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盛 聶馥玲
摘 要:現(xiàn)代漢語中,英語electricity對應的術語是電、電學。electricity從最初傳入到概念完全被接受,經歷了概念之中的不同屬性特征“琥珀”“雷電”及“無處不在”的接受過程,同時經過了“琥珀氣”“雷氣”“陰陽氣”“電氣”等數(shù)次譯名的遷衍,而以“電氣”一詞影響最大。古代漢語中“電”也具有探究自然現(xiàn)象“天空閃電”的成因及本源的主旨傾向。只是在electricity傳入之后,中國古代“電”的含義逐漸拓展,直至被electricity所代表的西方電學的內涵所替代。
關鍵詞:electricity;術語;琥珀氣;電氣;雷氣
Abstract:In modern Chinese, electricity corresponds to the terms of “電” and “電學”. From its initial introduction to being completely accepted, there was a process of accepting its different attributes, such as “amber”, “l(fā)ightning” and “ubiquity”. At the same time, it had undergone several times of translation evolu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terms like “琥珀氣(amber gas)” “雷氣 (thunder gas)” “陰陽氣(air of Yin and Yang)” “電氣(lightning gas) ”, and the term “電氣” had the greatest impact. In this process, it was also found that in ancient Chinese, “電(dian)” had the tendencies of exploring the causes and origins of “sky lightning” as a natural phenomenon. Only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electricity, the meaning of “電” in ancient China was gradually expanded until it was replaced by the western connotation represented by electricity.
Keywords:electricity; terminology; amber gas; lightning gas; thunder gas
1905年,在第二次“西學東漸”已經進行了半個多世紀的時候,王國維在發(fā)表于《教育世界》第四期(1905年2月)的《論新學語之輸入》中講道:“近世之言語,至翻譯西籍時而又苦其不足……況西洋之學術骎骎而入中國,則言語之不足用,固自然之勢也?!边M而指出“我國夙無之學,言語之不足豈待論哉!……言語者,思想之代表也,新思想之輸入,即新言語輸入之意味”[1]。這反映了electricity在19世紀中期由西方初傳入中國時的情形。
一 問題的提出
最早論及electricity譯名問題的是牛亞華、馮立升的《近代第一部電磁學著作〈電氣通標〉》:“咸豐元年(1851年)刊行于寧波的《電氣通標》一書,是目前所知最早用漢文寫成的介紹西方電磁學和電報知識的著作……瑪高溫所創(chuàng)的一些科學名詞術語……如‘電氣一詞不但在我國沿用至今,而且傳入日本……”[2]雷銀照指出electricity的首次漢語譯名是“電氣”,“是英語electric fluid的直譯,是electricity的意譯”[3]。在物理學史著作中,也涉及electricity譯名的內容①。戴念祖指出“古代中國人一直認為天空閃電就是電”[4]。劉昭民指出:“至于‘電字,……當時是指閃電而言,而非現(xiàn)在所說的一般的電,后來才用以泛指一切電的現(xiàn)象?!盵5]厘清electricity漢語譯名的流變過程,才可看出古代中國的“電”是如何與西方的electricity建立聯(lián)系的。
