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睿 梁文魁
摘 ?要:排球作為一項具有趣味性的體育運動,深受公眾喜愛,尤其隨著中國女排的再次崛起,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一場排球熱潮。但在排球運動中的運動損傷也時常發(fā)生,運動損傷的發(fā)生往往對運動者造成諸多方面的不良影響。筆者將從排球運動技術的各個方面分析排球運動損傷的成因,并基于此,對排球運動者在運動中如何避免運動損傷提出建議,以降低排球運動者在運動過程中發(fā)生損傷的幾率。
關鍵詞:排球 ?運動損傷 ?對策分析
中圖分類號:G804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3(c)-0017-02
1 ?排球運動中常見損傷部位
膝部損傷在排球運動中最為常見。踝關節(jié)扭傷、肩關節(jié)損傷、指關節(jié)損傷、腰背損傷及軟組織挫傷在排球運動中也比較常見。
2 ?排球運動損傷成因分析
2.1 生理結構方面分析排球運動損傷
(1)人體肌肉具有粘滯性。這是由于肌肉收縮或被拉長時,由于內部有膠狀物質的存在,使肌纖維之間相互磨擦并產生阻力的特性。排球運動是一種需要瞬時發(fā)力的運動,在肌肉快速發(fā)力過程中,很容易造成肌肉的拉傷。
(2)膝關節(jié)不能被很好的保護。膝關節(jié)是人體最復雜的關節(jié)。但如此復雜的結構缺沒有豐富的肌肉組織進行包裹,所以無論是磕碰還是扭轉都可能會造成膝部韌帶、半月板等損傷。
(3)腳踝的結構存在缺陷。踝關節(jié)內測肌肉較外側肌肉力量更大,并且外踝長于內踝,所以整個腳踝有向內翻的趨勢,排球運動經常會伴隨起跳落地的動作,所以在排球運動中,起跳后下落的瞬間容易造成外側踝關節(jié)扭傷。
(4)小腿內側的脛骨和手臂內側的尺骨處幾乎無肌肉包裹,發(fā)生碰撞很容易造成骨裂或者骨折。
2.2 思想意識方面分析排球運動損傷
(1)忽視準備活動及放松活動的重要性。準備活動對于提高機體興奮性、減小肌肉粘滯性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參與運動的人員常常忽視了準備活動,由于機能器官無法適應突然的高強度運動和肌肉粘滯性過高,導致身體出現(xiàn)不適的癥狀,甚至造成肌肉拉傷。放松活動同樣也是運動過程中有重要作用的環(huán)節(jié),運動參與者忽視了放松活動,造成肌肉長時間處于緊張狀態(tài),導致乳酸大量堆積,造成肌肉酸痛,甚至導致身體器官受到損傷。
(2)安全保護意識不強。在進行運動的過程中,有許多未知的危險隱藏其中,如果缺乏一定的安全保護意識,那么很容易發(fā)生運動損傷,例如在排球運動過程中佩戴非運動類眼鏡、注意力不集中踩到場邊雜物、運動過程中嬉戲打鬧、不按規(guī)定佩戴護膝等護具、運動過程中無視規(guī)則沖撞對方場地等,以上行為都是由于安全保護意識不夠強引起的。
2.3 場地器材設施方面分析排球運動損傷
(1)排球不符合運動標準。排球是進行排球運動的必須器材,排球的質量直接影響著運動者的運動體驗感,有些排球存在質量問題,材質較硬,或者氣壓過大或者過小,在高速運動狀態(tài)下,容易對接球者損傷。
(2)場地存在質量問題場地的質量也是影響運動者運動損傷的一個因素,場地的摩擦過大,容易對倒地隊員造成挫傷,摩擦過小,容易使運動者腳下打滑失去中心摔倒。場地彈性不好,緩沖性不強,容易造成運動者膝關節(jié)損傷。
(3)運動裝備的選擇不合理。球鞋、護膝等運動裝備對于防止運動損傷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對于運動裝備的選擇出現(xiàn)問題,很容易造成運動損傷。
2.4 技術特點方面分析排球運動損傷
排球技術總體分為兩大技術,一是無球技術,二是有球技術,無球技術分為準備動作和移動,有球技術分為墊球、傳球、扣球、發(fā)球、攔網五大技術。下文筆者將從每個技術的技術特點方面分析運動損傷的成因。
2.4.1 移動技術
