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震 錢璟
大多數(shù)智力落后兒童已成為普通學校、普通班級中的一員,隨班就讀這種形式已逐漸被社會、學校和家庭所接受。但實際教學情況表明,大部分智力落后兒童只具備了“隨班”的形式,而未獲得“就讀”的實質。要真正達到隨班就讀的效果,就有必要正視和研究智力落后兒童與正常兒童的差異,并在此基礎上安排教學活動,逐步縮小兩者之間的差距,盡量使智力落后兒童趕上正常兒童的學習。在同一教學過程中實施個別化教學,就是智力落后兒童隨班就讀課堂教學的最優(yōu)化模式。
一、創(chuàng)設最優(yōu)化的外在條件
要達到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就必須首先分析與課堂教學過程有直接關系的一些外在條件,這就是可供選擇的教學物質條件、教師的基本素質和技能、正常兒童的認同態(tài)度等。如果不遵循并優(yōu)化這些條件,那么教師對課堂教學最優(yōu)化的一切努力都會毫無效果。
(一)最優(yōu)化的教學條件
由于隨讀的智力落后兒童自身的缺陷,及其理解、記憶、應用知識的特點,更顯示出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教學的重要性。它不僅可以給學生以間接的體驗,也容易引起學生感情上的反應,讓其產生興趣和注意,激發(fā)其感情的參與。因此,在確定智力落后兒童要開展隨讀的班級之后,就需要根據(jù)課程的內容及隨讀生的特點,為該班準備相應的教學物資設備。
(二)最積極的教師態(tài)度
這里并不涉及教師應具備的特教基本知識和實施教學的基本技能,單從對智力落后兒童的態(tài)度來看,教師對他們持有出自內心的積極接納態(tài)度,是其能夠在隨班就讀這種形式下接受合適教育的起碼先決條件。因為教師的期待和態(tài)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自己的教學行為,另一方面也深刻地影響著智力落后兒童的學業(yè)成就和自我發(fā)展。
(三)最和諧的認同環(huán)境
在隨班就讀形式中,教師除了自己完全愿意而非勉強地接納那些智力落后的學生外,還應在班上創(chuàng)設一種積極的氣氛,使智力落后兒童完全融合到一個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班集體中。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對正常兒童進行一些必要的教育和引導,這包括與智力落后兒童友好交往,與智力落后兒童一起學習、討論、游戲,觀看有關智力落后兒童的影片,等等,最終達到互相認同。
二、建構最優(yōu)化的教學過程
在建構最優(yōu)化課堂教學方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基礎——學習動機的培養(yǎng)
對于隨班就讀的智力落后兒童來說,教師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他們的學習動機不足。因此,如何激發(fā)和維持智力落后兒童的學習動機,便成為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首要任務。
幫助智力落后兒童樹立起學習信心,逐漸對學習產生興趣,是教育他們最有效的法寶。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對其每一點進步及時予以強化,而且還要善于有意識地營造機會,使其獲得成功,能經(jīng)常體驗到成功的愉悅。因為這種愉悅能改善他們的自我能力評價,激發(fā)和維持他們的學習動機。
(二)起點——學習能力的診斷
根據(jù)目前的隨班就讀現(xiàn)狀,應突出強調的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前,必須對智力落后兒童進行旨在了解他們原有的知識、技能和學習方法與態(tài)度的診斷性測驗。這種測驗主要包括該生在該門課程中具備的潛能及其對這方面已掌握了哪些內容。這種測驗可以通過作業(yè)分析、課堂提問、個別交談等形式進行。然后在此基礎上確定教學方案,使要傳授的新知識與學生的能力相適應,與已有的知識相銜接。
(三)核心——教學內容的選擇
在隨班就讀的教學中,由于智力落后兒童在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學習速度等方面比正常兒童存在明顯的差異。因此,教師在確定每一堂課的教學目標時,應明確智力落后兒童應記住哪些內容,應理解哪些內容,應會運用哪些內容。
(四)關鍵——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
課堂教學最優(yōu)化不是什么特別的教學法或教學手段,而是要求教師充分利用有效的課堂教學時間,教育學生使之達到相應的標準級。它是教師在全面考慮教學原則、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和方法、教學形式、已有的條件以及該班和個別學生特點的基礎上,有意識地、有科學根據(jù)地去選擇最好的、最適合于該具體條件下的課堂教學方案,使教學過程最有效地發(fā)揮效能。
針對隨班就讀這種形式,教師應更多地考慮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注重直觀性,充分利用電教等多媒體,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寓教于樂。應更多地考慮教學方法的選擇是否符合學生、教師的特點和課程標準的要求,是否有利于引起和維持學生的興趣與注意,是否有利于解決妨礙教學的情趣問題,是否給學生帶來滿足感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最優(yōu)化的教學效果。
(五)手段——教學評價的分層
對智力落后兒童隨班就讀教學效果的評定,應當與該堂課的具體教學目標以及單元教學目標相一致,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評估手段。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提問的設計、課后作業(yè)的布置等方面區(qū)別對待,使智力落后兒童在不降低總目標的基礎上,從一個個不斷實現(xiàn)的分目標中體驗到成功的愉悅,進而增強學習信心,一步步向總目標靠攏,最終縮小同正常兒童的差距甚至趕上正常兒童。
智力落后兒童同樣是祖國的花朵,因此在受教育的機遇上不應該有先后、多寡、厚薄之分。但智力落后兒童又是特殊學生,在其隨班就讀中,老師應給予更多的關注。光有同情心不夠,有愛心也不夠,必須再加上恒心和最優(yōu)化的課堂教學策略,幫助智力落后兒童樹立起學習信心,逐漸對學習產生興趣,使其獲得成功,能經(jīng)常體驗到成功的愉悅。
【作者單位:無錫市甘露學校 無錫市經(jīng)開區(qū)尚賢教育集團萬科校區(qū)?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