英語electricity的最初的漢語譯名為“電氣”,而最終卻定名為“電”,其間經歷過“雷氣”“琥珀氣”“摩電氣”及“陰氣/陽氣”等數(shù)個漢語譯名的嬗變,正如嚴復所言“一名之立,旬月踟躕;一名之定,十年難期”。而這一漢語譯名的流變過程就如賽義德的“理論旅行”:“首先,有個起點,……使觀念得以生發(fā)或進入話語。第二,有一段得以穿行的距離,……使觀念從前面的時空點移向后面的時空點,重新凸顯出來。第三,有一些條件,不妨稱之為接納條件或作為接納所不可避免之一部分的抵制條件?!谒?,完全(或部分)地被容納(或吸收)的觀念因其在新時空中的新位置和新用法而受到一定程度的改造。”[6]“術語研究必須以哲學的認識論為出發(fā)點與立足點。一個術語的產生與定名過程,往往就是對研究對象反復認識的過程以及對認識結果科學凝練的過程?!盵7]如果把electricity近百年間譯名的流變當作一次“理論旅行”,足跡所至便是一個個譯名,本文梳理英語electricity漢語譯名的流變,以期窺見electricity在異質文化中的接受過程。
二 起點:英語術語electricity的概念嬗演
在術語的翻譯過程中,必須深入地解讀外來術語在源語言(英語)中所表達的概念,再依照概念轉換成目標語言(漢語)進行表述,這便是術語翻譯中的“概念轉換法”(conception transformation method)[8]:
任何一個科學理論都是通過概念來表述的,而術語就是表達概念的基本單位。所以我們可以說,概念決定了術語的含義,若概念變了,術語也必須隨之發(fā)生變化。但是由于人類對于客觀世界的認知是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所以一個科學術語的概念也就隨著人類對于客觀世界認知的深化而變化。
基于“電”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產生了英語electricity,“概念是人類思維的單元,因此,概念又是知識的基本單位,是人們一定階段認識的總結,是人們認識成果的結晶”[9]104。
英語electricity一詞從創(chuàng)制之初到逐漸成熟,概念就發(fā)生過數(shù)次轉換,這也是漢語譯名流變的根源所在。
electricity在《郎文-清華英漢雙解科技大辭典》中釋義如下:“ The manifestation of a form of energy associated with static or dynamic electric charges.與靜態(tài)電荷或動態(tài)電荷有關的能量形式的體現(xiàn)?!盵10]在《牛津當代百科大辭典》中這樣解釋:“1電:顯現(xiàn)在質子(proton)或電子(electron)中的能量形態(tài),令電荷(charge)移換或移動的能量?!猘tmospheric electricity大氣放電/static electricity靜電。2電流。3電學?!盵11]如果不借助我們今天教育所獲得的西方現(xiàn)代科學的知識背景,是難以理解electricity的含義的,這種類似“穿越時空”的假設恰是electricity傳入之時,晚清士人所無法回避的對譯無詞、不明就里的窘境。
在莊和誠、莊艷編著的《英語詞源典故詞典》中有如下記述[12]:
遠在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人就注意到用毛皮或毛織物磨擦過的琥珀(amber)能夠吸引羽毛、頭發(fā)等輕小物體?!ED人就據(jù)elektor(耀眼的太陽)一詞把琥珀命名為elektron,……英語electric(電的)和electricity(電)就是由此而來的,而最先使用這兩個詞的是英國物理學家吉伯……1600年吉伯曾經比較系統(tǒng)地論述過電磁現(xiàn)象,并研究了兩個磨擦帶電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力,是他把拉丁語electricus譯成英語electric,并把磨擦琥珀時產生的吸力叫作electricity。