移動技術是依靠腳下步伐及身體的取位來使身體處于接球的最佳位置的技術,由于需要短時間做出移動,由于慣性作用,需要腳踝承受較大的側方壓力,容易造成踝關節(jié)扭傷。另外,有些極端情況需要魚躍滾翻救球,容易造成軟組織挫傷。
2.4.2 墊球技術
墊球是主要依靠手臂將球接起的技術,常用于防守的時候,此時球速較快,接球隊員如果不夠默契,容易兩人手臂相撞,造成手腕扭傷或肘關節(jié)碰傷。另外墊球需要下蹲將重心放低,反復蹲起會造成一定的膝關節(jié)的磨損。
2.4.3 傳球技術
傳球是主要依靠手指手腕的彈力將球平穩(wěn)擊出的技術,手指是比較人體脆弱的部分,尤其在面對高速球的時候,由于手指來不及做出半球狀的動作,造成手指的戳傷。另外,為了加快進攻節(jié)奏,二傳在比賽中往往采用跳傳技術,跳傳落地時有時會踩到對方攔網隊員的腳上,造成踝關節(jié)扭傷。
2.4.4 發(fā)球、扣球技術
跳發(fā)和扣球具有相似的技術特點。在起跳和落地過程中,對于膝蓋的沖擊較大,給予膝蓋上下、前后及兩側的擠壓明顯,容易造成關節(jié)的磨損。空中展體收腹過程,腹肌、背肌瞬間發(fā)力,做功距離也較長,容易造成腹部、腰背部肌肉拉傷。手臂的鞭打動作迅速,對于肩肘關節(jié)以及周圍韌帶肌肉容易造成很大程度的磨損。另外在扣球過程中,容易遭到對方攔網,容易對手指手腕造成戳傷。
2.4.5 攔網技術
攔網技術是依靠手臂阻礙對方進攻的技術,需要腰腹部的瞬間用力。首先,進攻過網的球球速較快,容易造成手指手腕的戳傷。腰腹部瞬間發(fā)力,收到對方扣球的沖擊,兩個相對的力運用于腰腹部,容易造成腰腹部肌肉的拉傷。
3 ?預防運動損傷的對策建議
3.1 保護身體脆弱部分
要對于身體較為脆弱的地方給予一定的保護,例如經行排球運動時佩戴護膝,防止膝蓋與地面的撞擊,同時加固膝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另外,對于力量較為薄弱的部分進行額外鍛煉,增強肌肉的厚度和強度,例如加強三角肌的訓練,使肩關節(jié)周圍得到加固,增強肩關節(jié)的強度適應性。
3.2 加強安全保護意識
明確準備活動和放松活動的重要性,將這2個部分固定為運動時2個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使之成為習慣。同時,豐富準備活動和結束的內容,增加其趣味性。
運動時時注意力刻保持高度集中,注意球場周圍的環(huán)境,注意其他場地來球,有安全隱患時立即處理,防止意外事故發(fā)生。
3.3 合理佩戴運動裝備
選擇適合排球運動的運動裝備,選擇鞋底緩沖性好且對于腳踝兩側有更好包裹性的球鞋,這樣既可以緩沖對地沖擊力,還能防止腳踝的扭傷。應該選擇厚度透氣性適中,髕骨部分帶有緩沖墊且包裹性較高的護膝,以加固膝關節(jié),防止磕傷。
3.4 技術動作需要進一步完善
在進行排球運動時,注意技術動作的規(guī)范性,規(guī)范的技術動作對于減少運動損傷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動作技術不斷發(fā)展的同時,其中蘊含的合理性也越來越強。例如,在魚躍救球時,加之滾翻動作就能更好地減少身體與地面的摩擦。
參考文獻
[1] 胡宇龍,楊銳.分析排球訓練中常見運動損傷及防治措施[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8,21(4):114-117.
[2] 吳初曉.排球教學中運動損傷的原因及預防[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4(12):138-139.
[3] 司璞.普通高校排球教學中運動損傷的成因分析及預防對策[J].當代體育科技,2015,5(22):29-30.
[4] 羅晨,胡英琪,薛晨,等.我國優(yōu)秀沙排運動員下脛腓前韌帶損傷康復期身體運動功能訓練方法的個案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6(5):450-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