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欣,戴建興
(北京市鼓樓中醫(yī)醫(yī)院,北京100075)
慢性咽炎為咽部黏膜、黏膜下及其淋巴組織的慢性炎癥,臨床可見咽干、咽痛、咽癢、咽部異物感、干咳少痰、惡心、呃逆、欲吐等表現(xiàn)。該病屬于中醫(yī)“喉痹”范疇,其主要病因病機是素體陰液虧耗,陰虛不能制陽,而致虛火上炎,肺燥津虧,咽喉不利。本研究在硫酸慶大霉素注射液和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霧化治療基礎上,采用止痛化痰穴位貼治療慢性咽炎,療效顯著,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北京市鼓樓中醫(yī)醫(yī)院就診的慢性咽炎患者70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5例。對照組男25例,女10例;年齡35~67歲,平均(49.80±9.53)歲;病程2~6年,平均(3.05±1.30)年。觀察組男28例,女7例;年齡41~70歲,平均(53.26±7.47)歲;病程2~7年,平均(3.25±1.70)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參考《中西醫(yī)臨床耳鼻咽喉科學》[1]:咽部有異物感、發(fā)熱、干燥、微痛等各種不適感覺,部分患者刷牙、漱口時易惡心、作嘔。體征:咽部黏膜充血,咽后壁淋巴濾泡增生,咽側(cè)索肥厚。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診斷標準;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孕婦及合并糖尿病、腎病及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對本研究用藥過敏患者。
2.1 對照組 給予硫酸慶大霉素注射液(山東新華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0280,2 m L∶8萬單位)和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國藥集團容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1020036,1 m L∶5 mg)各1支進行霧化治療,每日2次,每次10 min。治療1個月。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止痛化痰穴位貼治療。取穴:天突、膻中、雙肺俞、阿是穴。止痛化痰穴位貼主要藥物組成:梔子、大黃各10 g,苦杏仁5 g,研為粉末狀,以蓖麻油或液狀石蠟加數(shù)滴75%酒精調(diào)糊后敷患處。每次貼敷時間為8 h,如有不適,可提前取下,每日1次。治療1個月。
3.1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①癥狀及體征評分。癥狀:咽部異物感(無計0分,偶有計2分,時有計4分,整天有計6分),咽部微痛(無計0分,偶有計1分,時有計2分,整天有計3分),分泌物(無計0分,少量計1分,中等量計2分,量多計3分),咽干不欲飲(無計0分,有計1分),胸脘痞悶(無計0分,有計1分),納呆(無計0分,有計1分),形體肥胖(無計0分,有計1分)。體征:咽部黏膜充血(無計0分,稍紅、小血管擴張不明顯計2分,暗紅、小血管擴張計4分,深紅、小血管擴張明顯計6分),淋巴濾泡增生(無計0分,1~3個計1分,3~5個計2分,5個以上并融合成片計3分),咽側(cè)索腫大(無計0分,微腫大計1分,腫大計2分,腫大呈索狀計3分)。②療效評定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2]制定,采用尼莫地平法計算療效指數(shù),療效指數(shù)=(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臨床治愈:治療后癥狀、體征基本消失,療效指數(shù)≥90%;顯效:治療后癥狀、體征大部分消失,66.67%≤療效指數(shù)<90.0%;有效:治療后癥狀、體征較前減輕,33.33%≤療效指數(shù)<66.67%;無效:治療后癥狀、體征無明顯改變,療效指數(shù)<33.33%??傆行剩?臨床治愈+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3.2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3 結(jié)果