在鄭宗杜、鄭聲滔的《英語詞源典故詞典》中亦有類似記載:“英國醫(yī)生兼物理學家威廉·吉爾伯特……就建議根據(jù)希臘詞electron(琥珀)將這種吸引力定名為electricity(電)。”[13]以上兩部英語詞源的專著都指出英語術語electricity(electron)源自“琥珀”的希臘語②。而在相關的物理學著作中也有關于英語electricity最初概念的敘述:“電這個詞來源于希臘文琥珀……因為在古希臘好像首先觀察到琥珀與布摩擦之后能夠吸引輕的麻屑,我們現(xiàn)在知道,這是由于靜電力的緣故?!盵14]在科技史著作中也講道:“1646年,在布朗文(1605—1682)著作中,最早使用‘electricity(電)一詞。此名詞來源于希臘文‘ηλεκτρου。吉爾伯特在《磁石論》中把某物質呈現(xiàn)的吸力命名為‘electricam(琥珀之意)。布朗文按照英語語法把它改寫成‘electricity?!盵15]14
1749年,“美國富蘭克林認為雷就是電‘electricity現(xiàn)象。他在11月7日的日記上闡明萊頓瓶實驗發(fā)生的電火花和爆裂聲,就是‘模擬的閃電。它與閃電一致之處有:1.發(fā)光;2.光的顏色;3.彎彎的方向;4.運動很快;5.由金屬傳導;6.爆裂或爆炸聲;7.處在于水和冰;8.通過物體使物體彎曲;9.毀滅動物;10.熔化金屬;11.使易燃物著火;12.有燃燒硫磺的氣味等?!盵15]18此時,electricity指稱的概念包括“靜電/摩擦起電”和“雷電”。
從術語學視角對英語electricity的發(fā)展過程梳理解讀如下:(1)由希臘語“ηλεκτρου(琥珀)”創(chuàng)制,最初是稱名(命名)“摩擦類似琥珀的物質具有了吸引微小物體的吸引力”(摩擦起電、靜電)概念的,此時,electricity的內容(概念)和字面表達(術語詞)、物和詞是完全對等的,可以“望文生義”的,是“理據(jù)術語”,而希臘語是當時西方人必備的知識基礎,英語electricity與琥珀的希臘語名稱ηλεκτρου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可以“一望而知”;(2)到了1749年以后,隨著認識的深入,electricity的概念中已經加入了“天空閃電”的含義,此時electricity的“物”與“詞”則變?yōu)椴煌耆珜Φ龋础巴牟荒軌蛏x了”,也就變成了“部分理據(jù)術語”或“非理據(jù)術語”了③。相關“術語學”層面的變化詳見表1:
至此,electricity的概念發(fā)展并未終止,由于西方科學的“自然哲學”傳統(tǒng),必然要追溯electricity的“形而上學”基礎,并進而對其“本質”“屬性”及“原因”進行探索。正像沃爾夫所言:“吉爾伯特第一次明確地區(qū)分開了電的吸引和磁的吸引;他從分別起作用的動因上加以區(qū)別,雖然這種區(qū)別顯得有點含糊和玄虛?!姷倪\動由于質料而變強,而磁的運動主要來源于形式……電的運動是質料聚集的運動;磁的運動是傾向和諧和的運動。地球這個球體由于電而聚集成渾然一體。地球這個球體由于磁而沿一定方向轉動(Ⅱ,2)。因此,電把一個物體的微粒集結在一起,而磁使物體有確定的形狀,傾向于圍繞一個有一定取向的軸旋轉?!盵16]
在創(chuàng)制英語electricity之后,“電”現(xiàn)象不僅由“琥珀”擴展到“雷電”,從“地”到“天”,特別是到了1874年斯通尼將“化合價”與“電的自然單位”聯(lián)系起來,隨后“電子”概念推而廣之,囊括了萬事萬物。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一書中專辟“電”一章予以論述[17]:
電和熱一樣,也具有某種無處不在的性質,只不過方式不同而已。地球上幾乎沒有一種變化發(fā)生而不同時顯示出電的現(xiàn)象。水蒸發(fā),火燃燒,兩種不同的金屬或兩種溫度不同的金屬相接觸,或者鐵和硫酸銅的溶液相接觸,以及諸如此類的現(xiàn)象發(fā)生的時候,除了明顯的物理現(xiàn)象和化學現(xiàn)象,同時還有電的過程發(fā)生。我們愈是精密地研究各種極不相同的自然過程,我們就愈多地發(fā)現(xiàn)電的蹤跡。
