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嶺
1柏林寺的院墻一角。
地名,既是區(qū)域地貌范疇的語言標志,又是區(qū)域歷史文化的載體符號,保留著一定區(qū)域久遠的文化記憶和民族血脈。以胡同命名的街巷遍布全國,但大規(guī)模集中出現(xiàn)和使用的,非北京莫屬。胡同是北京的肌理和氣質(zhì),不必說元朝蒙古人的音譯,不必說明朝《宛署雜記》的考據(jù),單單沒有騎車逛過鴿哨里短短長長的胡同,都不好意思承認自己是上個世紀的老北漂。
胡同是北京的美人尖,有北京大妞的局氣與敞亮。就像弄堂是上海的人魚線,藏著上海小妞的精致與蠻腰。其獨特的文化密碼,早已經(jīng)深深烙上了城市的發(fā)展印記,就像兒時的歌謠,歷久彌香,回味悠長。
古都的街巷橫平豎直,規(guī)矩整齊,經(jīng)緯分明,從平面看像個巨大的棋盤。從城市發(fā)展史看,北京的街道格局,奠基于元代,形成于明代,承襲發(fā)展于清代。
元代以來,北京的胡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作為城市的脈絡(luò)和生命線,其基本的格局和功用始終沒有變化。胡同連接的是京味民居,大的是王府,小的是四合院,規(guī)規(guī)整整坐落在紫禁城周圍。憨憨的門墩、精巧的磚雕、破落的影壁、垂花的二道門,貌似到處都透著那么一股子神秘和由內(nèi)而外的文化氣息。
2光影胡同。
史料統(tǒng)計,元大都城有384條火巷,29條胡同。明代北京街巷總數(shù)1170條,其中胡同459條。清代北京街巷又增加900條左右,達2000多條,其中胡同960多條。民國時期北京大街小巷又增至3200條。1982年統(tǒng)計的北京街巷約2800條。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老城區(qū)的改造,如今北京的胡同呈現(xiàn)下降的趨勢。但一些新出現(xiàn)的街巷、小區(qū)地名,又為北京這座古都賦予了新時代的印記。
市井煙火里的老北京,就在胡同里。胡同,讓北京人既愛又恨,讓外地人充滿好奇。不了解北京橫橫豎豎的胡同,就打不開一扇窗,面前是歷史,身后是未來,有多少海棠搖曳,就有多少梨花滿樹。“天棚魚缸石榴樹,先生肥狗胖丫頭”,兒時“胡同串子”的歌謠,珍藏著滿滿的記憶。胡同里的青春,是北海溜冰場上的懵懂與緊張,摔一跤,睜開眼,就蕩起雙槳,楊柳依依了。
胡同里,慵懶的煙火氣像羅大佑的歌詞,有過盡千帆的底氣和咖啡渣子的味道。
剛參加工作那會兒,始終有一個想法在心里撓癢癢:節(jié)假日騎車好好逛逛老北京的大小胡同??傆X得那窄窄的胡同里,發(fā)生過那么多的故事,住在里面的人,該是怎樣的心情?隨隨便便轉(zhuǎn)一圈,不小心就是會館,不小心就是故居,那么家常,那么迷人??上Ю茁暣笥挈c兒小,實現(xiàn)的時候不多。攢錢買相機,是工作后的第一個夢想。那個認真勁兒,現(xiàn)在還恍如昨日。
京師有句諺語“東富西貴,南賤北貧”,說的就是老北京的城市發(fā)展格局。這應(yīng)該是大清年間的事了。1644年,清軍入關(guān),陸續(xù)把老北京的漢人悉數(shù)趕出內(nèi)城,崇文、宣武自然成了仕宦大夫、販夫走卒、三教九流的集散地。會館、茶肆、戲樓、妓院,一派繁華。這為南城文化的崛起,奠定了基礎(chǔ)。
