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東旺 洪梅 朱建平
摘 要:文章主要介紹了中藥名阿拉伯語翻譯及規(guī)范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解決問題的策略。借鑒中藥名其他語種翻譯規(guī)范經(jīng)驗,討論了影響中藥名阿拉伯語翻譯的因素,中藥名漢語與阿拉伯語對應的不同情況的處理,多種音譯方法的處理等,還討論了藥名翻譯的規(guī)范方法,包括翻譯的規(guī)范模式,阿拉伯語語法中冠詞、多音詞的處理,漢語拼音阿拉伯語轉(zhuǎn)寫規(guī)范,藥名中炮制方法的翻譯,以及道地藥材地名的翻譯等。
關鍵詞:中藥名;阿拉伯語;翻譯;規(guī)范
Abstract:In order to resolve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ng TCM drug names from Chinese to Arabic, we discussed the strategy for the transl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TCM drug names. Considering the transl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experience of other languages, we discussed factors that might affect the translation, and put forward the methods adopted to deal with the different relations between Chinese and Arabic drug names. The standardization methods are also discussed in terms of translation model, grammar problems, the site of drugs, the preparation method names related to drug names.
Keywords:TCM drug name; Arabic; translation; standardization
引 言
中國通過“新絲綢之路”與阿拉伯語國家和地區(qū)、伊朗、巴基斯坦貿(mào)易往來密切,中藥材、中藥產(chǎn)品、中醫(yī)服務在這些地方有很大的市場。阿拉伯語翻譯人員在面對藥名、方名等中藥專業(yè)術語時,常望文興嘆,抱怨無工具書可以參考。規(guī)范的藥名翻譯對于貿(mào)易、醫(yī)學交流、治病救人都有重要意義。本研究為“中國中醫(yī)科學院自主選題研究項目:服務‘一帶一路國家戰(zhàn)略的醫(yī)史文獻研究 (2)中醫(yī)藥基本術語阿拉伯意大利語譯名規(guī)范研究”部分成果。主要研究內(nèi)容為將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中醫(yī)藥學名詞》中500余種中藥名翻譯成阿拉伯語,并對翻譯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辦法進行較為全面的探討。
一 影響中藥名翻譯的因素
歷史文化、語言、植物地理分布的差異,古代阿拉伯與古希臘羅馬醫(yī)學交流、中國阿拉伯醫(yī)學交流,現(xiàn)代中西醫(yī)學進入阿拉伯世界等因素均影響中藥名的翻譯。以細辛(Asari Radix et Rhizoma)為例,其阿語名之一和拉丁名Asarum均源于古希臘語[1],在中阿詞典中另一譯名為[2]2065 。再如八角茴香(Anisi Stellati Fructus)[2]24[3]1414,阿語名中的及拉丁名中的Anisum亦源自古希臘語或[4]。類似麻黃分布較廣的藥材,其阿語同時具有阿語藥名、漢語拼音音譯、拉丁藥名音譯等多種形式。麻黃的阿語藥名為[2]1302,亦有用拼音音譯為,從拉丁藥名音譯為。
二 中阿藥名多種對應關系的處理
受上述各種因素的影響,中阿藥名主要存在以下關系:只有一個對應詞;有兩個或多個對應詞;沒有對應詞。
(一)只有一個對應詞
來自阿拉伯國家地區(qū)和一些常見分布廣的藥用植物在阿拉伯語中多有自然對應詞,形成默認規(guī)范藥名,中阿藥名容易形成一一對應關系,直接譯出即可,如生姜、沒藥、乳香。
(二)有兩個或多個對應詞
一些外來或地理分布廣的中藥在阿語中有多個對應詞,參考文獻中出現(xiàn)頻率高且符合原義的作為規(guī)范譯名。在收集的各阿語譯名中,首選阿語譯名,次選其他語種常用音譯名,最終規(guī)范譯名由國內(nèi)外專家共同確定(見表1)。
(三)沒有對應詞
采用漢語拼音音譯,即將漢語拼音轉(zhuǎn)寫為阿語。具體方法見拼音規(guī)范部分。
三 中藥名翻譯與規(guī)范策略
(一)翻譯形式的規(guī)范
借鑒ISO 18662-1:2017中藥名采用拉丁名、漢語名、拼音音譯+拉丁轉(zhuǎn)寫、英語名多重保險的方法(見圖1)[7]6,為確保翻譯的準確性,其規(guī)范形式及內(nèi)容包括:漢語藥名+漢語拼音+拼音阿語轉(zhuǎn)寫+規(guī)范阿拉伯語翻譯+拉丁藥名(見表2)。
有兩種以上阿拉伯語藥名取常用者放在前面作為規(guī)范藥名,其他許用藥名附后。
(二) 漢語拼音阿語轉(zhuǎn)寫標準
為確保準確性,將所有中藥名漢語拼音的阿語轉(zhuǎn)寫作為標準的一項內(nèi)容,轉(zhuǎn)寫規(guī)范以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阿拉伯語系編《漢語阿拉伯語詞典》后附的漢阿譯音表[2]拼音查字表為準。但是,其譯音部分chong的譯音,譯為,而chou的譯音,也譯為,與漢語拼音不符。而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阿拉伯語漢語翻譯教程》[8]418漢阿譯音表,將 chong的譯音譯為,更接近于標準音,故此,所有ong的譯音,都采用《阿拉伯語漢語翻譯教程》的譯音模式。