其實,在對英語electricity所對應的客體命名之初,僅僅關注到了“琥珀”這一“質料因”特征?!冬F(xiàn)代術語學引論》中論述:“世界上的客體之所以千差萬別,就是因為每個客體都有自己的特征(characteristics)。……在概念化的過程中,這個客體的各種‘屬性(properties)形成的集合被抽象為‘特征(characteristics)……這個概念在專業(yè)語言(special language)中進一步被‘指稱化(designation),就成了指稱概念的‘名稱(appellation)或者‘符號(symbol)……與客體的屬性一樣,概念的特征也可以組合成各種類型或范疇”[9]99-102英語術語electricity在形成的歷史中,概念的特征屬性逐層遞進:(1)“琥珀”;(2)“雷電/天空閃電”;(3)“無處不在”。
三 距離:譯名
electricity概念的屬性特征“琥珀”也是其詞源特征及最初的構詞理據(jù),electricity進入漢語正是從“琥珀”開始的。
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由倫敦傳教士協(xié)會派駐上海的傳教士麥都思(Walter H. Medhurst,1796—1857)編著的English and Chinese Dictionary(《英華字典》)在上海出版,此書是否為首部收錄英語electricity的詞典,不能完全確定④,但是1822年(道光二年)馬禮遜的《華英字典》和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衛(wèi)三畏的《英華韻府歷階》都未收錄electricity⑤。麥都思將electricity解釋為“琥珀磨玻璃發(fā)火之法”,盡管沒有翻譯的說明,但是從1749年富蘭克林發(fā)現(xiàn)“雷就是電現(xiàn)象”到1842年麥都思《英華字典》出版已將近百年,僅憑該詞義項可做如下判斷:(1)“琥珀磨玻璃發(fā)火之法”為electricity的字面義,或為語文義,解釋偏重于詞源及產生時期的背景;(2)Chinese and English Dictionary或為語文詞典,因為在英漢詞典編輯出版的初期,也的確應該是先從語義層面進行翻譯傳播;(3)麥都思編著該詞典時所依據(jù)的英語詞典當為語文詞典,如果有參考相關百科詞典的話,也是較早期的electricity概念,其中尚未容納“雷電”的含義。總之,麥都思的這部詞典中electricity的釋義只關注到了“琥珀”的特征,未涉及其他含義⑥。
在1865年(同治四年)馬禮遜的《五車韻府》中漢字“珀”釋義中有 “拭熱能吸芥”一句,英語釋義為:“Part of the name of amber, which is called a medicine, and is said by the old dictionaries to have been brought from India. Its attractive electricity is noticed in these words, when rubbed hot, it can attract light straws. There is a great variety of sorts, and various opinions about its origin; several deem it a resin that falls from trees, which in time becomes amber; one thinks it dragon's blood.”(琥珀的一部分,被稱為一種藥,被舊詞典所說是從印度帶來的。它吸引的電力在這些詞中被注意到,當摩擦生熱之時,它能夠吸引輕的稻草。它有很多種類,而關于它的起源,有多種意見,有幾個人認為是樹脂最終變成了琥珀,而另一個人認為它是惡龍的血。)