當然也有例外,劉墉的祖上就被皇上賞賜,破例住在東城區(qū)東四南大街的禮士胡同。這對漢族官員來說,可是莫大的榮耀。禮士胡同,原來叫驢市胡同,也叫騾市。清宣統(tǒng)時,廢騾市,以諧音改禮士胡同,取禮賢下士之意。20世紀60年代,曾改名為瑞金路二十八條。
3冬日觀音寺街。
4大齊家胡同。
1在大柵欄吹糖人的小男孩。
阜成門外,還有一處南北禮士路,與二環(huán)路平行,從西直門外大街貫通至復(fù)興門外大街。各位沒猜錯,這也是一條驢市,是往返京西古道左近各處的驢市。不過這里不是牲口交易市場,是雇驢運人馱物的。這是京西農(nóng)民賴以生存的營生,有點類似于以前的六里橋客運站,可坐長途客運,可打短途出租。隨著城市的發(fā)展,民國后的驢市已經(jīng)退到門頭溝了。朱自清在《潭柘寺戒壇寺》里提到,坐車到門頭溝,就可以雇驢騎了。
在北京的街巷里,像禮士胡同一樣,很多地名是經(jīng)過雅化處理的。這很有趣兒。比如臭水街——秀水街,羅鍋巷——(南北)鑼鼓巷,苦水井——福綏境,豬市口——珠市口,狗尾巴胡同——高義伯胡同,母豬胡同——梅竹胡同,啞巴胡同——雅寶路,打劫巷——大吉巷,打狗巷——大溝沿胡同,棺材胡同——光彩胡同,牛血胡同——留學路……
還有一些是以訛傳訛的,比如畏兀兒(兵營)——魏公村,金城坊——錦什坊街,劈柴胡同——辟才胡同,新店——長辛店,燒酒胡同——韶九胡同,喜鵲胡同——喜悅胡同,三保老爹胡同——三不老胡同,江米巷——(東西)交民巷……
說起北京的胡同,大柵欄排第二,估計不太容易分出個第一。
知道大柵欄怎么讀,是老北漂與新北漂的區(qū)別之一。柵,讀shí;欄,讀làn,四聲,兒化音;正確的讀音是“大拾爛兒”。北京話,為什么這么讀,問十個北京人基本上有十個不知道:“反正它就這么念,打我爺爺小時候,它就是這么傳下來的……”你要是不小心問到胡同里的老北京,想不肅然起敬都不行,以為必是皇城文化的古音雅韻。故紙堆里肯定是找不著的,各路學者也莫衷一是,據(jù)專家推測,方言的來源說更靠譜一些,咱們權(quán)且擱下。
2今日大觀樓。
秋意越來越濃了,北京郊區(qū)的紅葉恣意汪洋,像躺在自家的客廳里,美得實在有點太不像話。昨日重陽,又是周六,一陣大風吹散了圍困人幾天的重霧霾。京城如洗,藍天紅墻灰瓦,端的是皇家氣派。銀杏葉只是簡單地勾勒幾筆,黃得水汪汪一片,勾得人心直癢癢,不出來走走,都對不起老天爺似的。故都的秋,像筆記本里的香山紅葉,伸手去抓,打眼的功夫就溜了。
秋陽下的正陽門又是一番光景,前門樓子倒顯得低矮了。大柵欄東起前門大街,西到煤市街,不足300米,確是南城胡同里響當當?shù)睦洗蟆C髑鍟r就是著名的商業(yè)街,有500多年的歷史。老北京有句順口溜叫“看玩意上天橋,買東西到大柵欄”,“頭頂馬聚元,腳踩內(nèi)聯(lián)升,身穿八大祥,腰纏四大恒”,說的都是早年間大柵欄的地位與繁華。
3在大柵欄埋頭干活的小銀匠。
4大柵欄西口。
5大柵欄西街,也叫觀音寺街。
大柵欄的名字,當在明嘉靖之后。時人張爵在《京師五城坊巷胡同集》“正西坊,六牌二十四鋪。正陽門外西河沿,至宣武門東響閘橋東?!睂@片胡同有記載:三眼井,廊房胡同,羊肉胡同,柴胡同,笤帚胡同,二條胡同,取燈胡同,炭胡同,云峰寺,三條胡同,四條胡同,斜街,琉璃廠東門……豬市口西北,煤市口……它們從東西向由北向南依次排列。廊房,指臨街經(jīng)營的店面房,始于明代,位于主干道旁,用于囤積貨物和商業(yè)經(jīng)營。管事的叫廊頭,負責收稅。但此“廊房”非彼“廊坊”。當年住在此地附近,一直以為胡同與河北廊坊有什么瓜葛,如今才算了卻一樁心事。那么,莫非大柵欄就是廊房四條?有資料可查的權(quán)威記載,出現(xiàn)在清乾隆朝的《京城全圖》上,廊房四條被大柵欄正式取代了。
