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福玲
【摘要】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三毛說:“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會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云,不復記憶,其實,它們?nèi)允菨撛跉赓|(zhì)里、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以上種種說法,無不說明了閱讀的好處。隨著語文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人們對閱讀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課外閱讀更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但每個學生的閱讀能力、文化底蘊、審美情趣都不盡相同,即使讀同一本書,不同的讀者,獲得的體會也可能不一樣,正所謂“有一千個讀者便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和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極其重要,本文就針對小學語文的個性化閱讀進行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個性化閱讀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羅杰斯指出:“人的潛能、個性和價值是高于一切的,人是教育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教育的功能就是要幫助人達到他能達到的最高境界?!蹦敲?,怎樣才能讓學生在閱讀中達到彰顯個性、放飛潛能的最高境界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改變老師的教學模式
傳統(tǒng)的閱讀課上,教師滔滔不絕地給學生講述指導、介紹作者、分析課文,“恨鐵不成鋼”,就怕哪一點漏了,講不透徹,在課堂上把自己的講解成了主要部分,忘記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上根本沒有給充分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深入閱讀。要想讓學生在閱讀中能有個性的體現(xiàn),作為教師,首先就要糾正這一錯誤的傾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貫徹“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在備課的過程中就要自然而然地關注學生的學情,根據(jù)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調(diào)整教學方案,在課堂上要時刻尊重學生的性格不同,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盡可能讓出較多的時間給學生發(fā)揮自己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只有這樣,學生的閱讀能力才會得到提升。如,在教學《鄉(xiāng)下人家》一文中,筆者先用十分鐘時間讓學生整體感知了課文描述的幾幅圖畫后,接著再用十分鐘指導學生學習第一幅圖畫《瓜藤攀檐圖》,教會他們先找出表示空間的詞,然后找出表現(xiàn)鄉(xiāng)下人家獨特迷人的句子并談感受,最后掌握文段所運用的修辭手法。之后幾幅圖的學習,筆者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仿照學習第一幅圖畫的方法,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學習,自由談感受,然后每個小組都進行匯報。課堂氣氛活躍,各抒己見,每個學生都能講出自己獨特的感受,收到了很好的學習效果。
二、鼓勵學生進行批注閱讀
古人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币欢ㄒ獜娬{(diào)手不離筆,隨時勾畫。在學生的身上,筆者發(fā)現(xiàn)確實如此。筆者現(xiàn)在所擔任的班,是由四年級開始接手的,整體素質(zhì)不高,他們的語文成績名列全級最后,特別是閱讀和寫作水平很低。做閱讀題時,除了七、八位學生完成得不錯,其余的學生幾乎是沒法拿到分的。面對這種情況,筆者要求學生每天中午都要安排適量時間在教室看書,而且每周還安排一節(jié)課外閱讀課,準備通過這樣的學習模式來改變?nèi)鄬W生的閱讀水平。經(jīng)過大半個學期的觀察調(diào)查,筆者卻發(fā)現(xiàn)學生的進步一點也不顯著。為什么會這樣呢?于是,筆者又對學生進行了一段時間的細致觀察,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在看書時只是“蜻蜓點水”,只在書上款款飛,一點、兩點、三點,如,打水漂,淺上輒止;有的學生則“囫圇吞棗”,拿起書本來就進行閱讀,閱讀是做到了,但讀了很久才發(fā)現(xiàn)不知道講些什么;還有的學生真是名副其實地“看書”,不停地一頁一頁翻動著手中的書本,翻到最后也就算把書看完了。這時,道路進入了死胡同,該怎樣改進?
針對這種情況,筆者重新梳理,提出新的閱讀訓練方法,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要拿起筆在文章的“天頭”“地腳”和其它空白處,隨時將自己對本文的理解和評價寫出來,也就是要求學生做批注。剛開始時,大多數(shù)的學生都無從入手,就好像握著的筆有千萬斤重似的。于是,筆者就引導學生先拿筆在書本上用圓圈畫出優(yōu)美詞語和四字成語,用橫線畫出一些用了修辭手法或說明方法的句子。這樣,很多學生都行動起來了,最起碼都畫出一些優(yōu)美詞語和四字成語來。在這基礎上,筆者又要求學生在畫出的句子旁邊的空白處寫明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和說明方法。最后,再要求學生在精彩句段旁邊寫出自己的感想,以及對文段當中的人物、景物、事件等的看法。對一些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還要求他們在文章的開頭、結(jié)尾的空白處寫出讀完文章后的聯(lián)想及談出自己對作者觀點的看法,或贊同或反對。經(jīng)過不斷的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大多數(shù)學生的語文成績都有了很大的進步。這就是批注閱讀的效果,只有“不動筆墨不讀書”,并且“讀出自己的靈感來”,才能在讀書中有收獲。
三、搭建平臺,展現(xiàn)自我
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學會了批注閱讀,在閱讀中有了一定的收獲。但有些學生非常膽怯,堂上幾乎從來都不主動舉手發(fā)言。有一個女學生,她很聰明,每次讓學生在閱讀中作批注時,她都會寫出很多自己獨特的感受,但她就是不愿意和同學分享,即使老師請她,她也不肯說,只站在座位上一聲不哼。于是,筆者決定要為每位學生搭建一個展現(xiàn)自我的平臺,鍛煉他們的膽量,讓他們能在閱讀中體悟文本的精妙。首先,筆者和學生搞好師生關系,使學生心目中產(chǎn)生對老師的信任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讓學生喜歡上筆者,并愿意和筆者溝通。其次,筆者在支持、鼓勵中讓學生去創(chuàng)造表現(xiàn),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克服膽怯心理。例如,筆者會對那些膽怯的學生說:“沒什么,試一試,錯了也沒關系。”“你的感受真獨特,老師都沒想到呢,真了不起”……同時,還用獎勵小紅花、抽獎、減免家庭作業(yè)等方法激發(fā)學生去表現(xiàn)。通過這樣鼓勵的方式,他們展現(xiàn)自我的興趣就變得高漲起來,學生有了興趣,有了老師給他們搭建的平臺,就愿意發(fā)揮他所有的潛能,把自己的個性彰顯出來。
記得一次上公開課,在學習《魯濱遜漂流記》(節(jié)選)中,筆者讓學生看課文聽錄音后,便提問:“你覺得魯濱遜是個怎樣的人?”由于平常訓練有素,他們都已經(jīng)習慣了在老師搭建的平臺上展現(xiàn)自我。于是,他們都踴躍舉手,暢所欲言:
生1:我認為魯濱遜是一個不怕孤獨的人,他以狗為伴,以寫日記來排遣寂寞。
生2:我認為魯濱遜是一個以苦為樂的人,島上物質(zhì)貧乏,生活條件艱苦,他不斷自我安慰盡量改善生活。
……
學生熱情高漲,都把小手舉得高高的,生怕老師不讓他回答,錯過了一次展現(xiàn)自我的機會,連之前班上很膽怯的那位女生都大膽地展現(xiàn)了自我。收到了很好的學習效果。
閱讀是讀者個性化的行為,閱讀的過程是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教師只有牢記個性閱讀的理念,個性閱讀之花才能在閱讀教學中盛開,學生才能彰顯個性,放飛潛能,綻放出迷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