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志愿服務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華文明的延伸,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志愿服務是當代大學生追求奉獻精神和提升自我的一個出口。本文通過總結我院大學生志愿服務中心的發(fā)展經驗,分析其短期校園服務項目的短板,探索一條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高質量服務路線。
關鍵詞:志愿服務;可持續(xù)發(fā)展
一、緒論
大學生志愿服務的發(fā)展,對于大學生的成長成才以及和諧社會的構建,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大學生自身認知的缺乏、志愿活動內容單一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志愿服務的發(fā)展。
近年來,中國的志愿服務在迅速發(fā)展。提起“志愿者”這一群體,不由讓人想起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上,志愿者熱情洋溢奉獻自己服務觀眾的一幕幕,而這其中大約有八成是大學生志愿者。從街道社區(qū)福利院,到眾志成城的抗震救災現場,再到條件艱苦的偏僻貧困山區(qū),志愿者的身影無處不在。作為青年大學生,更是參與志愿服務的主力軍,是中國志愿者服務的核心力量,占領主導地位。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從社會角度,有利于人與人之間的互幫互助,促進新時代的精神文明建設,為共建和諧穩(wěn)定的社會提供保障;從大學生個人的角度而言,有助于培養(yǎng)大學生服務他人樂于奉獻的意識,能夠讓青年在學習專業(yè)知識的同時接觸社會,將書本中的專業(yè)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從而提高工作能力和社會交際能力,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商學院志愿服務中心活動開展的現狀與現存問題
(一)大學生參加志愿服務目的不明確
針對200名本院大一、大二年級學生展開調查中發(fā)現,百分之九十的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的目的只是為了獲取志愿服務認證和獎狀從而使綜測加分或者屬于“行政管理原因被迫參與”,并且有些人就算參與了志愿活動也不做志愿者應該做的事情,例如:玩手機、閑聊等與志愿活動無關的事情,志愿者的素質良莠不齊,發(fā)自內心想參與志愿活動發(fā)揚奉獻服務精神的人只占少部分。志愿活動流于形式,體現了大學生在思想上并沒有樹立長期自覺參加志愿服務的積極態(tài)度。
(二)志愿活動過于形式化且內容單一
就目前我院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的方式來看,主要是專業(yè)性不強的簡單服務,如打掃社區(qū)衛(wèi)生、為福利院提供服務吧等,亦或是參與較大的組織、較有社會影響力的大型活動,比如保護環(huán)境相關的活動??偟膩碚f,方式單一,參與渠道稀少都是影響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積極性的直接原因。
(三)志愿活動缺乏資金支持
目前,本校商學院除個別有政府支持的重點項目有路費報銷外其余的常規(guī)活動是沒有報銷的,而對于大部分不能給予大學生一定的交通費用、吃飯費用等補償的志愿服務,即使志愿活動是無償的服務,有些大學生也表示不能負擔或不想負擔這些額外的費用,導致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志愿服務的開展。
調查中還了解到,有的大學生拒絕參加志愿活動,理由是不明白志愿的意義;還有的學生害怕參加與老人有關的志愿活動,理由是害怕老人咬人等意外狀況的發(fā)生。
三、探索新路徑
志愿服務可以輔助提升自己的專業(yè)技能,商學院志愿服務中心開展的志愿活動有小學支教、養(yǎng)老院、老年公寓、醫(yī)院等項目。重點服務于小學生、老年人和病人等,在志愿服務過程中,同學們可以利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去普及大眾人群。小學支教過程中同學們可以幫助小學生了解金融、貿易、計算等方面的知識;在服務老年人過程中可以幫助老年人了解防詐騙等知識。志愿服務與專業(yè)知識相結合,讓志愿者在實踐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實踐中實現自我價值,是商學院志愿服務中心的宗旨。很多志愿者表示在未來職業(yè)生涯中也會重視投身于志愿服務中去。建立和健全志愿服務的長效發(fā)展機制,促進志愿服務的常態(tài)化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是使我院志愿服務機制健康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鑒于志愿者精神價值實現的需求與三全育人的新時代要求,我們的志愿服務組織和隊伍建設需要切實加強,要以團支書和團支部為紐帶組織隊伍,考察并且選拔培養(yǎng)一批優(yōu)秀志愿者發(fā)揮骨干力量帶頭作用;強化重點項目,優(yōu)先發(fā)展地方項目,促進地方項目健康發(fā)展,其次,對志愿者服務活動分級分類管理,形成內容豐富、具有廣泛覆蓋面及較高專業(yè)水準的志愿服務項目體系;利用課余時間集中志愿者進行適度培訓,結合優(yōu)秀培訓課程及教材,制定我院同學廣泛認可的志愿者服務守則,形成科學完善的志愿者服務管理體系。另外,邀請社會上具有權威性的機構的專家學者來我院對志愿活動開展有關講座,進行專業(yè)性的指導,認證一批有能力承擔相應培訓任務的骨干志愿者為培訓師;加強“商學院志愿者服務中心”品牌推廣,提升第二課堂中的宣傳能力,從而起到普及志愿服務文化的作用。最后,組織者也應加強理論研究和成果轉化,更好地指導志愿者們高效地有意義地參與志愿服務實踐。
參考文獻:
[1]曾雅麗.比較視角下的大學生志愿服務[J].高等教育研究,2012(3).
[2]薄愛敬.論大學生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有效機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6).
[3]彭海.淺析志愿者活動在大學生全面發(fā)展中的作用[J].教書育人,2010(30).
[4]贠天祥,任新鋼.大學生志愿者活動育人實效性分析[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1).
項目:本文為金陵科技學院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創(chuàng)新項目結項成果
作者簡介:徐淑娟(1990-),女,漢族,江蘇南京人,碩士,金陵科技學院商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