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夢寒,梁奕軒
(廣東省廣州市老人院,廣東 廣州510550)
據統計,我國老年人便秘發(fā)病率在40%以上,臥床老年人便秘發(fā)病率高達80%,主要由于老年人患各種慢性疾病或多器官功能衰退,導致大便艱澀或無力,嚴重影響其晚年的生活質量。本研究采用皮部推拿合谷穴配合振腹法治療陰虛腸燥型老年性便秘,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廣州市老人院治療的56例陰虛腸燥型老年性便秘患者56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8例。觀察組男14例,女14例;平均年齡(78.6±8.9)歲;平均病程(6.7±3.2)年。對照組男12例,女16例;平均年齡(77.5±8.4)歲;平均病程(6.3±2.9)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①患者年齡≥60歲,且功能性便秘病程時間≥6個月。②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相鄰兩次排便間隔時間≥3 d,每次排便時間>10 min,糞便干燥堅硬,排出困難,伴少腹脹急、神倦,乏力、胃納減退等,診斷為功能性便秘[1]。③陰虛腸燥型便秘中醫(yī)辨證標準:大便干結,口干少津,神疲,納差;舌紅,苔少,脈小細數[1]。
1.3 排除標準 ①腸管器質性病變、直腸或肛門病變、內分泌或代謝性疾病、神經系統疾病、腸管平滑肌或神經源性病變、結腸神經肌肉病變、神經心理障礙、藥物性因素等繼發(fā)便秘患者。②中醫(yī)辨證為其他便秘證型,非陰虛腸燥型便秘患者。
2.1 對照組 采用振腹法治療。①術前準備:在安靜環(huán)境下,令患者仰臥,自然呼吸,全身放松,雙下肢髖關節(jié)前屈45°,膝關節(jié)屈曲90°。②振腹法:施術者一手輕輕置于患者下腹部,指尖指向其頭側,中指對應其任脈,食指、無名指對應其足少陰腎經,拇指、小指對應其足陽明胃經,以掌跟對其關元穴。施術者以腕關節(jié)帶動手做小幅度震動,振動頻率400~600次/分,使患者下腹部產生共振,持續(xù)振腹20 min,以患者腸蠕動加快且腹中有溫熱感為佳。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3個療程。
2.2 觀察組 采用皮部推拿合谷穴配合振腹法治療。①振腹法操作、次數、療程與對照組一致。②皮部推拿合谷穴:施術者一手握患者腕部,使其前臂保持中立位,另一手拇指螺紋面輕貼于患者合谷穴上,沿手陽明大腸經(第2掌骨橈側)做輕而快的往返推擦,300次/分,每側合谷穴操作3 min。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3個療程。
3.1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①排便情況:每日上午10∶00隨訪,詢問并記錄患者過去24 h內排便次數、排便時間、便質情況,以及少腹脹急、神倦乏力、胃納減退等兼癥有無改善。②中醫(yī)證候積分:統計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中醫(yī)證候積分。陰虛腸燥型便秘的中醫(yī)證候包括大便干結、口干、神疲、納差、舌紅、苔少、脈小細數,每項按照無、輕、中、重4級標準進行評分,依次計為0、1、2、3分,總分為0~21分,中醫(yī)證候積分越高表明便秘病情越嚴重。③療效標準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顯效:排便頻率<2 d/次,排便時間<5 min,便質轉潤,排便通暢,中醫(yī)證候積分下降70%以上,無不良反應,短期無復發(fā);好轉:排便頻率2~3 d/次,排便時間5~10 min,便質轉潤,排便欠通暢,中醫(yī)證候積分下降30%~70%,無不良反應;無效:排便頻率>3 d/次,排便時間>10 min,中醫(yī)證候積分下降<30%,癥狀無改善。總有效率=顯效率+好轉率。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43%(27/28),高于對照組的71.43%(20/2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陰虛腸燥型老年性便秘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中醫(yī)證候積分較治療前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陰虛腸燥型老年性便秘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陰虛腸燥型老年性便秘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images/BZ_54_207_1746_1228_1812.png觀察組 28 14.6±3.7 7.3±2.2△▲對照組 28 14.7±3.7 10.2±3.1△
便秘分為器質性和功能性兩類,老年人功能性便秘多因年老體衰、臟器功能減退所致,多為虛性便秘[2]。目前西醫(yī)治療功能性便秘多應用促胃腸動力藥、通便劑及灌腸等方法,雖然在短期內療效顯著,但是停藥后有病情反復、病情加重及藥物依賴等缺點[3]。老年性便秘原因較復雜,其基本病變屬大腸傳導功能失常,又與臟腑功能失調有關,與肺、脾、腎三臟功能失調關系較為密切。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氣血津液虧耗,故便秘雖是一個癥狀,卻是臟腑氣血津液等全身病變的反映。陰虛火旺,灼燒津液,津液不能濡潤腸腑,傳導失司而致大便燥結,久則腸中積熱,熱易傷陰,互為因果,燥結愈甚,在中醫(yī)辨證中屬于陰虛腸燥證型,應以滋補腎陰、潤腸通便為主要治則[4-5]。中醫(yī)治療功能性便秘取得良好療效,如易獻春等[6]運用增液通便湯治療老年便秘36例,總有效率為83.0%;黎倩平等[7]運用中藥敷臍治療老年便秘96例,總有效率為92.7%;高永蓮等[8]運用穴位貼敷聯合穴位按摩治療慢性功能性便秘,總有效率為88.89%。
筆者運用中醫(yī)推拿治療功能性便秘,因其療效顯著、無不良反應、無依賴性等優(yōu)點,受到廣大患者歡迎。合谷穴位于第2掌骨橈側中點,為手陽明大腸經之原穴,具有潤腸通便、清熱瀉火、增液潤燥之功。皮部是中醫(yī)經絡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外治法重要的施術部位,根據經絡學理論,在特定皮部區(qū)域施以推拿手法,可治療對應經絡臟腑疾病[9-11]。從神經反射弧理論及全息理論來看,皮部推拿可刺激患者末梢神經觸覺,神經傳導至大腦皮層,產生排便反射;全息理論中,第2掌骨橈側為胃腸部反射區(qū),刺激此區(qū)域可促進胃腸蠕動,有利于排便[12]。筆者結合中醫(yī)經絡學中的皮部理論,通過推拿合谷穴的皮部區(qū)域,以增強潤腸通便的功效。
綜上所述,皮部推拿合谷穴配合振腹法治療陰虛腸燥型老年性便秘的臨床療效優(yōu)于單純振腹法,中醫(yī)證候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