(1)癥狀、體征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癥狀、體征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癥狀、體征評分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癥狀、體征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慢性咽炎患者治療前后癥狀、體征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慢性咽炎患者治療前后癥狀、體征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5 18.6±3.05 3.02±1.15△▲對照組 35 19.1+2.52 8.11±4.22△
(2)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1.43%(32/35),高于對照組的77.14%(27/3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慢性咽炎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現(xiàn)代醫(yī)學按照慢性咽炎的病理改變將慢性咽炎分為4型:慢性單純性咽炎、慢性肥厚性咽炎、慢性萎縮性咽炎、慢性變應性咽炎,與此相應的慢性咽炎的臨床體征各有不同,輕者表現(xiàn)為咽黏膜層的慢性充血,重者則表現(xiàn)為咽側(cè)索淋巴組織增生,咽后壁顆粒性隆起,呈條索狀增厚[3]。近年來,由于空氣污染、人們工作生活節(jié)奏加快、職業(yè)因素、不良生活習慣、精神緊張焦慮等因素的影響,慢性咽炎的發(fā)病率日益升高,且病情易反復,遷延難愈。西醫(yī)對該病的治療主要是局部治療,如抗生素及激素霧化治療等,然而抗生素、激素的不良反應較大,長時間應用可能會出現(xiàn)耐藥性[4],使患者失去治療信心。
慢性咽炎屬于中醫(yī)“咳嗽”“喉痹”“梅核氣”等范疇,認為其病位多在肺、脾、腎。肺為嬌臟,喜潤惡燥,肺陰不足,虛火熏蒸咽喉,發(fā)為喉痹?!鹅`樞·經(jīng)脈》指出:“脾足太陰之脈……挾咽喉而走,連舌根,散在舌下?!笨梢娖⒔?jīng)的循行路線經(jīng)過咽喉部位,如脾虛致水谷精微運化失司,水液代謝失調(diào),津液不能上輸,可見咽干、咽痛等不適?!毒霸廊珪ぱ屎怼吩?“陰虛喉痹……或素稟陰氣不足,多倦少力者是,皆腎陰虧損,水不制火而然?!笨梢娔I中真水不足,不能制火,而致相火上炎?!逗砜泼卦E》認為此種命門相火上沖為害,屬腎水枯竭,相火煎灼腎陰,不能降之而發(fā)。中醫(yī)認為慢性咽炎是“虛火喉痹”,其病因病機為肺腎陰虛導致的虛火上升、咽喉失養(yǎng)。程媛媛等[5]認為慢性咽炎的病因病機為肺腎陰虛,虛火內(nèi)生,火熱搏結(jié)于咽喉。胡陟[6]認為喉痹病機為痰阻脈絡,氣機不暢,痰瘀阻滯,血脈不通,而致疼痛或咽部異物感。故慢性咽炎從中醫(yī)的病因病機上不外乎濕、痰、火。
本研究所用止痛化痰穴位貼選取梔子、苦杏仁、大黃3味中藥,治療濕、痰、火3種邪氣。梔子味苦、性寒,歸心、肺、三焦經(jīng),具有清熱瀉火解毒、除煩的功效。張德林[7]認為梔子外用可以散瘀消腫止痛?,F(xiàn)代藥理學研究證實,梔子具有解熱、抗炎、抗微生物等藥理作用,還具有抗抑郁、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作用[8-10]。故本方用生梔子清熱利濕,瀉火除煩,涼血解毒,以祛除喉間濕熱??嘈尤市钥?、微溫,可止咳平喘,但有小毒,內(nèi)服、久服勿過量,其主要成分苦杏仁苷具有鎮(zhèn)咳祛痰、抗炎、免疫調(diào)節(jié)、抗氧化、鎮(zhèn)痛的作用[11]。大黃苦寒,內(nèi)服、久服易傷胃氣,本方效仿《外科正宗》如意金黃散外用大黃,取其清熱解毒之功,可散咽喉火熱,其主要有效成分有大黃素、大黃酸、大黃酚、蘆薈大黃素等,有瀉下、解熱、抗菌、抗病毒、雙向免疫調(diào)節(jié)的作用[12-13]。穴位貼敷療法是一種外治法,對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哮喘等呼吸系統(tǒng)疾病,在西醫(yī)治療基礎上聯(lián)合中藥穴位貼敷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和用藥依從性[14-15]。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癥狀、體征評分低于對照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表明止痛化痰穴位貼輔助治療慢性咽炎能夠減輕患者的不適感,緩解臨床癥狀,且未見嚴重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