原來,為便于加強京師基層社區(qū)管理,明朝時開始在各坊巷的出入口設(shè)立柵欄,白天開啟,晚上關(guān)閉。隨著商業(yè)的發(fā)達,廊房四條成為商業(yè)街區(qū)的翹楚,老字號林立,銀貨囤積巨豐,為了防盜,商賈自發(fā)出資修建了一個格外高大堅固的大柵欄門。久而久之,大柵欄的外號倒是響亮了,廊房四條的本名卻消失在了時光深處。1900年,大柵欄毀于大火,重建后依舊繁華。今天的鐵藝大柵欄門為2000年時政府修建。
南城的胡同細瘦、緊密,夸張到連種樹的地兒都沒有,與北城相比又是一種風致。廊房頭條至三條繼承了這種風格,大柵欄卻顯得寬闊高大,街面上方有一片敞亮的天空。張一元、正德興、瑞蚨祥、稻香村、馬聚源、步瀛齋、同升和、內(nèi)聯(lián)升、狗不理,每個老字號都有自己曲折跌宕的故事。清光緒年間宮內(nèi)太監(jiān)小德張出資設(shè)立祥義號綢緞莊,如今又設(shè)立了銀作局,3名小銀匠在門口叮叮當當埋頭干活,簡直就是活廣告。“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此聯(lián)來自成書于1706年的《樂氏世代祖?zhèn)魍枭⒏嗟は铝吓浞健沸蜓裕c同仁堂老店的安宮牛黃丸、六味地黃丸、烏雞白鳳丸一起早已聞名遐邇。同仁堂的西側(cè)是中國第一家電影院——大觀樓,中國第一部影片《定軍山》在此公映,2005年影院百年之際,被評為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雖是掌燈時分,依舊人頭攢動,有招攬客人的店小二,有吹糖人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冰糖葫蘆”的吆喝聲穿堂過院,大人孩子不時駐足觀看,熙熙攘攘,熱鬧非凡。這就是大柵欄,北京有一句形容繁華熱鬧的老話就是“跟大柵欄似的”。
攜友人一聚。朋友單位在北二環(huán)的南邊,打開五樓的窗戶,秋日薄霧陽光正好。高大的白楊樹葉子在變黃,紅紅的柿子在梢頭時隱時現(xiàn)。一大片磚灰色的胡同有群鴿子在飛翔。隔著玻璃,恍若聞得見嘈雜的人車喧嚷。
這片胡同位于雍和宮的東側(cè),卻少有紅門氣派的王府大院,炮局胡同就坐落在這里。清乾隆時,在此設(shè)炮局制作大炮,胡同由此得名。清末改為監(jiān)獄,一直沿襲至今。解放后是北京市公安局公交分局的辦公地兒,炮局監(jiān)獄自然變?yōu)椤氨本┓穑╢óu)爺”(北京話,泛指扒手)的拘留所,至2008年才結(jié)束使命?!斑M局子”成為進監(jiān)獄的代名詞。
1炮局二條西口。
2炮局頭條的第一個炮樓。
百年時光,若黑白電影的老鏡頭,一個默片的蒙太奇,高墻鐵絲網(wǎng)就寒暑幾易白云蒼狗了。這里關(guān)過日本間諜川島芳子,關(guān)過周作人。但有些人卻選擇不同的道路,注定汗青留名。1934年11月24日,一代抗日名將吉鴻昌犧牲于獄中。吉鴻昌,愛國將領(lǐng),中共黨員,河南周口人,臨刑遺筆: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慷慨赴國,時年39歲。
