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向學 羅章
摘? 要? 虛擬世界的獨特性極大挑戰(zhàn)著傳統的治理經驗和治理策略,給政府網絡治理增加了難度,網絡輿情治理成為公共治理的熱點和難點。文章從群體極化理論中的新信息與話題、進一步證據、權威、舌戰(zhàn)優(yōu)勢和群體認同四個要素出發(fā)對網絡群體極化進行研究,發(fā)現四個要素在極化的生成和退出機制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基于此,文章為促進網絡治理提出了對策建議,政府適度進入,規(guī)范網絡環(huán)境;及時回應,擠壓消極極化空間;把握極化邏輯,構建多元共治機制,以此提升政府網絡輿情治理能力。
關鍵詞? 網絡輿情;極化邏輯;生成機制;退出機制;治理策略
互聯網時代網絡新技術的發(fā)展從根本上對以往傳統媒介傳播信息的形式形成挑戰(zhàn),網絡為社會公眾提供了公平的發(fā)聲平臺,儼然已成為哈貝馬斯所說的“公共領域”。特別是近幾年興起的網絡反腐事件,網民通過新型的社交媒體如微博、微信等將事件曝光,引起網民熱議和相關部門關注并做出回應,如“表哥”事件、上海法官集體嫖娼和嚴書記事件等這樣不斷成功復制的“定律”,使得大眾網民群情激昂,紛紛效仿通過網絡途徑捍衛(wèi)自己的權益。然而當網民有意識地選擇參與集體行動,形成圍觀并在多種因素綜合影響下使得圍觀走向極化時,對網絡輿情產生重大影響有可能形成極端言論,甚至導致網絡群體性事件的發(fā)生,給政府網絡治理帶來難題。由此可見,網絡圍觀中的極化現象是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
1? 網絡群體極化現象
桑斯坦將群體極化定義為:“團體成員一開始即有某些偏向,在商議后,人們朝偏向的方向繼續(xù)移動,最后形成極端的觀點?!盵1]焦武德認為把有一定規(guī)模的網絡群體針對某一事件表達或執(zhí)行了偏離事物應有形態(tài)的言行與行為,稱之為網絡群體極化現象[2]。網絡群體極化是如何生成和退出的,政府如何有效治理網絡群體極化是我們進一步討論的問題。
公眾言論通過網絡場域得到匯集、碰撞和放大,形成觀點進而形成巨大輿論壓力,促使相關部門關注并做出回應加快對事件的處理和解決,當一種積極向上、有利社會發(fā)展的觀點得到極化,網民聲音在極化后能夠傳播反映到社會中,從而形成“多數人在多元社會中受益”的社會治理效果。同時這種正向極化也能夠提供原生態(tài)的輿情基礎,匯集民意,增加政府決策的科學性。然而網絡輿情的極化未必一定是單純生成于網絡空間中的意見碰撞,而很可能是一種牽連著社會情境線索的網絡動員。這種現象伴隨著社會“從結構斷裂到權利失衡”[3]的過程而不斷衍生,這種線上動員與現實生活中的失衡狀況相呼應可能激化事態(tài)的矛盾加劇沖突。
本文根據群體極化理論中新的信息、進一步證據、權威、舌戰(zhàn)優(yōu)勢和群體認同等四個要素分析網絡群體極化生成與退出機制。
1.1? 網絡群體極化生成機制
1)新的信息和話題:移動互聯網時代人人都是“麥克風”,每一位網民都可以作為信息的發(fā)起者,互聯網中信息交流具有開放性和排斥性并存的特點,尤其在虛擬社區(qū)中,能夠通過信息的交流產生吸引和排斥兩類不同的群體,在網絡討論中聚焦于同類而排斥異類,最終形成選擇機制。分門別類的微博話題、基于興趣的精準信息推送導致“信息窄化”,網民更多的接收到自己感興趣和符合自己心理預期和價值觀的觀點意見,這是形成極化的基礎。如蘭州自來水苯含量超標事件、廣東茂名PX項目事件都會選擇特定的群體。
2)權威意見領袖:作為信息傳輸過程中的重要節(jié)點,意見領袖對事件的內容和意義具有建構和引導作用。事件爆料者、記者、微博大V等對事件的傳播和評論將大大擴張網絡熱點事件的傳播速度和范圍。上海地鐵追尾事件、杭州G20峰會在央視、新華網、人民日報等媒體相關報道后,一時成為熱點新聞和網民討論的熱點話題。
3)舌戰(zhàn)優(yōu)勢充當極化引爆點:并不是所有的網絡熱點事件都產生群體極化現象,只有當熱點事件的某一方面觸及到社會的“痛點”,才使得舌戰(zhàn)話題優(yōu)勢成為“引爆點”,比如官員腐敗、破壞道德等事件和話題時,才會引起網民的大量熱議,這一話題成為網民“舌戰(zhàn)”的優(yōu)勢話題,為群體極化埋下引線。如與生命和道德相關的佛山小悅悅事件與政府官員腐敗的“表哥”事件這些敏感性的社會熱點事件在短期圍觀內就產生極化。
