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佳
【摘 要】信息技術這門學科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學生們大多都是通過親手實踐來吸收知識的。這就要求老師在信息技術課堂上一定要有調控課堂的能力,這樣才能展現出老師的作用來,從一個整體的角度對課堂進行一個引領。下文是本人對小學階段老師在信息技術課程堂上的有效調控做一個簡單的策略,以此來提高信息課堂的有效性,讓課堂變的更加豐富多彩。
【關鍵詞】小學階段;信息技術;課堂調控;改變策略;方法技巧
前言:
小學階段的學生,想要讓他們有一個自主的學習能力,就必須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信息課程的如此。如果學生對某一學科產生了興趣,那么他的求知欲就會增加,學習目的就會明確,從而思維也會提升。所以,在對小學生信息技術課堂的調控上,老師要想辦法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真正的愛上這門課程,從而也就調控了課程中的效率問題。
一、建立課堂秩序
信息技術這門學科,基本上都是機房上課,機房里面,有很多的插座以及電源,每一臺電腦上都連著線,老師一定在保證學生的安全至上來進行課程的開展。此外,在機房里上課,老師有可能看不到每個學生的具體行為,有一些學生就偷偷的打起了游戲,所以在以上的情況下,老師要確保學生安全的情況下,也要預防學生做一些超出課堂之外的事情來,這就要求老師必須嚴格的制定一系列上課制度[1]。老師通常要在開課前向學生明確課堂制度,并且做到每隔一周就要學生反饋情況,以此來嚴格學生的課堂秩序。老話說的好,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學生從一個教室換到另一個教室里去上課,如果不按照順序,肯定會是一窩蜂的搶占座位等等,為了預防這一情況的發(fā)生,信息技術老師應該在上第一節(jié)課的時候就安排好學生的先后順序,依次進入電腦房,每個學生都有自己固定的座位,并且明確出課堂的要求。制定體委帶隊來到機房,課代表來輔助學生的順序記錄,對于那些經常犯錯的學生,應當給與嚴厲的批評。
二、激發(fā)學生興趣
興趣就是成功的一半,是學生想獲取知識的渴望,也是學生在課堂后的一種積極動力。想讓學生產生興趣,可以依據課本教材的內容來轉變學生的求知欲望??赡苡械睦蠋煏焕斫猓闲畔⒓夹g科還需要培養(yǎng)興趣嗎?是的,學校曾經就為此問題展開過問卷調查活動,在所有學科中,小學生最愛上的就是信息技術課,其實這些只是迷惑了大家的表象而已,學生喜歡上信息技術課是因為學生想在課上玩游戲,聽音樂等等,但是對于信息技術課本上的內容就不太感興趣了,那么怎么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這一學科的興趣呢?老師可以以學生愛玩游戲這一項作為切入點,利用游戲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比如在三年級的信息課堂中,有一節(jié)是鍵盤輸入,如果只是按照教材上的做法,要求學生輸入字母或者輸入英文,并對此反復練習,相信這樣的教學一定會讓學生感到厭煩,更別說做到興趣課堂了,連基本的知識都很難掌握。所以,此時老師應該提出新的方式來授課[2],利用小學生喜歡玩的游戲,比如金山打字通里面的打地鼠、青蛙過河等等這些游戲,讓學生玩?zhèn)€夠,這樣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更加熟悉打字的訓練,也能讓他們對信息技術課程建立起興趣。
三、在實操中掌握知識
在小學生階段的信息技術課程中,學生們一進機房就想打開電腦,可是這個時候,老師往往會說,同學們先不要開機,先聽我說,有幾個地方需要大家特別注意。這四十分鐘下來,光老師的講解就占了一半的時間,學生進行實操的時間也就少之又少,這樣的教學效果肯定不是很有效。教育部的教材副主任也提出過,講課如果脫離了實際操作,就會變得很枯燥呆板,讓學生提不起興趣。所以,小學階段的信息老師應該轉變學生以“動手、動腦”為主,在具體的實際操作中,熟練教材的基本內容。一個課堂活了,那么老師在課堂上的調控能力也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四、課堂上的自我管控
任務驅動是小學生階段信息技術課堂上最為關鍵,也最為有效的一種方式。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先說出任務,讓學生帶著老師分配的任務去進行操作,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目標就更明確了。偉人曾經說過一句話:“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加的重要”所以,在小學階段的課堂上,老師分配給學生一個好的任務,可以很大程度上加強老師課堂調控的力度,同時如果只有老師發(fā)的任務,沒有規(guī)則,那么這種情況就像是一條小船在大海里有了前進的動力,卻沒有方向一樣迷茫。所以,老師分配任務的時候,還應該給出一個合理的規(guī)范,讓學生在拿到任務的時候還有一個規(guī)范的框架,學生能夠從框架的約束中更好的完成任務,這些框架會讓學生知道應該獲取哪些技能,要有一個什么效果,以及完成一個怎樣的任務,等等,這樣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有一個參照物的對比。此外,學生還可以根據參照物的標準來對自己的任務完成進行一個評價,收獲成功的快樂。這樣課堂的效果就能按照老師的計劃進行了[3],課堂上的調控問題再也不會影響老師的授課進展了。
五、分小組模式
分小組模式就是在學生組成一個團隊的情況下展開一系列的討論,來促進對知識的吸收,這樣也是高效率的學習模式,分小組模式要求學生們能獨立思考,并且主動的表達出自己對問題的見解,以此來互相討論。這樣的教學模式既可以減輕學生的教學負擔,還能讓學生養(yǎng)成一個熱愛學習的積極性。
總結語:
一堂高效的教學課程,其中一定有成熟的課堂調控來操作。課堂調控和紀律控制是兩回事,課堂調控更加的多元化,是老師在課堂上控制教學的一種藝術,這個技能需要老師在日常中不斷的進行提升,這樣,老師才有可能真正掌握這項技能,才能在現實的課堂中收放自如。以讓課堂更加精彩。課堂調控的策略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總結,首先要建立一個良好的上課秩序,不管是到教室的排隊順序,還是機房里的占位,都要嚴格遵循老師的指導,以此形成有紀律的課程。其次,以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上的表現來提升他們的興趣,以此達到調控的模式,找到學生上課時的興趣點,以此來展開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在愉悅的過程中完成課堂上的教學。再次,老師要多給學生動手實操的時間與機會,理論知識要在實操中體現出來,這樣信息課程才不會顯得太枯燥古板。以任務驅動來完成自己的學習目標,并且進行自我檢測,自我評價。最后就是分小組的模式,讓學生在小學信息課程上有一個獨立思考的模式,以此來達到課堂上良好的調控能力。
參考文獻:
[1]黃榮懷.信息技術與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張濟蓉.有效管理信息技術課堂 為課堂效益提供保障[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7,(03).
[3]賴新元.教師的課堂管理藝術[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濟南市槐蔭區(qū)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