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偉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司法不能受權力干擾,不能受金錢、人情、關系干擾,防范這些干擾要有制度保障。”制定“三個規(guī)定”,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關于司法體制改革戰(zhàn)略部署的重要舉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秉h的十八大以來,為確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黨中央部署了一系列司法體制改革的基礎性、制度性措施。中辦、國辦、中央政法委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等單位先后制定《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guī)定》《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記錄和責任追究規(guī)定》《關于進一步規(guī)范司法人員與當事人、律師、特殊關系人、中介組織接觸交往行為的若干規(guī)定》等“三個規(guī)定”,為保障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提供了制度遵循。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司法不能受權力干擾,不能受金錢、人情、關系干擾,防范這些干擾要有制度保障?!敝贫ā叭齻€規(guī)定”,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關于司法體制改革戰(zhàn)略部署的重要舉措?!叭齻€規(guī)定”架起防止干預司法的“高壓線”。對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司法人員與當事人和律師等有關人員接觸交往,鋪設了全程留痕、依法追責的“高壓線”。通過建立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從外部構筑起防止干預司法的“高壓線”,不僅為領導干部劃定了紅線,也讓司法人員增強了抵御權力干擾的勇氣。“三個規(guī)定”筑起防止司法人員過問案件的“防火墻”,從“外”與“內”兩個方向為司法活動營造了“阻火空間”,對于確保司法人員依法秉公辦案、維護司法公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叭齻€規(guī)定”鋪起防止司法勾兌和利益輸送的“隔離帶”。有的法官認為,與代理案件的律師是同學、朋友或者師生關系,盡管一起聚餐、喝茶,但只要自己依法公正辦案,當事人的合法利益就沒有受到損害,就沒有問題。這涉及對法官職業(yè)的特別要求。司法機關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法官行使國家賦予的審判權,承擔著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重大職責。司法職業(yè)的特殊性決定了法官應當與社會人員適當的“隔離”。在此意義上講,法官是“孤獨的職業(yè)”。法官的形象不僅關涉?zhèn)€人,更與司法公信力乃至公眾的法治信仰息息相關。身為法官意味著私人生活受到更多限制,要謹慎出入社交場合,甚至與親友也要保持適當距離。法官要主動避免可能引發(fā)合理懷疑的言行。如果被人發(fā)現法官與當事人、律師有私下接觸等不正當交往,即便法官對案件作出公正裁判,也會引起人們對司法公正的質疑,動搖人們對司法的信任。法官職業(yè)的屬性要求法官必須時刻保持廉潔自律。關于“廉潔”一詞,東漢著名學者王逸在《楚辭·章句》中注釋說:“不受曰廉,不污曰潔”,也就是說,不接受他人饋贈的錢財禮物,不讓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潔?!傲币蟛回澸E,不謀私利;“潔”要求不蒙塵,不被質疑。法官要做到廉潔,既要做到不收受財物,不以案謀私,也要做到不讓人質疑,言行沒有污點。既不主動向當事人、律師等人員“靠攏”,也要堅決抵御當事人、律師等人員的“拉攏”,這對保障案件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司法公正和社會公平正義至關重要。規(guī)范司法人員與當事人和律師等有關人員接觸交往行為的制度,對于保障案件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司法公正和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要意義?!叭齻€規(guī)定”對干預司法、違規(guī)交往劃出醒目紅線,為司法人員拒絕干擾、抵制誘惑提供了“擋箭牌”和“防護盾”,也為司法人員避免使自己陷入違規(guī)和違反職業(yè)道德的境地提供了自我保護的屏障,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政法隊伍、法院隊伍的高度重視和關心厚愛。
