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
“讓每個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边@條箴言像蘇霍姆林斯基教育詞典瀚海里一朵潔白純凈的浪花,時時撞擊著我們的心靈,引發(fā)我們深思。
教育教學生活中,我們確實會碰到這樣的情況,一個班上總會或多或少出現(xiàn)“學困生”“德困生”。這些學生自卑,學習和行為習慣差,很少和同學、教師交流,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人生理想。怎樣教育這些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是區(qū)別一個教師優(yōu)劣的關鍵要素。
首先,我們要研究“學困生”“德困生”的背景。
之所以出現(xiàn)這樣的學生,概括起來,一是家庭的不良環(huán)境。著名教育學者楊東平先生分析了今天的幾類家長,一類是把小孩送到寄宿制學校交給教師就萬事大吉,放棄家庭教育。二類是淪為學校應試教育的幫兇。對孩子的健康、情感、人格、個性不關注。三類更是用力過猛,想盡各種辦法“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孩子不堪忍受,各種“困苦、困難”應運而生。實際上,最好的家庭教育是愛和陪伴?,F(xiàn)在,許多人對德國的教育非常羨慕,德國人極為重視家庭教育,德國也是唯一一個把父母教養(yǎng)兒童的義務,明文寫入憲法的國家。德國人注重培養(yǎng)孩子一生的習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多好習慣都是家庭教育的結果,比如嚴謹、守規(guī)則、守信用、有公德。
二是學校的不當施教。現(xiàn)在很多學校的教育離教育本質漸行漸遠,沒有將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置于學校“正中央”。師生間沒有構建起親切平等的關系,教師視學生為敵人和對手,用“偏、怪、難”題對付學生。存在過度注重文化知識教育而忽視人文素養(yǎng)精神成長的情況,無論什么學科,“刷題”成了學生學習的代名詞。
三是社會的不良風氣。浮躁、功利的社會風氣,使得教育遭受重災。望子成龍的傳統(tǒng)心理、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稀缺,讓家長們焦慮不堪,進而演化為社會的焦慮。在唯分數論的驅使下,忘記了教育首先是把孩子培養(yǎng)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一個國家的繁榮,取決于她的公民的文明素養(yǎng),即在于人民所受的教育,人民的遠見卓識和品格的高下。這才是真正的厲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币屛覀兊慕逃僖恍皩W困生”“德困生”,學校要站在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立場施教,同時要正視并善于利用社會和家庭的教育影響力,逐漸形成教育合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對家庭和社會有用的人。
其次,要想方設法關注、關愛“學困生”“德困生”。
一是要保護他們的自尊。要讓學生獲得自尊,就要讓他們看得到自己的進步。這就需要重拾起兩千多年前孔子制定的“因材施教”原則,做到目中有人。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說:正確的教育,在于了解真實的兒童,而不將我們認為的他“應該如何”加諸他的身上。教師要關心學生的內心世界,不可粗暴地把自己的意見強加于他們,要耐心地聽取他們的意見,以平等待人的態(tài)度參加他們的爭論。針對班上學習有困難、行為習慣不好的學生,仔細分析原因,制定個性化的成長計劃,讓他們感受到每天進步一點點。正如華東師大教授葉瀾所說: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過人的生命、為了人的生命質量的提高而進行的社會實踐活動,是以人為本的社會中最體現(xiàn)生命關懷的一種事業(yè)。教師目中有人,真正的教育才開始。要尊重學生,根據具體情況做到一對一地關注,一對一地培養(yǎng),一對一地教育。特別是不幸家庭中的學生,受家庭創(chuàng)傷程度不一樣,學生的承受力、忍耐力等各不相同。要理解關愛學生,每個學生是組成家庭的不可缺的一分子,同時又是組成社會的一員,要引導他們融入學校,融入社會。教師在保護學生自尊方面作用非常大,美國心理學家吉諾特說:“身為教師,我具有極大的力量:能夠讓孩子過得愉快,也能讓他們過得悲慘。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啟發(fā)靈感的媒介;我能叫人丟臉,也能叫人開心;我能傷人,也可以救人?!蔽ㄓ袕挠私嵌热ァ皢l(fā)靈感”、去“叫人開心”、去“救人”,學生才會抬起頭來走路。
二是要引導他們自信。要想讓“學困生”“德困生”獲得自信,在于老師對學生的理解、相信。理解他們當下的困難,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為好學生的愿望。教育本身是一個非常個性化的事情,老師最要緊的事就是透過個體的不同,幫助學生克服身上的缺點,讓他們在自己的優(yōu)勢領域得到不斷的完善。
三是要鼓勵他們自強。這里的鼓勵“自強”不是讓學生去做這個“家”那個“家”,去做超人,去做“人上人”,而是鼓勵他們懷揣理想,做幸福的普通人。什么是幸福的普通人?著名教育家張伯岑認為:1.具有積極人生觀的人;2.具有健康狀態(tài)的人;3.會學習、有智慧的人;4.會合作、待人以寬的人;5.會生存、能獨立的人。具備這五個方面的素質能力就是自強的人、幸福的人。
再次,讓學生抬起頭來走路,老師不能跪著教書。教師不僅要有很強的學習力,還要有很強的思辨力,更要有很強的是非觀。教師自身要內心明亮,要疾惡如仇、愛憎分明,展示自己高尚的人格;自己挺直腰桿,站直了教書育人,方能引導學生向善、尚美、求真。如果教師急功近利、乞憐賣乖、媚俗阿諛,自己的人格、情操處于“跪著”的狀態(tài),學生就不可能抬起頭來走路。
古希臘著名教育家、哲學家柏拉圖說,一個人從小接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導,能決定他后來往哪里走。面對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教育人要做的是讓每個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