“Its attractive electricity is noticed in these words”說明了“琥珀”與electricity之間的詞源關系。《皇朝經世文續(xù)編》收錄的張自牧的《瀛海論·中篇》說:“泰西人初講電氣謂之琥珀氣又謂地球乃一大磁石有自然電氣”[18]?!痘食浭牢娜帯肥珍浀泥嵱^應的《西學》說:“磁石引針,琥珀拾芥,此電學之出于我也。”[19]同書收錄的鐘天緯的《西學古今辨》也說:“中國以琥珀拾芥,西人因之推究其理,名之琥珀電氣。”[19]由此可見,當時中國士人是借由“琥珀”來理解electricity的。
1851年(咸豐元年)傳教士瑪高溫(Daniel Jerome Macgowan,1814—1893)編著的《博物通書》出版,主要敘述“電氣通標”(電報)原理。在《電氣通標序》中說:“西洋新法,凡通信移文,雖數(shù)千里,一刻可至。此寶貴之要法也。無論國政民事,皆所必需。今欲詳明其理,先從電氣立論。高明者即此細究,自能知之?!蔽闹杏呻妶笳劦诫姎?,“高明者即此細究,自能知之”,由此“電氣”便作為一個新詞出現(xiàn)于漢語世界⑦。
正是基于英語electricity概念中“雷電/天空閃電”的屬性,漢語譯名中出現(xiàn)了“電氣”與“雷氣”,而最終“電氣”一詞影響重大,“雷氣”一詞卻不為人知。
在1872年(同治十一年)盧公明的《英華萃林韻府》中,electricity的譯名為“雷氣、電氣”,“Electricity of the earth,地體之電氣,Electricity of the clouds,天云之電氣?!笨梢钥闯觯袄住薄半姟倍质蔷哂邢嗤δ艿?,其間對應關系如同后半句中的“地體”—“earth”之于“天云”—“clouds”。從“電氣”“雷氣”的譯名可以看到,“氣”成為英語electricity概念接受過程中的重要的一部分,而“氣”又是中國傳統(tǒng)知識體系中具有本體意義的概念,有著“無處不在”的屬性,因此,漢語譯名中出現(xiàn)了“氣”字,“電氣”與“雷氣”皆由此產生。
四 條件:譯名“電氣”產生理據(jù)淺析
“電氣”一詞的產生理據(jù)尤為關鍵,雷銀照指出“電氣”“是英語electric fluid的直譯,是electricity的意譯”[3],其實在瑪高溫之《電氣通標序》中開篇便有言:“雷電之氣,磅礴乎宇宙萬物?!庇纱丝磥?,在瑪高溫將electricity的譯名確定為“電氣”之時,已經包含“雷氣”之義了。而盧公明的《英華萃林韻府》則明確將“雷氣”作為漢語譯名之一。
在古代中國的知識體系中,“雷”“電”二字總是相伴始終、合為一體的。漢語“雷電”一詞成為一個專有名詞,在今天的英語中,“雷電(lightning或lightning discharge)不關注其是否擊中地面時,可稱為‘閃電(flash或lightning flash)。擊中地面或大氣中物體的雷電通常稱為‘雷擊(lightning strike)。雷電常用英文非技術用語為lightning bolt。……英文‘lightning和‘flash含義與區(qū)別較為明確,它們與中文‘雷電和‘閃電并無一一對應關系……”⑧
可見,漢語“電”與“雷電”所對應的單詞似乎沒有區(qū)別,皆為lightning,而 “電”與“雷”單字則一一對應lightning與thunder。特別是在《古今圖書集成》中專設為一部——“雷電部”。晚清學者杭辛齋的《學易筆談》指出:“蓋雷之與電,本為一物,雷為電之聲,電為雷之光,光速而聲遲,故人必見電而后聞雷,遂以目所見者為電,耳所聞者為雷,其實非有二物也?!盵20]550符定一的《聯(lián)綿字典(四 戌集)》收錄有“雷電”條目:“雷者天之威動,電者天之光耀?!纂姾隙??!新暶焕?,無聲名曰電。震氣為雷,激氣為電。喻威大也。正字作靁電?!盵21]該書將“雷電”界定為“聯(lián)綿詞”,關于“聯(lián)綿詞”的定義,王國維在北京大學《國學季刊》第1卷第3期(1933年)的《研究發(fā)題》(第三節(jié))中說:“聯(lián)綿字,會合二字而成一語,其實猶一字也?!?至于說漢語譯名“雷氣”一詞為何被棄而不用,似乎可以從《駢字類編》一書中找到答案)⑨,該書并未收錄“電氣”[22]410-418,而收錄了“雷氣”:“雷氣:《素問》見雨氣下;郭汭《溫泉宮詩》:(雷氣)寒戈戟,軍容壯武貔?!盵22]400文獻出處為:(1)《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天氣通于肺,地氣通于咽,風氣通于肝,雷氣通于心,谷氣通于脾,雨氣通于腎?!盵23]《中華醫(yī)學大辭典》中“雷氣”釋義為:“雷電之氣也,《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雷氣通于心。”[24](2)《同崔員外溫泉宮即事》:“輦輅移雙闕,宸游整六師。天回紫微座,日轉羽林旗。雷氣寒戈戟,軍容壯武貔。弓鳴射雁處,泉暖躍龍時?;莼捎^俗,謳謠入賦詩。同歡王道盛,相與詠雍熙。”[25]