“三個規(guī)定”堅持問題導向,內容上一脈相承,制度措施上互相銜接、補充、配套,共同形成排除干預司法的制度屏障,及時回應了社會公眾對公正司法的關切和抵制司法不當干預的期盼?!叭齻€規(guī)定”出臺以來,最高人民法院結合實際制定了相應的實施辦法。“三個規(guī)定”實施后,案件處理的“外部干預”和“內部過問”明顯減少,但客觀地講,干預過問案件的問題仍然屢禁不止,對于“干預”和“過問”的記錄不多,對違規(guī)行為的通報和責任追究就更少,“三個規(guī)定”的實施效果還不夠理想。執(zhí)行“三個規(guī)定”,司法人員是責任主體。人民法院一些工作人員,對能不能記錄、敢不敢通報還存在疑慮和觀望心態(tài)。過問案件記錄不多、報告更少的原因,有以下幾個因素。一是依法監(jiān)督和非法干預過問的界限不夠清晰,不知應否記錄、報告。二是司法人員礙于情面不愿記錄。三是司法人員擔心打擊報復不敢記錄。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司法人員要信仰法治、堅守法治,指出“司法人員要剛正不阿,勇于擔當,敢于依法排除來自司法機關內部和外部的干擾,堅守公正司法的底線”。執(zhí)行“三個規(guī)定”是我們黨依法執(zhí)政、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我們要從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高度,認真執(zhí)行“三個規(guī)定”。
一是對不當請求要學會拒絕、敢于并善于說“不”。司法人員的成熟,就是看是否懂得拒絕、學會拒絕。凡是以利益交換請托說情的,就是“圍獵”,就是拉人下水。司法人員一定要提高警惕,對不當請托要敢于說“不”。敢于“唱黑臉”,不論是誰干預、誰說情、誰打招呼,不管其“來頭”多大、“背景”多深、“條件”多誘人,都不能拿司法權送人情、做交易。要善于說“不”,充分用好“三個規(guī)定”為審判人員拒絕干擾提供的“擋箭牌”和“防護盾”,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自覺抵制各種社會關系的說情,努力消除各種干預。
二是做到如實記錄,全程留痕。記錄是執(zhí)行“三個規(guī)定”最基礎的工作,是啟動通報、責任追究等后置程序的前提。 “三個規(guī)定”能不能落到實處,發(fā)揮作用,基礎是記錄,要害也是記錄。如果不記錄,或者選擇性記錄、不如實記錄,“三個規(guī)定”就失去了意義,就不能排除對司法辦案活動的干預。記錄應當沒有例外,一是在人員上沒有例外。對任何人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情況,司法人員都應當全面、如實記錄,做到全程留痕,有據可查。二是在形式上沒有例外。凡是干預司法活動的,不管什么形式,都應當如實記錄,隨案入卷。司法人員依法記錄受保護,不記錄、不如實記錄要追責。
三是建立健全對嚴格記錄的制度保障。如果一名司法人員因如實記錄反而影響到今后的工作、晉升,受到打擊報復時沒有得到有效保護,那么“三個規(guī)定”就很難落地見效?!叭齻€規(guī)定”都有相應的制度設計,司法人員如實記錄,受法律和組織保護。要強化司法人員的記錄責任和履職保護,研究制定相關配套制度,進一步健全司法人員履行法定職責保護機制、受到侵害保障救濟機制,完善司法人員申訴控告制度等,避免司法人員因嚴格執(zhí)行“三個規(guī)定”而在考評、晉升、履職等方面遭遇特定組織、個人的刁難、打擊和報復,讓司法人員敢于記錄、放心記錄。
四是強化問責追責,健全落實“三個規(guī)定”的責任機制。要認真落實不記錄、不如實記錄和不及時報告的責任追究。按照“三個規(guī)定”要求,對于司法人員不記錄或者不如實記錄領導干部干預、插手司法案件情況或者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情況的,要予以警告、通報批評;對于有兩次以上不記錄或者不如實記錄情形的,要依照有關規(guī)定給予紀律處分。主管領導授意不記錄或者不如實記錄的,要依法依紀追究主管領導責任。對于法院工作人員與當事人、律師等有關人員違規(guī)接觸、交往的,一經發(fā)現,嚴格依法依規(guī)處理。問責要體現精準性和常態(tài)化,形成“問責一個、警醒一片”的震懾效應。
?(摘自4月9日《人民法院報》。作者為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