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會娟
(北京市昌平區(qū)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北京昌平102209)
銀屑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有發(fā)病率高、易反復、病程較長的特點。我國1984年報告銀屑病的患病率為0.123%,易在冬季復發(fā)或加重,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1]。在最常見的尋常型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患者是急性發(fā)展期,而提高面積較大患者進展期的療效對于疾病的轉歸至關重要。因此本研究對體表面積(BSA)>3%的79例血熱證尋常型銀屑病患者,采用涼血消銀湯內(nèi)服及窄譜中波紫外線(NB-UVB)光照的方法進行了臨床療效觀察,觀察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1.1.1 病例資料 病例均來自2018年1月—2019年6月我院皮膚科門診,入組82例,期間有3例退出,最終完成79例。將病例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齡19~59歲,平均(38.7±9.4)歲,平均病程(4.2±2.5)年,銀屑病皮損面積及嚴重程度指數(shù)(PASI)評分(14.6±5.7)分;對照組39例,男25例,女14例,年齡18~61歲,平均(40.3±8.6) 歲,平均病程(5.0±3.7)年,PASI評分(15.3±6.9)分。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病情程度等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1.2 診斷標準 符合《中國臨床皮膚病學》[1]和《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的西醫(yī)診斷和中醫(yī)辨證標準。血熱證的辨證主癥:新皮疹不斷出現(xiàn),以丘疹、斑丘疹為主,基底皮膚顏色鮮紅,剝除鱗屑可見點狀出血,可有同形反應。次癥:心煩口渴或口干,便秘尿黃,舌紅,苔黃,脈滑數(shù)。
1.1.3 納入標準 ①年齡18~65歲,BSA>3%者;②近3個月未系統(tǒng)應用糖皮質激素、維甲酸類藥物或免疫抑制劑,近2周未局部應用糖皮質激素及光照等治療者;③愿意配合規(guī)律全程治療且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1.4 排除標準 ①NB-UVB治療對皮損有明顯刺激的急性進展期患者;②孕婦和哺乳期婦女;③患白內(nèi)障、皮膚癌、光敏性疾病等不適合光療者;④合并嚴重系統(tǒng)性疾病、精神疾病者。
1.2 方法 2組患者均給予NB-UVB照光(儀器為SIGMASS-09型紫外光療儀)。首先起始劑量以0.5~0.7 MED照射,3次/周,每次遞增前次劑量的10%~20%,若有紅斑反應暫?;驕p少劑量,單次最大劑量不超過4 J/cm2。皮損消退≥90%時,2次/周,維持1個月,然后1次/周維持。照光后皮膚涂維生素E乳。治療組予自擬涼血消銀湯內(nèi)服。方藥主要藥物:紫草 10 g、丹皮 10 g、赤芍 15 g、生地 15 g、白花蛇舌草 15 g、土茯苓 15 g、生槐花 30 g、白茅根 30 g、雞血藤15 g和甘草6 g,水煎400 mL,分2次飯后溫服,隨癥加減:若熱盛者加膽草、梔子、玄參,若夾濕邪者加薏苡仁、澤瀉,若夾瘀者加丹參,瘙癢者加白鮮皮、蒺藜、防風等。
2組患者治療8周,分別于治療前后記錄PASI評分,治療期間如果患者出現(xiàn)任何不適癥狀,隨時停止治療并進行相應的對癥處理。
1.3 療效觀察 參照PASI[3]來評分,根據(jù)療效指數(shù)評價療效。療效指數(shù)=(治療前PASI評分-治療后PASI評分)/治療前PASI評分×100%。治愈:療效指數(shù)≥90%,顯效:60%≤療效指數(shù)<90%,好轉:30%≤療效指數(shù)<60%,無效:療效指數(shù)<30%。有效率以治愈率加顯效率計算。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2組間治療前、治療后及治療前后差值進行比較;臨床療效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觀察2組治療后的光照劑量 2組患者在治療8周后,統(tǒng)計累計光照劑量,治療組平均累計照射劑量(15.4±3.5)J/m2,對照組平均累計照射劑量(21.7±6.2)J/m2,結果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后 t=5.58,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 PASI評分比較 2組患者治療前PASI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治療組與對照組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2組評分差值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2組患者PASI評分比較 (分,±s)
表1 2組患者PASI評分比較 (分,±s)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后PASI評分差值治療組 40 14.6±5.7 3.6±1.4 11.5±1.7對照組 39 15.3±6.9 7.1±2.8 7.4±3.5 t 0.49 7.05 6.65 P 0.62 <0.001 <0.001
2.3 臨床療效比較治療組與對照組臨床療效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4 不良反應 治療過程中有3例患者因離開北京退出研究。治療組出現(xiàn)2例輕度腹脹,3例大便次數(shù)增多,調(diào)整藥物后均緩解。有4例患者照光后有瘙癢加重,調(diào)整照光劑量后均緩解。
銀屑病的病因未完全清楚,目前認為與遺傳、免疫、環(huán)境等因素有關,其已不僅是一種皮膚病,更是一種系統(tǒng)性疾病,尤其是中重度患者[4]。進行期(中醫(yī)辨證血熱證)的銀屑病皮損炎性反應明顯,增生較輕,但病情進展略快,此期若及時有效的治療可使皮損快速消退,避免轉為慢性病程或其他重型。一般皮損面積?。˙SA<3%)可單用外用藥治療,而皮損面積大時,宜聯(lián)合系統(tǒng)治療和物理療法。對于中重度進行期患者,西醫(yī)系統(tǒng)治療主要有抗生素、維A酸類等,有一定療效但不良反應略大,而中藥口服發(fā)揮了安全有效的治療作用。
銀屑病又稱白疕,“從血論治”是歷代醫(yī)家的觀點,目前較共識的證型為血熱證、血瘀證、血燥證,血熱證相當于尋常型銀屑病進行期[5]。發(fā)病初期為血熱證,隨著病情變化可轉為血瘀證或血燥證,故血熱是發(fā)病之始,也是病情變化的關鍵。此期熱壅血絡,熱極生風,故疹色鮮紅,皮疹增多擴大;而熱毒壅滯,熱盛傷津則咽痛、口干、便干等實熱表現(xiàn)。因此,筆者以清熱解毒、涼血活血為治法,自擬涼血消銀湯隨癥加減。該方是在涼血活血湯的基礎上加土茯苓、白花蛇舌草加強解毒功效,丹皮替代丹參加強涼血之力,再隨患者體質及兼癥加減。研究資料顯示,涼血活血湯治療血熱證臨床療效滿意[6]和治療血熱證銀屑病的作用機制[7]。土茯苓和白花蛇舌草均有抗炎和調(diào)節(jié)免疫作用,在臨床上被廣泛應用。
NB-UVB已成為治療銀屑病的主要物理療法,其適應癥有中重度尋常型銀屑病,包括點滴型[4]。NB-UVB可誘導皮膚角質形成細胞的凋亡,增加抗炎因子的分泌,抑制表皮朗格漢斯細胞的活性,減輕表皮細胞的炎性反應,從而發(fā)揮作用[8]。病情好轉后NB-UVB減量和維持可減少銀屑病的復發(fā)率。兩種方法聯(lián)合治療血熱證銀屑病不僅能內(nèi)外兼治,提高了療效,而且不良反應少,可適于面積較大不宜涂藥患者。
綜上所述,涼血消銀湯聯(lián)合NB-UVB照射治療血熱證尋常型銀屑病療效確切,可在臨床治療中推廣應用,當然也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優(yōu)化組方,探索更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