音譯的阿語藥名中,有些按照漢阿譯音表轉(zhuǎn)寫,有些采用威妥瑪式拼音。有些是分寫的,如,白術、黨參[9]521;有些則是連寫的,如,三七[2]1656。由于阿拉伯人不懂漢語拼音轉(zhuǎn)寫規(guī)范,目前分寫、連寫兩種寫法都有,為了便于外國人認讀,在本標準中拼音阿語轉(zhuǎn)寫采用分寫形式。500余條中藥中找不到譯名純用漢語拼音翻譯的藥名約有四分之一。
(三) 冠詞的處理
冠詞的使用應沿用阿拉伯語言文化習慣。通常加冠詞確指某種藥,若不加冠詞意為泛指一類藥。一些阿語藥名在不同工具書中有的加冠詞,有的不加,如麝香1989年版《漢語阿拉伯語詞典》加了冠詞,譯為“”[2]1703,《新阿拉伯語漢語大詞典》中沒有加冠詞,譯為“”[3]1161[5]1980,可加可不加的現(xiàn)均不加。有些藥物則需要加冠詞才指藥物,如“沒藥”不加冠詞含義為“苦澀的”。但是有的藥物在介紹其用藥部位時,通常使用的是名詞短語,需加冠詞,如“柴胡”在《漢語阿拉伯語常用詞分類詞典》中查到其阿拉伯語植物名為,藥名為或[2]24,冠詞的添加特指用藥部位為這種植物的根部。
(四)同音詞的處理
同一個阿拉伯語單詞音符不同,含義不同,因此,阿語多音詞在譯名中應該標出音符。
(五)古希臘羅馬起源藥名
伊斯蘭醫(yī)學繼承的是古希臘羅馬醫(yī)學體系,并有所發(fā)展,大量藥名也隨之傳入,很多沿用至今,并成為阿語藥學詞匯,并非現(xiàn)代中藥拉丁名傳入,部分藥物同時還有阿語藥名,這種情況下會采用阿語藥名+音譯形式。如前所述詞源學顯示其源自古希臘語(見表3)。
藥物的炮制方式有很多種,一種藥物炮制方式不同,功效會有差別,在翻譯時,根據(jù)具體情況,需要在藥名中把炮制方法翻譯出來。以半夏為例(見表5),半夏在阿語中無對應詞,采用音譯,炮制方法和用藥部位譯為阿語。
從表5可以看出,雖同為半夏炮制加工品,炮制方式不同,命名不同,功效亦有所差別,擅長治療不同痰疾,翻譯的時候應該有所區(qū)別,以體現(xiàn)其功效的不同,達到一詞一義的術語規(guī)范目的。
藥物有“鮮”“生”“熟”之分時要翻譯出來,如,鮮地黃為生地黃的鮮品[2]484 、生地黃為[9]524,熟地黃為生地黃的炮制加工品,不應只將藥名譯出[3]1792,還應將其炮制過的狀態(tài)熟的譯出,譯為。
四 結 語
中醫(yī)藥名詞的阿拉伯語翻譯和規(guī)范研究在世界范圍內(nèi)處于空白狀態(tài)。中藥名的翻譯遇到了很多困難。本文嘗試用以往的術語規(guī)范經(jīng)驗結合阿語語法知識解決一詞多義、多詞一義、一個藥名多語種音譯等問題。在翻譯過程中,由于很多藥物是中國特有植物,藥名還涉及中藥炮制加工內(nèi)容。中、阿及其他語種參考文獻不足,已有文獻也存在翻譯信息有缺漏等問題。本項工作只是打開了中醫(yī)術語阿語翻譯的大門,定然存在很多不足,將不斷完善。除了本文撰寫過程中使用過的參考文獻,在翻譯過程中還查閱了英語版、阿語版的維基百科、arabic.britannicaenglish.com等網(wǎng)絡資源。希望大家對我們的工作多提寶貴意見,并提供更多的資源。
參考文獻
[1] [DB/OL].(2019-02-03)[2020-04-04].https://en.wiktionary.org/wiki/.
[2] 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阿拉伯語系.漢語阿拉伯語詞典[M].修訂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3] 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阿拉伯語系.阿拉伯語漢語詞典[M].修訂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4] [DB/OL].(2020-01-05)[2020-04-04]. https://en.wiktionary.org/wiki/.
[5] 王培文.高級阿漢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
[6] [DB/OL].[2020-04-05]. http://arabic.britannicaen-glish.com/en/ferullae%20resina.
[7] BS ISO 18662-1-2017,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Vocabulary. Part 1: Chinese Materia Medica [S].
[8] 劉開古. 阿拉伯語漢語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1.
[9] 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阿拉伯語系.漢語阿拉伯語常用詞分類詞典[M].新增補本.北京:外文出版社,2012.
[10] 中醫(y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yī)藥學名詞[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1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0:110-112.
[12] 醫(yī)學百科.半夏[DB/OL].[2020-04-07].http://www.a-hospital.com/w/%E5%8D%8A%E5%A4%8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