炮局胡同西頭是民警宿舍院,東至東直門北小街兒,偏東側(cè)向北與炮局頭條相通,南邊平行的第一個胡同是柏林胡同。柏林胡同因柏林禪寺得名,位于炮局監(jiān)獄的正西方。柏林寺始建于元至正年間(1347年)。明永樂時重修北京城,將元大都整體南移,北城墻自北土城遺址南遷至北二環(huán),將寺院分為兩部分。城內(nèi)為南柏林寺,城外為北柏林寺。和平里的北柏林寺今已不存。
梵音悠悠,紅墻高瓦,能夠想象這座禪院當年規(guī)模之宏偉。史料記載,南柏林寺明清時曾三次大修,大雄寶殿正中懸掛“萬古柏林”巨額橫匾,為康熙60壽辰親筆題書。禪寺雖局促在京城的一角,但模樣規(guī)制還算齊整??箲?zhàn)期間,與炮局監(jiān)獄不遠處的柏林寺有過一次壯舉。1937年7月28日,佟麟閣將軍在豐臺南苑殉國,遺體被老方丈偷偷藏在寺內(nèi)近十年,義滿天下。佟麟閣,滿族,河北保定人,時年45歲,曾與吉鴻昌將軍在抗日戰(zhàn)場上并肩戰(zhàn)斗。
正可謂:窄窄一條胡同,赫赫兩位將軍。
可惜禪寺被占用并不開放。向西望,一百多米的戲樓胡同盡頭是雍和宮的東側(cè)牌樓。沿寺墻由南向東信步而行,曲折向北,炮局監(jiān)獄的院墻赫然就在眼前了。與清幽的環(huán)境有些反差,倒也不覺得突兀。院墻高約2.5米,上覆鐵絲網(wǎng)。中段向北是炮局頭條的地界,眼前十幾米處,保存著一座完整的炮樓。圓形的炮樓高約3米,瞭望孔清晰可見,在大白楊的掩映下,雖然佝僂了,身子骨還硬朗。向外張開的鐵絲網(wǎng)是爬墻虎的領(lǐng)地,舊時的模樣還在,如撐開的單瓣蓮花。
胡同的時光是緩慢的,在奶奶絲綢的嫁衣里,薄如蟬翼,觸手可及的質(zhì)感,依舊光滑而靈動。路上行人并不多,不時有共享單車擦肩而過。今日的炮局胡同安祥、寧靜,有大爺在遛彎兒,有人在門口發(fā)呆,年輕人腳步匆匆。上世紀90年代末的老歌兒滿胡同亂竄,新鮮的水果、蔬菜擺在路邊,有人在砍價。獄墻有些斑駁和破敗,爬墻虎也有秋的蕭瑟,車頂?shù)穆淙~積了厚厚一層,炮樓下的衣架上掛滿了女人、孩子的衣服。
說起炮局胡同,就不能不提“老炮兒”。老炮兒,北京話,一說就與炮局監(jiān)獄有關(guān),“局子里呆過的”,感覺就透著一股子20世紀90年代香港黑社會電影的“霸氣”。此話由貶至褒,代指老北京胡同里有頭有面兒的人物。一說,與一句北京的歇后語有關(guān),“護城河里的蛤蟆——老炮(泡)兒”,代指各行各業(yè)的“蟲兒”,亦褒亦貶,兼含滾刀肉、渾不吝的意思。
炮局頭條東北口,佇立著又一座炮樓,以展翅的姿勢,打開南向與西向的翅膀。從穿行來看,炮局監(jiān)獄并不是規(guī)制的長方形,東北角凹進去一塊,益發(fā)顯得曲折了。炮局監(jiān)獄北墻中段,是第三座保存還算完好的炮樓,由此向北,是炮局三條的地界。《香港商報》駐京辦就坐落在這里,小樓不高,在滿是平房的胡同里,并不十分打眼。
沿頭條繼續(xù)向西,盡頭隱沒在一座院落里。透過鐵門,第四座炮樓悄悄隱在樹蔭下,從容自適,雖然有些殘破了。樹葉搖擺,陽光斑駁,灑在石桌上。這是炮局監(jiān)獄的西南側(cè)院墻。循著鳥鳴,寺廟高挑的屋檐在林蔭里靜默著。頭條繼續(xù)向北不足20米,右手東向,躲著炮局二條,有柳暗花明的驚喜。四條與二條平行,西側(cè)分了枝叉,一枝向北直通青龍胡同,一枝向西南,融入二條。狹窄的胡同,高大的老樹,滿是針頭線腦的生活氣息。
穿過青龍胡同,繼續(xù)向北,就是二環(huán)了。車水馬龍,另是一番熱鬧景象。
3廊房三條胡同一角。
4夜色下的胡同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