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應新
摘 要:公益性微展在“快”和小而精的狀況下,優(yōu)化美術社團的組織和展覽管理。公益性微展促進社團成員自己提升美術技能,同時也提高了參與校園美術文化構建的積極性。更是讓全校學生通過美術社團提供的微展、互動活動中在美術文化上有更廣更深理解和認識。
關鍵詞:公益性;微展
1 何為微展
國內目前研究學校美術社團的文獻和關于微展的相比較,研究美術社團的文獻比較多,而研究關于微展的卻很少很少。研究美術社團的,從美術教育的必要性、開展建設的策略、社團學生發(fā)展的需求、社團教學這幾個角度進行充分調查和研究。
微展,這一詞在目前現(xiàn)代漢語詞典沒有收集。微展,在少量現(xiàn)當代論文研究中有了初步的涉及。比如在余晨杰的《“一帶一路”背景下集合式微展———OTO 精準對接展覽模式探究》這樣界定微展:微展的實質是微信;在微信平臺上展覽。趙揚、劉婷的《“共生” 建筑微展——在辦公中進行的快閃展覽》中論述微展的兩個特征:快與微;展覽要快速時效,展覽空間小型。本論文的微展概念的界定:就是準備時間要快、作品數(shù)量少而精、主題鮮明、空間小的實體作品或網絡作品展覽。
2 何為公益性微展
而許多高中美術社團有以促進美術高考為主,有藝術修養(yǎng)拓展為主的。美術社團的作品展示不能僅僅限于社團成員作品的展示,更應該是讓美術社團這一少數(shù)成員積極參與全校師生構建更大的美術交流文化。通過美術社團的微展公益性活動,引領全校學生參與美術構建活動;讓全校學生在課外拓展,再次完成圖像識讀素養(yǎng)、美術表現(xiàn)素養(yǎng)、審美判斷素養(yǎng)、創(chuàng)意實踐素養(yǎng)以及文化理解素養(yǎng),這是美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教育活動。微展的公益性就更為重要了。當然現(xiàn)代公益活動,具有共享、共贏得特征。美術社團的公益性微展簡單的說,學校美術社團微展不能是簡單展示作品,應該還有給其他非社團的師生們美術文化視野拓展、美術審美修養(yǎng)提升、美術人文思想再塑的公眾作用;具有社團成員學習和其他師生提升美術文化修養(yǎng)的共同進步的特征。
3 公益性微展的意義何在
2017年的《高中美術課程標準》中,提出了美術教學的五大學科素養(yǎng),主要包括:圖像識讀素養(yǎng)、美術表現(xiàn)素養(yǎng)、審美判斷素養(yǎng)、創(chuàng)意實踐素養(yǎng)以及文化理解素養(yǎng)。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核心素養(yǎng)的教育教學僅靠一周一節(jié)美術課程是不夠的,拓展課外活動的是必要的的補充手段。美術社團的公益性微展立足這五個核心素養(yǎng),開展主題鮮明的展覽;讓所有學生美術學科學習拓展到了第二課堂。美術社團學生通過辦主題性展覽提升自己美術綜合素養(yǎng);其他學生通過看有公眾性和美術文化普及性的主題微型展調高自己的美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這是美術社團的辦公益性微展的第一個意義。
優(yōu)化社團的組織和展覽管理;微展在“快”和有質量狀態(tài)下,會在有限時間下突破社團社員的學習交流的有效性和教師指導的高效性。這是公益性微展的第二個意義。大家都知道,隨著時代的變遷,高中生發(fā)展需求的變化日益多元化,社團活動課程也就成為學校素質教育的一部分。高中美術社團為校園的文化建設帶來了無限生機,在學校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許多高中美術社團的建設和發(fā)展在傳統(tǒng)管理和活動模式下出現(xiàn)以下發(fā)展瓶頸:社團僅僅實施是一個技能和興趣的交流學習展示團隊。怎樣突破美術社團的建設和發(fā)展?急需新的研究和實踐。學校美術社團的微展公益性活動,反過來會促進社團成員的組織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審美能力、文化理解能力、交流溝通能力的發(fā)展。
4 如何實施公益性微展
每次微展要主題鮮明。具體來講可以有美育知識主題、專項鑒賞主題、專項文化主題、技能主題、創(chuàng)意類型的主題等。比如社團成員通過自己繪制鑒賞示意圖引導公眾(全校師生)學會審美,拓展審美感受和認知。在傳統(tǒng)審美與現(xiàn)代審美中,公眾缺乏現(xiàn)代審美;在現(xiàn)代藝術作品面前,公眾是被動的、消極的鑒賞。于是,美術社團通過宣傳宣講美育知識的公益活動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通過主題性展覽傳達主題性文化,比如校美術社團成員組織了“紅色文化·時代精神”的《圖說英雄——致敬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畫說經典——優(yōu)秀連環(huán)畫作品臨摹展》的展覽;主題性展覽內容包括地方文化、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紅色文化、科技文化、時代優(yōu)秀文化等;這既豐富校園文化,又促進了社團成員的成長。
每學期微展要是要有明確的次數(shù)和實踐。每個月一到兩次是比較理想的安排。許多學校一學年才安排一次或兩次的大型展覽。這種構建校園美術文化的藝術活動在當今時代明顯不能滿足高中生的發(fā)展需求。當展覽變成微小后,可以以更多次數(shù)和主題構建學校藝術文化。
每次微展數(shù)量要少而精。每個學校根據(jù)自己的辦學規(guī)模、每次展覽主題的需求、美術社團成員的具體情況來定。我校每次微展數(shù)量普遍在10張到30張不等。
微展拓展到網絡平臺,可以通過H5技術,讓社團和學校的藝術審美公益性活動延展到家長群和社會中。
總之,公益性微展在美術社團的建設和發(fā)展中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同時促進更多學生參與了學校美術文化構建。
參考文獻:
[1] 趙揚,劉婷.《“共生” 建筑微展——在辦公中進行的快閃展覽》.
[2] 余晨杰.《“一帶一路”背景下集合式微展———OTO 精準對接展覽模式探究》.
[3] 王磊.《高校畢業(yè)設計微展策劃研究》.
[4] 余澤洋.《建設特色中學美術社團初探》.
[5] 毛玉河,夏玲玲.《開展豐富多彩的藝術社團活動是學校素質教育的良好途徑》.