4)群體身份認同,擴大極化范圍:社會認同心理和選擇性認同將具有共同價值追求、共同意見的志同道合者匯集在一起,通過強化觀念、身份等的認同,進一步統一意見形成“一致化”甚至是“極端化”的觀點。如李天一事件中對于仇富仇官心理的群體認同,擴大了網絡群體極化群體規(guī)模。
1.2? 網絡群體極化退出機制
1)“信息繭房”,新的意見和觀點難以進入:在群體極化進入生成過程中網民有選擇性的接受信息,以及網絡媒體為了搶占流量,報道網民明顯偏向的信息,造成信息的窄化,使得新信息和意見難以進入,針對原有信息和觀點進行討論,導致產生比原有觀點更為極端化的結論。在廈門PX項目事件網民選擇性的接受PX作為一個化工原料具有劇毒的信息,在論壇、微博等進行討論形成統一意見進而產生“信息繭房”,新的信息和觀點難以進入討論,使得討論朝著消極方面產生極化,持有積極觀點的網民被拒之門外,隨之網絡群體極化不斷消解。
2)權威意見占據話語權,不同意見者選擇性退出:在網絡討論中,權威意見發(fā)揮重要作用,政府、官媒和權威媒體盡管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收到巨大的挑戰(zhàn),但其在民眾心中的真實性和權威性是自媒體無法比擬的,在網絡討論中政府的回應和權威媒體對事件的客觀報道都會打消原有疑問,能夠及時占據話語權,攻破謠言和一些極端觀點,使其喪失話語權。如山東招遠血案和天津“8·12”爆炸事件中政府及時回應,官方媒體客觀報道后,謠言和之前的負面信息因此喪失話語權選擇退出,網絡群體極化逐漸消退。
3)身份認同擠壓討論空間,迫使退出:由于在現實表達中的限制,熱點事件爆發(fā)后人們會在網絡上進行討論,形成新的團體,選擇與自己的觀點、價值取向相同或相近的人群,當“抱團”成功后,身份認同和群體心理認同會擠壓話語空間,持有不同觀點意見者退出的概率增加,原先偏向于負面的極端觀點隨著不斷報道、發(fā)帖與討論,不斷被強化而更加極端。
2? 網絡群體極化治理策略
2.1? 政府適度進入,規(guī)范網絡環(huán)境
習近平總書記在互聯網安全工作會議中強調:“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良好的網絡環(huán)境的營造需要政府適度引導。一是要在現實中切實解決社會矛盾和人民需求,對于現階段存在的社會問題要給予及時有效的解決,以打消網民疑問進而提升政府公信力。二是要加強微博、公眾號等自媒體話題分類管理,網絡監(jiān)測系統要進一步完善,鎖定對敏感話題和信息的重點監(jiān)管區(qū)域,提升網絡信監(jiān)管能力,做好網絡信息“把關人”。
2.2? 及時回應,擠壓消極極化空間
首先要打破“信息繭房”,及時準確回應。政府要尊重網絡輿情的回應規(guī)律,及時對網絡信息進行搜集和整理并加以研判,對于潛在的風險進行積極評估和回應。其次建立基于不同利益訴求的回應策略,對于理性的利益相關者,政府回應以事實為依據,以全面的信息發(fā)布和有效的議程設置加以吸引,使其用理性的方式和手段思考問題、引導輿論。對于非理性利益相關者,除了全面、準確、及時公布信息以及掌控輿論外,加強溝通和做好協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非理性利益相關者的行為向事態(tài)惡化方向發(fā)展。加強網絡輿論監(jiān)督,引導輿論的正確發(fā)展方向,通過及時、準確和有效的回應,擠壓消極意見和討論空間,防止意見向負面和極端方向發(fā)展。
2.3? 把握極化邏輯,構建多元共治機制
網絡公共領域協商治理的核心在于通過平等對話、討論、協商,形成理性共識,通過治理主體之間的協調合作和良性互動取得最有效的治理結果。首先,要及時透明回應相關信息,推進事件解決和輿論引導。其次,發(fā)揮意見領袖和權威意見的作用謹慎發(fā)聲,謹防謠言和虛假信息的傳播。最后,要強化積極社會認同,在極化進入機制,政府要嚴謹發(fā)聲,及時準確回應,在傾聽民意的基礎上解答民眾的疑問,強化積極認同。
參考文獻
[1]凱斯·桑斯坦.網絡共和國——網絡社會中的民主問題區(qū)[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焦德武.試論網絡傳播中的群體極化現象[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2):105-108.
[3]孫立平.失衡:斷裂社會的運作邏輯[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