由此可知,“雷氣”在electricity傳入中國之前便具有了特定的概念,雖然曾被用作electricity的漢語譯名,但是舊有的含義與electricity概念難以融合,故而短時即廢。
而至于“電氣”一詞的產生,可以在《康熙字典》中“電”字釋義下所引證的宋代字書《埤雅·卷二十》“釋天”之中找到根據(jù)[26]:
電:隂陽激耀,與雷同氣,發(fā)而為光者也。雷從回,電從申,隂陽以回薄而成雷,以申泄而為電故也?;蛟唬豪壮鎏鞖?,電出地氣,故電從坤省,《管子》所謂“天冬,雷;地冬,霆”是也?!队洝吩唬骸暗剌d神氣,神氣風霆,風霆流形?!毖匀f物以風霆流形,而風霆出于地之神氣也。
五 改造:漢語“電”的定名
1908年,清朝學部審定科所編纂的《物理學語匯》由學部編譯圖書局發(fā)行并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印刷,該書中electricity譯為“電氣”。至此,electricity的“理論旅行”并未終止,“1932年夏,國立編譯館在南京成立?!?月,中國物理學會在北平成立?!⑻峤?933年8月在上海召開的中國物理學會第二屆年會審查,在這次年會上,推舉出吳有訓……等七人為物理學名詞審查委員會委員,……于1934年1月25日呈報教育部,31日由教育部核準公布,是為《物理學名詞》”[27]。在《物理學名詞》中,electricity譯為“電、電學”。
在1851年《博物通書》出版之際,漢語“電”字仍以成書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的《康熙字典》中的釋義為準[28]:
《說文》:隂陽激燿?!钝拧罚弘娕c雷同氣?!墩f卦》:離爲電。電,火屬也?!夺屆罚弘?,殄也?!兑住な舌尽防纂姾隙??!对姟ば⊙拧氛痣??!抖Y·月令》仲春雷乃發(fā)聲,始電?!洞呵铩る[九年》:大雨震電?!痘茨献印ぴ烙枴罚弘娨誀懕薏摺?/p>
釋義中“電”字僅為自然現(xiàn)象“天空閃電”的名稱而已,其后《辭源》中的“電”字釋義便已經發(fā)生了明顯的“改造”[29]:
【電】見電氣條。明照之意?!?/p>
【電氣】萬物所具之一種感應力也。有陰電陽電之分。或稱正電負電?!?/p>
在《辭源》中,electricity完全等同于“電氣”,并借由“電氣”一詞將electricity概念移植于漢語“電”的概念之中,并成為第一義。尤為徹底的是1973年的《現(xiàn)代漢語詞典》試用本中,“電”字釋義為[30]:
①有電荷存在和電荷變化的現(xiàn)象。電是一種很重要的能源,廣泛用在生產和生活各方面,如發(fā)光、發(fā)熱、產生動力等。②觸電:……③電報:……④打電報:……
在該書中,“電”字已然全面“容納”了electricity概念,不僅其首義替換為electricity概念,其余義項“觸電”“電報”及“打電報”也皆為electricity概念的衍生義,彰顯出根源于西方現(xiàn)代科學的electricity的概念對于中國傳統(tǒng)知識譜系下的“電”的概念“改造”的徹底性。
六 結 語
從1847年麥都思第一次將electricity譯作漢語始,到1934年《物理學名詞》正式確立漢語譯名“電”字止,經歷了近百年。然而electricity在中國的“闖入”絕不單是傳播“電氣”技術那么簡單,相當?shù)湫偷卣扬@了electricity概念的古今轉換[31]。在此過程中,中國古代“電”的概念逐漸被拓展,直至被electricity所代表的西方電學的義涵所替代,而漢語中“電”原來的含義已經變得不那么重要了。這恰恰體現(xiàn)了西方科學的傳入對漢語的變遷所產生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