,偵查人員要摒棄有罪推定觀念,將工作重心放在合法、客觀、全面的收集證據(jù)上。其次,受傳統(tǒng)刑事訴訟理念的影響,偵查機關對口供極為重視,為了獲取有罪供述,易實施諸如刑訊逼供、非法搜查、超期羈押等嚴重侵犯被追訴人的合法權利的行為。為此要改變傳統(tǒng)理念,弱化口供的影響力,將工作重心轉向對其他證據(jù)的搜集。最后,要對證據(jù)收集過程進行規(guī)范。偵查機關應當嚴格按照程序要求收集證據(jù),確保偵查過程的合法性。
第二,建立司法令狀制度,進一步規(guī)范偵查機關的執(zhí)法過程。司法令狀制度是通過法官簽發(fā)司法文件,引導偵查機關展開相應偵查活動的制度,是對偵查活動進行事前監(jiān)督的法定行為。偵查機關必須在法官授權下才能采取相應的偵查活動,是避免偵查機關任意展開偵查活動,侵犯被追訴人的權利。
第三,保障偵查階段被追訴人獲得律師辯護的權利。偵查中心主義模式下,偵查機關權力擴張,阻礙偵查階段被追訴人獲得律師辯護的權利。因此應落實偵查階段辯護律師享有的各項權利,并在立法上確定更多的包括律師訊問在場權、律師調(diào)查取證權等權利,保障被追訴人辯護權的充分實現(xiàn)。
第四,落實偵查預審制度?!缎淌略V訟法》規(guī)定公安機關對經(jīng)過偵查,有證據(jù)證明有犯罪事實的案件,應當進行預審,并對收集、調(diào)取的證據(jù)材料予以核實。但司法實踐中,偵查機關并未將偵查與預審分離,預審程序形式化。有效的預審程序,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違法取證等問題并加以糾正,減少冤假錯案的發(fā)生。
(三)落實檢察院的監(jiān)督職能,完善移送起訴制度
在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過程中,為切實保障被追訴人的人權,必須重視檢察機關的監(jiān)督、公訴職能。首先,檢察機關在審前要對偵查機關采取的偵查措施的必要性、合法性審查,避免草率批逮、起訴或不必要的羈押,侵犯被追訴人的人權。其次,要改革完善案卷移送制度。目前實行的全案卷宗移送制度利弊兼有。有利角度是便于法官全面掌握案件事實;弊端是易導致法官形成主觀預斷,導致庭審流于形式。故有學者曾經(jīng)提出的雙重案卷制度,即起訴時不直接將偵查卷宗移送人民法院,而應制作單獨的起訴卷移送,對其他非證據(jù)材料不再隨案移送,既保證審判人員在審前能夠了解案件事實,更好駕馭庭審,又能有效防止偵查卷中其他材料對審判人員預判的影響,確保審判人員的內(nèi)心確信主要形成于法庭審理。這是一種折衷主義的選擇,有助于最大限度地趨利避害,值得深入研究。④最后,落實檢察機關的審判監(jiān)督職能。審判中心主義模式下檢察機關更要注重行使審判監(jiān)督職能,防止審判機關濫用權力。既要保證罪犯得到應得的懲罰,又保證被追訴人的合法權利不受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